批量製造IDA 平安聚龍團隊總監佟欣講述團隊共贏方法論

2020-12-21 北青金融

平安人壽北分聚龍團隊總監佟欣

作為國內最早引入代理人制度的保險企業之一,截止2019年平安已有120萬保險代理人。一大批高產能代理人隊伍成為平安內在核心競爭力所在。

在平安,代理人團隊以營業部為單位,並享受集團系統化的培訓、綜合金融服務資源的支持。在此基礎上,平安的各個營業部逐漸走出自身的個性化道路,培養出數以萬計的專業保險營銷人才、金融理財顧問。

平安人壽北分聚龍團隊總監佟欣,向北青金融講述平安營業部管理經驗和團隊共贏之道。

兩年血拼

鑄就大陸首個百人IDA團隊

1998年,我國中資保險業務發展進一步提升,壽險保費收入總量再次超過產險,越來越多的人將保險看做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在這一年,佟欣離開外企加入平安人壽。

憑藉著專注和努力,進入平安兩年後,佟欣升任營業部主管。2010年,佟欣正式成立自己的營業部,取匯聚人才之意,為平安聚龍團隊。

2013年,佟欣帶領團隊參加當年的世界華人保險大會。當時,中國保險業正處於黃金髮展期,從業人數已經是百萬級別,而世界舞臺上的百人IDA團隊,沒有一支來自於中國大陸。於是佟欣下定決心,要成為大陸地區首支百人IDA團隊,為國爭光。

此後,聚龍團隊制定了「中國龍計劃」,計劃用兩年時間將聚龍打造成百人IDA團隊。

據了解,IDA國際龍獎,設立於1998年,是世界華人金融保險的榮譽殿堂。入圍的標準最低級別銅龍獎首年FYC是15萬,36件即一年內要完成36個家庭的保障服務;而最高級別白金獎標準是135萬。

當時,佟欣已經是IDA業務白金獎和管理白金獎獲得者,團隊中只有17位IDA會員,兩年內達成百人IDA,任務十分艱巨。

兩年後,聚龍團隊培育出101位IDA會員!實現了首支大陸地區百人IDA團隊目標。彼時,聚龍團隊只有350人,這意味著每3.5個成員中就有一位IDA得主,縱觀2014年港澳臺四個百人IDA團隊中,人力最少的一支團隊也達到了800人,達成比為800:100。

為達成百人IDA團隊的目標,聚龍團隊將目標分解成多個小目標。2014年先拿到三個管理白金獎。三個團隊長同時達成管理白金的條件是,每個團隊達成12人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夢想,聚龍團隊的主管紛紛先籤下承諾書,承諾必定要完成IDA的標準。每個團隊的核心骨幹,都要用共同的願景和目標帶動團隊成員。

到2015年11月,距離業績截止只有1個月時間時,團隊成員秉持使命必達的精神,在最後一個月將業績衝到5000萬以上,最終順利完成101位IDA會員。

聚龍團隊參加2015國際龍獎IDA年會

直到今天,佟欣所帶領的聚龍團隊是中國大陸地區唯一一支連續5年保持百人IDA榮譽的團隊。佟欣表示,達成百人IDA需兩個要素:一是要有堅定的目標,並毅然堅持;二是團隊上下要有合作共贏意識。在這兩個要素基礎之上,讓團隊夥伴把IDA的目標一步一步演變成標準,再進一步變成業績的底線。這就是連續達成IDA百人團隊的秘密。

在這成績的背後,還有高度凝聚的團隊文化。佟欣表示,聚龍團隊的核心文化是「感恩共好」,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共好」是讓團隊成員懂得去分享。只有不斷的分享和交流,團隊才能做的更大。整個團隊秉持一種開放式的態度來搭建,目前佟欣已經育成11個營業部,團隊成員近千人。

這些營業部並沒有完全在一起,但是依然可以互相在團隊體系裡相互交流。區別於其他公司代理人團隊的「家族式」運營,聚龍團隊採用的是系統化的公司制管理模式。在每個營業部保持各自個性化優勢的同時共享聚龍平臺系統化資源。

據了解,平安的營業部有經營五大系統,包括日常管理系統、增員系統、輔導訓練系統、銷售支持系統、績效管理系統。根據POSDC理論,有序的系統運作使經營管理工作變得更加簡潔高效。

立於平安肩頭

注重個人IP打造

除完備的經營系統外,平安與其他保險公司相比,最大的區別是其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面向整個平安集團開放,近年來聚龍團隊成為其最大的受益者。

平安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了公司戰略、企業文化、品牌傳播、IT技術、人力資源、計劃管理和風險控制等集中統一,可以為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提供系列的個性化產品和服務。

中國平安建設了以電話中心和網際網路為核心,依託門店服務中心和專業業務員隊伍的 3A(Anytlme、Anywhere、Anyway) 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全國通賠、定點醫院、門店「一櫃通」等差異化的服務。還在業內率先推出了許多增值服務,業務人員可以集各類金融服務為客戶解決全面的家庭及企業財務問題。

佟欣表示,聚龍團隊之所以能成為綜合金融服務最大的受益者。原因是在人才選擇方面,聚龍團隊優選綜合素質較高人員加入,聚龍團隊早期一批的主管,多數有金融從業背景。

在實際工作中,利用平安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聚龍團隊通過紮實的服務進行拓客。舉辦線上線下客戶互動、理財知識講解、公益活動。在幫助業務人員進行線下拓客的同時,還有完備的培訓體系,善於將公域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

所謂流量轉化,聚龍注重品牌團隊的品牌和個人的品牌的結合,進行團隊個人IP的打造,根據業務員自身的特點,因材施教。

2015年,聚龍團隊便開設了團隊公眾號,除專業知識普及外,主要板塊便是對優秀成員進行專訪報導宣傳。如今,短視頻火熱,聚龍團隊會利用短視頻對業務員進行包裝,通過展現團隊成員各具特色的日常生活,來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

同時,聚龍團隊針對團隊成員開設多種培訓,讓每個成員都能有學習到最專業的保險、法律、稅務等知識,從而有效表達自己,進而更好的服務客戶。這一體系中除基礎新人培訓、主管培訓外,還包括遊學之旅,每年帶團隊參加世界華人保險大會、美國百萬圓桌會議及參訪不同壽險企業的優秀團隊外部培訓平臺,帶領夥伴學習RFC、ChRP課程。

聚龍團隊培訓輔導課

在這樣的培育體系下,佟欣秉承競爭、激勵、淘汰的原則培養人才,並且更注重人才選拔。

在佟欣看來,保險相對於銀行、證券的專業度更高,因為保險不僅涉及到金錢還涉及到人們的生活,其解決的問題是長期性、立體化的。隨著大眾保險認知的加深,相應的對從業人員的專業度要求也有所提升。所以在選拔人才時,聚龍團隊更青睞於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高素質人才。

佟欣表示,慈不掌兵,前期嚴格篩選相比盲目吸納更是對人才的負責、對行業的負責。從業多年來,讓佟欣最驕傲的不是自己的榮譽稱號和獎盃,而是團隊榮譽目標的落地;每個成員收入水平的提高;團隊送出每張保單的保額對家庭乃至社會的意義。

佟欣認為,只有每個成員的收入得到實質性提高,才能激發團隊的能動性,堅定成員對保險行業的認同感和對自我價值實現的信心。只有每張保單的保障金額都能切實解決客戶憂患,才能真正體現保險的使命和社會責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範輝 李自曼

相關焦點

  • 平安人壽北京飛鷹團隊:搭建階梯式增員平臺,助力「雛鷹」展翅翱翔
    今天推送的是「天雁標杆團隊報導」欄目文章,由平安人壽北京分公司總監郭豔花撰寫的《平安人壽北京飛鷹團隊:搭建階梯式增員平臺,助力「雛鷹」展翅翱翔》。
  • 探秘「聚龍小鎮」:「桃花源式」的生活營造
    家鄉的落後面貌,讓聚龍創始團隊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們迫切想為改變家鄉努力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覺得,要從根本上改變落後局面,必須從改變觀念開始。但這樣的荒野地,卻寄託著聚龍創始團隊的「原鄉情懷」,他們相信,每個人內心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原鄉記憶」,隨著城鄉變遷,人們遠離故鄉,安居四方,這種記憶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愈發鮮明,人們對「原鄉」的追求也愈發迫切和濃烈。因為它既是「原鄉」,又是精神世界裡的「世外桃源」。「為城市居民建設一個『田園牧歌』式的美好家園!」
  • 東軟集團與東北大學王國棟院士團隊共建「鋼鐵智能製造軟體聯合...
    中證網訊(記者 宋維東)中國證券報記者12月11日從東軟集團(600718)獲悉,公司與東北大學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國棟院士團隊開展合作,聯合組建「RAL-NEUSOFT鋼鐵智能製造軟體聯合創新中心」。
  • The Orangeblowfish 強化領導團隊 任命陳淑琴為客戶服務部總監
    上海2020年12月14日 /美通社/ -- 屢獲殊榮並在亞太區設立服務團隊的獨立創意公司The Orangeblowfish(呈合創意設計)任命陳淑琴為客戶服務部總監,陳淑琴將就職於中國上海。The Orangeblowfish的創始人兼創意總監Siu Tang (鄧紹洪)表示:「陳淑琴具有品牌管理、整合傳播營銷和客戶服務的豐富經驗。我們都很高興,她加入The Orangeblowfish團隊。」
  •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平安集團亮馬橋曉燕團隊職業照
    2020年5月,再次與平安集團-亮馬橋曉燕團隊合作,為大家拍一組職業照和團隊照。此次活動,由國家一級理財師王曉燕組織,以及由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會員蔡靜掌鏡,帶給大家一次不一樣的愉快的攝影體驗。在攝影師的耐心指導下,整個拍攝過程輕鬆而順利。
  • 保險團隊如何繼承?保險管理者的大考來了
    「2年內該出了,我們經常討論」 無論是在北上廣深,成渝蘇寧,還是四線縣城,對於團隊繼承制度,保險的總監和大團隊長給出的時間窗口驚人一致。 團隊長們心情急迫,業內專家卻憂慮重重。
  • 中國杯花滑大賽服裝全部中國製造,北服設計團隊講述背後故事
    近日,來自北京服裝學院的劉莉教授團隊,揭秘了花滑戰衣設計製作背後的故事。每一套服裝都獨一無二從2018年-2019年賽季接獲設計製作任務以來,這已是劉莉團隊第三次和中國花樣滑冰隊合作。劉莉介紹,起初,設計團隊只負責給「蔥桶組合」隋文靜和韓聰設計雙人滑服裝,第二年又增加了單人滑服裝並嘗試做冰舞服裝,今年中國杯,花滑隊的服裝則全部由其團隊負責。
  • 中國杯花滑大賽服裝全部中國製造 北服設計團隊講述背後故事
    從2018年-2019年賽季接獲設計製作任務以來,這已是劉莉團隊第三次和中國花樣滑冰隊合作。劉莉介紹,起初,設計團隊只負責給「蔥桶組合」隋文靜和韓聰設計雙人滑服裝,第二年又增加了單人滑服裝並嘗試做冰舞服裝,今年中國杯,花滑隊的服裝則全部由其團隊負責。 「每一套服裝都有它獨特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
  • 黃聖依工作室報平安 團隊稱已送醫未傷到血管神經
    黃聖依工作室報平安 團隊稱已送醫未傷到血管神經時間:2020-08-11 20: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黃聖依工作室報平安 團隊稱已送醫未傷到血管神經 8月11日,黃聖依粉絲團曬出一段視頻,視頻中黃聖依用手捂住頭,手中的紙上可見有斑斑血跡,配文中稱,黃聖依剛剛拍戲被道具砸到頭部
  • 為了實現銷售目標,營銷總監要具備強力改造團隊的魄力和膽量
    營銷總監剛剛進入一家公司之後,怎麼做好團隊建設工作呢?這通常需要通過深入了解團隊狀態,做出系統培訓;需要和每個團隊成員進行深入交流,以掌握大家的心態和個人認識情況;還需要通過對銷售目標的重新梳理,帶給團隊以新的方向;需要通過對營銷策略的設定或調整,讓大家對營銷總監產生更高認同。
  • Burberry 重組創意團隊,前任男裝總監回歸擔任成衣主管
    本文轉自【華麗志】;英國奢侈品集團 Burberry (博柏利)正重組其創意團隊,Burberry 前任營銷總監 Adrian Ward-Rees 重新加入公司,並領導旗下成衣部門。Ward-Rees 在奢侈品零售和服裝領域有著豐厚的經驗,他曾擔任過 Burberry 男裝總監。2011年,他離開 Burberry 加入英國男裝品牌 Ben Sherman,隨後他在中國香港連卡佛(Lane Crawford) 擔任男裝總監。
  • 管理學院舉辦「自我超越,團隊共贏」線上團支部素拓暨超越打卡活動
    近日,工商管理學院開展「自我超越,團隊共贏」線上團支部素拓暨超越打卡活動,吸引了學院300餘人參與其中,打卡次數達到六千餘次。11—15日,學院2018、2019級各團支部在文體委員的帶領下開展了「團隊齊運動
  • 克隆貓「平安」 你好! 青島農業大學85後「擼貓」教授團隊在貓科...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曲順 通訊員 曲天澤 青島報導  日前,記者從青島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趙明輝博士團隊通過攻關,成功獲得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學校成為中國首個成功完成貓科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高校。
  • 平安人壽AI團隊奪得國際權威NLP大賽SemEval第一
    這是平安人壽繼奪得DSTC8對話系統技術挑戰賽、IEEE Big Data Cup 2019國際算法大賽、SQuAD 2.0史丹福大學機器閱讀理解挑戰賽等多項世界第一後,再次在高難度國際賽事摘得桂冠,標誌了平安人壽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技術累積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如何通過工作坊提升管理團隊的凝聚力?
    企業最根本的競爭優勢既不是來自資本實力、發展戰略,也不是來自技術,而是來自團隊協作,雖然這是每家企業都夢寐以求的,但現實是只有少數團隊能夠實現高效協作。成功一定做對了什麼,美國圓桌諮詢公司創始人蘭西奧尼在他的著作《克服團隊協作的五大障礙》裡給出了答案,當前國內一些企業據此引進他的FDT認證工作坊進行團隊協作的改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 浙大科研團隊15載攻克殲20等飛機裝配系列難題
    浙江大學飛機裝配創新團隊通過15年的「加速跑」,攻克了飛機裝配領域的一系列技術難題,開創了我國飛機自動化裝配新局面。  突破核心技術  飛機裝配是縮短飛機製造周期、降低製造成本、保障製造質量的關鍵環節。直到20世紀末,我國飛機裝配技術整體上仍較落後。
  • 浙大科研團隊擬製造人工上升流 恢復海洋漁業
    前不久,記者走訪了浙江大學舟山校區,張大海正和團隊成員在港工館觀察往返式波浪水槽的實驗情況,每年他都要把學校實驗室裡的大量數據收集整理好,然後隨漁船出海,在大風大浪裡逐一檢驗。  張大海介紹,通過製造人工上升流,能夠最大限度的將海底富營養鹽水體提升至海水淺層,這些營養鹽給浮遊生物提供了成長環境,可以極大地提升海洋生產力。
  • 阿里巴巴首席講師徐丹團隊親臨維娜斯衛浴探討品牌國際化之路
    親臨維娜斯衛浴——————————————維娜斯全體同仁歡迎徐老師團隊走進維娜斯總部走進十年不凡路交流先行者思想交流國際化之路感謝徐老師指導維娜斯受益頗豐——————————————維娜斯品牌總監 謝總為徐丹老師團隊講解維娜斯品牌、產品優勢————
  • 匠心丨「飛機醫生」劉明德:修飛機36年,團隊獲百餘項專利
    劉明德在指導工人使用設配 受訪者 供圖劉明德是廣州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附件業務中心總監、工程師,在他的帶領下,團隊累計獲得國家專利112項。作為技術領銜,劉明德獲得2018年廣東省「南粵工匠」稱號。他認為,專利成果不能代表一切,但是檢驗一支隊伍業務能力、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標。
  • 團隊每天 996,還要提升人效比,怎麼辦?
    精益管理、降本提效、團隊建設,這些關鍵技能此時才得到真正的重視。 有人說,團隊每天 996 ,還要提升人效比,合理嗎?對於管理者來說,絕對合理,不然管理的效益體現在哪裡?高投入低產出,本身就是缺乏有效管理和有效商業模式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