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終結者的夏天:9000元收購20萬設備,能被拆店是一種幸運

2020-12-14 騰訊網

餐飲設備回收行業是個冷門行業。「知道的人少,做的人也少,但是市場非常大,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劉宏兵介紹,「大城市的餐飲行業洗牌非常快,新開的餐飲店在半年內會倒閉八成,所以,我們從不缺生意。」

【浮生財記】由騰訊新聞與優質媒體聯合出品,真實記錄大時代下普通人的財富故事。

時代周報記者 陳佳慧

雨下了一整夜,早上停了。

7月10日上午十點,馮家飛和合伙人劉宏兵準時出現在上海浦東一家火鍋店門口。馮家飛手拎一個工具包,裡面裝著大鐵鉗、扳手、鐵錘……準備拆店。

這個行當的官方名稱叫「餐飲設備回收商」,俗稱「餐廳終結者」:他們出現在哪裡,就意味著那家店將從實體上永遠消失。

空氣裡還有雨的味道。馮家飛和劉宏兵站在火鍋店門口等了10分鐘,老闆李書臣到了。他掏出鑰匙打開店門,黴味撲鼻而來。火鍋店關了整整100天,兩隻指甲蓋大的蜘蛛在餐椅和房頂間織出兩張網,面積和店裡的鴛鴦鍋差不多大。

馮家飛和劉宏兵直奔後廚而去。李書臣表情鎮定,站在餐廳十米開外的地方,盯著工人把東西一件一件地搬出來,仿佛沒有什麼留戀地用一句話總結了火鍋店的一生:2019年5月開張,營業了十個月,前期共投資110多萬元。如今,火鍋店「整店打包」給餐廳終結者,李老闆只能拿回9000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餐飲類企業註銷2.8萬家,平均5分鐘不到就倒閉一家。

9000元收購20萬元設備

馮家飛和劉宏兵都是安徽人。

馮家飛1990年生,亳州人,安徽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因為父輩在上海從事餐飲回收行業十幾年,大學畢業後就也入了這行。馮家飛指指劉宏兵,「我老婆的妹妹是劉宏兵的女朋友。」劉宏兵,1995年生,滁州人,畢業於黃山學院的酒店管理專業。「沒管理酒店卻拆了酒店」,劉宏兵一說起這個就笑。

今年5月,李書臣在抖音上刷到了劉宏兵拍的拆店視頻。「他們關注的點,跟其他餐飲設備回收商不一樣。餐飲店倒閉了,他們會覺得惋惜。他們對餐飲行業有一種人文關懷,其他回收商沒有感情的。」

今年34歲的李書臣是山東人,已經做了十幾年的餐飲生意。之前在重慶讀營銷策劃專業,畢業後投身餐飲,2017年來到上海,2018年自創火鍋品牌,主打社區火鍋。「常思老院友鄰情,一鍋烹,也無爭。」馮家飛和劉宏兵在後廚拆店,李書臣站在店外,仍能一字一頓地說出當初開店時的Slogan。

「三月份關店的時候,還想過會重新開業。」李書臣雙手背在身後,眼睛仍盯著門口搬出來的大小設備,「這家店從去年開張時生意就一直不好,年前想過轉讓,但因為是創始店,就想著搏一把,沒想到疫情來了。疫情之後還想再搏一把,但確實不行了,一個月要做到10萬元營業額才能持平,現在連1萬元都做不到。做生意有虧有賺,很正常。而且也找不到下家接手,租個倉庫放這些設備更是不現實,一來租金貴,二來設備放久了容易壞,更貶值。」「賣給誰都是賣,不如賣給他們。」李書臣說。

店拆到一半,隔壁湘菜館老闆來了。

「他籌備開店時到我店裡吃過飯,我勸他別在這裡開,這個地方真的做不起來,我們也開了很多店,這裡是最慘的。」湘菜館老闆掰著手指,對附近餐飲業的變遷一清二楚。「我在這裡做了5年生意。最開始這條街上有十一家餐飲店,現在就剩兩三家。我的店現在只剩一口氣在,稍不注意就輪到自己了。」

湘菜館老闆一口氣說完,轉身向站在一邊的馮家飛要了聯繫方式。

李書臣不介意湘菜館老闆的「馬後炮」:「一意孤行嘛,做的時候肯定是信心百倍的。」李書臣的腳邊,堆起越來越多的拆卸設備。面對殘局,他算淡定的:「疫情只是導火索,最關鍵的還是選址有問題。除了這家創始店,另外兩家火鍋連鎖店都在正常營業,收支基本持平。現在關掉這個店,屬於戰略性放棄。」

李書臣介紹,不含硬裝、租金等費用,僅店裡的四臺空調就花了五六萬元——再加上廚房設備、桌椅板凳、餐具等,硬體設備共投資20多萬元,現在整店打包的價格是9000元。

四個小時後,下午2點半,馮家飛和劉宏兵拆除並裝車完畢,李書臣收到了屬於他的9000元轉帳。「這是疫情來我的單日最高收入,也是這家火鍋店的最後一筆收入。」李書臣看著貨車拐彎消失,指指10個月前掛在外牆的四塊廣告牌:「當初掛上去時是紅色的,風吹日曬掉色,現在成灰色了。」

沒有人知道李書臣內心的真實想法,他看起來仍然心態積極。就在拆店那天,一公裡外的萬達廣場,他的川渝小吃店剛剛開張。這次拆店甚至改變了李書臣的投資觀念:「以後要節約一切成本。我再開店的話,大概率會找他們買設備,萬一要是買到了自己以前的設備,那心情肯定是五味雜陳的。」

能被拆店是一種幸運

雖然只值9000元,但在餐廳終結者看來,能被拆店是餐廳老闆們的幸運。

「我們精力有限,像這種小店,我們不太想收的。但這個老闆人不錯,聯繫了我們幾次,能收就收吧,也是幫他的忙了。」95後劉宏兵站在店門口,不停地接打客戶電話、回復微信。

餐廳終結者最喜歡拆大店。「比如5萬元收一個店,雖然要一兩天才能拆完,但我能賺5萬元。拆小店至少也要一天時間,但我只能賺幾千塊錢。」劉宏兵解釋,拆店主要是回收冰箱、空調以及各種高級廚具,「像桌椅板凳、餐具這些是我們最不想要的,既佔地方,還浪費人工、運費。」

拆火鍋店當天,是馮家飛和劉宏兵第一次到店裡。「太忙了,沒時間到店裡看設備,就在微信上談,老闆拍設備照片發給我,我把價報給他,合適就來拆。」馮家飛說。

但線上報價總會有看走眼的時候。火鍋店共兩層,總面積130平方左右。拆之前,劉宏兵躥上躥下地檢查設備。「老闆!你的四臺空調怎麼有兩臺是海信的?!微信上給我發的都是美的啊!在二手市場,海信的保值率遠低於美的,你被裝空調的坑了!」

「空調都是新的,具體什麼品牌我也不清楚,保值率就更不知道了,」李書臣擺手,「拆吧拆吧!多少錢都虧進去了,這點錢不算什麼。」劉宏兵拉著馮家飛估算:兩臺海信空調,每臺減1500元共計3000元。就這樣,原定1.2萬元的「整店打包費」,成了9000元。

「設備估價是這行門檻最高的地方,也是行業秘密,外行很難知道設備估價的體系。」劉宏兵手裡活兒不停,嘴巴也不停,「餐飲設備分很多種。火鍋店的設備、咖啡廳的設備、蛋糕房的設備……都不一樣的。一個幾十萬元的咖啡機,如何估價?估低了,別人不賣。估高了,自己賺不到錢。」

劉宏兵懊悔地回憶,上個月在蘇州收了一家甜品店,「夫妻倆帶著小孩開店,感覺挺不容易的。他說是2018年開的店,設備看著挺新的,品牌也不錯,我就按照新設備給他報了7000元。」劉宏兵忍不住笑了,「設備拉回來一看,才發現是2015年的!這老闆本來買的就是二手設備,正常估價只值5000元左右。我們本來能賺5000元,現在就少賺了兩三千元。

賺少了,對餐廳終結者來說就是虧了。劉宏兵總結:「我們這個行業,水還是比較深的,它不像新設備,價格透明。二手設備賣多少錢,隨便你定價,只要你有客戶,但價格肯定比新設備要便宜。」

餐飲設備回收行業是個冷門行業。「知道的人少,做的人也少,但是市場非常大,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劉宏兵介紹,「大城市的餐飲行業洗牌非常快,新開的餐飲店在半年內會倒閉八成,所以,我們從不缺生意。」2018年10月,馮家飛成立上海羽青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羽青回收」),註冊資本500萬元。

一手託兩家

餐廳終結者一手託兩家,見舊人哭,見新人笑。

「並不是說餐飲店倒閉得多,我們的生意就好哈!」馮家飛使勁兒解釋,「市場不好,開店的人少,我們的設備也賣不出去啊。」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2月至3月12日,全國新增餐飲企業僅53129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4.9%。實際上,這段時間正是餐廳終結者們百爪撓心的時候:一邊是倉庫堆滿去年收回來的設備,一邊是因為疫情沒法出門收店。

馮家飛和劉宏兵開始研究抖音。

兩人一上來就要做自媒體矩陣,其實就是2個抖音號:一個號叫「羽青餐飲設備」,另一個號叫「羽青餐飲設備回收出售」。剛開始,他們在抖音號上發一些介紹如何使用設備的視頻,「根本沒人看」。

3月15日,劉宏兵剪輯發了一條「重大餐飲事件,視頻記錄倒閉瞬間」的抖音,記錄了5家店面的拆店現場:十六年老賓館拆了、十二年大酒樓拆了、十年茶餐廳拆了、八年蛋糕店拆了、開了三個月的日料店拆了。這條視頻的全網播放量超過1000萬次,前後吸粉11萬。

自此,兩人迅速總結出一套抖音吸粉的套路。

「基本上談到房租的時候就特別敏感,」劉宏兵分析,一線城市的餐飲業成本大頭就是房租,基本上都是在為房東打工,「所以我一發房租特別高的視頻,粉絲反響就特別厲害;第二個就是敏感點就是物業,招商時都好說,一旦撤場,就會有各種麻煩,基本上押金、保證金等都是拿不回來的;第三個就是加盟店,加盟店基本上就是割韭菜,割一茬是一茬」。

疫情漸漸趨於平穩,趕在餐飲行業迎來報復性消費之前,兩位餐廳終結者迎來了拆店高峰。「從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每天都在收店,瘋狂地收,有時一天收兩三家,電話都打不完。」

在馮家飛和劉宏兵的世界裡,所有被拆的店鋪,都凝聚著太多的人情百態、悲歡離合。

有為情懷買單的。「一個90後女生,開了一家咖啡情懷店,位置在上海市淮海中路,市區中的市區。裝修花了一個月,開業三個月,疫情等了兩個月。最後,不算房租,半年虧損一百多萬,只能選擇倒閉。我們花了1.9萬,整店全包。」

有為合伙人買單的。一家總投資300萬元的烘焙店,幾乎都是進口設備,設備佔比高達150萬元。開業才半年,三個合伙人因經營和管理問題產生矛盾,最終店鋪倒閉。「我們最後花20萬元收了這些設備。」劉宏兵說。

還有那些次第開放又次第倒閉的奶茶店。

僅四月一個月,兩人共回收了五家奶茶店,沒有一家維持超過半年的:「浦東一家,開了三個月,虧損40萬元;靜安一家,開了快半年,虧損25萬元;徐匯一家,開了四個月,虧損50萬元;徐匯一家,開了三個月,虧損70萬元;最後一家在徐匯,三個月,虧損50萬元。」

進場抄底餐飲業

每天瘋狂拆店,一個月收幾十萬的設備,馮家飛和劉宏兵根本不擔心賣不出去。

大批餐廳倒閉的同時,躍躍欲試進場抄底的人迅速增多。以工商登記為準,從今年3月中下旬開始,新註冊餐飲企業猛增。4月、5月的單月註冊量連續突破20萬。「鐵打的餐飲流水的餐廳。四月底開始,設備大量出庫;到了5月份,設備已經不夠賣了,只能從同行那裡調貨。」馮家飛回憶。

兩人收回來的設備分放在兩個倉庫裡。其中一個較小,佔地1000多平米,在上海嘉定區,緊靠嘉松北路、曹安公路。倉庫裡,冰箱按品牌分類整齊,足足有六七十臺。「我們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倉庫,裡面放著200多臺冰箱,大部分都已經被預定了。」

倉庫拐角處有間不到十平方的簡易房,這是馮家飛和劉宏兵的辦公室,裡面的家具也全是收回來的:咖啡廳的長桌和高腳凳、中餐店的「玉白菜」、實木桌椅……唯獨一套茶具是自己買的,「貴的賣了,買個便宜的,自己用。」馮家飛說。

當晚八點多,卸了兩車設備後,兩人又往大貨車上裝了四臺冰箱、幾套餐桌餐椅。「這批貨,趕著發往貴陽。」已經快九點了,馮家飛裝完貨,點的外賣剛好送到。他一邊大口吞飯一邊強調,「我們掙得都是辛苦錢」。

「上海的餐飲設備回收,七成左右被安徽人壟斷了,」馮家飛介紹,「這個行業其實就是以前的收廢品行業,上一輩的年齡大概在60後、70後,用很傳統的方法去收、去賣。但現在很多90後甚至00後的人也在做這個行業,年輕人的想法很多,也更願意在線上拓展自己的銷路。」

兩年時間不到,羽青回收已經做到行業頭部。「以前,別人都叫我們廚具佬,帶貶義色彩的稱呼,」馮家飛說,自己更想讓別人稱呼這行為「餐飲設備回收商」,「我們想把餐飲回收做成一個更加規範、透明的平臺。現在我的兩個倉庫加起來近3000平,一年租金50萬;兩個抖音號粉絲11萬,都是轉化率很高的精準粉。」

餐廳終結者的夏天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外賣人均80元,最高9000單/月,它4年開43家直營店!
    「外賣能做到人均80元,雙平臺最高9000單/月!」 「4年時間開出43家直營店!成北京門店數量第一的連鎖日料品牌!」 它就是村上一屋!近日,職業餐飲網採訪了其創始人何世元,看一個餐飲新手如何找到全新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 36年前,他花20萬買下齊白石、張大千等名家畫作9000多幅,值嗎
    這批畫作足足有9000多幅,由於數量巨大,加上當時國內的藝術市場慘澹,所以沒有人願意購買。最終許化遲站了出來,他用20萬元購買了這些畫作。那麼當時的20萬元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富翁被稱為「萬元戶」,而且這種萬元戶很稀有,所以說當時的1萬元應該和現在的200萬元差不多,也就是說許化遲花的20萬相當於是現在的4000萬。
  • 穆帥重組後防砸9000萬鎖2星 巴黎鐵衛+冬窗獵物
    英國媒體《鏡報》指出,曼聯後防線即便很出色,但離主帥穆裡尼奧的標準還有距離,所以今年夏天他仍會繼續加強後防線,進而鎖定了林德洛夫和馬金尼奧斯,這兩名球員恐讓曼聯支付9000萬英鎊的轉會費,其中收購林德洛夫的交易,已經開啟談判。
  • 人均20元起!無錫這三家餐廳堪稱「月光族寶藏店」
    何以解憂,唯有美食但鈔票不是大風颳來的天天豪華大餐到月底…你懂的所以在小淘姐的小本本上收藏著幾家真愛餐廳那就是↓↓↓月光族至愛.高性價比四捨五入不要錢餐廳有人說想省錢就一個人在家裡煮煮嘍在大筆一揮點餐之前,請一定要先拉著店員問清楚店內此時的活動,尤其是銀行卡合作以及平臺活動,日常能有6-8折的力度。如果沒有也別急著走人,呷哺呷哺自家的套餐就非常划算。
  • 餐廳?花店?家具店? 這樣複合型的餐廳今年會越來越多·杭州日報
    記者 柯靜 文/圖 驕陽似火,跑進一家餐廳,喝口冷泡茶。茶好喝,椅子也舒服,特別貼合背部線條,回家也想如法炮製?沒問題,店裡看到的這些物品,都可以買買買。近日,杭州人杜小姐本來只打算喝一杯茉莉鳳梨果茶,售價30元,但未曾想到,帶回家的還有一把椅子和一組茶杯。 「餐廳依舊是主體,但老闆們更愛從所售賣的一盤菜或一杯茶,衍生出去,呈現一種生活的方式。
  • 男子花9000元買下一隻鳥,8年後,意想不到的事出現了!
    男子花9000元買下一隻鳥,8年後,意想不到的事出現了!一身藍色羽毛炫彩奪目走起路來有顏有範兒,玩起來頑皮又淘氣她的原型是藍色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網絡配圖)金剛鸚鵡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體型最大的鸚鵡藍黃金剛鸚鵡就是金剛鸚鵡的一種
  • 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商品,萬寧一陶瓷店被罰9000元
    萬寧和樂捌號陶瓷店因銷售侵犯「德高DAVCO」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被罰款9000元。10月20日,萬寧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聯合萬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人員等依法對位於萬寧市和樂鎮三角路49號的萬寧和樂捌號陶瓷店進行檢查。
  • 9000噸甘蔗滯銷 榨汁釀製白蘭地身價翻倍
    當地一家果酒釀造公司隨即上馬甘蔗白蘭地加工生產項目,並從河北購買榨汁機,收購了綿陽市9000餘噸甘蔗。3年後,這些甘蔗白蘭地將身價翻倍。疫情影響綿陽2000畝地1萬噸甘蔗滯銷綿陽市遊仙區的王先生是一位甘蔗種植戶,原本計劃在春季旺季期間將幾畝地的甘蔗對外銷售,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他的計劃落了空,沒有商販上門收購。
  • 探店|坪效6666元、每日收入超3萬 福州這家休閒餐廳是怎麼做到的
    真正能給消費者留下終極印象的品牌並不多。鮮貓以貓主題為元素,獨創的IP形象,一舉拉開了同類餐飲之間的差距。   全時段休閒餐廳  推出不長肉的網紅波奇飯    在福州,各式各樣的餐廳比比皆是,只有做出差異化,才能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印象深刻。
  • 洗衣店有多賺錢?20平米小店年純利13.8萬,內行揭露定價「秘密」
    秋冬換季是衣物送洗的高峰期,但是洗衣店頗高的收費一直飽受詬病。比如,一件羽絨服的洗衣收費在40元~70元不等,其中的洗滌成本實際只佔10%左右。由於家庭洗衣機往往難以承載運行羽絨服等厚重衣物,皮質、棉麻、羊毛等特殊面料需要專業養護,個人缺乏針對性的洗滌用品和工具,秋冬換季是衣物送洗的高峰期。
  • 開業銷售256萬,能算家樂福精選店的成功嗎?
    家樂福精選店日銷256萬《零售圈》獲悉,家樂福精選店開業首日銷售突破256萬!家樂福全國首家精選店,新業態店定位於精品超市,主打進口,高端,網紅商品蘇寧收購家樂福之後的首個新業態項目256萬的銷售是數字還是轉機?
  • 福特福克斯購車優惠9000 售價10.58萬_福特福克斯購車優惠9000...
    [汽車點評網 天津行情]  近日,編輯從天津地區長安福特4S店了解到,店內福克斯兩廂部分現車供應,目前購車可享最高優惠達9000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店了解一下。
  • 激活未使用 蘋果MD102CH/A僅9000元
    (中關村在線 濟南行情)近日,蘋果MacBook Pro(MD102CH/A)筆記本在中關村在線認證經銷商濟南鴻合科技有限公司的促銷價為9000元、激活未使用【聯繫電話:0531-88348488】,蘋果MacBook Pro
  • 有人關店止損,有人抄底入局,年末餐飲有哪些新機遇?
    1.二手設備市場異常火爆 在餐飲業因大環境蕭條影響下,餐飲二手設備市場整體行情居然逆勢而上,反而特別火爆。 疫情成了導火索,促使很多餐廳終止經營的腳步,原本花重金裝修餐廳的硬裝、設備只好「賤賣」給二手設備的供應商。
  • 全國首店,家樂福餐廳今天開業!
    據蘇寧家樂福餐飲項目總監李一江介紹,「MR.福」有三個特點:餐廳化,去聯營化和自有品牌化:餐廳化:從門店裝潢設計,動線安排,後廚設置都更具餐廳的感覺,而並非大賣場中的「店中店」,玻璃房中廳,黑橡木臺面,北歐餐飲,落地窗隔斷,是現代極簡式餐飲的象徵。
  • 曾被嚴重低估的古董,文物站以20元的價格收購,卻能賣2.3億元!
    第一件:永昌大元帥金印這件文物其實和張獻忠有關,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張獻忠是誰,而只要和張獻忠有關的文物一旦出現,必然是引起很多人的爭搶,於是就有不少人動起了歪腦筋,而這個文物就是被打了「歪主意」,曾經的它被犯罪嫌疑人用800萬的價格出售了出去,然而根據專家們的估計,其實這個文物的價值至少是在千萬級別以上。
  • 漢堡王中國衝刺2000家店,1天1店有點懸
    最高光的2019,一年開了近300家店   2018年12月30日,漢堡王上海青浦合生新天地餐廳的開業,宣告漢堡王在中國大陸門店數量,達到1000家。漢堡王客單價為35元,較麥當勞、KFC高出5元。為了尋求下沉機會,漢堡王嘗試多種舉措。   產品端,推出19~24元的「超值套餐」,以適應低價競爭的需求。此外,其強調通過會員運營,刺激消費。2019年雙十二,漢堡王與支付寶平臺推出「會員1元小皇堡和薯條」權益,限定僅會員可領取。數據顯示領取超過400萬份,實際核銷超20萬份,銷售額超過800萬元。
  • 瑞幸咖啡的「萬店戰略」推演
    另,根據市場價格估算,製冰機成本約為6000元,冰櫃成本約為4000元,以2019年一季度末為起始點,以每家門店平均各一臺計,直至其開設第1萬家店,新增製冰機及冰櫃總成本需要費用共計: (0.6+0.4)萬*(10000-2370)家=0.76億元。 以上,以2019年一季度末為起始點,未來瑞幸的硬體設備支出合計約為22.89億元。
  • 天準科技收購MueTec,加速進入半導體設備行業
    2020年6月22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天準科技發布公告將以1818萬歐元(約合1.4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德國半導體檢測設備研發商MueTec100%股權,並受讓該公司200萬歐元債務,這也讓整個交易的價格達到2018萬歐元(約合1.6億元人民幣)。
  • 一老闆花9000元買下只鸚鵡,8年後,意想不到的事出現了
    >炫彩奪目走起路來有顏有範兒玩起來頑皮又淘氣她的原型就是藍黃金剛鸚鵡金剛鸚鵡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體型最大的鸚鵡藍黃金剛鸚鵡就是金剛鸚鵡的一種王老闆有些不理解 經過民警的普法教育 王老闆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交代了鸚鵡的來歷: ▼王老闆飼養這隻藍黃金剛鸚鵡已經八個年頭了,早在2012年,他在一家寵物店裡看到了這隻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