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茂密的蘆葦蕩,登上堤壩,眼前就是碧波蕩漾的紅山湖,「紅山湖」是蓄積邊溝之水而成的,湖面於峽谷中向東延伸2公裡多,湖中蘆葦青青,景色優美,緊挨著古老雄偉的長城城垣,水上長城格外神奇。我們從紅山湖碼頭登上遊船,船在湖水中劈波斬浪,激起白色的浪花。涼風撲面,湖畔茂盛的蘆葦叢高而且直,如箭似竹,非常養眼。天空忽然有鷹飛過,剎那間掠過高矗的城牆,驚起一陣歡呼。
船靠岸,岸邊有遊樂場美食匯,可休息用餐,或參加溜索射箭等。前行,則可選擇乘坐竹筏,或過橋乘坐馬車,馬車竹筏殊途同歸,盡頭又是一遊樂場,復前行,改乘駝車,一頭駱駝拉起大車可乘十餘人,車夫盤踞車頭,扯開嗓子高唱信天遊,自能也賺幾個小費。駝車行進間,青青原野的盡頭,城垣上碩大標誌牌告知遊人:您已進入中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長城立體軍事防禦體系。紅山堡藏兵洞到了。
在水洞溝通往紅山堡幽深莫測的大峽谷中,保存著500多年前的明代藏兵洞。它依託雄偉的長城、險峻的崖壁、神秘的古城堡而更顯神奇。所謂藏兵洞,是紅山堡守軍由地上轉入地下,隱蔽軍隊,保護自己,待機出擊,或在空曠處設伏兵的地道,這在全國是唯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立體軍事防禦體系。
明朝時期,北邊的韃靼、瓦剌經常南下中原掠奪人口、財物。由於他們經常在草長馬肥、糧熟秋收之際入侵,明朝不得不於此時調集軍隊保邊護民、保護秋收。這個軍事行動,就稱之為"防秋"。明代在長城沿線的防禦,70裡一城、30裡一堡,紅山堡就是其中之一。"藏兵洞"就建在紅山堡城邊大峽谷的兩側並且與城堡內相通,它與長城、城堡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這座黃土構成的峽谷,土質非常堅硬,壁面高聳、奇形怪狀,"藏兵洞"的隧道系統就散布在峽谷兩側。從紅山堡裡面僅可容一人通過的地洞,沿著石板鋪設的斜坡而下,大約十多公尺之後豁然開朗,來到藏兵洞的第一個大廳。複雜而龐大的地道從這裡開始左彎右轉,四通八達,就像個變幻莫測的地下迷宮,真看不出這個地道系統藏有多少玄機,加上洞內光線昏暗,若非導遊指引,外人根本不知自己身在何處、該向哪個方向走。不可思議的是,洞內空間雖然很有限,但掩體、坑道、陷阱、臥室、水井、灶房、炮臺、火藥庫、兵器庫、儲藏室、通氣孔、瞭望臺、議事廳等設施一應俱全,可以滿足飲食、休息、集會、長期駐守之需,即使多日不出洞,也無衣食之憂。可以說,洞內的所有設施,都充分考慮了作戰、生活的各種需要,也為長期堅守做了充分的準備。洞內可供飲用的水井,至今仍未乾涸。在裡面埋鍋造飯,卻不用擔心煙燻火燎,因為炊煙可以通過專用通道自如地排出洞外。巧妙而隱蔽的通氣孔,可以保持洞內始終空氣新鮮。而在洞頂裝飾懸掛一些就地取材的空心草,可以有效地消除回音,讓洞內保持相對的寧靜,這也說明當時的將士已具有一定的知識並可以恰當地運用消音的方法了,古人的智慧當真令人讚嘆不已。
藏兵洞內部的地道一般高大約2公尺,寬約1公尺。每隔一段就設有一個起居室。洞壁上還有不少小龕,有的小龕上有煙燻的痕跡,顯然這些小龕是用來放置燈具的。藏兵洞內機關很多、陷阱密布、易守難攻,讓入侵者防不勝防。有些陷阱,設在單人通行的通道內,深達一丈,下面鹿角鋪地,木釘高聳。為了讓木釘更加鋒利,有的還用鐵皮包尖。人一旦落下,非死即傷。其他類似翻板、軲轆、生死門等機關層出不窮,就算有來犯之敵真的進入洞內,在神秘莫測、陷阱密布的藏兵洞內,也是難成氣候。在藏兵洞的兵器庫和大廳裡,可以直觀古代的刀、槍、戟、佩劍、箭枝箭袋等兵器,再有頭盔、盾牌等出土的軍事器物。據史書記載,明代韃靼、瓦刺貴族曾多次從靈州至鹽州一帶南下掠奪財物,但他們卻從沒有攻破過紅山堡。研究認為,包括藏兵洞在內的立體防禦體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藏兵洞一號洞的北入口,卻是一條建在峽谷中的商業互市。藏兵洞中出土的馬鐙、油燈、皮囊等「民用物品」和桿秤、升、鬥、等計量工具的大量發現,也印證了明代這一區域邊貿繁榮的景象。儘管戰事不斷,但那裡的邊貿互市仍然相當繁榮,長城兩面百姓曾有密切交往。紅山堡,不僅是屯兵的城堡,而且是互市的場所,曾有大量商販雲集,且交易的物品相當豐富。糧食、牲畜、瓷器、皮毛的交易,可能十分活躍。當時,雖有韃靼、瓦剌貴族統兵進犯中原,但那只是統治者所為,而邊界老百姓卻一直和平交往,並通過貿易互通有無。
二號藏兵洞的出口就在寧夏長城博物館的院內。出了博物館大門,飽經風霜卻雄風不減的紅山堡故壘就赫然在目了。紅山堡是明長城防禦體系中的一個城障,始建於弘治十六年(150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雖經風雨侵襲,城堡內原有的房屋基址仍依稀可辨。歷經人世間的滄桑變化,如今的紅山堡早已失去了軍事功能,在歲月的長河中被掩埋冷落了很長的時間,只在一些影視劇作品中展露光芒。如今,隨著水洞溝景區的開放,紅山堡和藏兵洞的神秘面紗也慢慢展現在世人面前,令人撫今追昔,不勝感喟。
風光旖旎的紅山湖,碧波蕩漾,蘆葦叢生,城垣高矗,景觀獨特
一路走一路望,馬車過後是駝車,鈴兒叮噹,山歌酣暢,別樣體驗
藏在幽深峽谷中的互市,遙想古代邊境貿易的繁華景象
一號藏兵洞相對比較寬敞明亮,導遊介紹說有可能這條洞還兼負有地下貿易的功能
兩座藏兵洞之間的峽谷,兩側陡峭絕壁上開鑿有眾多瞭望口和射擊孔,若有敵軍入侵,在左右兩邊夾擊之下斷難倖免
二號藏兵洞的入口,洞頂的空心草不但能遮蔽洞口,還可以消除回聲。洞內的神龕設置說明長期有人生活於此
洞內出土的古代兵器,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機關密布的藏兵洞,雖然陷坑上如今已經加上了安全防護,但從上面經過,依然令人心驚膽戰
地下兵城之上改建為長城博物館,穿著古裝的及講解員很應景
飽經風霜的紅山堡,斑駁殘缺,雄風不減
撲朔迷離、幽深險峻的紅山堡大峽谷,當年的邊關要塞,可惜如今卻已封閉了
最後乘坐這巨無霸的拖拉機返回景區大門。一個景區內如此多樣的交通工具,也是之前不曾有過的體會。之後我們直接乘車前往機場,至此,帶著深深的眷戀,我們的西北青甘寧之旅完美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