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商圈玫瑰,如今隕落」
「女人街將成為永久的記憶」
「傳統老商圈都不熱鬧了,到處都是商圈」
……
自上遊財經2月15日推出《未來5年租金已抵押,誰來拯救金鷹女人街?》獨家報導以來,再度引發業界對重慶傳統老商業的討論。
事實上,楊家坪金鷹女人街只是當前重慶傳統老商業尷尬「遭遇」的一個縮影。如今重慶老商業很「傷」,正遭遇自身轉型難和新商業綜合體不斷面市的雙重壓力,內憂外患。
據數據顯示,2017年,僅重慶預計亮相的購物中心(含各類綜合體)數量就超過50個。
重慶傳統老商業,它見證了重慶城市的踽踽前行,烙印著幾代人的記憶,如今它們該何去何從?
網絡圖
楊家坪地下商場租金十年未漲
陳阿姨的店鋪「人去樓空」
距離楊家坪金鷹女人街直線距離大約150米處,是楊家坪地下商場。它建成於1991年,最早由人防工程演變而來。
陳阿姨,楊家坪地下商場的「元老」級商戶,從1991年地下商場開業以來,她在地下商場一堅守就是26年。
對於她來說,地下商場就像她的另一個家。不過,2月底,她租約滿了,就要離開她堅守26年的地方。
「看嘛,都走完了。」2月18日下午,陳阿姨指了指她周圍的開間,齊刷刷的「晾」了一排,打著招租字樣,她成了這一排商戶最後走的人。
陳阿姨說,即使打著招租,逛的人都沒有,哪個還敢來做生意?
她回憶,「上世紀90年代,每天逛街的人都打擠,生意從早到晚都沒有斷過,日均營業額都上千元,那個時候我們每天早上凌晨4點過就要去朝天門『搶貨』,晚了暢銷的貨品都沒有了。」
2005年後,地下商場生意就開始走下坡路。「生意差了,商場租金十年都沒有漲。」據她觀察,由於租金很低(每平米租金約50元),一年大約有近10家商戶撤離。
為了「求生」,陳阿姨早在5年前就轉戰地攤市場。「每個月擺地攤有4000-5000元的收入,還不要租金,只要早點到搶佔個好位置。」
觀音橋朗晴廣場賣場門可羅雀
周末朗晴廣場人煙寥寥
而另一個讓重慶人耳熟能詳的商業體——朗晴廣場,位於江北觀音橋步行街,從觀音橋輕軌車站僅5分鐘步行時間。它商業體量1.5萬平方米,於2011年3月開業。
2月18日下午3點,與旁邊及對面熙熙攘攘的人流截然不同的是,朗晴廣場賣場盡顯冷清,門可羅雀。
不少商鋪張貼出轉讓信息,且都是以個人名義轉讓。據大致估計,整個商場空置率高達40%以上,猶如一座「空城」。
周末朗晴廣場人煙寥寥
在樓層導航牌上,寫著「1F 潮人休閒服飾館」,但事實上,該樓層經營服飾的店鋪只有一家「以純」品牌店,再無其他品牌服飾。上百平米的「以純」品牌店並沒有顧客選購,剩下的就是,飾品、旅行社、彩票店,駕校等繁雜的店鋪。
而曾經宣稱打造浪漫金街重要元素的「愛情天梯」、「旋轉木馬」、「地中海教堂」等設施呈現出一種荒廢現狀。目前,朗晴廣場就僅依靠周大福旗艦店、民營口腔醫院、金夫人兒童攝影來改善人氣。不過,仍於事無補。
朗晴廣場麥當勞已撤場
「原來麥當勞在的時候還有些人氣,現在連麥當勞都搬走了。」一樓,某旅行社工作人員小杜感嘆。
原麥當勞店玻璃門緊閉,布滿灰塵,門上貼著告知顧客的公告「餐廳於去年4月7日正式停業」,讓顧客選擇就近的嘉年華餐廳用餐。
5大商圈已開業商業體量超400萬平方米
調查
那些「嫁」出去的老商業
據悉,楊家坪地下商場、觀音橋朗晴廣場、南坪流行前線等這些在重慶人記憶深刻的老商業,基本都已「銷售變現」。
觀音橋朗晴廣場
2009年對外銷售,銷售時「一鋪難求」,坊間傳聞有商鋪賣到25萬/平方米的天價。
當時的報紙、網絡到處充斥著朗晴廣場開盤後2小時熱銷商鋪139個,攬金1.62億的重慶商業地產神話。其二期商鋪中央大道甚至還未開盤,已被500萬以上大客戶搶定一空,朗晴廣場為此還專門致信其餘等候已久意向客戶道歉;
楊家坪金鷹女人街
2015年起開始售賣,如今所剩無幾,僅3樓還有少許商鋪仍在銷售;另外,楊家坪地下商場部分商鋪早於10多年前開始銷售。
沙坪垻地下商場
建築面積18平方米,使用面積9.7平方米;沙坪垻三峽廣場步行街煌華新紀元(新世紀百貨旁)正對的地下通道......目前打開百度,輸入「沙坪垻商圈門面」,地下商場的銷售信息便不斷彈出,而賣方基本都是個人業主;而沙坪垻另一大型百貨商業體——金城廣場,也於1999年開業時候就已經銷售,之後商戶直接從商鋪業主手中進行租賃。
南坪流行前線
同樣,它在開業時就已賣給個人,再由業主個人出租給商鋪。
原因
全盤銷售、布局不合理成「硬傷」
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重慶主城區有13個大型商業「洗牌」,其中包括3個購物中心和10家百貨商場。而這10家百貨商場,有7家轉型為購物中心,另有3家關門停業。
知名房地產專家陳寶存:
老商業遭遇瓶頸有兩大共性
1.統一經營管理權缺失,傳統老商業幾乎有一大半商鋪都出售給了小業主。小業主為了追求租金收益,自行招商,使商戶在業態品種、經營模式等方面各自為政,商場難以形成統一的經營管理。導致招商業態混亂、商家品質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的推廣、統一的營運、沒有清晰的主題。
2.鋪位分割、通道設計、業態組合問題繁多。當初開發商為了銷售回款價值最大化,幾乎把每一寸土地在商鋪分割時用到了極致,導致通道狹窄、鋪位密集、公共休閒區域缺失,使消費者容易產生消費疲勞感。
建議
傳統老商業,轉型,究竟路在何方?
調:從「分散」再到「集中」
重慶正合嘉地產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軍:
首先必須從『分散』走向『集中』,業主需要找到一個專業的營銷公司,進行合理調整、統一規劃和招商。
以河北某商場為例,業主成立招商委員會是全體時代廣場業主招商的全權代表,負責規劃時代廣場商業布局,整合業主房屋資源,劃分商業區域,負責面對社會進行招商,讓業主獲取更大的收益,擯棄以前大家各自為政,商業散戶凌亂,無力與各大商場競爭的局面,徹底改變過去一盤散沙狀態。
仲量聯行重慶分公司董事總經理蘇仲禮:
針對散售的老商場改造,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產權問題。為了日後商場規劃和經營,政府或企業出面回購商鋪的產權或使用權是主要方法。主要通過兩種方式:
1.回購該商場中位置最佳、人流量較大的鋪面,通過對重點商鋪的改造、招商、管理,帶動周邊小商鋪銜接整個商場定位及主題,從而達到經營狀況改善的目的。
2.根據老商場的業權結構,回購佔比最大的產權方,以此達到統一管理商場。如較場口30度街吧,政企合作回購該街鋪的產權,由此對其統一招商管理,成功打造了一條以老字號餐飲為主題的飲食一條街。
改:合理規劃人流動線
仲量聯行重慶分公司董事總經理蘇仲禮:
解決商場內部問題的同時,還需通過提升交通便利程度引入人流,以提升商場人氣;同時,對周邊環境重新打造也是改造商場的重要環節。
可以選擇性的關掉一些出入口。商場的門,應該放在人們經常走的方向。人從東邊來,門就不能放在西面,要順勢而為。
重慶博建建築設計公司副總經理尹端:
而合理規劃人流動線是老商業內部調整的另一重要問題。讓消費者只走一趟。根據經驗,人流動線要麼「一」字型,要麼「口」字型。如果設計成平行兩條線,必定有一條比較冷清。
變:改變業態
重慶新中地產總經理何偉堅:
傳統老商業求生,首先必須要學會『犧牲』在重慶新中地產總經理何偉堅看來,以大都會為例,20年前大都會廣場進入重慶時,就「慷慨」給了一部分區域給遠東百貨經營,而遠東百貨的中高端消費群就能給大都會帶來「人流」,吸引人氣。
中國商業地產聯盟副會長王永平:
整體業態重新定位必須「大眾化」,強調消費式體驗,大於所有業態的50%。根據萬達對顧客購買行為做過調查:目的性消費只佔20%-30%,三分之二以上都是隨機性消費。
傳統商業可以「劃」一塊區域作為發展體驗式經濟,老商業要有未來,必須往體驗化、生活美學化和市場更細分等方面發展,如此,商場更容易達到聚合效應,消費者停留時間越久,消費的可能性就越大。
連結
瀋陽萬達拆遷:用重建終結產權分散
2003年,在瀋陽太原街,建了一個300多個店鋪的萬達廣場。當時沒有摸清商業地產的核心,以為就是賣店鋪。300多個店鋪,一共賣了6.1個億。
但是開業後,生意慘澹,尤其冬天的時候,整個廣場冷冷清清。這裡前後5次開業,更換過19個總經理。可見當時情況是多麼慘烈。
就這樣折騰了幾年,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給老百姓退鋪。回收重建,一共花了15個億。
瀋陽萬達商業廣場中的產權式商鋪拆遷,對於瀋陽商業地產來說都是一個信號:將產權、經營權、管理權三者分散,是最不利於商業經營的方式。因此,即便是在一些比較負責的商業地產項目中,返租、包租或者成為銷售中的「技巧」,或者稱為暫時穩定市場的「稻草」,卻不能彌補產權分散無法經營管理的根本缺陷。
(上遊財經-重慶商報記者 鄧依依)
原標題:楊家坪地下商場租金十年未漲 重慶老商業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