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塊麵包能稱霸省港澳 60 年?

2021-02-07 半島便利店

嘉頓利是糖,大紅罐裝的嘉頓餅乾,是兒時記憶裡過年的色彩。如果說利是糖和餅乾是童年最熱切的期待,那麼嘉頓生命麵包,一定是童年最長久的陪伴。

©anubisxchow

每天上學前,媽媽把生命麵包和瓶裝鮮奶放在桌子上,然後進廚房煎雞蛋,半島君在飯桌前剝著麵包紙,剛打開口子,就聞到了陣陣奶香~

厚薄均勻、整齊排列的麵包片,頂部鼓成好看的圓弧形,像一頂廚師帽,輕盈柔軟的質感,讓我忍不住吃了一片又一片,往往煎蛋還沒出鍋,就吃了半袋。

經典的包裝、樸素的蛋奶香、實在的分量...每一個沒睡飽就要起床的時刻,因為生命麵包的存在,而變得容易一些。

你能猜到這個童年味道是哪一年正式面世的嗎?答案是上世紀60年代,生命麵包絕對算得上袋裝麵包的「始祖」。

除此以外,其他嘉頓麵包,如芝麻包、熱狗包,也造就了漢堡包、熱狗等茶餐廳美食。今期,半島君想和你聊聊,關於嘉頓麵包的歲月回憶和美味故事~



童年的美味,不朽的經典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生命麵包的名字是有原因的。

60年代,香港還是一個為飽腹發愁、缺乏營養認知的時代,當時的麵包只有飽肚作用,而嘉頓開闢了在麵包中加入維他命和礦物質的先河,希望更多人借食用麵包補充營養素,所以取名「生命麵包」。

60年代的廣告

生命麵包的包裝設計也別出心裁,考慮到南方氣候潮溼,嘉頓採用防潮的蠟紙包裝,完美保證了麵包的新鮮鬆軟,經過59年,包裝仍然保持當初的格仔設計,只是以前用的蠟紙袋,變成現在的塑料裝。

現在還有蠟紙裝的生命麵包,

口感也是最好的


©www.hk01.com

集好吃、有營養、可儲存等優點於一身的生命麵包,不僅深受大眾喜歡,還獲得了政府青睞,作為主要賑災食物。

一罐鷹嘜煉奶、兩袋生命麵包,曾陪伴香港人度過不少艱難的歲月。

70年代市民領取救災食物

發展至今,生命麵包已經有3個口味:綠色包裝的「蜜糖雞蛋」口味香濃,有著濃鬱蛋香和蜜糖甜味,口感最好;橙色包裝的「麥纖維」主打高纖,加入麥粉、麥糠和麥芽,容易消化;藍色包裝的「高蛋白質」,主打補充蛋白質的功效。

即便現在樓下就有麵包店,但半島君還是時不時往家裡帶一袋生命麵包,每一個加完班回家的深夜,每一次出遠門的歸程,這一份陪伴總能讓我感到安慰。

©chimanomart

拿2片生命麵包,在其中一片塗上頂好花生醬,蓋上另一片微微壓實,蘸滿雞蛋液,放到油鍋裡用小火慢煎,煎至金黃酥脆時出鍋,沿對角線切個十字,細細淋上幾圈煉奶,一份最簡單的港式西多士就做好了,加一杯微波爐叮好的牛奶,屬於一個人的深夜食堂。

一口咬下去,麵包片的柔軟襯託出雞蛋的酥香,花生醬的香濃絲毫不膩,煉奶的奶甜在舌尖上跳躍,那無數漂泊、疲倦、孤獨的夜,都因為有西多士這一抹金色照進來,而多了一分溫馨香甜。

©eatwhattonight

除了生命麵包,嘉頓還有小小個的手指餐包、芝士煙肉味和香辣牛肉味都一樣棒呆的奶油麵包,等等幾十種不同口味,多到半島君現在還沒探索完。


香港茶餐廳的靈魂:嘉頓麵包

西多士、漢堡、熱狗…吃慣茶記的朋友都知道,不少經典的美食的製作都離不開麵包。在香港,大多數茶餐廳為了品質穩定,都會選擇嘉頓麵包。

最經典的莫屬港式漢堡包

據說,這款小食是當年麥當勞剛來香港開店時,茶餐廳的師傅用嘉頓芝麻包和街市牛肉模仿的產物。

別看它既沒有漢堡王安格斯牛肉的特色,也沒有麥記的名氣,但憑著烘得熱辣燙手的麵包片,全熟牛肉扒的家常風味,和香港人愛創新的「獅子山精神」,在香港小食龍虎榜也佔得一席之地。

©nofood.nome

香港人喜歡用沙爹牛肉為基底,衍生出牛肉包、牛肉麵、牛肉串燒等美食,其中味道爆燈的沙爹牛肉包,就是用牛肉配合嘉頓芝麻包製成的。

起油鍋,滑入牛霖肉片,加沙嗲醬,配合淡奶和蠔油增香,快手爆炒,夾在烘烤得鬆脆的嘉頓麵包裡,哇,醬汁濃厚,肉片細嫩,豐富的味道一浪接一浪地衝擊著味蕾。

©_do.bao_

麵包夾香腸製成的港式熱狗,已不止是食物,更作為一種精神圖騰和文化象徵流行在年輕人當中。

一根牛油煎香的腸仔,夾在烘烤過的嘉頓熱狗包裡,再擠上S形的番茄醬或美乃滋,整個製作過程不用5分鐘,香脆燙口的港式熱狗已經送到嘴邊。

©rayhowm

嘉頓中心,老街坊的嗅覺回憶

有句話說,「人對氣味的記憶永遠不會遺忘」,也許話說得太過絕對,不過氣味確實是一種特殊的記憶。

我們記住的不僅僅是氣味本身,還有那些和它連在一起的情感和記憶,只要聞到那股熟悉的味道,內心深處的情愫會被瞬間勾起。

在深水埗,周邊老街坊所擁有的共同記憶,就是嘉頓中心。30-60年代,嘉頓中心烘焙時,濃鬱的蛋奶甜香和穀物焦香瀰漫整個街區。

©www.hk01.com

嘉頓中心的頂層是一個顯眼的鐘樓,以前大家談生意,或者談戀愛,都會約在嘉頓見面,久而久之,嘉頓中心作為一個地標性建築,幾十年佇立風雨之中,見證了無數人的擁抱笑淚和際遇浮沉。

©www.hk01.com

到了70年代,嘉頓中心的烘焙廠房搬到了深井,現在的嘉頓中心已經改為品牌展館和cafe,對外開放,對嘉頓有情意結的朋友,不妨到此一遊~

展館裡可以看到嘉頓公司的發展歷史,和各種糖果餅乾麵包歷年的包裝設計,在裡面逛上一圈,和嘉頓有關的回憶湧上心頭。

©www.hk01.com

cafe提供種類不多的咖啡蛋糕和西餐,咖啡的紙杯還印著生命麵包經典的藍白格仔花紋,可愛~捧著藍白紙杯,喝上一口熱啡,被嘉頓勾起的一切記憶,隨著咖啡的熱度傳遍身體。

©marieangepoirier


嘉頓的故事,不止麵包

嘉頓麵包的故事,起步於60年代,事實上,嘉頓創始於20年代,風風雨雨90幾年,歷經風光磨難,歷史變遷。

比如,經歷了大火之後廢墟上的重建,在抗日戰爭中晝夜不停為前線輸送餅乾,在擴張規模的同時,不忘研發有益的維他命麵包等等。

對我而言,嘉頓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美食標誌,它更像是一位陪伴成長和見證回憶的老朋友。

有人說城市裡的生活無聊乏味

那麼希望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

給到你半島便利店般的溫暖

❤️最後,別忘了點好看哦!

相關焦點

  • 10年投資3000億元,港珠澳建設進駐廣州花都
    12 月 11 日,港珠澳建設(廣州)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廣州花都區融創萬達嘉華酒店舉行。會上,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港珠澳建設三方成功籤訂戰略框架合作協議。據協議,世界 500 強太平洋建設旗下的港珠澳建設 10 年在廣州花都區總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少於 3000 億元。太平洋建設創始人、莊嚴智庫理事長嚴介和在致辭中指出:進花都門、做花都人、說花都話、辦花都事、盡花都責。
  • 港珠澳大橋:海天之間託起人類奇蹟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走在珠海的香爐灣,站在香港的赤鱲角,登上澳門的制高點,都能看到這樣一座橋,它如一縷綢帶,將茫茫大海劃成兩半,而後蜿蜒伸向遠方,成就建築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奇蹟,它就是港珠澳大橋。
  • 安順市民注意,本式港澳通行證將於下月失效!
    近日,記者從安順市公安局出入境辦證大廳了解到,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的提示,現用的本式往來港澳通行證將於2019年9月13日全部失效。且按照往來港澳籤注最短有效期3個月計算,近期持用本式往來港澳通行證將不便於申請新的籤注。
  • 廣州地鐵18號線或接港珠澳大橋口岸,一線連通穗港澳!
    18號線正研究接入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 其中,廣州地鐵18號線南延段目前正研究接入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實現一線連通穗港澳。 按招標文件透露的走向,18號線南延段將分成主線和支線,主線去珠海,支線進中山,若18號線南延線真能實現與港珠澳大橋連接,意味著這條交通路線未來將可連通廣州、珠海、中山、香港以及澳門五大城市,灣區1小時生活圈將更便捷。
  • 回首臺灣蘇澳港的百年變遷
    今日我們所見的蘇澳灣,是由北方澳的軍港、南方澳的漁港與蘇澳商港等「三港合一」所組成,呈雞爪型。北方澳的軍港是於1974年的《龍淵計劃》時建立,並將居住在北方澳的居民集體遷村至南方澳;南方澳漁港是於日據時期的1923年,由日本人打造而成的現代漁港;而蘇澳商港則是光復後的十大建設而成。
  • 廣東律師40年 | 十幾年如一日為「港珠澳大橋項目」提供法律服務
    2003年8月國務院決定開展港珠澳大橋項目的前期工作,並批准成立由香港特區政府作為召集人、粵港澳三方組成的「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負責該項工作。2004年3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設立常駐辦公機構「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下稱「前期辦」),全面啟動港珠澳大橋項目建設的各項前期工作。與別的大型基礎建設工程項目不同的是,前期辦成立之初就意識到港珠澳大橋項目法律環境的特殊性,決定聘請廣東君信律師事務所(下稱「君信所」)擔任法律顧問,參與到港珠澳大橋項目的前期策劃工作中。
  • 港珠澳大橋「失聯」港男竟是逃匿7年通緝犯
    據多家港媒報導,香港一名53歲的男子上周五(13日)經港珠澳大橋前往澳門時,在東人工島安全檢查站「失聯」。 一時間疑雲重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更是利用此事大肆炒作。今天下午,廣東省公安廳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真相終於大白:原來,該男子是一名通緝犯,已潛逃7年之久。廣東省公安廳官方微博截圖。
  • 珠海最浪漫的餐廳,擁有一線海景還是港珠澳大橋的最佳觀賞點
    珠海是個浪漫的城市,但如果要找個浪漫的地方,非珠海仁恆洲際酒店「恰餐廳與酒吧」莫屬了,這家酒店在情侶南路1號橋頭堡的位置,面朝大海,而恰餐廳就在5樓,不僅能看到港珠澳大橋,連吃牛扒都非常用意思。「恰餐廳與酒吧」作為洲際品牌旗下的美式西餐廳,16年進入中國市場,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國內的家數更是屈指可數,而珠海就佔據一席之位。餐廳的大門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將「公牛」運籌帷幄於「雙臂」之間,可見餐廳對牛肉掌控度方面的自信。
  • 港珠澳大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學院橋梁工程系教授張清華(左)、卜一之(右) 每經記者 黃名揚 攝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這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設計使用壽命為120年。媒體稱,這打破了國內大橋的「百年慣例」。而實現這一突破,卜一之、張清華團隊完成的一項抗疲勞關鍵技術,起到了重要作用。
  • 從谷歌衛星地圖看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
    ▲英國衛報評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分別由三座通航橋、一條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島及連接橋隧、非通航孔連續梁式橋和港珠澳三地陸路聯絡線組成。
  • 江門雙創力爭孕育未來「創新龍頭」 港澳青年成中堅
    珠西創谷內港澳青年創立的企業佔在孵企業比例高達40% 珠西創谷供圖「中國第一僑鄉」正發揮獨特優勢「築巢引鳳」,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龍頭企業金羊網記者 陳卓棟 通訊員梁敏芳 譚耀廣能提醒病人按時按量吃藥的智能藥盒、會模仿人體動作的智能仿生機器人……這些誕生於江門的創新產品,其研發團隊都有一個共同背景:來自香港或澳門,且團隊中的港澳青年大多祖籍江門。
  • 「積木」搭成的港珠澳大橋:工程技術領跑世界
    中新社香港10月19日電 (韓星童)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這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超大型跨海大橋全長55公裡,其120年的設計壽命、16級颱風的抗風能力、島隧工程等,在香港特區立法會工程界功能界別議員盧偉國看來,均表明中國橋隧工程技術已毫無疑問領跑世界。
  • 陳小曼:江門將發揮僑鄉優勢 對接港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1+6核心園區均被納入2018年版國家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5大萬畝園區全部納入省產業園管理,去年江門五大萬畝園區共新增土地平整5380畝,固定資產投資約91億元。規劃建設華南雷射谷,對接深圳雷射產業。德昌電機產業城、優美科長信、廣東蔚海IDC數據機房等一批龍頭項目加快建設。 三是大灣區人才聚集區建設亮點突出。
  • 走進羊城 紮根花都區 港珠澳建設3000億元助力打造國際一流大灣區
    港珠澳建設(廣州)有限公司揭牌12月11日,太平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港珠澳建設(廣州)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融創萬達嘉華舉行。會上,廣州市城鄉和住房建設局、花都區人民政府、港珠澳建設三方成功籤訂3000億元戰略框架合作協議,書寫高質量灣區合作發展新篇章。廣州是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花都是廣州國際航空樞紐所在地和實體經濟發展主戰場,也是大灣區聯繫全國、連通世界的橋梁和紐帶。
  • 2020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轉型升級高峰
    央廣網鄭州12月21日消息(記者王勇生 通訊員楊瑋瑋)12月17日至19日,由中國科協交流部指導,河南省科協、河南省商務廳、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轉型升級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行。
  • 珠江兩岸風雲簡史:港珠澳大橋背後的地方政府博弈
    獻禮香港回歸的虎門大橋,徹底重塑了珠三角的港口格局;全球最高海中大橋的深中通道,到今天為止仍是廣州的一塊心病;耗資上千億的港珠澳大橋,宣告了香港的勝利,也給深圳留下了一段不虞的回憶。  這幾座大橋的命運浮沉,似乎也預示著正在規劃研究的「深珠通道」會充滿很多的故事。
  • 自製2000多個零部件 四川高校學子純手工打造港珠澳大橋模型
    四川高校學子純手工打造港珠澳大橋模型。 鍾欣 攝中新網成都12月20日電 (記者 何浠)為了慶祝澳門回歸19周年,四川西南航空專修學院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3名同學20日在校園裡展示了他們手工打造的港珠澳大橋模型。四川高校學子純手工打造港珠澳大橋模型。
  • 2020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圓滿收官
    2020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圓滿收官。作為本屆交流季的收官活動,同時也是2015-2020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的成果展,本次閉幕式通過對歷年來的成果展示、粵港澳青少年書畫展、廣府青少年市集、極具嶺南特色的文藝演出等多元形式展示交流成果,增進友誼情感融合。
  • 「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範例,《港珠澳大橋》走進北京語言大學
    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被列入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國際傳播工程項目,時長70分鐘,歷時9年跟蹤拍攝,獨家記錄、生動呈現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經過、施工難度、技術成就,影片以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節巨型沉管E30的沉放安裝過程為敘述主線,表現了以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為代表的中國橋梁建設者自力更生、「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氣魄和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
  • 傳承中華文脈 2020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收官
    凝聚文化共識 傳承中華文脈2020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圓滿收官11月28日,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2020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閉幕式暨廣府文化之夜、青少年廣府市集、極具嶺南特色的文藝演出等多元形式展示交流成果,增進了穗港澳青少年的友誼和情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