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數學家陳景潤45歲,愛上27歲俊俏女軍醫,如今兒子子承父業

2020-12-23 騰訊網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

雖說愛戀之中總有悲歡離合。

但是對它前僕後繼的人依舊不少。

追求愛情只要不跨越禁忌。

那就值得拋下思索,跟上心上人的步伐。

在上個世紀,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鋪展開來。

男方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和革命先鋒陳景潤。

而女方是和他相差近20歲的軍醫!

至於兩人的相識,自是一段情緣的開場。

天才數學家的求學路

陳景潤出生於1933年。

是福建一座山水小城的男孩。

他普通但是又不普通。

因為他天賦異稟,在數學上的造詣尤為讓人讚嘆。

陳景潤熱愛數學,數學的優異讓他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可。

他的成績從小到大也一直位列前茅。

因為這項獨特的特長,還讓他得到了一個特權。

在高三時就被廈門大學提前錄取。

他的數學天賦可見一斑。

廈門大學的數學系一直是學府中翹楚。

能夠提前破格錄取,是許多學子都沒有的經歷。

陳景潤因此給家族掙足了榮耀。

當然,之後的陳景潤更加的優秀。

來到廈門大學,就是學子的天堂。

陳景潤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

也可以看展自己的學業研究。

畢業之後,他留任北京四中教學。

只是,那場教學之旅並不順利。

陳景潤在教學不久之後。

便因為口齒不清的原因停職。

之後就回了家鄉休養。

這是陳景潤面臨的第一個打擊。

還好。陳景潤並沒有因此氣餒。

1954年,陳景潤由母校邀請回校任職。

他在廈門大學擔任資料員。

工作輕鬆並且有充足的時間研究數學。

本來就是數學界的大才子。

廈門大學的師長很重視他的發展。

次年便提拔他做數學系的助教。

這算是把陳景潤放在了自己擅長的領域。

他如魚得水般遨遊在數學的世界中。

多年來,除了教書育人就是和書本與研究為伴。

艱苦的專研有了回報。

在1973年,陳景潤發表了自己的論文。

名為《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後》。

拗口的專業名詞傾注陳景潤的心血。

在這篇論文中,陳景潤解決了世紀難題。

數學的發展又前進了一大步。

這一論文的發布,引起了世界的轟動。

作為作者的陳景潤同樣萬人矚目。

他的貢獻無法計量。

而且他研究出的這一定理還被自己的名字命名。

陳景潤是傑出並且不可多得的數學家。

是一顆發光的金子。

但是這樣優秀的他。

正是因為把時間都用在了學業上。

才遲遲沒有遇見自己的伴侶。

直到45歲的時候,對方才悄然而至。

相差18歲的愛人相逢

1977年,陳景潤身體不適住進病房。

而女主角由昆居然巧合的在那一年被派往了309醫院進修。

她原先任職於解放第二附屬醫院。

醫術精湛的她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合格的軍醫。

在派往309醫院之後,還恰好的分配在了陳景潤的病房。

陳景潤和由昆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陳景潤是大家眼中不苟言笑的數學怪人。

而由昆爽朗大方,長相俊俏。

兩個相差18歲的人能產生什麼樣的故事?

但就是由昆的到來,讓陳景潤有所改變。

由昆一開始就吸引著陳景潤的注意。

一向不善言辭的陳景潤還主動跟她搭話。

每次見面還會親切的打招呼。

由昆不知道,在陳景潤面前自己已經是很特別的一個。

作為他的值班醫生,由昆和陳景潤的接觸越來越多。

每一天的見面成為了陳景潤的期盼。

而由昆溫柔細心的照顧也加定了他的想法。

愛慕之情積攢得越來越深。

45歲的陳景潤第一次春心萌動。

他想和這個溫柔的小女孩共度餘生。

但是當他表白之後。

由昆卻不知所措起來。

她從來沒有遇見過這樣的場面。

不懂得該如何回應。

而且她自己也沒有料想到。

這位偉大的數學家會喜歡上她這樣平平無奇的女生。

按道理說,陳景潤身邊出色的女子比比皆是。

她不過是一個軍醫。

擔不起這份厚愛。

而陳景潤看著由昆的遲疑,慌亂起來。

他不善言辭的特點又顯現出來。

自己漲紅了臉,想要說些什麼話打動由昆。

但最後只憋出一句。

「沒有你,後半輩子也不結婚了。」

這幼稚的威脅讓由昆動容。

她知曉這是陳景潤給的最鄭重的承諾。

她緩緩點頭,答應了求愛。

陳景潤負責且專一。

戀愛不久便迎娶了由昆。

但是這樣美滿的進程還是引得大家的異論。

畢竟兩人的年齡始終存在跨度。

而且兩方的身份也有差距。

但還好由昆和陳景潤都從一而終。

外界的流言蜚語沒有成為他們放棄的理由。

結婚以後,兩人恩愛有加。

不久之後,他們的兒子出生。

美滿的家庭迎來了愛情的結晶。

陳景潤和由昆都樂不可支。

在給兒子取名這件事上還有一段故事。

子承父業成為數學家

兒子的降生,陳景潤提議為了報答妻子的付出。

就讓孩子跟隨她姓由。

但是由昆卻不答應,甚至堅決反對。

她明白陳景潤老來得子也不容易。

一番商議之下。

他們的兒子取名為「陳由偉」,兩全其美。

他們幸福的小日子沒有停止。

陳景潤老年換上帕金森症候群。

由昆也一直不離不棄的照顧著他。

就像一夜回到了他們相識的時候。

也是她細心的照料陳景潤。

陳景潤去世以後,一直是由昆單獨撫養兒子。

他們的兒子一開始並沒有選擇數學專業。

在高中時還是讀的文科。

但是在加拿大學習商務的時候。

自己卻突然對應用數學感興趣。

之後還索性轉系去了應用數學專業。

他的選擇在陳景潤的鋪墊下並不奇怪。

他的血液裡流淌著的就是數學的基因。

陳景潤在之前便說過。

生兒子的話最好學數學。

如今在數學上小有成就的陳由偉也是子承父業了!

陳景潤和由昆跨過了年齡的界限。

組建了自己的幸福小家。

也養育了數學界的人才。

這樣的故事才讓讀者越讀越有味道!

相關焦點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軍醫,唯一的兒子現狀如何?
    因為迄今為止培養出了12位院士,比如說我們中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先生。英華中學是陳景潤先生的母校,有人曾經在英華中學做過這樣一個調查,他們查看了這所學校的圖書館每本書的借閱卡,在這些借閱卡中,籤名最頻繁的便是陳景潤先生。
  • 47歲嫁給29歲漂亮的女軍醫,62歲去世,獨子的現狀如何?
    就連數學天才陳景潤也曾落入一位美女的「石榴裙」之手。47歲陳景潤,27歲女軍醫。當陳景潤在64歲時因病去世時,我們也想知道他唯一的兒子是怎麼做到的?47歲已婚29歲女軍醫,62歲因病去世說到數學,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認為數學晦澀乏味,很難學。但正是因為數學,才造就了許多人才。中國著名的數學天才陳景潤就是一個例子。
  • 一代天才,陳景潤.
    01他與數學的難解情緣你無法想像的這樣一個數學天才,出生在福州市一個小鎮的貧苦家庭。那是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寄來的國外來信。他們邀請他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大會共指定了10位數學家作學術報告,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
  • 陳景潤唯一的兒子,15歲失去父親,長大後實現了父親的夢想
    這個中國人就是陳景潤,也是我國有名的數學天才。數學對於有的人來說是怎麼努力都跨不過去的一道坎,可是對於有的人來說卻是如同母語一般自然,陳景潤就是後者。陳景潤可是數學界泰鬥一般的人物,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好奇,陳景潤的後代有沒有遺傳他如此優秀的數學天賦呢?陳景潤結婚時已經四十多歲,因此他只有一個兒子。
  • 他是我國著名數學家,45歲才遇到愛情,現今他的妻兒如何?
    我們都知道,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不僅如此,1973年,他因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1+2」的論證而聞名於全球。後來,因生活條件過於艱苦,陳景潤年紀輕輕便一身重病,儘管如此,他依舊刻苦的鑽研那些數學難題,後來連中央領導都看不下去了,強迫他住進了當時最高級的309醫院。
  • 何猷啟「子承父業」!賭王過世才多久,就被20歲美女留學生迷昏頭
    這不,賭王兒子何猷啟就被20歲女留學生」迷昏了頭「。賭王離世沒多久就「不老實」了,與只有20歲的留學生牽手逛街,兩人十指相扣,看著非常親密,就像恩愛的小情侶般甜蜜。他們兩人的這身穿搭是混搭情侶裝,都為黑色的T恤,圖案也是簡單明了但是不同。
  • 子承父業?陳亞男直播爆料朱單偉正在學唱歌,進步很大
    作者|小明 責編|圓圓摘要:大衣哥朱之文是全國知名的農民歌手,擁有不少粉絲,人氣也很高,前段時間,大衣哥的兒子朱單偉結婚,在當地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婚後,朱單偉和妻子陳亞男也投身直播行業。【子承父業?陳亞男爆料朱單偉正在學唱歌】近日,在陳亞男的直播中,有網友表示想聽朱單偉唱歌,大衣哥就是憑藉自己的好嗓子才在全國範圍內走紅的,朱單偉幾乎沒有在鏡頭前唱過歌,不知道是不是會遺傳父親的好嗓門,評論區有些網友並不看好朱單偉「子承父業」。
  • 田亮教兒子亮仔跳水,調侃「子承父業」太難,還意外暴露了退役後的...
    田亮教兒子亮仔跳水,調侃「子承父業」太難,還意外暴露了退役後的真實身材 就拿他的兩個孩子來說,除了女兒森碟之外,也是有特別多網友很關注他的兒子小亮仔,就像近日,田亮在短視頻平臺曬出自己教兒子跳水的視頻畫面,就是有引起挺多網友的注意。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在他的生命裡,科研是永恆的主旋律,陶哲軒早早地超越了那個只是靠著高智商解決問題的神童階段,如今的他,是一位簡單純粹的數學家,成功背後更多的是永不鬆懈的意志力與面對逆境時的不放棄。「努力、勇敢、熱愛與堅持,都比聰明更重要。」 數學家陶哲軒這樣總結成功的奧秘。
  • 古代宦海,子承父業是傳統
    隋唐之前,只有貴族才能當觀,世代承襲,官職卻不確定,不是說父親是大司馬,兒子及後世子孫都是大司馬,一旦官職出現空缺,會首先在貴族中挑選,這是古代選觀任觀的主要規則,和平民百姓基本沒有關係。2、造飯。郭鏦,郭曖第三子,昇平公主所生,娶唐順宗之女漢陽公主,拜駙馬都尉,歷任檢校國子祭酒、右金吾將軍、太子詹事、閒廄宮苑使,封太原郡公,死後贈尚書左僕射。郭銛,郭曖第四子,娶唐順宗之女西河公主,拜駙馬都尉,歷任殿中監、太子詹事、宮苑閒廄使。
  • 陳景潤為何被稱「怪人」?理髮時候背單詞,每天醬油泡水只為省錢
    2019年,在"最美奮鬥者"的入選名單中,有著這樣一位數學家,他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發表了"1+2"的詳細記錄,讓中國在數學界能夠更上一層樓,他就是被稱為"怪人"的陳景潤。遇到恩師華羅庚陳景潤,1933年生於福建省的一個小鎮裡。
  • 天才隕落!她是徵服月球的NASA女數學家,歐巴馬親自給她頒獎!
    凱薩琳·詹森是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前彈道計算的非裔數學家,被稱為「人肉計算機」。人類於1969年首次登陸月球的壯舉,正是多得了這位女數學家計算出的參數。雖然她的故事鮮為人知,但是她在美國科技圈與數學圈中,大名如雷貫耳。早在2015年,美國前美國總統歐巴馬,還親自為她頒發了代表平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獎章」。
  • 子承父業變「玩法」 高顏值80後臺商「二代」開網紅女包店
    (在蘇臺胞面面觀)子承父業變「玩法」 高顏值「80後」臺商「二代」開「網紅」女包店中新網無錫12月2日電 (記者 朱曉穎)「寶寶們,歡迎來到函夏工作室。請後臺把截屏圖放上來。在他這個已擁有45萬粉絲的「網紅」皮具直播間,點讚下單的數字不斷跳動。盧英傑正在做「雙十二」預熱直播。 朱曉穎 攝「雙十一」剛過,方才度過發貨高峰期的工作室,又投入到「雙十二」的備戰中。日前中新網記者在走訪位於江蘇無錫的函夏皮具工作室時,負責人盧英傑講述了他子承父業、不斷創新的故事。
  • 相差8歲的姐弟戀,結婚27年不要孩子,相濡以沫恩愛一生
    相差8歲的姐弟戀,結婚27年不要孩子,相濡以沫恩愛一生電視劇總是演一些美好的情節,也許是因為有些人在生活中不能獲得幸福,需要在電視劇當中獲得圓滿,所以在拍電視劇的時候,大家總是會拍符合大家心意的,積極向上的,生活美滿幸福的電視劇。
  • 11歲學微積分16歲上哈工大,卻淪落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經歷了啥?
    在很小的時候,劉漢青就對數學很感興趣,當別的孩子還在學習簡單的數學運算時,年僅11歲的劉漢青就已經開始自學微積分了。這對於我們來說,他無疑是一個天才,特別是許多成年人都弄不懂的微積分上,劉漢青展現出了自己獨特的優勢。在他12歲時,他的父母帶著他去做了國際標準智商測試。
  • 史上最悲情的天才數學家,曾經兩次被捕,20歲就黯然離世!
    他15歲時學習數學。短短五年,他創立了一種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群論」,掀起了一場數學革命。他也是個悲傷的年輕人。他兩次進不了大學,三次拒絕發表論文,兩次被捕,兩次入獄。20歲時,就因與情敵對決而黯然離世。他是法國數學家伽羅華,他驚人的才華是充滿挫折的悲劇背後的生活。當我們再次回憶起科學史上的傳奇,我們仍會讚嘆它的成就,感嘆它的命運。
  • 陳景潤窮盡一生,除了證明出「1+2」外,還有哪些數學成果
    陳景潤對於數學的熱愛,源於初中時的數學老師,那是一位30來歲的清華畢業生,學識淵博,講課生動。在他的影響下,少年陳景潤對數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當時的數學教材,他只用了兩周就自學完成,這讓老師非常驚訝,認為他在數學方面有極高天賦。於是因材施教,為他講一些難度更高的數學知識。
  • 18歲帥兒子神複製俊俏五官
    好萊塢明星約翰尼·德普與舊愛凡妮莎·帕拉迪絲生下1子1女,20歲大女兒莉莉-羅絲·德普承襲爸媽超強氣場和精緻五官,以「厭世臉」進軍好萊塢和時尚圈。而約翰尼·德普的18歲兒子傑克則鮮少在螢光幕前曝光,近日有外媒拍到傑克與模特兒女友外出,近照一出,讓人忍不住讚嘆,他的長相和神韻都跟爸爸十分相似,更有著和強哥一樣憂鬱小生的氣息,帥氣外貌吸睛。
  • 女少主登臺 盤點中國「女承父業」的億萬千金
    製造界 Manufacturing sector  宗慶後與女兒宗馥莉眼下,「子承父業2010年胡潤百富榜上,億萬富豪平均43歲,未來10到15年,中國家族企業將迎來交接班高峰。在中國,企業家選擇接班人的方式都比較傳統:傳給兒子。康奈集團總經理鄭秀康就在女兒更早進入公司,做出不菲成績的情況下,依然把企業交給了小兒子。在他看來,「女孩比男孩發育早幾年,到了50歲,女兒就要走下坡路,弟弟那時候精力還正旺盛。」在中國民營企業中,鄭秀康代表財富一代的主流意志。
  • 天才變瘋子?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然而在現實的30年前,中國同樣也出了這樣一件事,這位神童11歲就進了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師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原本是最有望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卻在若干年之後被當成了「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