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裡的武士——黑澤明全9部電影推薦

2021-01-07 秀敏的日記

當人們提起黑澤明的時候,總是會把他和「武士片」聯繫到一起,誠然,黑澤明最著名的幾部電影《七武士》,《羅生門》,《影武者》都是武士題材相關的,但是在黑澤明導演的一生中,在我所看過的31部黑澤明電影之中,近現代題材的其實超過了一半,而黑澤明的近現代題材電影,往往反映了某個階層的現狀與醜態,或者階層之間的矛盾與對立,雖然不如武士題材那樣壯闊浪漫,卻也往往針砭時弊,入木三分,再放浪的武士走入幕府,也會受到階層所迫,因衣食臣服。

下面,我將完整地推薦(或是介紹)我看過的31部黑澤明電影,儘量做到沒有遺漏(黑澤明有很多作為副導演,或是編劇的電影,比如《虎!虎!虎!》等,就不納入本專題),本文將從最負盛名的《七武士》,到最少為人所知的《最美》;從武士題材的《用心棒》,到現代政治題材的《生之欲》;從在蘇聯拍攝的探險題材《德爾蘇·烏扎拉》,到黑澤明唯一的紀錄片《馬之詩》;從黑澤明最早的《姿三四郎》,到黑澤明晚年最後一部作品《嫋嫋夕陽情》。整個專題介紹順序從早到晚,評分及觀點僅代表個人好惡,如有不同,歡迎討論,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1.《姿三四郎》(1943)

評分:8.2

作為黑澤明最早一部的導演作品,黑澤明的影像化已然非常成熟,早期在黑澤明電影中經常出場的藤田進扮演了姿三四郎,經過修煉並挑戰最終boss。本片最吸引人的便是其頗有味道的各種細節鏡頭,閉上與張開的傘,斷掉的鞋帶,飄走的木屐,深夜湖中展開的蓮花,搖曳的竹影還有結尾大戰野草叢生的山坡,電影在這些融入鏡頭的意象化事物中被賦予了感性的味道。

2.《最美》(1944)

評分:4.0

這是一部二戰時期日本的宣傳電影,主要宣揚在二戰期間日本女性是多麼辛苦勞動支持前線的士兵,不得不說,這個片子幾乎可以算作是黑澤明無法避開的汙點。

即便我們拋開政治元素,本片作為戰爭宣傳片而言也太過貧乏,當女主加班加點趕製軍工產品困得快睜不開眼睛的時候,我也快要睡著了。

3.《姿三四郎續集》(1945)

評分:6.5

續集嘛,古往今來因為第一部受歡迎就拍續集的電影就免不了質量滑坡的魔咒,黑澤明的這部姿三四郎續集也不例外,從上一部中和柔術對打到了這部同外國拳擊手同臺競技,已經儼然有了現在《葉問》系列的一點精髓。

當然全片雖然還是偶有亮點,比之第一部差之遠矣,最後雪地的一戰中敵人宛若瘋狗。

4.《踩虎尾的男人》(1945)

評分:6.3

黑澤明早期的一個小品作品,大概是因為日本剛剛戰敗時所拍,所以時長很短,布景亦很簡陋,而這部在危難中製作出來的電影在1952年才得以上映。

本片講述了七個逃亡的主人和武士一路逃亡的故事,影片中還加入了一個腳夫,在知曉事情真相後被情勢所迫夾於兩派勢力之間的不安配合上他滑稽的演出倒是也很有趣。踩上了老虎的尾巴,是保持不動希冀老虎沒有發現還是迅速抽腳而逃,這可要讓人好好思考一下。

5.《我對青春無悔》(1946)

評分:6.7

這是一部反戰的電影,是的,你沒有看錯,在1944年的戰爭宣傳片《最美》之後,1946年立刻就拍出來了一部反戰的電影,全片讚頌了一個反對戰爭的女性,她經歷戰爭,經歷了戰後的混亂,慢慢找回了自己,成為了新時代自由女性。

但是呢,黑澤明對於戰爭的態度,儘管在之後他拍過無數關於反戰的電影,他對於這個「反戰」的理解似乎總是和我不同,他是在讚美著一個反對戰爭的女性形象,但是務必要知道,戰爭不是由她開啟或是結束的,沒有聚焦到大的格局只注重個人思想的轉變或是遭受的戰爭創傷,那麼這樣的「反戰」絕對是片面的。

自然,兩年之內拍了觀點截然不同的兩部電影,黑澤明對於戰爭的態度大概也是非常容易改變的。

6.《美好的星期天》(1947)

評分:7.1

本片描述了一對戰後貧窮的情侶是如何度過他們「美好」的星期天的故事,算是有些勵志的電影,因為兩個人實在窮得可以,幾乎身無分文,但是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要通過美好的想像與對未來的憧憬達到一時半會兒的小確幸。

片子的鏡頭調度還是很優秀的,前半程中咖啡館和電影院的橋段看著還是妙趣橫生,不過從電影中段開始很多場景都變得拖沓起來,而男主起伏不定的情緒也讓我覺得他的貧窮並非全部來自於社會的崩塌,他自己的不合群,在很大程度上或許造成了他的這般窘境。

7.《泥醉天使》(1948)

評分:8.7

非常漂亮的一部黑澤明早期作品,三船敏郎和志村喬與黑澤明的第一次合作就迸發出了如此精彩的火花,與黑澤明之前的作品比起來煥然一新,幽默而又深刻,三船敏郎飾演了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流氓,據說本來電影是以志村喬的醫生為主角,但是三船實在太過亮眼,幾乎喧賓奪主。

流氓都是不可救藥的,但這並不妨礙有人向他們施以援手,也不妨礙他們幻想著更美好的未來。

8.《靜夜之決鬥》(1949)

評分:8.3

這部圍繞著醫生與二戰後的社會進行展開,因為一個疏忽而染病的醫生,無法同自己的未婚妻結婚,而面對那個曾經感染了他的病人,內心的憤怒與身為醫生的天職又在互相拉扯。

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正逢傷醫事件發生,便更有幾分感觸,為何醫生要忍耐這些不公允的事情,因為他們有著身為醫生的良心。可惜很多人並沒有這樣醫生的良心,更甚,他們連身為人的良心都是預設的。

相關焦點

  • 《七武士》武士的沒落與戰後日本電影的崛起
    ,這部電影在視聽語言上也相當成熟,電影的每一分鐘都有可圈可點之處,3個多小時的電影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黑澤明曾表示自己最滿意的兩部作品,一部是《生之欲》,另一部就是《七武士》,恰好這兩部電影都是由志村喬主演的,但兩部電影表述的內容卻一正一反,形成了互文。
  • 黑澤明的電影秘訣
    該影片於1951年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以及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併入選日本名片200部。在《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中,編劇橋本忍回顧了從影以來和黑澤明共事的種種故事。 與黑澤明相遇:《羅生門》誕生談起黑澤明,編劇橋本忍首先回憶了與黑澤明相遇的契機。
  • 這11部武士動漫系列及電影,你都看過了嗎?絕贊!
    賀與甲賀兩族忍者,各代表德川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的孫子竹千代與國千代相互廝殺,來決定三代將軍的人選。而這兩族忍者,分別為甲賀卍谷眾和伊賀鍔隱組,戰鬥在這二十名忍者間展開。忍法帖系列對今後的日本動漫界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比如《獸兵衛忍風帖》等,其影響深遠甚至對《Matrix》的導演沃卓斯基兄弟、《Kill Bill》的導演昆汀·瓦倫迪諾等好萊塢電影人。
  • 我對電影的一切了解都來自於哥哥丨黑澤明誕辰110周年
    但黑澤明在他的自傳中無法觸及或不願觸及的東西,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最後還是出現在他的劇本和電影裡。劇中主要角色皆「根據我所熟知的場景和人物,在不經意間,突然就這樣倒造了出來」。另外,他也承認有時在最後剪輯階段時,會有靈光一現的情況:「無論如何,在我導演的每部片子裡,都有一部分的自我投射在銀幕之上……無論我想拍攝的是誰或什麼場景,總會呈現一個更加真實的自我。」
  • 西方視野中的黑澤明電影:倫理精神以及個人主義的誤讀
    在黑澤明的電影中,主角往往是被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幫助弱小的人們去抗衡強大的外在力量。同樣在黑澤明的電影中也毫不掩飾對西方電影的喜愛,對於黑澤明電影中武士的解釋,則更多像是美國電影中的西部牛仔,1961年的《用心棒》在後來甚至被拍成美國的西部電影。
  • 你們崇拜大導演,大導演都崇拜黑澤明
    影史上眾多導演都與黑澤明有關係/《黑澤明的電影人生》在電影界,如果這些導演算是「頂流」的話,黑澤明就是流量本身。他是第一個成為世界級大師的東亞導演,也是通過電影作品讓「武士精神」成為日本文化象徵的人。這部迷弟們贊助的電影《影武者》,說的是日本歷史上武田信玄將軍的故事。臨死前的武田信玄為隱瞞自己的死訊三年,讓影子武士代替自己,保住自己軍隊的軍心。偽裝正主的影子武士坐鎮沙場/《影武者》三年後,影子武士被眾人識破,真相大白。沒有了靈魂的武田軍隊,在敵軍進攻下全面潰敗。
  • 武士地中海式的奇怪髮型的由來,原來作用這麼大?
    我們經常在電影上看到日本武士留著地中海式的髮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武士頭。來自黑澤明的電影《影武者》大家看都了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電影影武者的劇照,圖片中從左到右分別是藩主,侍衛與火槍手,他們都留了武士頭髮型。不知道你們對這髮型的印象什麼樣,我看這髮型我第一感覺就是一個字—醜!
  • 人人都知道黑澤明,但真正了解他的並不多
    今天,時光君就來盤點下黑澤明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十件事和十部電影,帶你深入了解電影大師的傳奇藝術人生。黑澤明十件事1、哥哥黑澤丙午黑澤明1910年出生在東京都的一個武士家庭,是地地道道的東京土著。黑澤明的父親共有八個孩子,黑澤明就是最小的老八,從小到大伴他左右的都是三哥黑澤丙午。
  • 日本史話:日本武士階層如何興起?德川幕府時期武士如何生存?
    從1185年日本鎌倉幕府建立到1868年江戶時代結束,日本武士階層一直控制著國家的軍事、政治和平民文化。在這近700年的日本歷史中,武士掌控著日本幕府,頒布具有軍權特色的行為規範,並促進獨特藝術形式以紀念武士功勳、崇尚武士美德。
  • 這是部評分高達8.7的武士片,曾獲得日本奧斯卡13項大獎!
    青石電影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前天有影迷想青石表示,希望能多推薦一下日本電影。青石仔細一想,也確實有一段時間沒有推薦過日片了。今天藉此機會,再向大家推薦一部較為經典的日本片。它就是:《黃昏的清兵衛》這是一部關於武士的電影。
  • 御恩與奉公,淺析幕府時期日本武士階級的維繫紐帶——主從關係
    公元9世紀,日本產生了攝關政治,這種政治制度使得天皇的權力逐漸轉移到了藤原氏的手中,但是天皇顯然不會甘心,於是雙方開始了長時間的政治鬥爭。就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在律令時代確立的班田制逐漸崩潰,被新興的莊園制經濟所取代,建立在班田制基礎上的國家軍隊制度也被破壞了。
  • 《對馬島之魂》背後的黑澤明文化與武士道信條
    在後來與 Entertainment Weekly 的訪談中,Fox 說當時他在 Sucker Punch 所領導的團隊提出讓黑澤明的影響在遊戲中進一步體現,於是便有了「黑澤明模式」。更具體地說,他指出,是黑澤明最傑出的作品之一的《七武士》,定義了「怎樣才算是一名真正的武士」。而 Fox 所做的這一切努力,都是希望玩家們能夠「儘可能地像觀看一部黑澤明電影那樣,來體驗這款遊戲。」
  • 世界名導|黑澤明——21刀背後的向死而生!
    這是黑澤明多年後回憶起哥哥時對他的評價。黑澤明能走上電影的道路,多少受到了哥哥的影響,那時哥哥黑澤丙午沉迷俄國文學,並以各種筆名開始向電影刊物投稿。小時候的黑澤明為了看哥哥推薦的好影片,經常會徒步走去淺草的電影院看,哥倆甚至會等上幾個小時買夜間的減價票。
  • 18部最值得推薦的坎城獲獎電影
    第33屆金棕櫚的歸屬有兩部,另一部是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的《影子武士》,但《影子武士》相對知名,所以在此推薦一下美國導演鮑勃•福斯的《爵士春秋》。這是南斯拉夫導演庫斯圖裡卡的第一部金棕櫚,十年後,他憑藉巔峰傑作《地下》,一部更加袒露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喜劇電影,獲得二封。10.
  • 黑澤明誕生110周年:日本電影界的「天皇」
    1910年生於日本東京,1950年執導的懸疑電影《羅生門》榮獲了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及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1980年編導的戰爭電影《影子武士》榮獲第3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1990年個人獲得了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1998年逝世,享年88歲。今年,是黑澤明誕生110周年,請允許我淺談一下這位終生奉獻給電影藝術的老爺子。
  • 寫「粗野」情書,割腕21刀,嗜酒如命的黑澤明,竟是個「蠢直男」
    黑澤明與三船敏郎合影在50年的電影生涯中,黑澤明共導演了31部電影,《羅生門》、《七武士》、《蜘蛛巢城》、《大鏢客》等堪稱部部經典,獲獎無數。1910年,出生在日本東京一個武士家庭的黑澤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兒時,父親對他的家教非常嚴格,讓他學劍道,還逼著他學書法,但黑澤明的理想卻是成為一名畫家。可在那個年代,以畫家為職業,根本養活不了自己。家裡八個兄妹中,黑澤明與三哥黑澤丙午最為親近,後者對他最終走上電影之路影響極大。
  • 將軍、天皇二元政治的時代,日本武士建立幕府
    為了鞏固這個制度,白河天皇還提拔了一批武士來保護自己和院廳,武士成為了院政背後支持者。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進入了院政時代。這種方法看上去挺有效的,院政的確也打擊了攝關政治,但是武士的力量不就越來越強了嗎?
  • 電影推薦:這5部震撼人心的歷史片,絕對不能錯過!
    小漁的第一部歷史片是在大學教室裡看的《勇敢的心》隨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觀看了一籮筐歷史片古人說的「以史明鑑」確實很有一方道理這部電影堪稱偉大,連影片內的攝影構圖用光都幾近癲狂,教科書般,美不勝收第三部《光榮戰役》有這樣一個黑人軍隊,他們逃出農莊,毅然從軍他們為權益吶喊,渴望衝鋒陷陣,證明自己,展示自己的力量死有何懼,苟活才是恥辱
  • 黑澤明談塔可夫斯基和他的《索拉裡斯》
    最後,這篇文章以《塔可夫斯基和〈索拉裡斯〉》為題收錄於《黑澤明全集》(第六卷,巖波書店出版社,1988年,東京)中。此文日譯英譯者為Nostalghia.com 網站的日本作者佐藤公利(Sato Kimitoshi)在我首次去蘇聯訪問時在莫斯科電影製片廠(Mosfilm)的歡迎午宴上,我第一次遇見了塔可夫斯基。
  • 值得推薦的走向世界的三位導演:卓別林、黑澤明和小津安二郎
    他的電影有點像連續劇,所以當時也沒有人重視他,現在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視,而且地位越來越高,甚至超越了黑澤明當時的影響力。黑澤明是以非常偉大的方式在談偉大,而小津安二郎是以非常平凡的方式在談偉大。小津安二郎的電影裡的人物都是同樣的名字,永遠就是家庭瑣瑣碎碎的事情。這樣的電影很難敘述故事,因為故事本身不重要,而是人在物質轉換的過程中最溫暖的一些東西被他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