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 | 國際評審的杯測筆記!

2020-12-17 騰訊網

杯測一開始只是咖啡商為了監控咖啡品質而採取的抽樣調查技術,避免買到不好的咖啡。不過現在則是為了讓咖啡商或者其它需要品鑑咖啡豆的人們在短時間內連續品嘗數量眾多的咖啡樣品,對其進行各方面評估的一項常規咖啡活動。

今天和大家分享在《尋豆師》這本書中發現的關於「咖啡杯測」的部分乾貨。

「這杯咖啡味道有問題!」

當我們遇到不好喝的咖啡時,常有這樣的反應。到底那杯咖啡哪裡出了問題,導致有不好味道?身為咖啡的愛好者,你是否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咖啡是一種「從咖啡樹到咖啡桌」的行業,從生豆處理到喝咖啡的人,每一個環節都跟品質息息相關,整個過程就是「精品咖啡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出狀況,咖啡就不是精品了。

精品咖啡原文是Specialty Coffee,在中國翻譯成精品咖啡,其實無法精確解釋其含義,很多人被字面誤導,以為「精品咖啡」就該像名牌一樣貴,殊不知,Specialty指的是「高品質」,也就是精緻的品質,並非指價錢。

咖啡專業鑑賞指的就是杯測,有杯測自然有評分,精品咖啡界常用的評分有兩大系統,分別是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SCAA評分表、卓越組織(ACE)設計的 CoE評分系統,兩種系統皆系出同門,差別在於CoE系統更著重深入發掘單一款咖啡的代表風味與各評項的細節描述。CoE評分表藉由評分後的高低分數比較,就可產生該競賽國的年度優勝。每場次的評比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評比測試的結果,不僅是打分數,更包括正面風味描述與為何無法達到精品的缺點說明。

兩種杯測系統的分數意義,樣品在SCAA評分表拿到84分以上,CoE評分表拿到80分以上,都篤定是精品等級了。

網絡上很容易取得SCAA與CoE的評分表,沒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很難充分了解評項與評法,尤其兩種系統的評法還有差異。SCAA評分表在國人很在意的乾淨度(Clean Cup)與甜度(Sweetness)的評法上受限;CoE評分表對於「乾淨度」的詮釋很深入,找尋精品豆上,這個評項很實際且好用。儘管如此,兩大評分系統是屬於咖啡農、烘豆師、咖啡師專業領域人士使用的品質鑑定制度,對消費者來說都太難懂。

我會建議咖啡愛好者從以下四點著手,作為觀察與分辨精品咖啡的入門方法:

一、沒有瑕疵、缺陷等雜味,沒有緊澀感(Without taint, fault

and astringency)。

二、有甜度為基礎的愉悅風味(Sweet and with pleasant flavor)。

三、咖啡可溯源(Traceability),咖啡的生產信息充分,也就是「生產履歷」必須清楚,可追溯到生產的咖啡農。

四、卓越杯競賽杯測表達80分(給咖啡專業人士參考的杯測結果)。

消費者發現手中這杯咖啡有問題時, 通常是指「 咖啡會澀」「不夠香」「味道變了,喝起來不太對」等情況,可能豆子出問題,也可能是衝煮技術的問題。我為一般消費者發展一套簡單的「聞香判味法」與「簡易杯測法」,不需要專業杯測繁複的評分表,也能判別咖啡品質的問題所在。

聞香判味法的步驟:

一、聞香

烘好的咖啡,只要在新鮮期內,聞起來可聞到自然的香氣,磨成粉時,粉比細砂糖粗一些,將粉倒入乾淨的杯子,再拿起來聞香氣。你聞到了哪些味道?這時的香氣會比聞豆子還明顯,記不住或說不出來都無所謂,問問自己:「咖啡香嗎?喜歡這股香氣嗎?」

二、判味

往放入咖啡粉的杯子裡注入剛煮開的熱水,約四分鐘後以簡單的濾器過濾咖啡渣,沒濾器的拿一隻湯匙,往杯內攪拌三下後撈掉浮在表面的咖啡渣,接著就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溫度開始試喝。(請參考後面「簡易杯測法」六張照片的說明,來練習聞香判味)

喝的時候分高溫(覺得咖啡溫度高但不至於燙口)、中溫(感覺像美式咖啡的溫度)、室溫等,三個溫度區間試喝。

問自己:「喝到什麼味道?」紀錄喝到的感覺,剛開始詞窮或記不來也沒關係。接著再問問自己:「剛剛這杯咖啡喜歡高溫還是中溫的味道?當這杯咖啡溫度降至室溫時,還喜歡嗎?還是味道變了?」

「聞香判味法」很適合咖啡愛好者判斷是否喜歡手上的咖啡,也可判斷豆子的現況。多練習、多累積對於風味的感覺,如果能把喝到的味道都記錄下來,不管喜不喜歡那些風味,並多與專業人士交流,久而久之,你也會累積出屬於自己的咖啡風味詮釋能力。

簡易杯測法的步驟:

源自專業杯測的簡化版,目的是釐清咖啡豆當下的品質狀況,步驟很簡單,可參考附圖說明。

步驟一,聞香氣判斷新鮮度。

打開包裝將豆子磨成粉前,先聞咖啡香氣,判別新鮮度。咖啡豆應該要有天然的香氣。淺焙豆香氣比較清爽,剛烘焙後的香氣甚至不太明顯,僅帶澱粉或者豆類味道;熟成後的淺焙豆會有本身的風味,例如堅果香、莓果香、柑橘、花香、蔗糖等味道。若是深焙豆,通常豆體表面會有油脂,香氣應該是濃鬱的深色水果、焦糖、烤堅果、可可、巧克力等正面風味,如果味道偏油膩或者類似過期的花生味、堅果味,那就是不新鮮。

步驟二,開始簡易杯測。

取適量咖啡粉(研磨的粗細比照手衝的刻度即可或參考照片),倒入一隻乾淨且乾燥的杯子裡。水與粉的比例在1∶10至1∶15皆可,如果是兩百毫升左右的咖啡杯,取一湯匙的粉倒入,用剛煮開的熱開水直接注入杯中,此時咖啡粉會膨脹浮起,約四分鐘後,輕輕攪拌三次;之後,撈除表面的咖啡渣,如果是深焙豆,咖啡的表面或許仍浮一些咖啡渣或者咖啡顆粒,再等幾分鐘,渣會自然下沉。

步驟三,撈渣測試。

撈渣後約三分鐘,就可以直接用湯匙取咖啡試喝,也可用乾淨湯匙舀分到小杯內飲用,分杯飲用也方便降溫,且可以與家人或朋友一起測試。

簡易杯測法,不需學習杯測技巧、不用任何衝煮技術,目的就是找出咖啡「當下」的風味與品質,有助於釐清咖啡的新鮮度、品質,甚至衝煮技術與咖啡品質的差距。

當測出來的香氣與風味不如預期,表示測試咖啡豆的新鮮度或品質有問題。杯測出來的香氣與風味,若是比衝煮出來的風味好,表示咖啡狀況沒問題,但衝煮技術待加強。此外,水質會有很重要的影響,簡易杯測前,記得先試喝水,確定水沒有異味、水質不會太澀,如果水有問題,記得先買瓶水來加熱,雖是簡易杯測,但水質還是必須重視。

簡易杯測很容易發現「咖啡的問題」,可用來判斷豆子是否有狀況,也可判別衝煮技術是否有問題,測試後通常會有清楚的答案。如果測出的香氣與風味皆可,且與衝煮的風味相當,表示衝煮技術如實表現該款咖啡當下的味道與品質,當然,也表示衝煮技術無法提升咖啡的風味、使其更上層樓。

杯測出來的香氣與風味皆可,但衝煮的風味更好?表示衝煮技術高超,可衝煮出咖啡的精華。一般DIY新手常無法將咖啡衝煮得比簡易杯測好,而具備優異技術的衝煮者,卻有能力將咖啡衝煮得比簡易杯測好喝,這是辨別咖啡師衝煮實力的有效方法。有些咖啡競賽常用同一款豆來競比,目的也是發掘衝煮好手給予獎勵。

有了初步的鑑賞能力後,就可進階學習專業杯測。我在產區接觸「直接關係」莊園時,都使用專業杯測模式,包含在杯測前了解莊園豆種與採收處理的信息,以及樣品的烘豆過程,然後進行完整杯測。

完整杯測有三大階段,包括幹香、溼香、杯測,以杯測表留下整體報告(請參考卓越杯競賽杯測系統與卓越杯競賽杯測表細節說明)。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饕選咖啡|國際評審加持,亞洲最厲害的咖啡品牌之一
    團隊裡有好多位國際咖啡師比賽的評審。在咖啡屆,有一個咖啡師的世界級「奧林匹克」,由國際賽事組織World Coffee Events (WCE) 在各國舉辦,項目分為「咖啡衝煮賽」 「咖啡師大賽」 「咖啡烘焙大賽」 「咖啡與調酒賽」。咖啡「奧林匹克」的咖啡感官評委們,都是久經沙場的感官敏銳人士。
  • 從零開始學咖啡丨杯測流程, SCA 杯測表與 COE杯測表概況及使用方法
    ,  SCA 杯測表與 COE杯測表概況及使用方法。什麼是cupping杯測?      從專業角度來講,杯測即是咖啡從業人員對烘焙好的咖啡進行研磨、衝煮、啜吸品嘗、給出評價的過程。不計較各類杯測表格的細微區別,大致涉及到對咖啡香氣(包括研磨後的幹香、注水後的溼香)、風味、餘韻、酸質、醇厚度、一致性、平衡感、乾淨度、甜度以及綜合考量的整體評判。
  • 香記咖啡學院夏季咖啡課程
    精品咖啡品鑑課初級班日期:8/22 (六)杯測流程與杯測表,風味輪(1課時)3.元對象:有基本咖啡烘焙經驗 有咖啡烘焙機(非家用) 希望了解實務經驗背後理論基礎的烘焙師課程內容Day1 基礎咖啡烘焙物理基礎咖啡烘焙化學烘焙基礎設施與安全樣本烘焙Day 2杯測基礎樣本烘焙杯測烘焙與風味的關聯
  • 杯測師課程筆記分享
  • 咖啡科學教室:《咖啡香味的科學》+《咖啡的水科學》+《咖啡杯測的科學》
    崔斯坦.史蒂文森(Tristan Stephenson)  傑米.奧利佛Fifteen餐廳首席咖啡調理師與吧檯規制的創設者,現為Fluid Movement飲品諮詢公司創辦人、擁有四家咖啡館與餐酒館,並為麗池卡登、英國多徹斯特等五星級飯店訓練吧檯調理師。國際飲品雜誌(Drinks International)讚美他是:「吧檯後的世界明星,而且如同一本吧檯百科全書。」
  • 杯測的基本知識---啜吸
    杯測是杯測師用來評斷咖啡風味與特性的一種方式,為了了解每個產區每種咖啡豆之間風味的不同之處與優缺點,將各種咖啡豆用客觀標準化的程序放在一起杯測便有其必要性。通常,杯測可以找出一種豆子風味上的缺陷,優點與特性,也可以用共同的杯測報告來作為國際咖啡品質的溝通語言,而在咖啡杯測中,會建議使用啜吸的方法。
  • 杯測咖啡是怎樣的流程|咖啡杯測步驟實操 咖啡杯測打分表要點
    前街咖啡最近上新了好幾款咖啡豆,非洲埃塞的金標瑰夏咖啡豆、亞洲印尼的日曬曼特寧咖啡豆、美洲哥斯大黎加的埃爾塞羅莊園咖啡豆等等,每上新一款咖啡豆之前,我們都需要進行一場杯測。今天前街咖啡就來講講杯測是怎麼樣的流程步驟。
  • 咖啡生意怎麼做?頂級咖啡論壇峰會大師給你乾貨!
    杯測冠軍劉邦禹、兩度榮獲臺灣咖啡大師比賽冠軍的林東源、曾多次擔任各國咖啡大師競賽主審的胡元正、卓越杯咖啡大賽第一位華人國際評審的許寶霖、吳則霖、林哲豪、陳嘉峻、Evert Raymakers (UTZ)、Coffee t&i Sam等世界級競賽冠軍(註:WCE,全稱Word Coffee Events,國際專業咖啡組織,全球最頂尖的咖啡競技大賽,下設杯測、焙豆、拉花等7項競賽,吸引了無數咖啡愛好者
  • 什麼是咖啡「杯測」?一杯好咖啡,咖啡業界是怎麼定義的?
    由於上述原因,咖啡業界逐漸衍生出不以個人取向為依據,而採「統一標準」來評鑑、展現咖啡風味的「杯測」。  藉由「杯測」,能讓本來各自定義的「好咖啡」評論客觀化,並擁有彼此皆能理解的共通語言,使人能夠向他人說明自己所製作之咖啡的獨到之處。
  • 品味咖啡有秘訣!喝一杯好咖啡有哪些講究和知識?
    有的人品咖啡是要用舌頭的味覺去感受,而有的則是享受那種在口裡的芳醇,除此之外,還要看喝咖啡時身體的情況、周圍的氣氛等。但不論你想要怎么喝咖啡,品味一杯咖啡是有一些講究和知識的。一杯好咖啡端到面前,可不要先急著喝,應該要像品茶或品酒那樣,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可以達到放鬆、提神和享受的真正目的。
  • 廣州場|杯測咖啡豆種和處理法的技巧
    如果我們回顧這幾年精品咖啡的發展,「豆種」和「處理法」毫無疑問是能進入高頻詞的行列。它們作為精品咖啡的核心資源,就像武林的「倚天屠龍」,得其一者可號令天下。可以預見,產業在未來對這兩者的關注和研究力度只會有增無減。 但我們在了解「豆種」和「處理法」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個盲點。
  • 教你尋豆 | 2019 尋豆師廣州初中階杯測訓練營,開營啦!
    >●歐舍咖啡創辦人暨總經理●卓越咖啡組織(ACE)全球理事 2013-2019●世界咖啡活動組織代表WCE Representative 2013-2019●世界精品咖啡組織活動委員SCA Event Committee member 2017-2018●華人首位國際咖啡競賽評審,CoE、Best of Panama
  • 咖啡小知識: 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風味輪
    但是在咖啡的杯測世界裡,即使表達了主觀的味覺意見,仍然很難清楚傳達。為了找到更客觀,且能夠讓更多評審彼此溝通的共通語言。由SACC(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 和WRC(World Coffee Research)世界咖啡研究所共同研究,此風味輪是為咖啡杯測師所設計的工具。
  • 樂咖啡教程|杯測入門
    杯測,是專業咖啡師常用的探索咖啡的方法,如今甚至已經發展出了專門的「杯測師」的職業。它的英文單詞其實是「Cupping」,因為是一種探索咖啡的方式,所以被譯成「杯測」還是比較恰當的。杯測存在的意義是能在同一水平條件下評價和比較幾種不同的咖啡。因為不同咖啡之間往往有著極其細微的差別,而且咖啡的特性(風味,醇度,新鮮度...)容易受到萃取方法(咖啡器具)的影響。
  • 在挪威 我是如何學習杯測的
    我一直都很渴望喝懂咖啡,了解更多跟咖啡相關的知識。2002年底這個機會終於來了,我的供應商Robert Thornsen 告訴我可以參加每周三他們店裡的杯測。於是,我在奧斯陸Moccanuo咖啡店迎來了我的第一節杯測課。
  • 說了那麼多品鑑的事,這次好好講講如何出品一杯合格的咖啡
    在SCA國際精品咖啡協會的六大模塊學習中,大多數人首先接觸到咖啡製作的課程都是從Barista Skills咖啡師技能初中級開始,然而這個模塊卻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
  • SCA國際認證感官與杯測初中級
    一杯咖啡,它需要自然陽光雨露的滋養,需要從生豆到烘焙的精心把控,需要機器設備和科學萃取的指引,但最重要的是需要一群將理想和熱情注入咖啡的咖啡人,
  • 交流|SCAA杯測表使用方法
    咖啡烘焙市場持續升溫,生豆國際貿易日漸頻繁,咖啡豆的市場逐漸打開,行業中「精品咖啡、自家烘焙」/「新鮮品質、顆顆精選」/「甄選精品、私人定製」/「世代祖傳、拼配偏方」.咖啡創業的浪潮空前絕後,烘焙技能的切磋衣缽相傳,品鑑杯測的學習刮摩淬勵。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貿易協會,是一個專注於優質咖啡的貿易組織。對於咖啡杯測中的科學體系,是咖啡烘焙師和杯測師學習的方向之一!
  • 杯測表的秘密
    校正第一步:生豆商提供了烘焙的樣品豆,給評審定基調。
  • 杯測課如何刷新咖啡人的三觀 | 2月杯測課程
    張躍老師是杯測課的助教,也是杯測課的「挖坑人」。他曾拿到了中國杯測賽的第8名,多年的排豆經驗為他助力不少。青蛙的杯測課到底是怎麼刷新咖啡人的三觀?我們今天就從排豆的角度出發,揭秘一下!我們杯測課程一共8天,每天會測2輪咖啡,每輪會安排4款咖啡。整個課程會一共安排60款左右的咖啡。粗算一下,我們4年中已經安排了2400款咖啡!那我們是怎麼刷新大家的咖啡三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