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詳解)·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自讀篇目

2021-03-01 觀文風語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這個詞有點繞。先說忍人,它不是忍者;它是指忍心(狠心)對待別人。那,忍人之心就是狠心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就是無法狠心對人之心,也就是憐憫心、同情心,即下文提到的惻隱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連詞,相當於「乃」】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介詞,憑藉】不忍人之心行【實施】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特殊句式,省略加倒裝,在手掌上運轉】。所以【……的原因】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連詞,如果】人乍【突然】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chù  tì,驚駭,恐懼】惻隱【哀痛,憐憫】之心;非所以【用以,用來。課本上學過「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內交【結交。內,通「納」】於孺子之父母【特殊句式,狀語後置,「和孩子的父母結交」】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特殊句式,狀語後置,「在鄉親朋友那裡博取讚譽」。要,yāo,求取。鄉黨,鄉親】也,非惡【厭惡】其【代詞,孩子的】聲而然【這樣】也。由是【從這些】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對自身不善)感到羞恥,(對他人不善)產生憎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謙虛推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辨別對錯】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萌芽,發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之」用於主謂之間,形成「之」字主謂結構做句子成分,俗稱「主謂(取)消獨」】有是【代詞,這】四端也,猶其【代詞,指人】有四體【四肢】也。有是四端而【連詞,錶轉折】自謂不能者,自賊【自暴自棄。賊,傷害、禍害】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凡是,所有】有四端於我【代詞,相當於「己」】者,知皆擴而充之【擴大且使之充實】矣,若火之始然【通「燃」】,泉之始達【流通】。苟能充之,足以【足夠用來】保【安定】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侍奉】父母。」

 

參考譯文:

孟子說:「每個人都有不忍心傷害別人的憐憫心、同情心。古代先王正因為不忍心傷害別人,才有不忍心傷害別人的政策。憑藉不忍傷害別人的心態去實施不忍心傷害別人的政策,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運轉小物件一樣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不忍傷害別人之心,是因為:如果有人突然見到一個小孩將要跌到井裡去了,都會有驚駭、恐懼的心理。這種心理既不是要用來和孩子的父母結交的,也不是要用來在鄉親朋友之間博取聲譽的,更不是因為厭惡那個孩子的哭聲才這樣的。從這些看來,沒有同情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沒有羞恥憎惡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沒有謙虛推讓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沒有辨別是非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

同情惻隱之心是仁的發端,羞恥憎惡之心是義的發端,謙虛推讓之心是禮的發端,辨別是非之心是智的發端。一個人有這四個發端,就像人有四肢一樣,是天生的、自然而然的。具有這四個發端卻認為自己做不到仁義之事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自己的君王不能實行仁政的,是禍害君王的人。凡是在自己內心具備這四種發端的人,如果意識到都要把它們發揚光大,就像火剛剛燃起,(但終將不可撲滅);就像泉剛剛湧出,(但終將匯成江河)。如果真的能將它們發揚光大,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發揚光大,就連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相關焦點

  • 選擇性必修上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4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就)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於)掌上。所以(……的原因)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突然)見孺子(小孩)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用來……的)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譯文(高中選擇性必修上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譯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 最新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
    選自《孟子》,題目是編者加的。
  •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理解性默寫與典句翻譯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理解性默寫與典句翻譯山東 祝貴春默寫強化一、1、孔子在《論語雍也》中探討文與質的關係的句子是:「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9、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0、致知在格物11、身修而後家齊 家齊而後國治 國治而後天下平12、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
    》是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的第三篇文章。例如: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 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單詞讀法、用法詳解——預備第1單元
    首先介紹一下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的3個預備單元,分別是: Starter Unit1 Good morning!Starter Unit2 What's this in English?前3個預備單元,基本上就是對小學英語知識的一個簡單回顧。今天小吧老師就來說說預備第1單元Starter Unit1 Good morning!的單詞讀法和用法詳解。
  • 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第2單元單詞讀法、用法詳解
    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第2單元單詞讀法、用法詳解。上一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Unit 1 My name's Gina.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第2單元單詞音頻MP3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第2單元單詞相關語法知識點1、sister,名詞(n.),姐;妹,和漢語有所不同,sister既可以指姐姐,也可以指妹妹。對應詞:brother,兄;弟。
  • 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單詞讀法、用法詳解——預備第3單元
    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單詞讀法、用法詳解——預備第3單元。上一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Starter Unit2 What's this in English?Starter Unit 3單詞領讀01:41來自和我一起學習吧單詞用法詳解
  • 高中新教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是其一。四、解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選自《孟子·公孫丑上》,題目為編者所加。「忍人」,狠心對待別人。「不忍人之心」,憐愛別人的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每個人都有憐愛別人的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古代聖王由於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裏面運轉東西一樣容易了。
  • 部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知識要點
    部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知識要點一、會認的字遠近(yuǎn jìn) 還有(橫撇)去的第四筆是()果的第五筆是(一)正的第三筆是(一)四、重點筆畫(豎折折鉤):鳥(臥鉤):心>五、重點偏旁辶(走之):遠(斜刀頭):色(士字頭):聲犭(反犬旁):貓鳥(鳥字邊):鴨(包字頭):包
  • 人教英語七上預備第2單元單詞拼讀及語法詳解,學霸:真心好用
    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單詞讀法、用法詳解——預備第二單元,學霸強烈推薦!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Starter Unit1 Good morning!Starter Unit 2單詞領讀01:52來自和我一起學習吧單詞語法詳解
  • 《孟子》-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 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憐憫同情之心】。先王【言必稱三代】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 每日古文賞析之二一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點擊上方「翰墨蘭亭藝術館」,關注後了解更多精彩內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知識點匯總,全面複習,提高成績
    文末有其他單元知識點匯總。部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第五單元--「成長的快樂」本單元是習作單元,課文只有兩篇,但與其他單元不一樣,安排有兩篇習作例文。從寫作方法來看,這些文章都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意思,選材都是圍繞這個中心展開的。
  •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測試卷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測試卷 領取電子版資料方式 1.點擊文章左上角【智樂園教育通】 2.關注公眾號後(已經關注的直接進入公眾號),發送消息「上冊
  • 人教PEP版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第二單元教材文本和翻譯含音頻
    人教PEP版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第二單元教材文本和翻譯含音頻人教EPE版三年級英語上冊,第二單元教材同步音頻06:28來自領步小學堂Unit 02 Colours 顏色
  • 暑假預習: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小結(建議收藏)
    上期分享了部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小結。今天給各位同學送上一份第二單元的知識點小結,希望對各位即將升入四年級的同學,暑假預習新課有所幫助。把握重點,才能有效學習。《蝴蝶的家》通過「我」想像雨天蝴蝶躲藏在哪裡而( 擔心 )的情感貫穿全篇,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幼小生靈的關愛)之情。5.好問則裕(yù),自用則小。——《尚書》這句話的意思是愛好問,知識就充裕;只憑自己,聞見就狹小。6.博學之,審(shěn)問之,慎(shèn)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測試卷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測試卷 領取電子版資料方式 1.點擊文章左上角【智樂園教育通】 2.關注公眾號後(已經關注的直接進入公眾號),發送消息「上冊
  •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測試卷
    領取電子版資料方式 1.點擊文章左上角【智樂園教育通】 2.關注公眾號後(已經關注的直接進入公眾號),發送消息「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