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甜 北京報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業影響頗為明顯。其中,民宿是旅遊領域內住宿市場中的細分行業,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更為敏感。業內,很多民宿房東是個人老闆,其中很多人是租來房子改造成為民宿,在疫情防控中,有的不堪房租壓力選擇退租,並在二手平臺轉賣家具。
《中國經營報》記者格外關注民宿行業動態。經歷了近10個月,如今的民宿行業發展到了哪一步?2020年國慶中秋8天長假,從文旅部公布的數據看,旅遊業恢復喜人:國慶8天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其中,民宿行業受惠如何?
10月10日,記者專訪了業內排名前五的木鳥民宿的CEO黃越。木鳥民宿還搭建有民宿網際網路預訂平臺——木鳥短租。黃越表示,從訂單表現看,用戶的出遊熱情已經得到很大程度恢復。他認為,鄉村旅遊和鄉村民宿,有望借疫情影響,迎來發展契機。以下為採訪實錄:
《中國經營報》:據文旅部統計,8天長假期間,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同比恢復79.0%;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同比恢復69.9%。如何看待本次黃金周旅遊業的表現情況?這種局面對未來旅遊業發展的影響如何?
黃越:本次黃金周,旅遊業的表現整體樂觀。從木鳥民宿的後臺數據來看,十一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四成,住宿市場增幅明顯,這個結果是超預期的,側面證明用戶的出遊熱情比預想中還要高一些。
這種局面足以重塑旅遊業的信心,為未來旅遊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受疫情影響,境外遊遇冷給國內遊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帶動旅遊上下遊出行、住宿、景區、餐飲、土特產購買等產業發展,提升整體發展水平。鄉村旅遊和鄉村民宿的盛行,帶動各地旅遊產業開發和挖掘的力度,鄉村遊、文旅等創新型項目及產業會有更多發展機會。
《中國經營報》:我們注意到,旅遊收入恢復程度不及旅遊人次。如何看它的原因?
黃越:國家測算的旅遊收入構成涵蓋遊客出遊之後的吃、住、行、遊、娛、購、體、療等各個方面的收入。至於今年旅遊收入恢復程度不及旅遊人次,我認為原因有二:
第一,各地為了鼓勵用戶出遊,提出門票減免等優惠政策,甚至文旅消費券、優惠券等政策,包括各地大學師生群體的放假安排,以上一系列舉措,勢必會導致旅遊總收入減少。此外,由於疫情對全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國民收入減少,旅遊消費降級,支出減少,影響整體的旅遊收入。
第二,疫情導致用戶出遊習慣的改變,從木鳥民宿的國慶住宿數據來看,今年十一假期用戶出遊天數減少,預訂1~4天住宿的用戶佔比超八成,相較往年,用戶在出遊距離和出遊天數上的縮短,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旅遊收入減少。此外,周邊自駕遊用戶增多,自駕遊對公共運輸的收入產生一定影響,總收入也有所削減。
《中國經營報》:民宿行業今年經歷過「冰凍」。能否介紹一下,在疫情防控以來的近10個月內,民宿業主要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何形容民宿行業的發展歷程?國慶黃金周過後,客觀地描述民宿行業現狀,它是怎樣的?對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又有哪些預測?
黃越:變化:
首先,民宿行業迎來了洗牌,部分房東退出經營,但同時誕生了許多新興力量,優勝劣汰的市場選擇之後,民宿整體品質有所提升。
其次,用戶對民宿的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是對民宿衛生高標準、嚴要求,用戶需求倒逼民宿市場改革。
再次,用戶出遊習慣變化,以安全為前提的休閒散心,更傾向於周邊自駕出遊,這為鄉村旅遊產業發展以及鄉村民宿的發展帶來新契機。
最後,疫情的突發性,使得部分用戶傾向於隨走隨訂,降低退訂風險。
曲線:
近10個月民宿行業的發展曲線呈U形,春節是預訂高峰,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降到低谷,後來逐漸恢復,到國慶迎來高峰。
現狀:
國慶黃金周,民宿行業迎來一個小高峰,堅定了行業信心。事實上,從木鳥民宿後臺數據來看,7月份的民宿訂單已經逐步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8月份有小幅增長,9月份已經達到去年同期的1.6倍,這種增長勢頭在國慶黃金周的時候表現尤為突出。雖然國慶假期後民宿訂單有所回落,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保持增長50%的態勢。
預測:
首先,黃金周未必成為民宿行業淡旺季的分水嶺,受用戶出遊意願,以及民宿發展速度、用戶認可度不斷提高的影響,日常出行住民宿用戶體量不斷增加,民宿行業也可走上淡季不淡的發展之路。
其次,從十一黃金周的旅遊趨勢來看,大家的出遊習慣其實是傾向於周邊旅遊的,而周邊遊在時間成本和消費成本上都低於遠途遊,周邊遊帶動鄉村旅遊和鄉村民宿的發展是必然,但如何針對周邊用戶做好民宿體驗的改進和升級,是民宿房東經營的重要課題。
(編輯: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