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時代看江門:珠西新增長極與江海新門戶呼之欲出,積極融入廣深...

2020-12-17 和訊

「對比大灣區其他城市,江門的基礎條件並不突出。」提及江門當前的發展現狀,江門市商務局辦公室主任胡孟軍直言不諱。

但他也認為,近年來通過不斷修煉內功、強化軟硬聯通,江門在承接珠三角核心城市產業外溢上初見成效。「尤其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加快,江門的後發優勢進一步凸顯。」

誠如胡孟軍所言,2019年至2020年6月,江門承接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超1億元項目130個,涉及投資額超800億元。其中,深圳、廣州投資金額分別超過200億元與180億元。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江門在大灣區城市中土地開發強度低、資源要素稟賦優良,正日益成為各類資本青睞的投資窪地和價值高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背景下,江門被賦予「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的新定位新使命。

補短板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

作為珠三角重要的貿易中心和產業基地,江門擁有23個國家級產業基地,2個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產業門類齊全且基礎良好,裝備製造、電子元器件、五金和輕工食品等產業優勢明顯。

上世紀80年代,江門還一度是珠江西岸的經濟標兵,引領開放之先,GDP緊隨廣州之後,排名廣東省第二。

但近年來,江門的「聲量」在逐漸縮小,不僅經濟總量被其他兄弟城市超過,外貿優勢也深受外部環境影響。

在海關總署發布的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行榜中,江門由2016年的第33名下滑至2019年的第54名,與深圳、廣州、東莞等排名前五的標兵差距也越拉越大。

「我們在對外招商過程中發現,江門在企業那裡的知名度不高。」胡孟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很多企業甚至不清楚江門在珠三角中的具體位置,招商團隊曾深受其擾。

江門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陳小曼也坦言,江門經濟規模偏小,產業層次整體不高,導致競爭力不強,經濟發展水平在珠三角中相對落後。

「江門在灣區城市中的知名度較低,與江門的交通區位因素也有一定關係,亟需補齊與大灣區內部城市的互聯互通短板。」陳小曼說。

江門萬達廣場夜景。陳立武攝。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江門要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與港澳合作建設大廣海灣經濟區、加快銀湖灣濱海地區開發、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推進「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建設,打造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具有競爭力的重要節點城市。

江門為此提出加速補短板,通過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加強與大灣區中心城市的產業對接,不斷完善產業承接平臺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承接大灣區中心城市產業溢出,搭上灣區建設的快車。

陳小曼提出,接下來江門將謀劃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平臺項目。例如,加快深江鐵路江門段、珠肇高鐵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黃茅海跨海通道、江門港廣海灣港區等項目建設;推動傳統基礎設施與5G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深度融合、同步建設,推動智能傳感器、AI機器人、巡檢無人機等新技術、新產品在交通、能源、物流網絡中的規模化應用,做大做實新型基礎設施規模;還要提升園區平臺發展水平,從市級層面統籌開展銀湖灣濱海新區、廣海灣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優先解決阻礙新區建設的體制機制問題,加大對新區的政策、資金和項目建設支持力度。

「圍繞高速公路『五橫五縱二聯』格局構建新產業平臺,我們近期重點優化江門大道沿線產業布局,依託中開高速等重大通道布局與深圳合作共建的產業園區。」陳小曼說。

提升「僑動力」,念好「交通經」

素有中國第一僑鄉美譽的江門,自然要在「僑」字上下足功夫。江門擁有400多萬五邑籍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分布在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有海內外「兩個江門」的人緣優勢。

「在香港700多萬常住居民中有五邑籍鄉親約135萬人,在60多萬澳門常住居民中有五邑籍鄉親約20萬人,這為江港澳三地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陳小曼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有眾多華僑華人做保障,有助於江門引導港澳資源回歸,通過「僑」動力提升創新動能。

江門在境外設立了24個境外商務交流處,進一步拓寬對外資的招商引資渠道。以中國(江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江門大廣海灣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為契機,為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提供新的支撐平臺。

今年上半年,江門創造了實際吸收外資增速珠三角排名第一的好成績,引進了法國電力國際、英國BP、松下電子部品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維達、李錦記、亞太森博等一批知名外資企業發展壯大。

日前,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已進入初步驗收階段,「樞紐經濟」將成為推動江門經濟發展的新抓手。

江門站一旦通車,將成為江湛鐵路、深江鐵路、廣佛江珠城際、廣珠鐵路、廣珠城際、江恩城際、珠肇高鐵、南深高鐵等多條軌道交通以及江門城市軌道交通線的交匯站,江門將納入廣深等中心城市的半小時都市圈,人才、資源、信息將加速交流和融合,築牢江門與廣州、深圳、佛山等城市的「朋友圈」。

江門市域面積9504平方千米,約佔珠三角的四分之一,土地開發強度僅12.5%左右,發展空間廣闊,腹地縱深廣闊,土地承載能力優勢明顯,可利用建設用地空間大。

為了積極承接大灣區中心城市產業外溢,江門在打造大廣海灣經濟區、銀湖灣濱海新區、大灣區高質量農業合作發展平臺、江門人才島、五大萬畝園區等重大平臺上不斷發力。

路通財通。可以預想的是,隨著交通系統的進一步完善,江門也吸引越來越多的灣區企業落地。

「圍繞『廣深總部+江門基地』『廣深研發+江門轉化』等產業合作體系建設,江門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陳小曼說。

大招商底氣何在?

今年9月,江門市對外印發了《江門市穩投資若干工作措施(2020~2022年)》(下稱《措施》)。《措施》提出,未來3年江門力爭招商引資額超3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6600億元。

這意味著,江門平均每年僅在招商引資上就要承擔超過1000億元的任務金額。江門如此大招商的底氣何在?

胡孟軍認為,底氣來自於疫情期間江門仍能在招商引資工作上取得不斷增長的成績。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江門洽談引進超億元項目投資額882.4億元,增長12.7%,其中超10億元項目投資額623.2億元,增長19.2%;超20億元投資額469.7億元,增長10.6%。

疫情期間,江門創新招商引資方式,通過網絡招商、視頻招商、線上推介、網上簽約等招商活動,變「面對面招商」為「屏對屏招商」,實現疫情期間招商不斷線、引資不停步。

當前,江門圍繞新興產業、文旅產業,以全球500強、央企、中國製造500強、行業龍頭企業及科創型、快速成長型企業為重點招商對象,積極開展了大招商。

除此之外,江門還不斷加速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動工。為此,江門專門成立了重點項目工作專班,對全市投資10億元以上製造業重點項目跟蹤服務;還制定《江門市商務局關於鼓勵產業項目加快開工建設的扶持措施》,對今年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並在上半年開工建設的,給予一次性獎勵,推動成熟項目儘快開工。

今年前三季度共推動273個項目動工投產,投資額1261.23億元,其中,動工項目214個,投資額1135.05億元;投產項目59個,投資額126.18億元。

陳小曼也提出,江門也在積極推動補鏈延鏈強鏈工作。

一方面摸清江門產業發展現狀、基礎、優勢和短板,通過自建或者跨區域合作等方式,重點關注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中間的薄弱環節,增強產業發展韌性提升抗風險能力。

一方面圍繞骨幹企業延伸上下遊,培育引導大長江、無限極、嘉寶莉等龍頭企業從原來的加工製造逐步向研發設計、銷售運維等方向發展,將單個企業培養成為全產業鏈企業。

江門還提出,要加強與珠海、中山等周邊地市協同發展,共建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深化與港澳地區合作,充分借鑑複製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做法,爭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的增長極。

通過不斷修煉內功、強化軟硬聯通,作為灣區後起之秀,一幅「新江門」的發展版圖正在徐徐展開。

(作者:唐唯珂,李振 編輯:李博)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灣區時代看江門:珠西新增長極與江海新門戶呼之欲出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背景下,江門被賦予「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的新定位新使命。補短板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作為珠三角重要的貿易中心和產業基地,江門擁有23個國家級產業基地,2個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產業門類齊全且基礎良好,裝備製造、電子元器件、五金和輕工食品等產業優勢明顯。
  • 陳小曼:江門將發揮僑鄉優勢 對接港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江門市委、市政府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我市迎來的千載難逢重大歷史機遇,要求把大灣區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資源、集中力量辦好這件大事。」近日,江門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陳小曼接受南方網副總編輯柳劍能率領的採訪組專訪時表示,江門將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僑鄉優勢等特色資源,奮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
  • 珠海鬥門:產業集群活力迸發,打造珠海西進戰略新增長極
    ,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圖:鬥門綜合交通網絡情況(2)產業發展:五大產業集群活力迸發,打造珠海西進戰略新增長極為落實城市西拓戰略,加快推動珠海智慧產業園建設,珠海有序引導產業向園區和西部生態新區集聚。2020年,鬥門智能製造產業園超110億項目集中簽約動工,優質產業項目紛紛落戶為鬥門產業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承擔起打造珠海西進戰略新增長極。
  • 江門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亮麗...
    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和廣深「雙核聯動」重大歷史機遇下,江門良好的交通區位、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和營商環境優勢日益凸顯,承擔起了為全省發展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的責任重擔,正加速向先進位造業強市、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沿海經濟帶開放高地、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窗口、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城市的五大發展目標邁進。
  • 擁抱大灣區、走向新世界:港股百強帶來新氣象,香港積極融入大灣區...
    陳浩濂:香港助力奧港澳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 財經事物及庫務局副局長、JP陳浩濂表示,在疫情和環球外圍形勢不穩定下,香港金融系統依然十分穩健,證券、外匯等市場穩步增長,投資者對香港投資市場有信心。
  • 獻禮江門融入灣區發展 中國鐵建灣西總部基地奠基
    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江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曉雄等領導應邀出席,為中鐵建江灣投資有限公司揭牌,並為中國鐵建灣西總部基地項目開工培土奠基。這也標誌著一個體量龐大的央企總部經濟綜合體項目即將在江門市濱江新區拔地而起。
  • 創智 紮根見證「創時代」
    陳敏銳 攝時代列車的駛入,帶來了無限契機,掀起新一輪城市發展的浪潮。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的開通,為江門這塊充滿希望的熱土強「筋」壯「骨」,全力打造各類要素集聚的「強磁場」,促進江門與大灣區各城市資金、人才、物流等生產要素的流通,積聚蓬勃發展的強動能,點燃發展「新引擎」。
  • 【網絡媒體走轉改】東莞新年主花壇 融入「灣區」元素
    昨日,記者在走訪時了解到,今年主題為「新時代 新徵程新東莞」的新年花壇,在設計理念上緊扣東莞發展脈搏,又彰顯傳統民俗文化,在設計中融入了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創走廊等元素,力求既能營造新春喜慶祥和的氣氛,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目前,項目施工已在收尾中,預計下周一就可向市民盛大亮相。
  • 跨江再添新通道 粵西加速「融灣」
    對比來看,舊金山灣區只有700多萬人口,就建了5座跨海大橋。而2019年末,廣東全省常住人口已達11521.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5萬人,其中超過八成湧入珠三角,這些新流入人口一方面將為大灣區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一方面也勢必會給大灣區交通帶來更多壓力,但目前大灣區僅有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和南沙大橋3座已通車的跨江大橋。
  • 從「小家碧玉」邁向灣區現代化創業之城
    譚成偉 攝  沿著江門大道北進入鶴山市,映入眼帘的一座加速「生長」的城市:一排排新建成的高樓,不斷刷新城市天際線;寬闊的城市主幹道上車水馬龍,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如同城市每天迎來新變化一樣,鶴山也在快速發展中不斷收穫喜悅。2021年的第一天便傳來喜訊,鶴山產業轉移工業園(鶴山工業城)獲得省政府正式批覆,升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同安區融入灣區發展 建設現代璀璨新城
    如今,站在「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面前,同安區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積極融入到廈門「山海一體、江海連城」的大海灣城市戰略發展當中,一路往南、向海,不負韶華,只爭朝夕,以蓬勃向上的昂揚姿態,努力把同安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璀璨新城。
  • 兩條廣深高鐵將在這裡激情相遇!一個灣區級新樞紐來了
    11月3日,《白雲機場三期擴建軌道交通配套工程可研編制及勘察設計》爆出一張規劃圖:從這張規劃圖可以看出,廣深第二高鐵呼之欲出,基本走向和此前的報導高度一致。規劃還顯示,要推進廣深港高鐵至廣州站連接線建設,這條連接線將串連廣州南站、廣州站、廣州東站、黃埔站。這也意味著廣深第一高鐵和第二高鐵將在黃埔站實現無縫對接。(據大洋網)本示意圖僅供參考大家知道,廣深第一高鐵的時速是350公裡,遠超大灣區其他的高鐵線路。
  • 廣深第二高鐵東莞始發站有望落子南城-厚街段
    今後,東莞還將推動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TOD片區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打造城市發展新的增長極。東莞將積極推動各類軌道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3號線一期、1號線支線以及深圳地鐵10號線東延段等項目規劃建設,實施虎門高鐵站、東莞東站綜合整治工程,並推動虎門高鐵站等增加高鐵班次停靠。
  • ...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開通引發熱議 江門新名片激發城市發展新活力
    以江門站為「裡程碑」「新引擎」「加速器」,江門將更加全面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更加凸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地位,更加有力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重大歷史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在此背景下,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的開通,成為社會各界的焦點並引發熱議。
  • 巧拓空間 橋頭精心擘畫兩大增長極
    由東莞市委宣傳部組織的「百日攻堅一線見聞」活動,本月18日走進「中國荷花名鎮」橋頭鎮,記者了解到該鎮企業與產業雙雙順勢升級,不僅創造了「工改工」橋頭速度,而且通過扎堆聚集形成產值百億元級的環保包裝產業集群,同時精心擘畫東太湖科技產業園「創新門戶」、荷花產業園「生態門戶」兩大潛力增長極,並加快推動生命健康科技城和「東江花月夜」5A級旅遊景區建設,打造輻射深莞惠的高端服務集結地與旅遊新高地。
  • 「第一屆匯澳優質生活展」在江門開幕
    12月4日,由澳門江門商會與江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聯合主辦,澳門工商聯會合辦的「第一屆匯澳優質生活展」 在廣東珠西國際會展中心2號展館舉行。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廣東省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越華,中共江門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利為民,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助理孟魯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貿易投資促進局對外推廣籌劃處經理馮建樹等岀席了開幕式。
  • 灣區9城房價起變化!
    環比10月,九城之中深圳、東莞、珠海、中山、江門均價下降,深圳跌幅最大,達3.58%。 廣州、佛山、惠州、肇慶4城均價上漲。其中,佛山漲幅最大達2.2%。
  • 江門雙創力爭孕育未來「創新龍頭」 港澳青年成中堅
    來自香港的馮威棠,2017年便帶著團隊入駐江門首家獲省認定的粵港澳臺科技企業孵化器——珠西創谷,成為該孵化器首批落地的香港創業企業之一。目前,珠西創谷內港澳青年創立的企業佔在孵企業比例高達40%。馮威棠帶來的「智能藥盒」創業項目,兼具分配藥量、提醒用藥、協助患者與醫生及時溝通等功能,是物聯網技術的前沿成果應用。
  • 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加快建設廣深「雙城」聯動發展先導區
    原標題: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加快建設廣深「雙城」聯動發展先導區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廣東考察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對南沙區的廣大幹部群眾來說無疑是最具指導意義和催人奮進的時代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