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文本閱讀(16分)
俗世奇人:彈弓楊 馮驥才
楊匡漢是一條中年大漢,身高八尺,長胳膊長腿,腰粗如樹,人稱大楊。他有蠻力,好吃生肉,一身上下全是肉疙瘩,冒著熱氣,立秋後還光膀子,不穿褂子,頂多一個布坎肩。他本人不弄刀槍,只玩一把彈弓子,平時掖在後腰帶上,撂地演藝時,才拿出來亮一亮真本事。
這位大楊是河北滄州人,在天津謀生。天津這地方有它的厲害,要想到這兒找口飯吃,不問南北,不懂江湖,就叫人抓起兩條腿扔進白河裡。
一天撂地賣藝時,大楊上身光著膀子,斜挎一個黃布袋,裡邊是彈丸。這彈丸是黑膠泥團的,不知摻了嘛東西,烏黑梆硬像鐵蛋兒。他手裡的彈弓更是少見,一尺半大柳樹杈子,拴著兩根雙股二尺長的粗牛筋。當大楊把彈丸捏在牛筋中間的皮兜裡,好比槍彈上了膛,周圍看熱鬧的人都紛紛躲開,一個彈丸過來,腦袋瓜不就開了瓢?
大楊坐如鐘,立如松,一根樁子似地立在場子中央,甕聲甕氣地說:「諸位放心,我的泥彈只往天上射!」說著舉弓向上,一扯牛筋,把彈丸射上天。
只見大楊把胳膊一伸,手一張,手心向上,一忽兒「嗒」的一聲,射出的彈丸落下來,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手心中央。多準的勁,多高的功夫,一手見神功。
不等眾人叫好,大楊又從挎袋裡拿出彈丸,這次是兩個。他先是腦袋向後一仰,眼望天空,來個「犀牛望月」,一彈射上去。跟著飛速轉身,一回頭,又來個「回頭望月」,一彈又射上去。看得出來,後邊一下比前邊一下勁大,彈丸飛得更疾更快。跟著,只聽天空極高極遠之處,傳來清脆的「啪」的一聲,原來後邊的彈丸追上前邊的彈丸,擊中擊碎,眾人應聲叫好。
這時人群走出一人,黑衣黑褲黑鞋黑臉,一臉惡氣,橫著身子走上來。這人天津無人不知,綽號「一身皂」。
一身皂二話沒說,叫一旁擺茶攤的老漢把一張桌子搬上來,中間放一把青花茶壺。然後他打衣兜裡拿出一個玻璃球,穩穩擱在壺嘴上,扭頭對大楊說:「你看好了,這把壺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條。你把壺嘴上這玻璃球給我打下來,但不能傷了壺嘴。你要是打碎了這把乾隆青花,你賠!你要是沒這能耐,給老子趴下磕三個頭,哪兒來的滾回哪兒去!」這話句句朝人掄棒子。
這茶壺只是茶攤上的壺,值個屁錢,憑嘛說是乾隆青花。可是這地界一身皂說嘛是嘛。
大楊全沒當事。他從挎袋裡摸出一個彈丸,對著茶桌後邊的人說了一聲:「請諸位閃開!」眾人應聲躲開。大楊一張雙臂,一手舉著彈弓在前,一手捏著皮兜裡的彈丸在後,使勁一扯,中間的牛筋拉出三尺長,嗡嗡出聲。他扭身塌腰,這一招應是「霸王倒拔弓」。忽將捏皮兜的雙指一松,皮筋翻飛,同時那茶壺上「叭」地巨響,眾人以為茶壺碎了,再一看茶壺沒事兒,壺嘴也沒事兒,只有壺嘴上的玻璃球粉粉碎,地上全是亮閃閃的玻璃碴。
眾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沒了神氣。
大楊說:「我只五個彈丸。剛才打了三個,現在打了一個,還留一個專打惡人。誰欺負我,誰欺負人,過了頭,我給他『換眼珠』,只換左眼!」說著,他又把一個彈九捏在皮兜裡。
這一下,大楊在天津立了足,有大楊在,素淨多了。從此大楊有了一個威風十足的稱呼,叫「彈弓楊」。
七年後,庚子事變,天津城北這邊叫洋人糟蹋得厲害;天津人不服,拼得很兇。據說一個洋人的軍官被殺,左眼一個黑窟窿,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慘。
這話真假無人知道,反正庚子之後沒人再見到過大楊。
(選自《收穫》,2020年第1期,有刪改)
17.從「彈弓楊」「一身皂」「楊匡漢」中選兩個,談談你對作品中人物名稱的理解。(5分。選「彈弓楊」,滿分1分;選「一身皂」,滿分2分;選「楊匡漢」,滿分3分)
18.彈弓楊說他留一個彈丸專打惡人,而且「給他『換眼珠』,只換左眼」。這個說法在小說情節安排上有什麼作用?(3分)
19.聯繫內容簡析,除正面描述彈弓楊的言行,小說還從哪些方面來突出他的「奇」?(4分)
20.中外文學作品中奇人不少。你認為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奇」與彈弓楊的「奇」更接近?結合情節簡要闡明理由。(4分)
武松(《水滸傳》)、燕赤霞(《聊齋志異》)、尼摩船長(《海底兩萬裡》)
答案:
17、「彈弓楊」:楊是人物的姓,因為善於玩彈弓,百發百中,因此在名字中加上人物的姓氏,人稱「彈弓楊」。「一身皂」:「皂」指黑色,符合人物外貌,黑衣黑褲黑臉;寓意人物形象,是不分黑白的地匪流氓。 「楊匡漢」:「匡」指匡正,指他這個人正直,能匡扶正義;「漢」符合當時的背景,指中國漢族,與文章結尾暗合。
18、結構上,為下文寫洋人左眼被打了一個窟窿埋下伏筆;突出彈弓楊的本領高和富有正義的形象;彰顯了文章的主題,邪不勝正。
19、 (1)次要人物,通過寫「一身皂」對他的刁難而彈弓楊智勇地化解樹立了威望,可以看出他的「奇」。(2)通過眾人的反應。(3)庚子事變後彈弓楊再也沒有出現過。
20、《水滸傳》裡面的武松是個英勇正義,嫉惡如仇的人,如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聊齋志異》裡的燕赤霞會降妖除魔,正義凜然,但是性格迥異。《海底兩萬裡》裡面的尼摩船長非常神秘,他反對殖民壓迫,富有正義感。彈弓楊也是個一身正義,為民除害的人,我認為尼摩船長與他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