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不帶走一片雲彩;
蹉跎一生,不帶走一個銅板。
年輕時看遠,才能舉手攬明月,星辰撲入懷;
中年時看透,才能在熙攘名利之下,有舍有得;
年老時看淡,才能從心所欲,隨遇而安。
人這一生不外乎是要經歷幼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這幾個階段,而我們處於不同的階段由於身心的發展和發育不同,會導致我們對於未來的一些期待和想法有很大的不同。
「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老年時看淡」這句話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們不同年齡段的真實心態,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如何具體分析。
少年意氣風發,雄心勃勃
青春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奮鬥的資本,我們帶著對這個世界的憧憬和好奇,立下長遠的目標和抱負,想像著自己將來一定會飛黃騰達光輝照人。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這些詩句全都表現出少年人的雄心壯志以及少年的意氣風發,對於未來充滿了期望和希望,對未來也是充滿了信心。
因為少年的我們涉世未深,還沒有意識到這個社會的一些麻煩,所以我們常常懷著非常樂觀的心態去盼望他,對待他。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對將來充滿了信心並且堅信自己會有著不同尋常的成就和驕傲,於是我們鬥志昂揚。
年輕的時候就是要樹立一些長遠的夢想,給自己定下一個又一個目標,然後試圖通過不斷的努力去達到它。
就像是每個孩子都堅信自己在將來能夠做出一番成就,能夠成為很厲害的人,能夠成為遠近聞名的人。
不管這些目標理想在將來能不能真正地實現,但夢想總歸是要有的,所以年輕時要向遠看,眺望遠方,不斷地給自己加油鼓勁,然後慢慢的努力。
正因為年輕時經歷過失敗和辛勞,人格才會成長,才會在往後的人生中變得堅強,變得有信念,才能獲取成功和幸福。(摘自稻盛和夫的活法)
中年經世事,逐漸成熟
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我們經歷了高中大學,最終步入社會,不再是簡簡單單的重複學校裡的生活,而是要慢慢的體會人情冷暖,在社會中在人情裡摸爬滾打。
漸漸地,陪在我們身邊的不再是同學和老師,我們要面對的也不僅僅是做不完的作業,我們逐漸要學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
要不斷的處理各種各樣奇葩的事物,對一些突發事件做出正確的應急反應,我們要經受住同事之間的勾心鬥角,要承受著老闆的冷嘲熱諷,甚至還要一點點擔起生活的重擔,面對車貸房貸以及各種費用的壓力,細細的體味著人生的酸甜苦辣。
曾經還有父母老師為我們撐腰,而如今不再有人給我們打傘遮雨,所有的事情都要學會一個人去面對,去解決,要一點點獨立起來。
而當我們經歷過很多人情世故的時候,我們就會慢慢明白其中的道理,會慢慢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像童話一般純潔美好,正相反他可能骯髒齷齪。
我們也漸漸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人的本質其實是自私自利的,我們也會為人父母,也會漸漸地體會到當父母的滋味,會漸漸理解自己的父母。
身處中年的我們慢慢地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看透了很多事情,知道了何謂生活。
老年飽經世事,處事不驚
當我們經歷了前面的所有階段,最終步入老年時,我們突然發現自己的一輩子這麼快就走到了最後一個階段。
而在這之前,我們已經經歷了足夠多的事情,也充分地認識到了人情冷暖,對世間的一些事有了很多的理解和掌握,在經歷了一生的時間的沉澱後,我們漸漸看淡了許多東西。
曾經以為金錢的地位至高無上,我們甚至會願意為了金錢而放棄自己的時間、自由、健康、親情、愛情等等,可到這個時候才知道金錢不是萬能的,才知道自己曾經的舉動是多麼的不值。
我們會經歷失去所愛,得不到所想等等一系列煎熬,最終體味過人生的千姿百態,漸漸明白所謂人生,來這世間走上一遭不就是要體會不同的感覺嗎。
後來的我們逐漸平和,不再一昧的去追求金錢,權利,地位,我們漸漸知道愛是多麼的珍貴和重要,也逐漸意識到這個時間還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追逐,走這一遭我們並不後悔。
現在的我們更看重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更願意去實現自己尚未完成的心願,也更願意出去走走。曾經那些想要牢牢抓住,不願意放手的東西,在經歷了的人生之後,我們更願意鬆開手去抓一些更為重要的東西。
所以,老年時沒有了戾氣和焦躁,看淡了人生百態,想要過簡單的生活。
歲月匆匆,生命有限,春夏秋冬,周而復始。
願大家都是一個簡單的人,將世間繁華,安放在安靜處。
在清淺的歲月中,擁有一段平凡的人生,與光陰對話,尋找生活真意,心懷明亮和溫暖……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