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有句俗語,到哪裡說哪裡話(到阿達說阿達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田單幹好,這要看在什麼樣的勞動條件下,這要看在什麼時候,天下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尤其是當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不協調時,生產關係就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分田單幹好,的確,分田單幹已經持續了這麼多年,因為年齡的關係我也說不清楚,我記得我爸爸媽媽年輕的時候,那時候有人民公社,生產隊之類的說法,人民的勞動積極性很高,進行大生產比賽,你追我趕好不熱鬧。
毛主席一句話,全國人民下地勞動,那時候農民再也不給地主打工了,再也不受壓迫和剝削了,農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解放後的人民生活雖不富裕,但是日子過得相當有意義,在那個時候大生產的確為全國的經濟帶來發展。
但是隨之以後,生產隊解體了,農業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當然這些都是我從書上學習的,我可沒有經過這段時期。
這個時候,包幹到戶,分田單幹,一直持續到現在,但這種形式也不是完美的,也出現了各種矛盾。
比如在農村,人們常常會因為爭搶地界而打鬧,誰也不願意退讓一步,甚至出現了你爭我搶到局面,這幾年我們也知道,莊稼的經濟效益太低了,現在的人們都不願意繼續耕種土地了,種地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最後可能卻一無所獲。
與之前你跟我搶爭地界,到現在農村出現了大量的荒地,沒有了矛盾,土地卻荒了,年輕人都去外面打工了,老人們又幹不動了,現在的分田單幹已經變成了無人管理,多好的土地啊!就連袁隆平也號召年輕人去種植莊稼,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現在的分田單幹也不好,農村的土地東一片西一片,機械化很難發揮作用,制約了農業的發展。
也許以後現在的分田單幹又會重新走向集體化,將土地集中起來進行規模種植,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作物的效益,從而致富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