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4日凌晨,瑞幸咖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中宣布,任命郭謹一為新任執行長和董事長,陸正耀、劉二海、黎輝、邵孝恆不再擔任董事會成員。
除了罷免自己,當天的會議還通過了罷免邵孝恆、黎輝和劉二海三位董事職務的決議,另外同意增補兩名獨立董事Ying Zeng和Jie Yang。媒體稱這二位是陸正耀團隊。Yang Cha和Feng Liu被任命為董事會獨立董事,公司原代理執行長(CEO)郭謹一被任命為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
Ying Zeng和Jie Yang是由陸正耀控制的股東機構提名。據悉,除了陸正耀外,此次股東特別大會上將被解除任命的董事均是參與和支持調查瑞幸咖啡造假一事的人士,包括瑞幸特別調查委員會主席、獨董卲孝恆。而大會批准加入的兩名獨董Ying Zeng和Jie YangYing 是由陸正耀控制的股東機構提名。這可能讓陸正耀仍把持對瑞幸的話語權。
不到三年時間,瑞幸從無到有,到上市,到門店數突破4500家,超過進入中國市場20多年的星巴克。再到財務造假22億,驟然跌落。
很想不通的是,美國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極為嚴苛,並且還有一大幫做空機構在盯著上市公司,瑞幸咖啡的模式激進,不只是國內消費者懷疑,國際研究者更不會放過瑞幸。
陸正耀是瑞幸咖啡的頭號大股東、天使投資人以及正牌董事長,瑞幸咖啡的高管團隊——創始人兼CEO錢治亞、CMO楊飛、COO劉劍等等全部來自陸正耀的「神州系」。
他讓錢治亞站在臺前,自己則在幕後操盤,用坊間早已總結過的「陸氏套路」——抓風口、炒概念、彪悍融資、燒錢擴張、迅速IPO——沿著當年神州租車、神州優車的上市路徑,將瑞幸咖啡成功推上了納斯達克。
4月2日,瑞幸突然不打自招,在一份提交給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裡,瑞幸承認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營運長兼董事劉劍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不當行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涉及交易額高達22億。
瑞幸咖啡特別委員會發現,偽造交易始於2019年4月,公司在2019年的淨收入被誇大了大約21.2億元人民幣,其中2019年第二季度誇大的淨收入為2.5億元,第三季度為7億元,第四季度為11.7億元。瑞幸咖啡還表示,公司正在終止與所有涉及偽造交易的第三方的關係。
此事暴露出來後,原CEO錢治亞與COO劉劍被查出參與內部虛構營收相關的證據,5月12日,瑞幸咖啡宣布公司錢治亞與劉劍被停職,同時,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郭謹一成為代理CEO,公司高級副總裁曹文寶與副總裁吳剛被任命為新董事。
陸正耀對媒體回應稱,自己創業二十年,風格可能激進,但絕不是以「概念做局」,欺騙投資人的人。他堅信瑞幸商業模式成立,此前賺的錢、質押股票所得資金,也都投入業務,個人從未揮霍。將盡全力維持門店運營,挽回損失。
5月19日,據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稱,納斯達克將公布一些新上市門檻:比如要求企業IPO籌資額須達2500萬美元以上,或至少達到上市後市值的四分之一,以及要求會計事務所確保其報表符合國際會計準則。
瑞幸雖然是咖啡店,但學網際網路補貼獲取用戶的模式,靠補貼圈用戶,將用戶習慣培養起來,等規模上去成本降下來了,再通過漲價等手段賺錢。美團、拼多多都是這麼做的。
此前本公號撰文指,瑞幸的模式不能成功,主要的根在於咖啡並不是中國人的特別愛好,很多人卻相信瑞幸咖啡會成功,主要是被他們作假的數據給蒙蔽了。甚至公眾都沒有懷疑他們的數據太漂亮。
人們輕信了瑞幸的故事。2020年1月17日,瑞幸股價突破50美元,總市值達到129億美元。這是瑞幸股價最高的時候,但如此高的股價引起做空機構的注意。
僅僅過了半個月,渾水機構就發布了做空瑞幸的報告,瑞幸股價開始了一瀉千裡的懸崖式下跌。從51.38到低谷的4.9僅僅花了2個月。
6月27日早晨6點,瑞幸咖啡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瑞幸咖啡公司於6月29日在納斯達克停牌,並進行退市備案。
此前本公號推文章指瑞幸咖啡的死穴在於國人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很多人反對說,星巴克怎麼這麼火,其實大家不知道,星巴克主打的是社交,而非咖啡。二是他們擴張有沒有這麼瘋狂?
大家去星巴克是為了談事,不是為了咖啡本身,如果喝咖啡,買速深的,買了咖啡豆自己磨。有很多人說大家不知道咖啡迷是多麼喜歡咖啡,那些人更喜歡自己磨,不會咖啡廳喝。
但瑞幸把一個小眾包裝成熱門產品,讓喜歡喝咖啡的小眾有了錯覺,認為咖啡市場很大。大到足夠圓一個故事。本人為了了解咖啡市場,曾發現除了星巴克和COSTA外,其他咖啡店都冷冷清清,甚至有一家店表示根本沒法覆蓋成本,純是為了老闆的情懷,這符合十幾年來筆者的觀察。
所以,瑞幸做咖啡,模式並沒有錯,作為生意經營也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太心急,就像陸正耀說的,太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