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委、市政府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我市迎來的千載難逢重大歷史機遇,要求把大灣區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資源、集中力量辦好這件大事。」近日,江門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陳小曼接受南方網副總編輯柳劍能率領的採訪組專訪時表示,江門將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僑鄉優勢等特色資源,奮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
江門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陳小曼接受採訪。
江門與港澳合作不斷拓展
記者:《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以來,江門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
陳小曼:自《框架協議》籤署以來,我市按照《框架協議》要求,各方面取得了較好進展:
一是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新進展。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站房和配套工程全面動工建設,江湛鐵路於2018年7月1日建成通車,成功爭取江門至北京、上海、深圳北開行長途直達動車;廣珠鐵路客運改造項目動工建設,南沙港鐵路建設加快,南深高鐵、珠江肇高鐵等項目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
2018年7月1日,連接粵西和珠三角的江湛鐵路正式開通。江湛鐵路途經江門、陽江、茂名、湛江4個地級市13個客運站,為目前粵西連接珠三角最快捷的鐵路通道。
二是重點園區和產業項目建設成效顯著。1+6核心園區均被納入2018年版國家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5大萬畝園區全部納入省產業園管理,去年江門五大萬畝園區共新增土地平整5380畝,固定資產投資約91億元。規劃建設華南雷射谷,對接深圳雷射產業。德昌電機產業城、優美科長信、廣東蔚海IDC數據機房等一批龍頭項目加快建設。
三是大灣區人才聚集區建設亮點突出。新增日本站、法國站2個「聯絡五邑」海外服務工作站。目前,全市已建有「院士工作站」7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1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49個。江門「人才島」建設加快。
四是江港澳合作不斷拓展。經貿合作方面,去年我市在港澳分別舉辦了「江港(澳)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系列活動,籤約總投資金額達51.42億元;產業合作方面,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範區建設進展良好,環保產業園累計投入22億元;金融合作方面,江澳金融合作持續深化,目前,吸收澳門金融機構資金累計發生額165億元人民幣,融資餘額73.32億元人民幣;科創教育合作方面,江門市科技局與香港科技協進會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籤約了13個江港科技創新項目。五邑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達成共建科技研發與人才培養基地,江門職業技術學院與澳門旅遊學院籤定《合作框架協議》;文化交流方面,打造《少年中國說》文化品牌,成功舉辦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中華詩詞大會,吸引來自海內外的數十家中小學校的18支隊伍參賽。
切實擔當好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職責
記者:請問江門市大灣區辦將如何貫徹落實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擔當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職責?
陳小曼:省委、省政府強調,要把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的「綱」,作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大戰役、重中之重,舉全省之力推進建設。江門市委、市政府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我市迎來的千載難逢重大歷史機遇,要求把大灣區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資源、集中力量辦好這件大事。市大灣區辦將嚴格按照國家、省和市相關要求,切實擔當好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職責,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我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機制。在已設立市推進大灣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項小組的基礎上,立足江門特色和工作實際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專項小組設置,加強重點領域的統籌協調,推進重點工作任務的落實。
二是加快制定「1+4+N」文件體系,搭架大灣區建設「四梁八柱」。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部署抓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1+N」的政策體系設計,省相關配套文件也即將印發,我市也在抓緊制定參與大灣區建設「1+4+N」文件體系,進一步明確我市推進大灣區建設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重點項目等。
三是以融入大灣區為主線做好江門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及相關區域發展規劃。目前,已委託國家級智庫開展江門市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以及東西部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江門市委、市政府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全市迎來的千載難逢重大歷史機遇,要求把大灣區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資源、集中力量辦好這件大事。
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
記者:《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江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設重要節點城市。請問江門將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打造重要節點城市?同時,江門在與珠三角其他城市合作方面有何考慮?
陳小曼: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員,在大灣區建設中的角色無可替代、不可或缺。規劃綱要在空間布局中將江門定義為重要節點城市,省委書記李希要求江門打造成為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這是新時代賦予江門的新使命。
江門將在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珠中江經濟圈規劃的基礎上,繼續加強與珠三角其他城市合作,突出不同特色,形成多維度、多領域的合作。其中,與珠海共同謀劃江珠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建設,利用黃茅海大橋建設,對接港珠澳大橋。利用大廣海灣區空間資源、海洋資源、港口資源豐富的特點,發揮重大通道和平臺的帶動作用;與深圳共同謀劃深江產業園,形成互補協作的產業體系。
江門的海域、岸線、海島、港灣、灘涂、旅遊、漁業等資源組合優勢十分明顯。
打造七大文化品牌助力華人華僑交流平臺建設
記者:眾所周知,江門是著名的僑鄉,在打好「僑牌」方面應該做了不少工作,能否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具體情況?
陳小曼:「僑」是江門的DNA。據統計,江門在海外107個國家和地區有超400萬的華僑華人,江門本身也有400多萬人,因此有「海內外兩個江門」的說法,是「中國第一僑鄉」。
接下來,江門將拓展思路用好僑鄉資源,以開平、臺山為重點,發揮世界文化遺產優勢,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謀劃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臺建設。鞏固與港澳及海外華人華僑交往聯繫,創建國家級「僑鄉文化(江門)生態保護實驗區」,聯合港澳開展嶺南文化、廣府文化、僑鄉文化研究、保護和科學開發。打造七大文化品牌,繼續辦好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世界江門青年大會等品牌活動,不斷加強與港澳的文化交流,力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華人華僑交流平臺。
圖為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碉樓。
出臺一批扶持政策吸引港澳青年創新創業
記者:《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推進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建設,加強三地青少年合作交流。能否請您介紹一下江門在推進港澳青年創業就業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陳小曼: 江門與港澳歷史淵源深厚,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江門充分發揮港澳同胞眾多、華僑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建設面向粵港澳乃至全球華僑華人的創新創業基地,在參與大灣區建設中凸顯出自己的特色。
一是建設一批雙創載體。目前我市建有國家級雙創基地2個,省級基地9個,市級小微雙創基地29個,眾創空間35家,進駐企業超過2600家,從業人員超過5.6萬人。接下來,將依託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集聚區、珠西創谷、粵港澳大灣區海外青年創業基地等雙創平臺以及世界江門青年大會等機制平臺,設立僑創基金,為港澳青年、海外僑胞以及中小微企業、初創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創業孵化、企業融資、創業培訓等全方位全過程服務。
圖為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集聚區
二是出臺一批支持政策。我市在2015年出臺小微企業「1+15」系列扶持政策的基礎上,近年來陸續新出臺「民營經濟12條」「人才強市14條」和「促進就業九條」等扶持政策,今年又以政府「一號文」出臺了《關於進一步集聚新時代人才建設人才強市的意見》,圍繞人才、引進、培育、發展、評價、激勵、服務等方面提出40條「乾貨」,進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支持力度。接下來,我市將在現有創業扶持政策基礎上,重點出臺一批針對港澳青年創業較為關注的降低就業創業門檻、簡化創業融資手續、促進招用行業人才、優化服務措施以及創業失敗等政策措施。
三是提升配套便利服務。支持有實力的港澳企業或社團在江門建設五邑僑鄉社團總部大廈,打造集五邑籍社團聯誼、投資和合作信息交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境外投融資服務、政府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平臺。鼓勵江港澳三地中小學結為「姊妹學校」,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港澳遊學項目、「民宿」和冬、夏令營等活動,與香港五邑總會合作開展「香港青年內地實習計劃」,讓港澳青年更加了解江門。
打好三張牌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
記者:創新創業另一個維度就是科技。江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應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江門大力推進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建設,謀劃打造中科院中國(江門)國際科學小鎮。請問江門在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陳小曼:李希書記到江門視察的時候強調,希望江門打好三張牌。
第一是打好國家大科學裝置牌。中微子實驗站計劃2019年建成,江門將圍繞項目建設,謀劃打造國際科創小鎮,形成聚集科創資源的創新平臺。
第二是打好院士牌。江門不僅華僑資源豐富,江門籍兩院院士就有32名。通過他們可以與港澳的科創資源進行對接,例如定期舉行院士論壇座談交流等。同時,江門也將利用土地空間的優勢,爭取成為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技術轉化基地。
第三是打好高水平理工大學牌。省市投入共計21億元支持五邑大學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投資6000萬元建設博士(博士後)珠西先進產業優秀人才「雙創」園。五邑大學目前也與港澳高校以及科研機構在人才培養、學科共建等方面進行合作,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走廊。
圖為五邑大學南主樓。
積極謀劃通用機場建設
記者:您之前提到江門具有特殊的交通區位優勢。近年來,江門加大全市軌道交通的謀劃力度,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翼門戶樞紐城市的發展定位,請問將有哪些具體舉措推進建設?
陳小曼:廣東省「十三五」規劃賦予了江門「珠三角西翼與粵西地區聯繫的交通門戶、珠江西岸綜合交通樞紐」定位為,綜合分析全市區位條件等因素,我市提出打造了粵港澳大灣區西翼門戶樞紐城市的目標,下一步我市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謀劃銜接國家高速鐵路網。下一步,除繼續推動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和珠西物流樞紐江門北站、南沙港鐵路、廣珠鐵路客運改造等現有重大工程之外,確保深茂鐵路深江段年底前動工,爭取國家和省支持,加快澳珠江肇高鐵、深圳(經江門)至南寧高鐵等項目的規劃建設,加快實現與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互達。
二是強化和珠江東岸的聯繫。瞄準珠江東岸,加快中開高速江門段、開平至陽春高速、開陽高速擴建工程,確保今年啟動銀洲湖高速建設、黃茅海大橋2020年動工,完善與港珠澳大橋的交通對接。
開陽高速改擴建,力爭2021年通車。圖為開陽高速航拍圖。
三是積極參與粵港澳世界級港口群建設。近期進一步優化與西江黃金水道聯繫,完善內河港口功能布局,重點加快臺山廣海灣深水港、銀洲湖區域港口、崖門萬噸級航道建設,爭取完成高新區公共碼頭一期主體工程並投入使用。
四是謀劃通用機場建設。截至目前,江門還沒有機場可使用。近期將重點推進恩平通用機場的前期規劃工作,未來也將推進臺山通用機場的規劃布局。同時做好對接周邊城市交通幹道與機場新幹線的建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