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了玩玉大軍,賞玉使人靜心寧神,能讓人在世俗的喧囂中得以清靜,感受自然和文化的美好。
但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心態,玩著玩著,心裡充滿了疑慮、攀比等負能量,玩玉就成了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玩玉,是感受自然體味文化的過程,大家玩和田玉的時候,對於玉種、顏色、雕刻題材……能如數家珍,但是心態則列也列不完的,數也數不盡。
不用的心態代表了玩玉狀態的不同。下面給玉友們羅列幾種,看看你或者你遇到過的人有沒有中槍的。
隨便玩玩
有這麼一種人,平時安靜的盤著和田玉,朋友圈也沒有幾條和田玉相關的,你問他玩和田玉嗎?得到的回答總是:「瞎玩的,不懂,隨便玩玩」。
但偶爾聊到專業知識相關,什麼「一紅,二黃,三墨,四羊脂……淨、潤、凝、工、雅、傳、趣,」他張嘴就來,說好的隨便玩呢?
這種人的隨便玩,多數只是心態的一種表述,就像少林寺裡掃地僧,表面不顯眼,其實是大佬。
因為學無止境,在和田玉這條路上,我們永遠都是學生,所以需要我們有個謙虛的心態,多學多問,不斷進步。自謙自讓,看著是隨便玩,其實最能長久。
寧濫勿缺
不是寧缺毋濫,而是寧濫勿缺。如同女人衣櫃裡總是少一件衣服,這種類型的玩玉人手裡總感覺少一塊和田玉,於是買買買就成了常態。
這個顏色的我沒有,買!這個題材我沒有,買!買來買去到最後,數量確實不少,但精品沒幾個。
買玉和買衣服一個道理,把買十件便宜貨的精力和財力,集中起來去買一件好衣服,由此得來的享受與美感,可能十件加起來都比不過。
玩玉的時候,不要圖便宜收太多零零碎碎,最後辛苦攢的私房錢沒有交給老婆,都交給和田玉了。
所以一定要冷靜理智的玩玉,貴精不貴多。
只為撿漏
玩和田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機會「撿漏」,「撿漏」是能力的體現,也是玩玉的一大魅力。但這類人的心態卻是,只為撿漏佔便宜。哪裡掙錢去哪裡,從不不深入研究。
玩和田玉如果整天抱著撿漏、撿便宜的心態是不可行的。因為撿漏除了講究能力還要講究緣分。
過於注重和田玉經濟回報就會影響自己的心情,心靜不下來就不能深刻的體會和田玉之美,怎麼玩好玉呢?
玩玉,也是修磨人性子的過程,急不得也急不來。
追求極致
和田玉必須要羊脂白的、必須沒有一點瑕疵、非名家的東西不買......這種心態的玩玉人,只求極致。
其實和田玉是大自然的產物,人無完人,玉也無完玉,沒必要為了追求完美而失去了樂趣。玩玉玩的就是它的溫潤細糯,而不是超級完美無暇。
可以追求完美,但也能包容一些客觀的瑕疵,學會接受它不完美,隨心一點。
管他青色白色,名家大作,只要細膩溫潤就是好玉。用心感受而不是用名利去感受,這才是正確玩和田玉的態度。
從不走心
什麼心態叫「不走心」呢?就是說本身的心思並不在和田玉之上,或者說玩玉並不是本意。比如某個土豪玩過很多東西,文玩、奇石、字畫……唯獨沒接觸過和田玉,聽說和田玉很有名,頓時來了興致,去各種店裡買一堆和田玉,回家後隨便一擱,再也不過問。
還有一種玩友,並不是說不懂,但是不用心玩,買些假的和田玉,逢人就吹噓,顯得自己非常有文化,是資深和田玉行家,只為顯身份吹牛。
這兩類人,都是屬於「不走心」的。如果我們都人云亦云,不求也不了解文化底蘊,只知道投入金錢看重名氣,最後恐怕只能落個入戲太深的結局。
以上只列舉了幾種玩玉人心態,你還見過哪種類型的呢?可以評論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
不盲從別人、不隨波逐流
用玉滋養自己的身體和靈魂
是人玩玉,不是玉玩人
玩玉玩的就是心態,心自在則萬般自在
玉石,俯仰之間皆是樂趣
不要為物所累
心裏面潤澤,所見就皆是美玉
了解更多和田玉知識,結交更多玉友,免費鑑定和田玉,請下載藏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