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現在收藏市場非常火爆。人們常說有人撿到一塊官窯,高價買下。在古玩圈裡,這樣一個豐盛夜晚的故事隨處可見,但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曾說過,古玩行業就像一個龍潭和一個老虎洞,未經允許不能進入。
馬未都說,在古玩圈裡,除了撿漏致富,更是鑽空子、被騙的慘痛教訓。這只是行業規則。當你買引人注目的商品時,你可以再蓋一次。如果蓋不上,可以找塊布包起來放在架子上。你不會說出來的。
俗話說「過河不溼鞋」,誰都可以買眼鏡。就連馬未都先生也買了眼鏡。
據馬未都自己回憶,馬未都最難忘的時間是上世紀80年代,當時他正走上收藏之路,他最喜歡的是明清時期的家具。明清時期,京津有許多顯貴,所以流傳下來的家具項目很多。為此,他經常到京津農村去收貨。
當時,收藏熱潮並未興起,尤其是80年代以前從未被視為收藏的明清家具,1979年,北京國有家具廠因經營困難,出售了該廠收藏的明清黃花裡家具。一把售價10元的黃花裡環椅被置之不理。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明清家具受到香港收藏家的青睞,價格開始上漲。然而,在偏遠的農村,人們的認知度普遍不高,往往幾十、幾百塊錢就能買到好家具,所以這些年來,馬未都也收到了很多好東西。
有一次,馬維都去天津靜海的一個村子買家具。他愛上了一把明代官帽椅。這把椅子是黃花梨做的。它不僅製作精良,而且保存完好。乍一看,馬未都被吸引住了。根據當時的市場行情,黃花梨椅的價值約為5000元。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賣家終於同意以3000元的價格出售。
裝上椅子後,賣家又找到了馬維都,說他有一個黃梨箱子。如果他有興趣一起買,他可以給他打折。當時,馬未都正在和同齡人的朋友們討論事情,他順著賣家的手長長地看了一眼。從做工上看,這個箱子和剛才的椅子應該是同一時期的,做工也很精緻,應該是明代的傑作。
馬未都問他打算賣多少錢。賣家說這是一件很大的家具。現在這個市場至少值1萬元。如果馬先生買的話,他只收6000元。馬未都覺得不貴,就把車撞上,帶回北京的家裡。
這兩件家具運到北京後,馬偉找到幾名農民工卸下,準備搬到自己的收藏倉庫。這把椅子因輕便而很快被取下。輪到黃華麗的時候,兩個農民工上車把車抬起來,然後下去了。站在車下的馬未都看到了這一幕。他不擅長喊叫。他被騙了。
馬未都看到明朝鮮黃花梨案,為什麼哭著被騙?這也是從調氧本身開始的。在古代,調侃多被用作祭祀的平臺。在它上面,祖先的神被放置在燒香和拜年的節日。為了穩定,箱子通常很大。大的有3-4米長。另外,黃花梨屬硬木,密度很高。因此,一個大型的箱子很重,往往需要幾個人一起抬起來。現在兩個農民工很容易抬起來,這肯定不對。
果然,他去仔細看了看。馬未都發現,它的表面只是一層黃色的紫檀皮,而內核只是普通的木材。馬未都說,這種黃花裡案不是現代人做的,而是古人的好臉蛋。他們買不起真正的黃花裡家具,只能買普通家具,然後請工匠把黃花裡的貼面貼在表面。因為它們是同一時代的工匠製作的,沒有仔細的檢查是看不見的,但是它們的價值不到十分之一。
事後,我靜靜地想了想,發現這並不容易。賣家要故意用真椅子分散注意力,然後趁機把貼皮盒賣給自己。從那以後,馬未都在看事情上更加小心了。在他得出結論之前,他必須親自經歷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