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親封的開國八大異姓王,僅兩人善終,有一人死的比韓信還慘

2021-01-09 Hei白歷史

劉邦作為一個無賴起家,後來崛起於阡陌之間,從最弱小的一方勢力,逐漸成為能於霸王項羽爭鋒的超級大勢力;可以說,在所有開國皇帝中,劉邦是最弱的一個了,文不成武不就,朱元璋雖然也是崛起阡陌間,但朱元璋是「世紀之子」啊,天生就會文韜武略,這是不能比的。

劉邦是怎麼得的天下?當然是靠人才,似乎劉邦天生就對優秀的人才有天然的吸引裡,蕭何、樊噲、曹參這些劉邦的老鄉就不用說了,劉邦起家的老底子,關鍵這些最優秀的人才竟然都集中在了沛縣,似乎天生就是給劉邦準備好的;後來又有史上最強謀士張良、史上最強大帥韓信等等。

劉邦在平定天下一統山河後,對手下進行封賞,在西漢初年,一共出現了八位異姓王,但是以劉邦的性格,基本上結局都很慘,來看看都是哪七位吧。

第一位:韓信——齊王楚王淮陰侯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

第二位:彭越——建成侯梁王

彭越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個正規使用遊擊戰戰術的軍事家,可以說是遊擊戰的始祖。論軍事謀略與指揮才能,他不如韓信,但論功績,他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楚漢戰爭中,正是由於他率部在楚軍的後方開展遊擊戰,打擊楚國的補給,用敵進我退,敵退我追的戰術,使項羽兩面作戰疲於應付。

楚軍的糧食裝備得不到補給,也給了前線漢軍不被項羽殲滅的機會,楚漢戰爭正是在劉邦的正面防禦,韓信的千裡包抄,和彭越後方遊擊戰的基礎上,才在最後的垓下之戰中有機會殲滅項羽麾下疲憊的部隊,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彭越可以說完全是被劉邦所迫,被呂后所騙,被剁成了肉醬,而且肉醬還被裝好分別賜給諸侯,家族被滅。

第三位:英布——九江王、淮南王

英布最開始是項羽的得力手下,屢立戰功,在秦將章邯投降後,項羽帶領著軍隊向西到達新安,又派英布等人領兵趁夜襲擊並活埋章邯部下二十多萬人。到達函谷關,不得入,又派英布等人,先從隱蔽的小道,打敗了守關的軍隊,才得以進關,一直到達鹹陽。英布常常擔任軍隊的前鋒。

後來被項羽封為九江王,後來英布背楚投漢,被劉邦為淮南王,公元前202年,英布率軍到垓下會合其他漢軍打敗項羽,項羽不久在烏江自殺身亡。後來得知韓信被殺,彭越更是被剁成肉醬;英布被迫起兵造反,兵敗後潛逃,卻不聊最終被百姓的民宅裡殺死。

第四位:盧綰——長安侯,燕王,東胡盧王

盧綰與劉邦是同鄉好友,且和劉邦同一天生日,兒時與劉邦一起在馬維先生的「馬公書院」讀書。劉邦當泗水亭長時,常隨出入上下。楚漢戰爭中,官至太尉,劉邦建立漢朝,被封為燕王。

公元前196年同陳豨叛亂,劉邦在攻擊盧綰時,與大臣誓曰:「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是為白馬之盟。以樊噲、周勃攻打盧綰,攻下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盧綰攜及家人奔走匈奴。公元前194年,盧綰死於匈奴,享年63歲。

第五位:張耳——常山王、趙王

張耳年少時曾為魏國信陵君座上常客,後來得到信陵君的資助,因此得以招致四方食客,成為魏國外黃縣縣令。後來魏國被秦國所滅。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耳加入了起義軍,並重建了趙國;項羽也素聞張耳之才名,又念其扶趙抗秦之功,乃分趙地北部,立張耳為常山王。

後來常山被攻破,張耳敗走,張耳去投奔劉邦;公元前204年,張耳與韓信統兵數萬東出井陘擊趙,使萬人過河列營,成背水陣。此陣一成,只許勝,不許敗。故而漢軍將士皆作殊死戰,勇猛異常。旋大敗趙軍。公元前203年韓信報請劉邦以張耳為趙王,都襄國,鎮撫其國。漢王許之。張耳立為趙王后,公元前202年去世。但是張耳的兒子後被劉邦所廢。

第六位:臧荼——燕王

陳吳政權派趙人武臣經略趙地。武臣穩定趙地之後就派韓廣安撫燕地,結果韓廣一到燕地就很受歡迎,被當地貴族立為燕王。項羽分封天下時,不放心燕國,藉口臧荼功勞大,立韓廣手下大將臧荼為燕王,把韓廣遷為遼東王, 韓廣對此不服,不肯搬遷,結果於同年被臧荼擊敗及殺害,燕及遼東兩地皆為臧荼所有。

前204年,韓信破趙國陳餘。聽從廣武君李左車的進言,派使者送信給燕王,燕王臧荼歸順韓信,投降劉邦。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臧荼和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趙王張耳共同尊奉漢王劉邦為皇帝。因劉邦大肆捕殺項羽舊部,令臧荼非常恐懼,於是反漢,高祖劉邦親自徵伐,臧荼被斬殺。高祖改命盧綰為燕王。

第七位:韓王信——韓王

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後,漢高祖劉邦認為韓信的封地都是戰略要地,便將其封地遷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區,遷移封地之後不久,韓國都城馬邑被匈奴包圍,因韓信屢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其有異心,韓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漢高祖劉邦率軍親自徵討,韓信逃往匈奴,並多次率軍攻打漢朝,還引誘了代相陳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帶兵攻漢之時,被將軍柴武在參合斬殺。

第八位:吳芮——長沙王

吳芮是秦漢交替時期的百越部落領袖,江西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記載的傑出人物。南昌城贛江岸邊的滕王閣第四樓,有一幅巨大的江西歷史文化名人壁畫。在這些傑出人物中,鄱陽縣人吳芮居第一。他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山王。

漢高祖劉邦一共封了八個異姓王,均為戰爭需要收買人心之舉。劉邦帝業一定,就和呂后用種種方法消滅異姓功臣。七個異姓王,皆因各種罪名被殺被廢。唯獨吳芮及其子孫世襲的長沙王善始善終,成為其後僅存的異姓王,但其實劉邦並未解除他對吳芮的疑心,屢屢試探吳芮。幸得張良授計得以倖免。

相關焦點

  • 漢初唯一善終的異姓王:跟劉邦這樣的領導相處,我有我的方法
    那一年,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了項羽,登基當了皇帝。那一年,劉邦封了七個異姓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韓信。那一年,燕王臧荼謀反被殺,劉邦將自己的鐵哥們盧綰封為燕王。
  • 漢高祖劉邦唯一留下的異姓王,一直傳了五代,他是誰?
    西漢王朝建立後,漢高祖劉邦把自己功勳卓著的戰將一一封王,共產生了8個異姓王。然而,這些異姓王在天下逐漸安定後,就紛紛反叛。結果劉邦開始帶著大軍一個一個討伐,把這些異姓王幾乎都幹掉了。唯獨留了一個異姓王安然無恙,還把王位傳承了五代人。 此人就是長沙王吳芮。
  • 你如果不知道漢初的八大異姓王,又怎麼敢說了解漢朝的歷史呢?
    漢高祖劉邦,在歷史上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人物,從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泗水亭長,一步一步成長為開國君王,建立漢朝。在這一過程中,劉邦將知人善用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致,合理地使用張良、蕭何、韓信、彭越等人的才能,這才能做到以弱勝強。
  • 非劉不封王,劉邦在建漢之初封的異姓王,遭遇了什麼結局
    楚漢之爭之後,漢高祖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在白馬之盟之前,劉邦封了幾個異姓諸侯王。楚王韓信但是韓信也是最先被算計的異姓諸侯王,因為他能力太強。劉邦在陳將韓信抓獲,帶回長安,然後貶為了淮陰侯。貶成淮陰侯之後,劉邦和呂雉還是沒有放過他,韓信最後也被殺死與未央宮,並被夷滅三族。梁王彭越
  • 劉邦斬殺功臣的黑釜也回當了,韓信、彭越被呂后殺掉
    總有人說劉邦殺功臣,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盧綰都因為劉邦死了,連他的女婿二昭王張敖都被廢了,劉邦真黑心,而朱元璋,都是狡兔死、走狗烹、過河拆橋的狠皇帝,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劉邦殺功臣的黑鍋不應該繼續背下去。楚漢戰爭時,劉邦和他所封的王有共同的政敵項羽,有共同的利益,所以劉邦得以相安無事。
  • 同為劉邦的手下將軍,韓信等人封王賞地,為何樊噲等人只能封侯?
    而當時的劉邦位置並沒有坐穩,還不能夠自己吃肉,讓其他將軍都喝湯,所以劉邦封了韓信他們七個為異姓王,讓他們跟劉邦一起吃肉。 這些被封為王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劉邦沒做皇帝之前就已經有「王」的稱號和地位了,有些是項羽分封的王,有些是楚漢之爭中劉邦封的王。就比如,吳芮、彭越這些人嚴格來說是項羽的合作夥伴,並不是他的部下。
  • 農村俗語:「異姓封王,早晚要黃」是啥意思?
    我記得《雍正王朝》這部電影中雍正皇帝有這麼一句對年羹堯講的臺詞:按理,你受封個王爺也不為過,但是自古異姓封王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因此,還是不封了吧!但我不懂這句臺詞的意思,於是,便向老農探尋,老農說:這句臺詞說得有道理,因為農村有句俗語就叫做「異姓封王,早晚要黃」嘛!「什麼?『異姓封王,早晚要黃』?異姓封王為什麼會『黃』呢?」
  • 劉邦誅殺異姓王,這些人是不是都有必死的緣由?
    陳郗是劉邦的老部下,在奪取沛縣後,他帶著500人追隨沛公,後面被任命為將軍,封侯,擔任過郡守和諸侯國的丞相。有了權力,陳郗很飄,在非常敏感的漢初,他徜徉在作死的路上。驕橫、奢侈、濫用職權,最關鍵的是,大量招攬門客,無視國家法度。這麼一搞肯定有人告狀,劉邦讓周昌過去按察,周昌老直男一枚,認為陳郗有謀反的嫌疑。
  • 如果漢初異姓王活到劉邦死後,會天下大亂嗎?嚴肅分析這一可能性
    韓信是有戰功的劉邦部眾,因為功勞巨大迫使劉邦不得不封韓信為封楚王,但是韓信純粹是一個生活在戰國時代的人,信仰軍功即是權貴。臧荼、英布、彭越、吳芮屬於本身就是秦末漢初農民起義時就已經存在的地方割據人物,只是他們的利益被項羽剝奪,只好同劉邦結盟打倒項羽,然後恢復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 同樣是殺異姓王,康熙受到稱讚而劉邦遭到詬病?
    難道三藩叛亂還對了嗎?沒有這個邏輯吧。至於劉邦殺異姓王這個就有點狡兔死走狗烹了,哪怕你來個杯酒釋兵權也可以啊。難免給人留下過河拆橋的印象,雖然不敢說苟富貴無相忘哪怕給大家一場富貴也不枉共同奮戰一場啊。這就像大家創始團隊齊心協力奮戰十來年,公司剛剛上市不但沒給大家原始股還把大家掃地出門這就不好了吧。
  • 漢初藩王為何一再背叛劉邦?連異姓兄弟盧綰都與劉邦反目成仇
    本期話題西漢開國之初,高祖劉邦分封了七大異姓諸侯。但很不幸的是,短短7年間,7位藩王先後陷入謀反的醜聞,或死或逃。究竟西漢的分封制相比於西周有何不同,劉邦為什麼不能複製西周建國的成功經驗,以分封制建立一個穩固的龐大帝國呢?
  • 大漢開國的八位異姓王,七位不得善終,除了韓信和彭越還有這幾位
    韓王這位韓王也叫做韓信,和兵仙韓信同名同姓,相比起需要忍受胯下之辱的兵仙,這位韓信的命實在是太好了,他是曾經戰國七雄韓王的後人,而且和張良還是老熟人,依著最早跟隨劉邦的功勞,這位韓信被封為韓王,因為封地離北方很近,與匈奴的關係更是不清不楚。
  • 劉邦登上帝位數年後,為何要屠殺異姓王?這是另一場統一戰爭
    要知道,劉邦當時所面臨的是「天下匈匈,危機四伏」的形勢,好不容易推翻秦朝和擊敗西楚霸王,劉邦的執政時期是王朝最為艱難的歲月。然而劉邦都一次次地挺了過來,為社會整合、安定民生、鞏固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 史書稱讚劉邦「規摹弘遠」,可他也有為後世所詬病的為政措施,劉邦濫殺功臣,使得許多開國將領被迫起兵造反,比如他曾以謀反罪處死韓信、彭越、英布等人。
  • 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殺異姓王,不是殺功臣那麼簡單!
    中國歷史上大殺功臣的帝王有很多,比如朱元璋、劉邦、劉秀、趙構等。不過劉邦殺功臣與其他帝王有不同之處,實在是有非殺不可的理由。劉邦消滅項羽後立刻登基稱帝,由於稱帝過於匆忙,以至於漢初並沒有完成國家的統一,劉邦登基時的版圖大概相當於秦滅六國之前的秦國故地。
  • 劉邦的大風歌只有三句?異姓諸侯王知道:第四句他用行動寫出來了
    讀者諸君都知道,劉邦當泗水亭長的時候,秦始皇嬴政還活著呢,劉邦去都城鹹陽出差,還親眼見過秦始皇並發出了感慨:「嗟乎,大丈夫當如此矣!」 從漢高祖八年開始,大漢帝國就一直處於動蕩之中,這動蕩主要來自異姓諸侯王:「八年冬,上東擊韓信(韓王信,不是淮陰侯韓信)餘寇於東垣
  • 韓信太慘了,功勞這麼大,為什麼劉邦和呂后都想讓他死?
    但好在他的屈辱沒有白受,忍了很多年以後,他遇到了劉邦,後來又被蕭何保舉成為大將,立下了很多功勞,成為漢朝非常出名的將軍。然而讓我們感到惋惜的是,好不容易風光起來的韓信,最後卻死得很慘。韓信究竟有多慘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劉邦說要煮了他。韓信為劉邦打了很多勝仗,劉邦本該感謝他,但為什麼會說要煮了他呢?
  • 漢初異姓諸侯王,最終只有長沙王吳芮一王倖存,他有何秘訣
    劉邦贏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建立了大漢王朝。劉邦前前後後封有功的異姓王八個,楚王韓信,韓王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趙王張耳,燕王臧荼,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但除了吳芮,其他異姓王有的謀反被滅族,有的被誣陷削去王位。吳芮有何秘訣讓劉邦放過他,而且他死後,他的子孫還能夠繼承長沙王的爵位呢。
  • 漢初八大姓王,劉邦殺了7個,若不是張良的妙計,第八個也完了
    公元前197年(漢高祖十年),韓信密謀造反,消息提前洩露,皇后呂雉利用韓信對蕭何的信任,派蕭何邀韓信入宮,最終在長樂宮誅殺韓信。一年後,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獲罪被殺。又兩年,燕王盧綰投奔匈奴,劉邦下令追殺。再加上之前已經去世的趙王張耳、韓王信、燕王臧荼。劉邦的八大異姓王已經消失了7個。僅一位異姓王倖存,此人就是長沙王吳芮。
  • 劉邦能封韓王信為韓王,能封張耳為趙王,為何不願封韓信為齊王?
    在韓信向劉邦自請假王前,所有劉邦嫡系將領中,並未有任何一位被劉邦立為王,無論真王還是假王。這一點尤為關鍵。要知道,劉邦被立為漢王,乃是左遷是貶謫,劉邦入蜀漢,每天都有逃兵逃將,韓王信卻沒有像張良那樣回韓國去,反而追隨漢王劉邦,此舉無異於雪中送炭,給劉邦一種患難見忠臣的感覺。更何況,韓王信還堅定地認為,漢王劉邦可以東爭天下,是取代項羽成為天下共主的強有力候選人。
  • 漢高祖殺多個造反異姓王侯,是鞏固政權的需要,還是另有原因?
    在漢高祖劉邦率領眾一群小弟戰勝楚霸王項羽,建立西漢以後,就開始論功行賞,封王封侯者達百人之多,比如第一個受封者韓王信,他本是韓襄王的孫子,他曾向劉邦建議從函谷關向東出發來爭奪天下,劉邦聽從了他的建議,並拜他為太尉;還有鼎鼎大名的齊王韓信以及淮南王英布,後來又封了趙王張耳、梁王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