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不平凡-B&O BEOPLAY H3入耳式耳機測評

2021-02-14 選耳機


B&O(Bang & Olufsen)是由 Peter Bang和 Svend Olufsen於 1925 年創立於丹麥斯特魯爾的視聽品牌,兩位銳意創新的年輕工程師矢志追求高品質放音效果,致力於設計完美的音響設備,如今這一世界品牌已經成為優異性能與傑出設計的經典標誌。今天讓我們繼續B&O之旅,這次我們帶給大家的是一款B&O的入耳式耳機B&O BEOPLAY H3。


H3有黑、自然灰、香檳金三種顏色,我們測評的是灰色款。(由於線控的關係其中還分為對應的安卓版和蘋果版)


H3還有搭載主動降噪的版本,型號是BEOPLAY H3 ANC。

下面是開箱

此次測評的版本為國行LG G5手機首發附贈的LG合作版H3,因此包裝和B&O耳機系列一貫的包裝風格不同。盒子印有多個LG標識,強烈表現出這是LG合作款。


配件略簡單,包括一個收納袋、四對不同尺寸的矽膠套。(配件比標準版少一個飛機用轉換頭)


收納包抽繩上有一個金屬B&O標識,做工十分精緻。

耳機採用10.2MM動圈單元,腔體由金屬和塑料構成,金屬正面採用拉絲工藝設計簡潔,耳機僅重13克,十分小巧輕盈。


耳機線控具有音量+、-、播放/暫停三個按鍵,按鍵位於線控背面,手感適中,線控上還帶有通話時使用的麥克風。


插頭部分也採用了拉絲金屬設計,但是做工一般,沒耳機本體那麼細緻。

由於耳機十分小巧輕盈配戴十分舒適。遺憾的是使用過程中要是碰到線材還是會有聽診器效應(常見於入耳式耳機,耳機線產生的振動通過耳機線直接傳遞到耳道內,產生讓人很不愉快的摩擦聲)。

 

音質測評

提要:音質測評部分基於器材基本素質進行測評,由於聽者存在個體差異,音質測評內容僅供參考。評分以森海塞爾 IE80耳機的得分為參照標準。

 

測評器材:

前端:iPhone SE、ZX100

耳機:B&O BEOPLAY H3

音頻格式:iPhone:AAC 256kps、ZX100/HM901S:FLAC。

試聽曲目包括流行男聲、女聲、搖滾樂、小編制弦樂、大編制交響樂基本涵蓋日常大部分音樂類型,可以測試耳機和播放器對於高頻(聲音中的高音部分)、低頻(聲音中的低音部分比如鼓聲)、人聲、解析(對聲音的還原能力,相當於圖像的解析度)、聲場(聲音的空間感)和定位、分離度(不同聲音混雜程度,分離度越高表現水平越好,反之則越差)等主要性質。

測評各項得分圖(單項滿分十分):


與IE80總分對比圖(各設備獨立評分):


iPhone SE:(得分:30 滿分:60)

第一感覺聲音略偏暖聲、通透、乾淨,人聲突出、細膩,聲場比較開闊,但高頻表現不太好,女聲或小提琴到音比較高的時候有種戛然而止的感覺,低頻質感一般量感比較合適,整體聲音較均衡。這種風格適合表現流行音樂和小編制弦樂,但由於聲音略單薄,氣勢不行,交響樂表現不太好。總的來說手機直推表現不錯。

ZX100:(得分:32.5 滿分:60)

解析、高頻均有提升,人聲順滑了一些但高頻還是有點上不去,聲音整體比iPhone直推更暖一些。

ZX100+PHA3:(得分:34.5 滿分:60)

聲場更開闊,低頻量感增多、下潛更深質感變的更好,聲音稍微變厚實了一些,但由於其易驅動的特性,推力提升對耳機整體的提升不算大。

HM901S:(得分:35.5 滿分:60)

解析和高頻有提升,低頻量比PHA3略少,整體相比PHA3顯得更清淡、精緻。

 

總結:H3易驅動,手機直推就能發揮的不錯,但同時也意味著在更好的前端下提升有限。它的聲音略偏暖,聲音比較均衡、通透,人聲突出,適合表現流行歌曲和弦樂。腔體較小較輕配戴舒適。不足之處是由於聲音略單薄,對交響樂的表現不太好,有聽診器效應。不想在前端上花費太多或者喜歡用手機聽歌的朋友可以考慮。

 

測評器材京東售價:

B&O BEOPLAY H3:1198元(京東無售,報價採集自B&O天貓官方店)

SONY ZX100:3299元

SONY PHA3:4999元

HIFIMAN 901S(平衡卡版):8999元

另:降噪版B&O BEOPLAY H3 ANC:1798元(京東無售,報價採集自B&O天貓官方店)

B&O BEOPLAY H3 LG合作版淘寶售價580元(非B&O官方渠道,售價僅供參考。由於是非官方渠道,耳機真假問題請注意甄別)

 

相關焦點

  • 森海塞爾 Momentum In-Ear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Momentum In-Ear官方定價750元左右,一般在各種優惠下網購價格在500-600元人民幣。感謝網友送測測試樣機。Momentum In-Ear的阻抗18歐姆,靈敏度118dB/mW。這對於可攜式音源,智慧型手機來說是相對比較理想的設計。由於網友送測已經使用過一段時間,我們對耳機簡單煲機100小時左右,進行測評。
  • Pioneer 先鋒 SE-CL31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官方定價128元,而前不久在電商活動價格為99元。另外,CL31還具有搭配線控麥克風的版本CL31T,價格要高出30元。Pioneer 先鋒 SE-CL31 入耳式耳機 - 包裝耳機外形體積中規中矩,並不算非常小巧的一類,塑料材質工藝比較精緻,光滑而有質感。白色與金色款尾部為特別的三角形裝飾,視覺上金屬質感不錯;而黑色款則使用了流行的黑、紅搭配。由於耳機使用塑料材質,所以整個耳機的佩戴重量非常輕,佩戴舒適度也沒有特別需要說明的地方。
  • 漫步者 H293P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EDIFIER 漫步者 H293P 入耳式耳機漫步者H293P耳機是12月發布的一款新型號耳機,雖然其貌不揚,卻是一款相對偏重音質的型號,從型號和命名上來看也沒有標識性的「設計」,這款耳機似乎來的有些突然。
  • 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例如,在包裝方面,漫步者為H297配置了一個質感非常不錯的金屬收納盒,和多付不同尺寸的入耳式耳塞套。漫步者已經很多年沒有捨得在小耳塞的附件上這麼用功了。H293外殼前後拼接有明顯的粘合縫隙,而H297外殼雖然仍然是塑料材質,但整體結構有很大不同。H297入耳導管相連的外殼表面弧度沒有H293那麼大,尺寸也稍小一些。
  • 藍牙耳機什麼牌子好之B&O Beoplay H8降噪藍牙耳機試用測評
    就個人觀點而言,聽歌本身是一件精神上的追求,我們藉助於設備來欣賞音樂,依據自己的經濟水平來就行了,不一定要選擇多麼貴的設備。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千元級別的設備就能夠享受到很好的音質了。H8採用的是壓耳式的設計,一般壓耳的設計佩戴久了耳朵會不舒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H8的耳罩採用了紐西蘭的小羊皮搭配記憶海綿打造,觸感柔軟親膚,記憶海綿十分柔軟,佩戴起來耳朵十分舒適,不會具有強烈的壓迫感,同時壓耳式設計也適合戴眼鏡的人群使用。
  • Atomic Floyd SuperDarts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多金帥氣的Soomal讀者為我們提供一條SuperDarts,我們才有了這一次接觸Atomic Floyd產品的機會。SuperDarts採用圈鐵雙單元設計,9毫米的動圈揚聲器負責中低頻段,而動鐵單元負責高音。圈鐵結構的設計最近幾年很流行,被視為一種可以揚長避短的設計。實際上,多單元設計的難點是分頻,還有圈鐵兩類揚聲器的振膜材質和特性都不一樣,兩者的聲音風格要做得「很搭」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 愛科技 AKG K323XS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 【解密】Westone ADV Beta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昨天的推送裡出了一款之前從未做過宣傳的產品—ADV Beta,不推還好,推完立刻引起了用戶的好奇心。此時此刻為了滿足各位的好奇,推出這篇權威測評。Adventure Series ADV Beta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來源: 數碼多 作者:soomal在印象中,威士頓是一個以動鐵耳機而聞名的品牌,知名型號很多,在Soomal的評價也不低。而這次網友給我們遞來了一款ADV Beta,這是威士頓的第二款動圈耳機[之前還有一款ADV Alpha]。
  • 奧帝茲 Audeze LCDi4 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奧帝茲Audeze LCDi4是Soomal一直想要聽到的一款耳機,因為在之前的LCD iSINE20和iSINE10的測評中,我們感受到了來自於奧帝茲小尺寸的平面振膜揚聲器以入耳的佩戴方式,展現出完全可以挑戰頭戴式耳機的聲音品質。
  • iPhone 入耳式耳機測評
    打開包裝裡面的東西很簡單。有一份使用說明書以及一個收納狀態的耳機。        可以看到耳機的顏值還不錯。天藍色的線材加耳塞,看著讓人覺得很是舒適。而且現在的有線耳機很多都是入耳式的,久戴會感到壓迫。不過這一款使用的是半入耳式的,可以說是對耳朵非常友好。
  • B&o H3 ANC降噪耳機上手談
    然而,噪音無處不在,即便使用隔音效果非常好的耳機,如果調節到適中的音量(以不傷害耳朵為限),也還是會聽到周圍的嘈雜聲..好了,不扯這些廢話了,看到題目大家就已經知道我要講什麼了,何苦還要牽強附會套個如此生硬的引子呢?其實,談B&o H3 ANC之前,我想談談我為什麼一隻沒有使用降噪耳機。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降噪耳機會影響音質嗎?答案很簡單: 會。
  • Fidue/飛朵 A66 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飛朵A66 入耳式耳機本體對於外觀設計,A66的樣子其實還是比較傳統的。現在的新品耳機已經越來越「排斥」這樣的直筒式設計的樣式,但是不得不說,結構越簡單,也越容易在較低的成本下做出好的聲音。不過A66雖然是比較傳統的直入耳式設計,但是在材質上卻比較用心的。A66的腔體一共分為了三段,最前端是金屬材質的前腔導管部分,中間採用了木質的主腔體,後端又採用了金屬材質的開放式濾網。
  • 海外評測1MORE活塞耳機(入耳式)零瑕疵的入耳式耳機!
    設計與生產這款耳機的公司——1MORE,是一家來自中國的聲學&設計公司。在亞洲,1MORE給很多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設計與生產了非常暢銷的耳機產品:小米活塞耳機系列。同時,他們生產的1MORE活塞耳機也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次我測評與體驗的是一款來自1MORE的印有「中國好聲音」字樣的入耳式耳機。
  • B&O新品 | Beoplay E8(3.0)測評報告
    當手機來電時,單擊任意一側耳機就可以接聽電話,按住任意一側耳機5秒可以拒接當前來電,雙擊任意一側即可掛斷電話,非常方便。Beoplay E8三代並沒有主動降噪的功能,得力於入耳式的矽膠耳塞,帶上去自動會隔絕一部分外界的噪音。在真無線耳機中 E8 系列一直處於領先之列,這次Beoplay E8三代更是再次升級,提升了音質方面的表現。
  • 百款測評推薦:藍牙耳機半入耳式好用還是入耳式好用?
    藍牙耳機是目前最主流的數碼產品了,最近也收到越來越多的朋友諮詢關於什麼藍牙耳機好,藍牙耳機怎麼挑選的問題。鄙人之前是燒有線耳機,對無線藍牙耳機也做過深入了解,所以大致給大家談談關於藍牙耳機選購的問題。 目前藍牙耳機大致可以分為,頭戴式、頸掛式、TWS真無線。
  • 音質分水嶺:Apple/蘋果 EarPods半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純白色的腔體看起來非常乾淨,整個耳機只有兩個塑料部件組成,讓耳機本身的一體性更加完整。當然在EarPods剛剛推出的時候,有大部分人認為它的外觀「奇醜無比」,經過蘋果多年的市場耕耘,人們早已習慣了EarPods應有的外觀。EarPods作為一款半入耳式耳機,同時保留了入耳式耳機和平頭塞的一些特性。
  • Westone 威士頓 W60 入耳式耳機 圖集
    威士頓Westone W60是W系列中的旗艦型號,也是目前市場中少有的每聲道6個單元的動鐵耳機,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應該叫「12單元」更為過癮。它的官方定價也很貴,999美元,中國市場售價也在6000元以上。感謝網友送測如此珍貴的耳機。W60延續Westone命名方式,每聲道6個動鐵單元使用了三分頻的設計,耳機體積其實並沒有比W4R等四單元產品更大,推測其中動鐵單元與之前老產品有所不同,但官方沒有給出爆炸透視圖。3月26日,Soomal將發布這款耳機測評報告。
  • B&O經典設計風格 | 全新入耳式藍牙耳機了解一下
    Earset 搭載14.2mm 釹磁鐵驅動耳機單元,耳機底部則有USB-C充電與指示燈,此外可以看到耳機下方有兩個格柵,其靈感來源於Beoplay A1 上的穿孔設計,可用來確保聲音的擴散,此外,在不顯眼的耳機側邊,還有一個氣孔設計
  • Denon/天龍 C620R 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耳機本體如果你見過天龍其它型號的入耳式耳機,就不難發現他們在外觀設計上仍然是有著一些相同的設計語言的,比如大面積使用的塑料外殼和金屬材料的點綴,顯得有些「復古」的線柄。,畢竟很多用戶不清楚前端設備問題,只要出現漏電,就讓耳機背鍋。
  • 雙動圈設計 JBL T380A入耳式耳機測評
    然而市面上各類耳機參差不齊,在競爭激烈的耳機市場,物美價廉的主流耳機是你的不二之選,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主流耳機市場品牌層出不窮,各有各的特色,接下去我們看看今天要評測的入耳式耳機JBL T380A。JBL T380A腔體JBL T380A帶有一鍵式線控/麥克風,聽歌時,通過線控可以收聽下一首歌,暫停/播放的功能,內置麥克風的設計讓你不錯過任何來電,只要輕按通話鍵,無需掏出手機就能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