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果子到和果子,這個武漢姑娘將日本精緻茶點帶到武漢

2020-12-21 武漢美食榜

1偶遇和果子

江城夏日,我行過長長的楚河漢街,走到松竹路上,鱗次櫛比的食肆,從小龍蝦、辣椒炒肉、日式烤肉等等,各色招牌,行到街尾,忽而閃現一隱蔽的「佳人」,躲在TODAY和農行的隔壁,遺世獨立一般,清澈不染塵,「春上」和果子甜品下午茶。

推門而入,環視四周,日本皇家御用瓷器香蘭社的茶具、櫻花季節最深濃的春日氣息,連牆上的都貼著東京的和紙,在彼在此,渾然難察覺。

隨手翻開菜單,開篇即是和果子,隨後有洋果子,抹茶、花果茶……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

傳統和果子初櫻,櫻花初初綻放於漆木盤之上,花分五瓣,中心一點嫩黃,手握一「果子切」(木漆刀)小心切好,可以看到明顯的分層。嘆一聲「精緻」!

一杯抹茶布丁,新綠星灑在乳白之上,為夏日增加一抹清涼。

和果子一定要配抹茶,點一杯剛剛打好的福岡八女抹茶,來自日本最美村莊星野村,用藍盈盈的日式器皿裝盛,雙手捧起泡沫頂茶,香氣在口腔漾開。

「晴窗細乳戲分茶」的意境就是這樣了。

與好友一塊閒聊,就是一個安然的下午,不知黃昏之來臨。

2什麼是「和果子」

那,什麼是和果子呢?你和我可能會一臉問號。

和果子,並不是樹上結的果子,而是日式下午茶的主角,花樣繁多的精緻點心。一提起和果子,熟悉的人大概首先會想起周氏兄弟,這對相愛相殺的兄弟,不光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紹興的故鄉味道,對和果子亦是相當推崇,特別是羊羹。

周作人《羊肝餅》曾寫道:「有一件東西,是本國出產的,被運往外國四五百年之久,又運回來了,卻換了別一個面貌了。這在一切東西都是如此,但在吃食有偏好的事物,尤其顯著,如有名茶點的『羊羹』,便是最好的一例。」

即使回國後,魯迅也常託朋友從日本帶過來吃。1913年5月2日魯迅日記記載,「午後得羽太家寄來羊羹一匣,與同人分食大半。」羽太,即羽太信子,周作人的夫人。

過了十幾年,因為「偷窺」羽太洗澡疑雲,周氏兄弟反目。38年的兄弟情誼,自此了斷。

估計除了斷掉的兄弟情誼,那一份對日本和果子的思念也讓魯迅痛苦不已吧!在沒有網購海淘的時代,他只好託友人從其他途徑千裡迢迢待品此美味。

和果子有多美呢?拿他們偏愛的這道羊羹來說,夏目漱石在他小說《草枕》寫道:

「但那表面滑潤、緻密而且半透明地承受光線的狀態怎麼看都是個藝術品。尤其是煉製的,青蔥蔥,有如碧玉與滑石的雜種,看著很舒心。何止於此,青翠的煉製羊羹放在青瓷盤子上,好象剛從青瓷裡面長出來,光滑細潤,不禁想伸手摸一摸。西洋糕點給人以這般快感的一樣也沒有。」

說了這麼多,這一枚枚和果子,其實也是與中國的影響分割不可。

如果從雛形論,和果子可追溯到繩文時代的餅和糰子,號稱有三千歲,但追究其「近親」是唐朝的「唐果子」,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將他在中國學習到的點心製作方法帶入了日本。

除了製作方法,還有一種重要原料——糖。在古代,糖是奢侈品,是權力的象徵,是地位的榮耀,將其帶往日本的是鑑真大和尚。鑑真率眾弟子一行,歷時十二年,五次失敗,航海三次,幾經絕境,在第六次時搭乘日本遣唐使歸國之船,幾經周折,抵達日本。

《唐大和尚東徵傳》記載,鑑真帶往日本的物品目錄寫道,「石蜜、蔗糖等五百餘斤,蜂蜜十斛及甘蔗八十束。」石蜜也就是冰砂糖,傳入日本後,代替了和果子原來的靈魂甘葛煎。

鎌倉時代,在宋朝學法的僧人將飲茶配食點心的習慣,隨佛法一併帶回日本。進入明治時代,隨著砂糖的平民化,和果子真正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同時,為了與從歐洲傳入的糕點有所區別,才在原本的「果子」二字前加上了「和」字。

3第三空間

一枚唐果子,一枚和果子,穿梭在日本海之間,可謂一眼萬年,魅力四射。

楚河漢街,「TEA LOUNGE春上」,武漢第一家正宗和果子,也有著武漢女人的一段情緣。

在職場闖蕩了十多年,人到中年,一邊是事業,一邊是家庭,武漢姑娘Amy和她的閨蜜們一直希望在快節奏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閒,擁有一個「第三空間」。這是一個區別於工作、生活之外的空間,沉浸在歡喜的環境中,摒棄外界紛擾,暢遊精神世界裡。

先是成為家庭主婦,繼而兒女長成,從華為辭職的她始終沒有找到心儀的空間。

直到遇見阿部靜的那一刻。

Amy的表哥旅居日本福岡一帶三十多年,這個武漢人每年都會帶著一家人回來探親,包括他的日本兒媳阿部靜。

阿部靜是日本大分人,而大分是武漢第一個國際友好城市。在疫情中,這座城市捐給中國了八萬隻口罩。在這座美食的小城,聰慧秀麗的阿部靜,師從有五十年歷史的日本糕點老店匠人,將和果子做到極美。

Amy以前就去日本旅行過,在新幹線上,她望著窗外日本的民居,那一個個院落,打理的錯落有致,宛若世外花園。在與阿部靜的交流中,Amy越發體味到日本將美的追求放在了食物上的情感,一茶一飯皆有用心,而佐茶的和果子就是其一。

茶香嫋嫋,茶點細細,兩三親密友人,一起進入一段慵懶的時光隧道。豈不剛好就是她想營造的「第三空間」嗎?於是,兩人一拍即合。

於是,經過醞釀,中日雙方共同在漢街打造了「春上」,這家主營日式和果子的下午茶餐廳。其產品製作團隊均由阿部靜親自培訓,手把手教導,專業的烘培工具也從日本帶來。他們以日本匠人的嚴苛標準甄選高品質的食材,多次往返於中日兩國之間,歷經數月不斷試做更換,終於呈現了精緻滿意的點心。

何為「春上」?Amy以為,「鵲在枝頭春意鬧」「一年四季在於春」,自然是「春上」。在這一方天地,大家沐浴在下午茶營造的休閒時光中,感受一寸光陰一年四季的美妙。

在武漢,滿目所及,皆是法式甜品,日式和果子的出現,不覺要人眼前一亮。

4四季變化

如果說馬克龍被稱作「少女的酥胸」還有點兒惡俗的話,那以純情的少女來比喻日本呢和果子,那是純美晶瑩的。當然,霸蠻的周夫人羽太信子是除外的。

和果子的用料以植物性原料為主,常見的有豆類、米、米谷粉、麵粉、糖、寒天(即瓊脂)、葛粉、慄子、芋類、柿子、梅子、抹茶、芝麻,等等。因為沒有任何添加劑,生果子通常保質期短,一般只能放兩天,但造型多樣,是伴手禮的首選。乾果子就要更耐放一些。

在日本傳統節俗中,和果子和茶道一樣,「四季」「節令」是其關鍵詞。每一粒小小的果子裡,其實都蘊藏著萬千氣象和自然韻律,方寸之間自有天地之闊,就是日本人對自然的敬意。

每種「和果子」都有限定供應期,每一時節售賣的果子都不同。如食材時節已過,相應食材做的果子即停售。

新年會吃「花瓣餅」。農曆六月吃「水無月」。七夕吃「索餅」。年尾則有「山茶餅」、以梅為主題的「福梅」、「春光」、「寒梅」等。它的形狀也是多樣的,有模仿動物的,如兔子、魚等。有模仿植物的,如櫻花、梅花、桔梗、山茶、柳葉等。

這些,都可以在春上找得到,因為她是武漢第一家正宗和果子下午茶餐廳。

應時而動,應季而食,一期一會。人生如朝露,而每一顆果子都應當被珍惜,它包含節令,也蘊藏禪意。這是日本人的美學,也是Amy的點滴心願,更是歷經大疫後的這座城市人們對生活的重新珍視。

作者:舒懷

圖片:吹風

TEA LOUNGE春上·日式甜點下午茶

地址:武昌區松竹路楚河南路漢街總部國際C座1樓3號,靠近萬達嘉華酒店,大眾點評、百度地圖均可搜索到。

相關焦點

  • 日本最精緻的日式糕點「和果子」
    什麼是和果子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糕點」的總稱,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有「日本飲食之花」的稱號。
  • 日式茶點--和果子的來歷
  • 金秋練切和果子(2020 10 06)
    起源於奈良時代從唐朝傳入的 「唐果子」,梅枝、桃枝、桂心、錘子、果餅等14種「唐果子」作為祭品而出現。室町時代結束時,糖已成為一種常見的家庭烹飪佐料。隨著茶聖千利休發展的茶道興盛,和果子也得到蓬勃發展。明治時代,為了與歐洲流傳過來的西式糕點(洋果子)區別,日本傳統果子被統稱為 「和果子」。主要原料包括糖、米、糯米、小麥粉等。
  • 武漢味道:楚河漢街最低調的下午茶,日本和果子與月餅卻超級驚豔
    香鈿的楚菜,在這一地段小有名氣,一位朋友圈裡每天換一套服飾的時尚女子,將開不下去的咖啡館轉型為湖北菜,出品菜餚中等水平之上,還有牛蹄筋燉牛腩、泡蒸鱔魚、泥鰍鍋等幾樣招牌菜,佔據人流高的黃金地段,居然紅火了起來。我們在這個「釵鈿墮處遺香澤」的餐廳,用湖北菜歡迎她重回武漢。
  • 和果子:美麗到不忍動口的藝術品丨食物志
    暖春,緋色的櫻餅宛若枝頭的早櫻,點綴著街頭巷尾;炎夏,風鈴狀的水饅頭帶了涼風般的清爽;涼秋,大家一邊吃楓葉果子,一邊賞花賞月賞秋光;寒冬,一碗熱騰騰的白玉善哉下肚,全身的寒氣盡消。這些漂亮精緻的甜點都有同一個名字——「和菓子」。
  • 日式精緻的點心,散發著匠人精神,你知道它為什麼叫「和果子」嗎
    家庭日常吃的茶點、職場聚餐上的茶歇、重大節日上的貢品,都是不同種類的和果子。為什麼日本人會喜歡做這麼複雜的點心?菱餅、柏餅這些節日上的和果子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點心在日本被稱為「和果子」?其實,「果子」在日本的歷史,已經有3000年了,而在發展為和果子的過程中,它還受到了中國唐代果子、南蠻果子等的影響。
  • 味覺裡的四季,和果子面面觀
    日本人對於追求精緻這件事,似乎是滲透到骨子裡的,小到一枚和果子,都全然透露著細緻入微的美感。食材的選擇、色彩的搭配、造型的拿捏……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反覆琢磨,極致講究。這一手的細膩,恨不得全揉進一口大的果子中。入口,便是蔓延開來的綿長的幸福感。
  • 日式經典小吃——和果子
    關注富醬,一起來品和果子!要說日本食物最大的特點,那莫過於精緻、唯美。
  • 日本的這樣小東西 到了中國會水土不服嘛?
    日本的點心鋪經常會推出這樣的小甜點——春色是緋紅色的櫻餅,夏日的涼爽就是像風鈴一樣的水饅頭,秋夜,大家在楓葉果子的陪伴下賞楓賞月賞秋華,而皚皚白雪中,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玉善哉,哦~水逆退散!這些精緻可愛的小甜點便是美麗的「和菓子」。
  • 日本的和菓子,好看到簡直把你膩歪死......
    隋唐時期,日本開始與中國大陸進行各種交流。文武天皇在位的704年,遣唐使者粟田真人從唐朝引進了8種唐果子和14種果餅。其中也有一些油炸食品,這是日本過去從來沒有的製法。因為和果子的流行,逐漸有了配茶一起飲用的習慣,所以就有了「茶點」,吃和果子時會配上抹茶,這是因為和果子非常甜,與抹茶淡淡的苦澀和茶葉的香氣,相得益彰。
  • 深受喜愛的日式點心,為什麼叫「和果子」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和果子的身影幾乎會貫穿他們的一生。家庭日常吃的茶點、職場聚餐上的茶歇、重大節日上的貢品,都是不同種類的和果子。為什麼日本人會喜歡做這麼複雜的點心?菱餅、柏餅這些節日上的和果子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點心在日本被稱為「和果子」?
  • 深受喜愛的日式點心,為什麼叫「和果子」 丨深讀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和果子的身影幾乎會貫穿他們的一生。家庭日常吃的茶點、職場聚餐上的茶歇、重大節日上的貢品,都是不同種類的和果子。為什麼日本人會喜歡做這麼複雜的點心?菱餅、柏餅這些節日上的和果子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點心在日本被稱為「和果子」?
  • 新書丨《3000歲的和果子:日本的風味人間》
    ,是日本文化的具象化,一部從繩文時代至今,濃縮在和果子裡的日本史編輯推薦☆日本的傳統點心和果子,是日式精緻與匠心的完美典範,追求色覺、觸覺、味覺、嗅覺、聽覺的極致體驗,被譽為「五感的藝術」。☆和果子不僅美麗又美味,而且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舌尖上的俳句,味蕾中的《源氏物語》,日本文化的具象化。節慶禮儀、古典文學、地方特色風物……帶有日本傳統印記的一切,都體現在一枚枚精緻的和果子裡。☆春去秋來,歲時有序。和果子,凝結著日本人的自然觀與時間觀,構成了這個國度有關歲月的獨特記憶。
  • 日式糕點--和果子
    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糕點」的總稱,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使用糖、大米、糯米、小麥粉和特殊食材作為原料,特別講究糕點的手作效果,因此有「日本飲食之花」的稱號,可說是「手作」的魅力。它追求的是「五感」的藝術,即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所以各色的和菓子會根據季節變化加入相應的食材,來製作出符合情境、氛圍的各色糕點,如春天賞櫻的花見糰子,夏天清涼的水饅頭,秋季納涼的楓葉果子,冬季暖心的草莓大福……日式點心種類繁多,按照日本和菓子協會的分類,我們可以把和菓子分為以下幾種:
  • 菓子君Argyi-教你做和果子經典櫻花練切
    01| 什麼是和果子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糕點」的總稱,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
  • 稻香:武漢正宗廣式茶點酒家,經典粵式味道
    在武漢,稻香可以說是廣式茶點正宗的老字號。琳琅滿目的傳統粵式茶點,擺盤精緻,味道深得人心,而且優惠力度大,半價早中晚,茶點心,加上可用消費券,性價比超高。這家店入座先點茶,不點茶也會算每人10 元的茶水費,茶水配上香甜的粵式點心,與朋友一起喝茶聊天,解膩又溫暖。
  • 日本姑娘手繪中文漫畫:願武漢防疫前線醫務人員平安
    名叫「香香」的日本姑娘9日在神奈川縣橫濱市家中用視頻錄下這段話,希望記者將她對中日友好醫院同事的惦念傳遞出去,祈願在武漢防疫前線奮戰的所有醫務人員平安。「香香」本名叫巖崎春香。最近,由她親手繪製的系列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中文漫畫在社交媒體上大火。這組漫畫以頭戴護士帽的大熊貓「香香」為主人公,用中文普及防疫專業知識。
  • 顏值爆表又好吃的「和果子」,你真的吃到精髓了嗎?
    從時間軸上看,這個傳說講的就是和果子的「上古時代」。和果子在奈良時代迎來了第一次進化。遣唐使將大唐的很多文化和技術帶回日本,這其中包括8種點心。因為大多味甜且用水果製作,也為了紀念果祖神,遂將這些點心命名為「唐果子」。但當時日本的砂糖都是由遣唐使從大唐一點點帶回來的,非常珍貴,所以這些唐果子只用於供神或作為天皇膳後的點心。到了鎌倉時代,和果子迎來第二次進化。
  • 有關和果子1
    前面有一期,端木和大家聊了有關抹茶的一些知識和禮儀,裡面談到了茶的儀式涉及到了茶點。抹茶中的點心也是傳統的日式點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和果子,雖然日本人比較擅長和洋折中。生果子中的代表還三色糰子,不難發現和果子是與很多節日和形事由著密切聯繫的,端木在後面會聊到:糰子的語源有很多。其中一說是唐果子的「團喜」。將和好的稻穀粉加工成圓球狀這種簡單質樸感使得全國各地都有各自的名產糰子。
  • 和果子的魅力
    它們在形狀,味道,用料和製作方法各異,但這些都是和果子。和果子範圍廣泛這和它的歷史有關。據說,和果子是以日本人古來即食的年糕,米粉糰子為基本,並融入唐果子,禪宗的點心,南蠻果子等外來食物的特色發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