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收藏大家是如何撿漏?40元也能出「奇蹟」!

2020-12-26 尚鑫的日記

撿漏,比中彩票概率還要低的偶然事件,真的是很罕見。但是馬未都,在收藏界可是人盡皆知的撿漏王,他撿漏的寶物每一件都是珍品,而且價值都能翻個上萬倍。今天小編就整理了馬未都撿漏的其中物件寶物,新手必學!

一:明末螭龍耳水仙盆。

這件寶物是明末時期的一件銅盆,它上面還有兩個螭龍耳,整件盆子都是用銅製造的,在古代,銅是非常值錢的材質,所以這件盆子也是非常金貴的。

馬未都說,他曾經逛古玩店的時候看中了這件盆,但是他故意說這件盆不值錢。當時的馬未都已經出名了,老闆覺得馬未都的眼光一定是正確的,後來也沒怎麼多要價,7000元就讓他帶走了。

因此馬未都就撿漏了這件水仙盆。

二、明代官窯仿汝窯。

明代的汝窯是非常珍貴的,而且現在存世量也很少。

甚至一些仿汝窯的瓷器也變得很珍貴。但是現在人們發現的也只不過是仿汝窯的一些碎片,根本沒有保存完整的。

有一次,馬未都看到了仿汝窯的完整版瓷器,雖然底部的款式被磨掉了,但是他還是非常激動,喜歡這件瓷器。

後來老闆向馬未都要價8萬元,但是馬未都發現金老闆並不識貨,說這件瓷器就是清代的。後來馬未都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向老闆灌輸,再次成功的砍了一萬元,最終七萬元帶走了這件局勢罕見的仿汝窯作品。

三:青花人頭罐。

有一次在逛潘家園的時候,馬未都在一個小攤位面前,眼神都放光了,但是他並沒有動手。老闆當時也覺得奇怪,自己的小攤上只有一個平平無奇的蓋子,沒有什麼珍貴的文物,後來老闆就對馬未都說這件蓋子是他花30買的,你要是喜歡40塊錢就送給你了。

馬未都非常激動,一句話都沒說,付了錢就直接回家。

馬未都回到家之後,抱出一個罐子,後來再把買來的蓋子蓋上去,剛好合適。這兩個物品合起來之後,不管是紋飾還是花紋,都是一致的。

這就是完整的青花人頭罐,40塊錢就被撿漏回來了。

四:邢窯皇家白瓷。

當時馬未都去香港出差,然後在一家古玩店裡發現了這件白色的碗,後來馬未都也很好奇,去觀察,在碗底發現了一個字:盈。後來也確定了這件瓷器就是邢窯皇家流落在民間的白瓷。

馬未都抑制住激動向老闆詢價,但是老闆不識貨,於是馬未都裝作很挑剔的樣子,最終低價買走了這件瓷器。

五:康熙青花瓷瓶。

這件青花瓷器也是馬未都在逛古玩店的時候發現的,這件瓷器馬未都一看就知道是康熙年間出品的,但是老闆向他介紹的時候卻說這件瓷器是民國的。

後來馬未都不動聲色的砍價,最終用低價買入了康熙年間年的一件瓷瓶。

作為一個收藏家,馬未都的眼力也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練就出來的,連王剛老師剛開始也是「拜師」於他。不過對於撿漏,大家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嗎?歡迎在評論區裡和小編一起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他是馬未都口中的「撿漏大王」,1000元買的瓷杯,轉手賣了2.8億
    導讀:1996年,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它的創始人名叫馬未都,在當時知道這個名字的人並不是很多。但隨著近十幾年來古玩市場的火爆,馬未都和觀復博物館名氣逐漸大了起來,很多喜愛文物和收藏的人都稱呼他為「收藏大家」、「撿漏大王」。
  • 馬未都作為當今收藏界大佬卻不收藏任何字畫,因為他懂得知難而退
    文·段宏剛盛世玩收藏,這是人們的共識。如果說起當今收藏圈,1955年出生於京城的馬未都絕對是一位繞不過去的風雲人物。由於在收藏圈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很大,許多人乾脆稱呼馬未都為「馬爺」,這種現象在國內收藏圈也絕無僅有。關於收藏,馬未都有一句名言,他說:收藏的最高境界,不只是交易,更是在交心。
  • 《收藏馬未都》聽馬未都講述經營婚姻的智慧
    「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12月10(周六)21:40 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聽馬未都為您一一解答如何插花 提高審美趣味?(以上圖片均出自《一日一花》  作者:川瀨敏郎(日)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如何品鑑郎窯紅與郎窯綠的美?
  • 收藏家花1000元撿漏「御用酒杯」,歷經4次轉手,最後拍出約2.8億
    在古董界撿漏的案例其實是非常多的,單單在著名古董鑑賞專家馬未都的身上就有許多,不過古董撿漏這樣的事情如今是幾乎很少發生了,換做以前的確是非常可能,現在由於這個行業過於的火熱,為此導致行業魚龍混雜,所以你想要撿漏,估計概率和買彩票中獎差不多。
  • 撿漏馬未都一眼相中店主家的竹雕筷子筒,拿到手後連夜趕回家
    提起馬未都,大家都不陌生吧,他可是個撿漏大王,古董收藏界的大紅人了,學識淵博,對寶貝的識別度極高,馬未都經常在節目中講述自己的撿漏經歷,後來以自家藏品為基礎,創辦了私人博物館,成為著名的收藏家。在2005年的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一個康熙年間的竹雕筆筒被幾個外國人,拍賣到上千萬,這個時候的馬未都對竹雕還不是很了解,但是這個拍賣價格確實讓他很吃驚的。馬未都是很喜歡在黃山附近遊玩的,有一次經過賣竹雕的街道,瞬間想到了拍賣會上的康熙年間竹雕被拍賣的高價,所以他準備進去逛逛,由於當時人們對於竹雕價值的認識都不高,所以擺放的都很隨意。
  • 著名古董大師馬未都,為何從不買字畫文物?水太深只是一個原因
    「股票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我們對這句話應該不算陌生,而在收藏領域也流傳著一句話——「收藏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誠然,收藏能讓收穫頗豐的同時也伴隨著無法避免的風險,有些人費盡心思,斥巨資也是白忙活一場,而有些人也能「撿漏」到很多珍寶。
  • 談「老炮兒」馬未都:一小學文憑的人是如何一躍成為收藏大師的?
    馬未都的資歷廣博而多元,他的人生經歷了多重角色的轉變,他可以是慧眼識人的伯樂,也可以是日賺鬥金的商人,那麼,馬未都的傳奇一生是由何等的人生閱歷而築就呢?他又是如何成為大眾文化圈萬人迷?讓我們一起走進馬未都的一生。
  • 花5元在地攤買塊破布,50年後轉手賣3.08億,馬未都實名羨慕
    有戲言說馬未都「天天撿漏」,馬未都從80年代開始走上收藏之路,一開始全憑興趣,後來時間久了,慢慢能看出些門道了。馬未都覺得自己稱不上撿漏,當時的那個年代文物不值錢,很多都是真品,賣家知道,買家懂的也知道,但是當時就是價格低。馬未都有時調侃自己說:「有一段時間一天買好幾件,幾乎天天都在撿漏。」
  • 「京城第一收藏家」 馬未都,如何看待收藏的?這兩點你得知道!
    最早對於馬未都老師的印象是其作家的身份,他在1981年創作了小說《今夜月兒圓》一炮而紅,之後就成為了《青年文化》雜誌的編輯。馬未都老師不僅在文學領域成就很高,在影視圈也是風聲水起,他與王朔、劉震雲幾個人組建了「海馬影視創作室」,並創作出了《編輯部的故事》、《渴望》、《海馬歌舞廳》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品。
  • 馬未都的起家史:為啥偏偏不收中國字畫?王朔:撿破爛的能沒點數
    到了後來,馬未都對收藏的癮越來越大,乾脆就把收藏當成了自己的主業,然而馬未都搞收藏也和其他收藏家不一樣,其他人搞收藏多半把古玩藏起來,最多邀二三好友一起賞玩但是馬未都卻把收藏當成一種研究。
  • 六千元買的明代黃花梨桌子,2個民工抬了一下,馬未都大呼上當
    馬未都說,在古玩圈裡,除了撿漏致富,更是鑽空子、被騙的慘痛教訓。這只是行業規則。當你買引人注目的商品時,你可以再蓋一次。如果蓋不上,可以找塊布包起來放在架子上。你不會說出來的。俗話說「過河不溼鞋」,誰都可以買眼鏡。就連馬未都先生也買了眼鏡。
  • 劉益謙斥資2.8億拍下雞缸杯,反觀馬未都一番砍價,200元買了5個
    劉益謙斥資2.8億拍下雞缸杯,反觀馬未都一番砍價,200元買了5個劉益謙是一個收藏大鱷,他名下的收藏品,可謂是五花八門,基本上每一件都是大手筆。劉益謙在收藏界如同大神一般的存在,可與收藏界另外一位大佬馬未都相媲美。
  • 馬未都有個罐子,曾是「反清復明」的東西,卻百思不解它用來幹嘛
    馬未都的收藏是數不勝數,從八十年代開始,古玩攤就出現了他的身影,潘家園都被他帶火了,因為撿漏,他還開出了自己的博物館,也是讓人瞠目結舌,在馬未都的眾多收藏裡面,瓷器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馬未都想要撿漏瓷器,那基本上是跑不掉的,因為瓷器和古家具都是他非常擅長的鑑定領域。
  • 馬未都:我結婚時買的全是舊家具,親戚們都說我太摳了!
    也正是這樣,馬未都才會幹起來當時絲毫不被人重視的編輯,才會喜歡上那個年代不怎麼值錢的古玩,可以這麼說,馬未都的家庭雖然沒在他的收藏之路上起過什麼引導作用,但是正是這個輕鬆的氛圍
  • 馬未都:35年前我一個月就能賺8萬,但不敢告訴同事和朋友
    馬未都:35年前,我一個月就能賺80000,但是我做的事情不敢告訴同事和朋友,我一直都是保密的。馬未都曾經說過,年輕人就該努力賺錢,因為這樣才能顯示出你的實力。誰能想到30多年前,一月能賺1000以上都是精英階層了,更別說萬元戶。但馬未都當年的月收入就有80000萬以上。當年他4年級就肄業了,然後由工人變成了一個雜誌社的編輯,沒有背景沒有人脈,但是他有眼光和毅力。
  • 馬未都:鑑別瓷器不需要戴手套,戴手套的要麼是外行,要麼是騙子
    著名瓷器大師馬未都編寫了幾本關於鑑定瓷器的書籍,得到了人們的追捧。而馬未都之後發表的鑑定瓷器的言論卻令人們譁然,這位鑑定大師究竟說了什麼呢? 收藏家,鑑別大師 說起鑑賞藏品,人們便會想起08年的《百家講壇》,節目邀請到了一位白髮學者,學者用自己畢生的學識為大家講解了如何鑑別瓷器,玉器等收藏品。
  • 馬未都收藏戚家刀: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刀原來是仿製日本腰刀?
    不過在戚繼光的努力下,中國刀又進入了一個高峰, "昔年曾刻《南唐集》,今朝喜得戚家刀" 這樣的詩句也能體現出當時戚家刀在民間地位很高。
  • 馬未都推出《國寶100》圖書版
    近些年來,收藏大家馬未都走出「實打實」的階段,線上線下聯動普及收藏文化。他最新出版的《國寶100》系列,前後耗時兩年多完成,先是推出音頻,繼而推出視頻,此次又以圖書的形式呈現。  「圖書具有視頻和音頻不可替代的優勢,呈現在書裡的文字更嚴謹,圖書還配有大量國寶圖片、歷史圖片、博物館照片及關鍵人物照片。讀者在閱讀文字的同時,可以獲得更直觀的感知。」馬未都說。
  • 收藏文物很容易一本萬利,這樣的事情,大概只有古玩行業能做到
    收藏文物很容易一本萬利,這樣的事情,大概只有古玩行業能做到文/華勇相信大家都知道,收藏文物是很容易做到一本萬利的,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一位外國的收藏家,僅僅花費了20元人民幣,就收藏了一件非常珍貴的白瓷碗,並最終以1500萬元的價格賣出,一時間驚掉了大家的下巴。看到這樣的情況之後,很多人不免感嘆,估計也只有古玩行業能夠做得到。
  • 如何看待王剛的砸寶節目?馬未都回應很機智,不愧是資深收藏家
    如何看待王剛的砸寶節目?馬未都回應很機智,不愧是資深收藏家都說同行人就是冤家,這話說得一點都沒錯。畢竟是在一個環境下生存的人,只要不犯原則上的錯誤,依舊可以自私為自己考慮。看似同行是冤家,而實際上,在收藏行業之中,還是有著許多人存有著友誼的。馬未都與王剛兩人的關係就很不錯,之前兩人就曾經一起出現在訪談現場。王剛港離開現場,主持人樂嘉就向馬未都提及到了一個問題,對各類節目之中的砸寶舉動有何看法?對於這個問題,馬未都也直接表明沒有「各類節目」,只有王剛先生參與的《天下收藏》,才有著砸寶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