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哪吒不是皇帝的兒子,但為什麼叫三太子?

2020-12-14 海不離水故廣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708字,閱讀約2分鐘

在過去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中,無論是奴隸制還是封建王朝,等級森嚴,不可逾越,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丟了性命,尤其是在那些宮廷貴族聚集的地方。規矩大如天。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名字也有規範。那些東西從你記得清起就已經學會了,刻在你的骨子裡。

眾所周知,古代只有皇帝的女兒才能被稱為「公主」,兒子們統稱為「太子」。一般情況下,這些王子中會有一個是特定的繼承人。皇帝100歲後,將成為下一個國家的主人。他被稱為「王子」,只有一個。這是所有王子夢寐以求的職位。畢竟,這裡是離王位最近的地方。誰不想升天入地,成為世界的主人,高高在上呢?特殊的職位也決定了不容易出,這是萬人之下一人,普通人也不能隨意加冕太子的頭銜,否則就是斬首的大罪。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為什麼在《西遊記》中,哪一個明明不是皇帝的兒子,卻偏偏成了三太子呢?。

這是因為李靖。人雖不是帝王,但也算是一個諸侯,鎮守陳塘關,連接海上。他們在龍宮中起著監控和威懾的作用。他們也被封為李天王,位高權重。而且,李靖和成仙的時候,正是商周時期。那時還沒有皇帝。君主只是國王。因此,「太子」這個稱呼並沒有後世那麼嚴格。只要父親是國王,剩下的繼承人就可以直接稱呼王子。比如龍王的兒子也叫太子。所以,在李靖的身份中,他被稱為太子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他在家裡排行老三,所以被稱為太子三。我一開始就是這麼叫的,所以後來就沒改了。

關於三太子的稱謂,民間有多種傳說,如因他有三頭六臂,心地善良,嫉惡如仇,故稱三太子;還有人說,那是因為他可愛,可愛,能幹。為了拉攏他,特意封他為三太子。關於三太子的來歷,你知道什麼傳說嗎?

這裡是《海不離水故廣》,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相關焦點

  • 再讀《西遊記》:託塔天王李靖不是皇帝,為何哪吒被稱為三太子?
    比如,託塔天王李靖明明不是皇帝,為什麼他的第三個兒子哪吒會被稱為三太子呢?要知道,在古代,太子這一稱呼可不能亂叫。何為太子?太子是對中國古代帝王的繼任者的稱謂。商周時期,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稱太子或世子。秦漢時,皇帝與諸侯王的繼承人皆稱太子,皇儲稱「皇太子」。兩漢以後,諸侯王的繼承人改稱「世子」,「太子」成為皇位繼承人獨有的稱呼。
  • 哪吒的哥哥叫金吒、木吒,為什麼哪吒沒有繼續叫水/火/土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截圖在封神故事中,他是陳塘關總兵李靖的三兒子,上面有兩個哥哥,分別叫金吒、木吒,後來父子四人和楊戩、韋護、雷震子三人一同肉身成聖。在《西遊記》中,他是託塔李天王李靖的三太子,同樣有兩個哥哥金吒、木叉。
  • 哪吒殺龍三太子敖丙不算什麼,不過是出門打死了1隻野獸?
    哪吒和敖丙我們自稱是「龍的傳人」,按說龍這種生物在中國地位不僅不低還很高,但看過《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讀者都有一種截然相反的感覺,特別是《封神演義》,哪吒殺龍三太子敖丙不算什麼,不過是出門打死了1隻野獸。
  • 水滸傳成書比西遊記早,那書裡託塔天王、八臂哪吒這些詞哪裡來的
    《水滸傳》、《西遊記》雖然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作品,但卻是以不同的故事,討論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宗教信仰。施耐庵、吳承恩幾乎是站在同一個立場上,表述了「佛道合一」、「佛比道高」的宗教觀。因而,兩部書中都出現了託塔天王、哪吒、大聖這樣的佛道符碼。
  • 哪吒殺了敖丙被逼自盡,大鵬鳥日食500條龍,為何沒被報復?
    如皇帝穿的朝服叫「龍袍」,皇帝坐的椅子叫「龍椅」,皇帝的子孫們叫「龍子龍孫」。但是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龍族卻被虐的死去活來。其中在《封神演義》中,東海三太子敖丙被哪吒抽了龍筋、剝了龍皮。在《西遊記》中,金翅大鵬雕更是日食500條龍。但為何殺了敖丙的哪吒被逼自盡,而快將龍族吃滅絕的大鵬鳥卻沒有受到任何報復呢?今天爆史君就來跟大家揭秘一下幕後的秘密。首先,哪吒和大鵬鳥所傷害的對象不同。
  • 《西遊記》探秘:孫悟空和哪吒大鬧東海,或藏東海龍王原型之謎?
    如果隋煬帝列在東海龍王的原型中,我們也會猛然想起一個神話少年,他曾在海邊扒了東海龍王兒子的皮、抽了他的筋,他就是神話故事中託塔天王李靖的兒子——哪吒。神話中哪吒的原型就是大唐天子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現實中,對大隋皇子實施抽筋扒皮行動的就是李世民三弟兄。
  • 大鵬一天要吃500條龍是常事,但為何哪吒殺掉敖丙就被逼自盡?
    大鵬一天要吃500條龍是常事,但為何哪吒殺掉敖丙就被逼自盡?哪吒是被李靖逼死的。在西遊記裡,觀音菩薩到東土大唐尋訪取經人之時,見到了唐太宗李世民。說要把錦斕袈裟給取經人穿。原文描述,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處,就值許多?」
  • 哪吒究竟是誰的兒子?從《魔童降世》扒一扒哪吒的身世之謎
    不少網友認為影片對哪吒時「魔童」的設定是一種顛覆,從情節到人物關係幾乎都與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不同,一時之間難以接受。畢竟現在網絡發達,連哪吒是太乙真人的私生子這種怪論都會出現。那麼,「三頭六臂」的哪吒三太子真正的歷史形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又是怎麼來的呢?
  • 哪吒不是李靖的孩子|李靖屢次要殺死哪吒的真實原因
    李靖在哪吒出生時就要殺死他,究竟是為什麼呢?但凡大聖大賢之人,其母受孕或者在出生之時都伴有天象異常。然而,哪吒卻是出生便異於常人。據《封神演義》記載,哪吒出生時異常有二:其一,李靖夫人懷孕三年零六個月才生出哪吒;其二:哪吒是以一個肉球的形象出生的,更形象的說法應該是一個蛋,並不是一個能為尋常人所能接受的嬰兒。
  • 哪吒是怎樣從威猛的夜叉演變成穿肚兜的小男孩的?
    他的性別在神話傳說中是坐實了的:託塔李天王的第三個兒子!相比之下,反倒是他的「國籍」,更值得思量。老版《封神榜》中的哪吒哪吒到底是哪一國的?想想哪吒的兩個哥哥:金吒,木吒。為什麼託塔李天王不順勢叫他「水吒」呢?那個「哪」字,實在太奇怪了吧?
  • 看看哪吒形象在中國的演變歷史,其中有一種形象顛覆你的認知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一詞最早出現在印度梵文,音譯過來叫做那吒俱伐羅,是天王毗沙門的第三子,所以我們經常叫哪吒為三太子。哪吒最早記載在鄭綮的《開天傳信記》中,故事是這樣的,唐代高僧宣律在西明寺走夜路,在臺階上跌了一跤,正要摔倒,這時候好像有誰扶住了他,宣律借著淡淡月色,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翩翩少年,還沒等宣律開口,少年便自報家門:我不是一般人,我是毗沙門天王的兒子哪吒是也,因為做了佛教的護法,所以一直庇護和尚,時間已經很久了。
  • 漢武帝:明明有三個年長的兒子,為什麼要立八歲的劉弗陵為太子?
    作為封建歷史上最雄才大略的皇帝,漢武帝劉徹一直是很多人的偶像。但是劉徹的一生也是有汙點的,那就是因為「巫蠱之禍」害死了自己最愛的太子劉據。這一做法也讓劉徹在晚年痛不欲生,直到臨終前劉徹才確定了太子人選,那就是年僅8歲的劉弗陵。
  • 甄嬛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兒子弘曕當皇帝?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為什麼後期甄嬛不扶持自己的親兒子上位,而要扶持僅僅是養子的四阿哥弘曆呢? 在我看來,甄嬛是不想、不敢、也是不能扶持六阿哥弘曕上位,下面我來為大家一一細說。
  • 古代皇帝為什麼沒人願意當太上皇,讓太子繼位以保持局勢穩定?
    於是有人突發奇想,為什麼老皇帝不願意提前幾年退位,讓太子平穩過渡呢?其實,這有點異想天開了。讓老皇帝提前退位來幫助兒子過度,光技術層面就做不到,因為老皇帝根本算不準自己的壽命!這種方式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到底要過度多久。如果老皇帝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這時候就是傳位了,似乎也沒辦法幫助新皇帝實現平穩過渡。
  • 中國古代稱呼皇帝太子,為什麼是,陛下和殿下而不是陛上,殿上?
    中國古人講話很客氣,對於國君或皇帝不好意思直接稱呼,那就找個替代品吧。由此可見,陛下的「陛」指帝王宮殿的臺階。「陛下」原來指的是站在臺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能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下的侍者而告之。後來「陛下」就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的敬稱。
  • 蓮上男童:哪吒的埃及來源
    撰文:楊斌《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由於《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傳播,哪吒三太子是中國民間非常受歡迎的神靈,在華南地區尤其如此。在閩廣地區、臺灣地區以及東南亞華人居處,哪吒三太子聲名赫赫。
  • 大年初一「哪吒重生」,這次的哪吒是個機車酷男
    以及多位國漫幕後創作者歡聚一堂,並揭曉了追光動畫最新力作《新神榜:哪吒重生》中李雲祥等角色的設計理念。在本期《天天向上》節目中,她帶去了這兩部電影的角色形象設計圖,並逐一闡述了獨到的設計理念,除了大家熟悉的東方古典美的小白和小狐仙,《新神榜:哪吒重生》中的李雲祥、三太子形象頗為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讓人眼前一亮。
  • 毀譽參半的大唐皇帝,早年勵精圖治,為了寵妃殺死三個兒子
    ,在這三個人中,還有一個是在儲君位二十餘年的太子。 唐明皇初即位時克行節儉,兢兢業業的處理國事,把即將衰落的大唐拉回了正軌,想必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晚年迷戀女色、搶奪兒媳以至於國家由盛轉衰的故事,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唐玄宗曾於安史之亂前,以至高無上的皇帝身份下發聖旨,在同一天處死了三個親生兒子,其中到底有什麼內幕?雖說深宮之中少親情,可虎毒還不食子,唐玄宗李隆基又為什麼要處死自己的親骨肉呢?
  • 為什麼皇帝的閨女叫公主?
    皇帝家的閨女出嫁,自己身份原因不能擔任主婚,公主皇帝閨女你找身份不夠的人當主婚也不行,所以皇帝閨女出嫁都是由三宮來主婚,所以秦漢之後給皇帝的閨女起公主,由此得來公主這麼一個稱呼。另外我還要說現在影視劇動不動的就說這個皇室宗親家的閨女或者說是諸侯的閨女叫郡主,其實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皇帝的閨女出嫁時用三宮主婚,因為皇帝身份太高不能親自主婚。
  • 明君唐玄宗的糊塗事:聽妃子哭訴廢太子,一天殺死三個兒子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他當皇帝44年,前期勵精圖治,選賢任能,打造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四夷賓服,萬國來朝;但在位後期卻耽於享樂,寵愛楊貴妃,信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人,結果引發了安史之亂,盛極一時的唐王朝就此走下下坡路,其一世英名也盡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