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魔王和黑熊精為什麼不能加入取經隊伍?原來二妖王早被預定了

2021-01-15 觀四象讀名著

牛魔王和黑熊精之所以不能加入取經隊伍,是因為兩個妖王已經被預定了。

降服牛魔王時,孫悟空並沒有搬救兵,但在爭鬥過程中除了火焰山土地和暗中保護唐僧的眾神參與外,還有兩方勢力加入了進來,一方是靈山的四金剛,一方是天庭的託塔李天王父子。這兩大勢力四金剛只是圍堵,李天王父子主攻,且下手非常狠。

這太子即喝一聲「變!」變得三頭六臂,飛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斬妖劍望頸項上一揮,不覺得把個牛頭斬下。天王收刀,卻才與行者相見。那牛王腔子裡又鑽出一個頭來,口吐黑氣,眼放金光。被哪吒又砍一劍,頭落處,又鑽出一個頭來。一連砍了十數劍,隨即長出十數個頭。哪吒取出火輪兒掛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燒得張狂哮吼,搖頭擺尾。

按理說,下黑手的是李天王父子,牛魔王即便是投降、求饒,也應該是向天庭的李天王父子,但他卻是向佛教求饒了。

才要變化脫身,又被託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本象,騰那不動,無計逃生,只叫「莫傷我命!情願歸順佛家也!」

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佛教曾經向牛魔王拋過橄欖枝,地處西牛賀洲的佛教如果招降了牛魔王,那麼積雷山摩雲洞、翠雲山芭蕉洞、火焰山、甚至包括解陽山破兒洞(落胎泉所在地)、當然也包括枯松澗火雲洞(佛教招募牛魔王時,取經隊伍應該還沒到)都將屬於佛教勢力。這些地方幾乎是連成一片的,且地域廣闊。由於地盤實在太多,利益實在是巨大,佛教前期的招降工作應該是相對比較溫和的。

牛魔王在妖界本領高強,絕對不是受欺負的主,他要地盤有地盤,要財物有財物,不擔心長生,不擔心天劫(雷災、火災、風災),小日子過得不要太滋潤。投靠佛教就要受制於人,這對牛魔王來說是很難接受的。當然佛教勢力強大,牛魔王也不敢託大,在取經隊伍到達前應該是一個模稜兩可的態度。

天庭的玉皇大帝支持取經,目的是為了維持佛道平衡,哪方弱扶持哪方。這對於掌權者來說才能更好的掌控兩方勢力。佛教相比道教肯定是較弱的一方,自然得到天庭的大力扶持。李天王父子就是代表天庭唱黑臉,把牛魔王趕到佛教一方。牛魔王走投無路只好向曾經給他拋過橄欖枝的佛教請降,只不過投降之後的待遇肯定是大不如前。

說完牛魔王,我們再說說黑熊精,單就《西遊記》來說,黑熊精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妖怪,也沒啥顯著的過往經歷。從《西遊記》原著中是很難挖掘出什麼有用的東西的。

但是《西遊記》是不朽的巨著,它的出現又產生了很多續集、外傳之類的小說,其中就有一部提到了黑熊精,關於黑熊精之前的經歷也有提到,並且也解了《西遊記》中關於黑熊精一難中的一些不解難題,相對來說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說起黑熊精的以往經歷,還得從如來佛祖給唐僧準備的寶物九環錫杖和錦襴袈裟說起。在西遊記中這兩件寶物連同三個箍都是如來佛祖交給觀音菩薩給唐僧使用的。東西應該是如來佛祖本人的,其實並不是這樣。

其中九環錫杖就是出自地藏王菩薩,在有些影視作品中我們會發現地藏王菩薩的法杖和唐僧的九環錫杖是非常相似。

關於九環錫杖,《西遊記》中有這樣的描寫:

菩薩道:「我這錫杖,是那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摩呵五祖遊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這個羅卜就是地藏王菩薩,因為此寶是地藏王菩薩貢獻的,所以他的法杖和唐僧的九環錫杖相似就不難理解了。

而最厲害的錦襴袈裟原是觀音菩薩所有,關於袈裟的描寫原著中有這樣一段:

……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

這段袈裟的介紹篇幅比較長(僅留需要做分析的一部分)正是因為此寶物原是觀音菩薩所有,所以介紹才會如此詳細,非常熟悉嘛。

袈裟有一個功能,叫做「凡舉動有七佛隨身」。在佛教中只有觀音菩薩是七佛之師,(當然取經結束後,唐僧和孫悟空晉升佛位,可以稱觀音菩薩為「九佛之師」了)正是因為此袈裟是觀音菩薩的,所以才會有這個七佛隨身的功能。

另外袈裟的介紹中還有一段「照山川,驚虎豹;引海島,動魚龍」,和觀音菩薩早年一些經歷也有關係。

原來當年觀音菩薩選道場時看中了南海的珞珈山,當然當時此山尚無名,或者說還不叫珞珈山。觀音菩薩選中此地後脫下袈裟,用袈裟施法力趕走了山上的鳥蟲怪獸以及山中妖怪。此山也因此叫做了珞珈山,最早是叫「落袈山」,原意是「落下的袈裟」,後來改名成現在的「珞珈山」。

觀音菩薩入主珞珈山潮音洞後,將前面瑪瑙灘的守衛重任,交給了自己的徒弟惠岸行者(也就是木叉),關於惠岸行者西遊記中是有這樣的描述:

汪洋海遠,水勢連天。祥光籠宇宙,瑞氣照山川。……羅紋石上,護法威嚴;瑪瑙灘前,木叉雄壯。

這段話說明了木叉的任務。珞珈山正面雖然有木叉守衛,而後山因菩薩勢力單薄一直無人看守,因此她的錦襴袈裟就一直留在了後山作為震懾之用。寶物在無持寶人壓制時會發出光芒,就像孫悟空師兄弟三人在兵器被仿製時被黃獅精發現。

此寶的光芒引來一個野生妖怪,這個妖怪就是黑熊精。因為袈裟上有觀音菩薩的法力,黑熊精偷盜時被發現,聞訊趕來的木叉與黑熊精大戰數百回合,觀音菩薩覺得此妖有些本事想收為己用。但想降服黑熊精,也絕非易事!黑熊精逃脫不知去向。

後來袈裟用作取經之用,黑熊精打探到此消息後,覺得是個機會(至少比從觀音菩薩手中奪要容易),就一直在觀音禪院蟄伏,目的就是等取經人的到來,然後盜走袈裟。

而此次孫悟空前來搬取救兵,正合觀音菩薩心意,這是收復黑熊精的好時機。

因為取經人的徒弟觀音菩薩已經找好了,根據這三人的實際情況,豬八戒和沙和尚根本不需要帶箍,正好節省下來兩個。

以觀音菩薩的法力,打敗黑熊精不在話下,但是她一直存了將黑熊精收為己用的心思。所以此次出山並沒有靠武力來解決,而是聽從了孫悟空的建議,變做了妖精的模樣,這才有了後面黑熊精吃下了孫悟空所變成的丹丸。觀音趁機給黑熊精帶上了禁箍咒。

在西遊記原著中,菩薩降伏黑熊精時說過這樣的話:

菩薩道:「孽畜, 你如今可皈依嗎?」那怪滿口道:「心願皈依,只望饒命!」

你如今可皈依嗎?「如今」二字說明觀音菩薩一直就有收服黑熊精的打算,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在不影響取經的前提下,用一個禁箍咒降服黑熊精,既為取經隊伍解決了困難,也為自己解決了後山無人看守的問題。相當於用袈裟換下一個箍,用黑熊精守山來替代袈裟守山,也算是應了佛家的因果。

相關焦點

  • 取經路上的妖魔,男的都叫妖怪,女的都叫妖精嗎?
    唐僧騎著白馬,帶著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不遠萬裡到西天取經。十萬八千裡的路程,十幾年的時間,歷經九九八十一個大劫難,師徒五人才最終達到西天,取得真經。一路上,多虧了孫悟空降妖除魔,否則,唐僧就算有50個腦袋,也不夠路上的妖魔吃的。
  • 豬八戒愛和孫悟空搶妖怪,竟然和黑熊精有關?文中一伏筆揭露原因
    豬八戒論法力肯定是打不過孫悟空的,但他卻喜歡跟孫悟空搶奪功勞,這事說起來和黑熊精有不小的干係。豬八戒搶功勞的毛病是在黃風嶺養成的,黃風嶺是豬八戒加入取經隊伍之後,第一個遇到的妖怪。之後和妖怪的較量中,豬八戒打死了虎先鋒。面對黃毛貂鼠精的神風,兩人都沒辦法,但明顯孫悟空比豬八戒狼狽的多,眼睛都險些被吹瞎。事後也是暗中保護唐僧的眾神仙救了孫悟空,再後來降服黃毛貂鼠,也全靠了靈吉菩薩的定風珠和降龍寶杖。這場戰鬥盤點下來,孫悟空寸功未立,八戒倒撈了一個打死虎先鋒的功勞。
  • 觀音菩薩在唐僧取經的路上收服的7大妖怪,黑熊精第四,前面是誰
    那是一個講述唐僧5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我還記得,裡面出現了很多妖怪,其中有後臺的都被仙佛們收走了,只有星零幾個被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僧打死。比如下面這位強搶民女,抓走唐僧,號稱南山大王的豹子精。被仙或佛收服的妖怪中,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太上老君是第二多的,有青牛精和金銀角大王,而第一多的,乃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她一共收服了7個妖怪。
  • 《西遊記》青牛精和牛魔王比,誰更厲害?決定勝負的東西是這個!
    但是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也是有規劃了,在《西遊記》當中除了青獅精莫名其妙的出現了兩次,其他的妖怪都只有那麼一次出場機會,甚至於說絕大部分的種族都只出現過一次,比如黑熊精、鯉魚精、蠍子精、老鼠精等等(當然,主要是指大妖而不包括烏央烏央出現的小妖們),但是有些朋友會發現,《西遊記》當中出現了兩頭牛精。分別是孫悟空的結拜大哥平天大聖牛魔王,還有太上老君的坐騎下凡獨角兕大王青牛精。
  • 滅金池長老,收黑熊怪,教訓悟空,安撫信眾,觀音耍得一手好權謀
    妖有妖精,人也有人精,不能成人精,成人妖也是可以的。《西遊記》裡有一個特別的人物,觀音禪院的主持金池長老。金池長老是個人,但他的歲數已經270歲了,這遠遠超過了一般人的壽命。他沒有成佛,也沒有成仙,整日和黑熊精、蛇精和蒼狼精在一起,叫他「人」精是不為過的。
  • 黑熊精為何受觀音菩薩看重?除了武力和孫悟空相當,還有這個特點
    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了黑風山黑風洞,這裡有一個佔山為王的黑熊精,對於黑熊精這隻妖怪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這隻黑熊精不同於取經路上的其他妖怪,他的最大目的並不是吃唐僧肉,而是有一個癖好,那就是收藏關於佛家的寶物。
  • 《西遊記》如果太上老君的青牛和牛魔王做對比,究竟誰厲害?
    《西遊記》中有兩個本體都是牛的妖王,即青牛精和牛魔王,他們二者相比誰更厲害呢?下面咱們從地位、法力、法寶三個方面進行比較。《西遊記》中,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坐騎,屬於神獸,因為主人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開天闢地之祖、又是三清之一,萬教之祖,所以青牛精作為太上老君的坐騎,地位自然崇高無比,這就是宰相門前七品官的道理。至於牛魔王,他乃是下界妖王,連仙都算不上,當然更談不上什麼地位高低。
  • 豬八戒打死牛魔王小妾,為何要多此一舉,掀開玉面公主衣衫?
    豬八戒打死牛魔王小妾,為何要多此一舉,掀開玉面公主衣衫?積雷摩雲洞中的玉面公主,在明知牛魔王有家室的情況下,還是千挑萬選,看上了頗有神通的牛魔王。四大名著《西遊記》中,牛魔王的經歷和神通,並不比孫悟空差多少。
  • 豬八戒加入取經隊伍的初衷是什麼?只因一個原因,讓他被判天庭
    在整個取經隊伍中,最辛苦的應該是孫悟空,頭上被金箍禁錮著,不但要承擔路上降妖除魔的重擔,還要擔任化齋的任務,豬八戒相對輕鬆,依舊好吃懶做。但是豬八戒在隊伍中,比猴子要受歡迎,也更討唐僧的喜歡,豬八戒更懂事理,知道唐僧的真實內心。
  • 為何觀音菩薩要收黑熊精為守山大神?
    行者道:「我師父路遇你的禪院,你受了人間香火,容一個黑熊精在那裡鄰住,著他偷了我師父袈裟,屢次取討不與,今特來問你要的。」菩薩道:「這猴子說話,這等無狀!既是熊精偷了你的袈裟,你怎來問我取討?都是你這個孽猴大膽,將寶貝賣弄,拿與小人看見,你卻又行兇,喚風發火,燒了我的留雲下院,反來我處放刁!」
  • 豬八戒最開始能和孫悟空戰一夜,為什麼取經路上出工不出力
    原著第十九回講到:他兩個自二更時分,直鬥到東方發白。那怪(豬八戒)不能迎敵,敗陣而逃……能和孫悟空打那麼久,在西遊世界裡絕對算得上是一流戰力了。那麼八戒一路上出工不出力難道是因為生物(豬)的本性?其實最開始八戒還是很勤快的,西遊記第二十回的題目叫《黃風嶺唐僧有難,半山中八戒爭先》,重點在於「爭先」兩個字,這一關你會發現豬八戒不是那個後來遇事就躲的慫貨,主動搶著打妖怪,打死了抓唐僧的虎精;在流沙河,孫悟空不善水戰,還是豬八戒兩次下水與沙僧交戰;再有黃袍怪那回,由於孫悟空被趕走,不僅豬八戒出力,就連小白龍都不得不出手,雖然並沒什麼卵用。
  • 豬八戒打死牛魔王小妾,為何要掀開玉面公主衣衫,他究竟看到了啥
    《西遊記》原著第60回,「牛魔王罷戰赴華筵,孫行者二調芭蕉扇」中,玉面公主曾對孫悟空說過,牛魔王來到積雷山摩雲洞不到兩年時間,也不知道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銀,綾羅綢緞、柴米油鹽等更是自在,受用不盡……玉面公主靠著獨有的優勢,將牛魔王留在身邊,樂不思蜀,卻冷落了原配夫人——鐵扇公主。
  • 牛魔王被擒西天靈山後,結局是啥?成如來佛坐騎,還是大力王菩薩
    再後來,孫悟空加入唐僧取經團隊後,6個兄弟中,只有「平天大聖」牛魔王出現過一次。 只不過500年過去,滄海桑田,牛魔王早已不是當年結拜時的老大哥,反而因為孫大聖在號山枯松澗火雲洞,智鬥想吃唐僧肉,以求長生不老的紅孩兒,與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結下仇恨。
  • 英文解說西遊記裡的各路神妖
    本期樂學帶您用英文解讀《西遊記》中的各路神妖。在取經路上,他們遇到了各種鬼怪(monsters)和困難(calamity),包括火焰山(flaming mountain)、蜘蛛精洞(lair of spider-spirits)、女兒國(kingdom ruled by women)等稀奇古怪的場面(scenario)。他們必須經歷81難(81 disasters)來取得真經。
  • 觀音菩薩為什麼收黑熊精當守門神?這背後藏著個殘忍的幸童秘密!
    果然問出了金池長老的一個好朋友——黑熊精!本期楊角風談西遊:觀音菩薩為什麼收黑熊精當守門神?這背後藏著個殘忍的幸童秘密!1、黑熊精跟金池長老的關係不一般我們看原著可以知道,黑熊精發現觀音院失火以後,是這樣說的「呀!這必是觀音院裡失了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時,與他救一救來。」
  • 臺虎精釀釀推出「臺灣黑熊」啤酒
    臺灣的精釀啤酒市場愈見成熟,讓喝啤酒能夠愈來愈時尚,近年屢屢在國際獲獎的臺虎精釀,最近就端出每年度僅能少量釋出的桶陳帝國司陶特啤酒「臺灣黑熊」,今年並加碼升級,推出咖啡黑熊限定版禮盒,將自12月7日起販售。
  • 沙僧在取經隊伍中,一心為了取經甘願付出,不計較個人得失
    沙和尚在《西遊記》之中一直在扮演老實人的角色,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竭力維護取經能夠順利完成。他就希望能夠通過保護唐三藏順利取得真經,救贖自己曾經失手所犯下的錯誤。這是他唯一的機會,所以他在取經的路上盡職盡責,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 西遊記的取經隊伍中,沙和尚的城府深,豬八戒和孫悟空也自愧不如
    我們不往遠了說,就從取經隊伍中找,個人覺得,這個沙和尚的城府就很深,首先,他話少,看電視劇就能看出來,沙和尚基本上沒有什麼臺詞,有也是那麼幾句,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