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麾下三大名將:一人破秦,一人敗齊,一人攻滅中山國

2020-12-26 流雲天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春秋時期的巨無霸晉國分為韓國、趙國和魏國三個諸侯國,韓虔、趙籍、魏斯分別成為韓趙魏三國的第一任國君,其中魏斯就是戰國初期稱霸列國的魏文侯。

魏文侯之所以能在戰國初期稱霸一時,和他禮賢下士麾下人才濟濟有莫大關係,其中文有李悝、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武有吳起、樂羊、翟角,今天就來說一說魏文侯麾下三大名將:一人破秦,一人敗齊,一人攻滅中山國。

吳起是衛國人,被後人尊為兵家亞聖和兵聖孫武並稱「孫吳」,他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不過其成就和戰功大部分都是在魏國時候獲得,尤其是在魏文侯麾下可謂是如魚得水。

魏文侯知人善任,自前419年開始圖謀秦國河西之地,吳起的到來更是讓他如虎添翼,前409年魏文侯任用吳起為主將全面負責對秦作戰,吳起不負眾望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從秦國手中奪得整個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國內內亂不已,在吳起的連番打擊之下一路退守至洛水。

吳起對魏國的貢獻遠不止於此,他一手訓練出來的魏武卒橫掃列國,成為魏國稱霸的最大依仗,魏文侯之後的魏武侯和魏惠王都受益匪淺;前389年陰晉之戰吳起以5萬剛訓練成軍的新軍大破秦軍五十萬,創下了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可惜吳起功利心太強被相國公叔痤利用和排擠,無奈之下只能遠走楚國,如果吳起仍在魏國,魏武侯又不放秦獻公回國,秦國想要崛起幾乎毫無可能。

魏文侯時期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此人就是在魏國為相三十餘年的翟璜,他為魏文侯推薦了大量人才,包括李悝、西門豹、吳起、樂羊、翟角等人都是出自於他的推薦。

成語翟黃之功就很好地闡述了翟璜的推薦之功:

田子方從齊之魏,望翟黃乘軒騎駕出,方以為文侯也,移車異路而避之,則徒翟黃也。方問曰:「子奚乘是車也?」曰:「君謀欲伐中山,臣薦翟角而謀得果;伐之,臣薦樂羊而中山拔;得中山,憂欲治之,臣薦李克而中山治;是以君賜此車。」方曰:「寵之稱功尚薄。」

樂羊原本是翟璜的門客,前408年中山國中山武公姬窟發兵進犯魏國,翟璜推薦樂羊擔任主將出擊中山國,因為魏國此時重心在河西同秦國作戰,所以樂羊以緩兵之計歷時三年終於大敗中山武公,並攻滅中山國將其納入魏國手中。

翟角同樣也是由翟璜推薦才嶄露頭角,攻滅中山的是樂羊,但是謀劃之功卻歸功於翟角,不過翟角的最大功勞不在於此,而在於大敗齊國。

前405年齊國權臣相國田悼子去世,田氏家族發生內亂,田會投趙並以廩丘獻給趙國,此舉引起田悼子的弟弟同時也是田氏接班人田和的強烈不滿,於是令田布出兵攻打趙國,三晉一致對外,趙、魏、韓三國組成聯軍以魏國名將翟角為主將大敗齊軍,不僅斬首3萬就連齊國主將田布也一同被斬殺。

前404年聯軍再接再厲攻入齊國, 一直攻到了齊國的長城並俘虜了齊康公,田和被迫割地求和。三晉挾大勝齊國之機朝見周天子,請求冊封為諸侯,周威烈王順水推舟同意了,歷史也由此進入戰國時期。

相關焦點

  • 齊國滅宋後遭到五國伐齊,為何魏國消滅中山國卻沒事呢?
    在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和長平之戰一樣,都是重要的歷史轉折點。戰國中期,秦、齊成為東西二強。當時主要的諸侯國都已稱王,秦、齊兩國都不願再與五國平起平坐,於是在公元前288年,齊閔王和秦昭襄王並稱為東西二帝。公元前286年,齊國消滅宋國,促使其整體勢力來到了巔峰。
  • 魏滅中山之戰:魏國消滅中山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 大將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國君將他的兒子做成肉羹,大將滅了中山國
    ,遭到了諸夏的排擠,但在公元前7世紀,中山國的前身鮮虞部落差點滅亡了衛國,齊桓公聯合各諸侯大軍才將鮮虞部落趕回北方。 翟角作為謀臣和魏文侯商定攻取中山之事,魏文侯想要攻打中山國,除去考慮中山國的實力以外,還要顧慮趙國,因為魏攻中山必須借道趙國,趙國肯不肯借道這是一個問題。
  • 趙武靈王攻滅中山,外交和軍事的雙重勝利
    中山國原先是白狄族,在春秋時被稱為鮮于。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命樂羊為將,借道趙國攻滅中山國。但是中山領土與魏國並不相鄰,魏國難以控制,後來趙魏交惡,中山又趁機復國。 中山國全境只有東北方向的一塊角落與齊國相連,其他地方都被趙國包圍,中山國就像一支楔子插在趙國中間地帶,將趙國一分為二。
  • 縱橫家蘇秦死間,是為一人還是一國?
    蘇秦乃嘆曰:「此皆秦之罪也!」蘇秦刻苦攻讀《陰符》,後世出現《蘇秦刺股》的典故就是這個時期!合縱六國以抗秦,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而後長嘆:若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配六國相印!齊宣王趁燕國內亂,借平叛之由,趁火打劫,燕國苦不堪言,燕太子平戰死!燕國土地被齊國,中山國吞併。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趙國崛起)不忍,助燕公子職(史稱燕昭王)復位!蘇秦在燕國,遇見了燕昭王之王嫂燕太后姬狐,填補了大丈夫內心的那一面缺憾!
  • 中山國曾被魏國所滅,也曾打敗趙國,最終卻被趙武靈王徹底消滅
    到春秋晚年,肥、鼓被晉國所滅,只有鮮虞屹然獨存,改稱為「中山」。戰國時期,中山夾居於燕、齊、趙三國之間,疆域雖小,武力卻很強盛。周威烈王二十年(前406年),魏文侯侵佔中山,把太子擊封在那裡。大約在周安王二十四年(前378年),中山復國。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中山和韓、趙、魏、燕五國相王,可見其在當時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 司馬光《資治通鑑》21:滅中山國的樂羊是如何發跡的?
    前文講到了一代名將樂羊的成長史,今天我們來聊聊樂羊是如何進入魏國朝廷,被魏文侯賞識的。樂羊能得到魏文侯的賞識並加以重用,離不開一位貴人的引薦,這位貴人就是翟璜,沒錯,又是這老哥們。後來,魏文侯準備出兵攻打中山國,翟璜便向魏文侯推薦了樂羊,他說樂羊是文武全才,並且把樂羊一路成長的事跡說給魏文侯聽,魏文侯便想召見樂羊,這時有大臣反對,說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為官,這種情況下讓樂羊去攻打中山國,恐怕不妥。
  • 秦國歷史上除戰神白起外,還有這10位名將,個個不簡單全是狠人
    公元前316年,這位名將戰勝了張儀,提出了應先滅蜀後攻韓魏的正確方針。秦在成功佔領蜀後,司馬錯從魏國手裡搶了61座城,隨後又奪取了楚國的黔中、漢水部分地區。蒙恬可以說是秦擊退匈奴的最大功臣。公元前221年,蒙恬消滅了齊國。隨後,嬴政又命他領著30萬人擊退了匈奴。正因為蒙恬在上郡鎮守了10多年,這才嚇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馬」。
  • 被稱為戰國第八雄的中山國,擁有萬乘,是怎樣滅亡的
    說起戰國七雄,我們都知道這七個國家,是秦、韓、趙、魏、楚、燕、齊這七個國家。這七個國家是當時最強大的七個。每個國家都稱霸一方,擁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因為他們被稱為七雄。不過當時並不僅只有這七個國家,除了這七個國家還有很多二流國家。
  • 戰國「第八雄」:二百三十年屢遭滅國危機,卻在稱王后迎滅頂之災
    連國都都已被攻佔,中山國是奄奄一息,幾乎就要亡國了。可就在這生死關頭,歷史再度送給中山喘息的機會。公元前455年,由於趙襄子不願向知氏進貢土地,荀瑤率韓、魏二家齊攻趙氏。三年後,趙氏成功策反韓、魏二家,聯手殺死荀瑤,然後私分了知氏土地。因為這場內亂,中山國再次躲過了殺身之禍。
  • 秦始皇麾下的五位名將
    當然了,秦始皇能完成一統大業,離不開他麾下許多能徵善戰的名將,他們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今天盤點五位。1、2,王翦、王賁父子王翦與兒子王賁都是隋朝響噹噹的名將。王翦還是戰國時期「十大名將」之一,與白起、廉頗、李牧齊名。
  • 三國正史除了關羽和張飛,還有一人也有資格被稱為萬人敵
    當時丁原麾下有三大悍將,除了張遼之外還有呂布和張楊,三人都是因為勇猛被丁原徵召;在呂布麾下時,張遼是其最為得力的猛將之一,投降曹操後張遼更是脫穎而出,正史中關於其悍勇的例子有不少,其中最為突出的有兩件事。
  • 戰國第八強中山國,為何剛剛走向巔峰,就被趙國滅掉?
    他所指的就是當年鮮于人滅了邢國和衛國,虧得管仲打敗鮮于,重新替邢、衛復國的事。中山國橫亙在河北大地,是連接南北的戰略要地。它又像一把鋼刀,把趙國一割為二,把趙國人恨得牙根發癢。魏文侯曾經受趙國求助,滅掉了中山國,不過二十年後,中山桓公又奇蹟般地打敗強大的魏國,重新復國。
  • 秦滅六國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樣的下場?
    隨著最近熱播劇大秦賦的熱播,許多人又把目光集聚到了秦始皇滅六國的那段激蕩歲月中,同是戰國七雄,最終卻是秦國的嬴政一統了六國,這其中既有秦國六代先王奮發努力的結果,也有六國自甘墮落或者自毀長城的結果,總之結局就是秦滅了其他六國,在這六國中韓國是最先被攻滅的。
  • 戰國時期,東方列國先後五次合縱攻秦,兩勝一敗、兩次無功而返
    進入戰國中期後,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國力日強,至秦惠文王嬴駟在位秦簡,秦國已完全佔據關中,並在河東佔據了汾陰、皮氏等前進基地,在河南佔據了函谷關、陝城等重要關塞,控制了關中左中原的戰略走廊,秦軍進可攻、退可守,遂引起山東各國嚴重不安,開始策劃「合縱」聯合制秦,自後山東各國先後發動五次「合縱攻秦」之戰,其中兩勝一敗、兩次無功而返。
  • 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秦國第一個目標選定在韓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韓國實力在「戰國七雄」中最弱;二是韓國地處中原腹心,扼制著秦出函谷關東進的道路。
  • 還珠格格:知畫一生三大錯,錯愛一人,錯信一人,錯恨一人!
    知畫一生中有三大錯,錯愛一人,錯信一人,錯恨一人,每一錯都是血與淚的交織。錯愛一人:永琪知畫還沒見到永琪之前,早就對永琪有所了解。所以,當時在她家第一次見到永琪時,為了博得永琪的關注,她一直偷偷看永琪。不僅如此,在為大家獻舞的時候,她的眼神也是一直看著永琪的。包括在一邊跳舞一邊畫畫的時候,知畫的眼睛也一直看向永琪。
  • 劉邦親封的開國八大異姓王,僅兩人善終,有一人死的比韓信還慘
    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