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過了,中國鬼和西方鬼有什麼不同?

2021-01-09 網易新聞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在一片歡樂祥和的裝神弄鬼慶祝活動中,壹讀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萬聖節雖然是西方的鬼節,但在過節時人們毫無敬畏懼怕之情,甚至把它當成教導小孩不怕鬼的大好時機,與中國人對鬼神敬而遠之的傳統大相逕庭。

除了對鬼神態度不同,中西方的鬼們在性格特點、行為心理以及容顏方面都保持著自己的個性。作為堅定的無神論者,今天壹讀君就來說說,東方和西方的鬼之間,有怎樣的文化差異。

中國的鬼在不同時期主打風格各異

從最早的《山海經》到幹寶的《搜神記》,中國的志怪傳奇中出現的大鬼小鬼基於不同的信仰各成體系,形成了蔚為大觀的「鬼怪」文化。

從夏朝人們開始形成善惡觀念,鬼從「人死後的靈魂」這一簡單概念有了分化,做好事的成了神,帶給人災難的成了鬼。而到了商代卻來了個大反轉,由於鬼觀念與祖先崇拜、宗廟和祭祀形式結合,祖先鬼被尊稱為「帝」或「上帝」,所有國事都必須向「帝」請示後再決定。

從周朝開始,祭祖成為國家的祭祀活動,統治者開始用鬼神麻痺人民,維持自己的統治。春秋戰國時期,鬼開始出現在文學作品中,開始有了自己的性格,最早的鬼魂報恩和回魂復仇便出現於此。

《左傳?宣公十五年》中寫道,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廝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被魏顆所俘。

到了秦漢時期,神仙思想繁榮,鬼故事便被冷落,即便有都幾乎是害人的惡鬼。到了魏晉時期道教與佛教開始盛行,鬼的種類開始變得豐富,不光有人死後變成的鬼,還有地獄裡的鬼,著名的黑白無常和牛頭馬面便是在這個時候為人所熟知。

在唐宋,國民安居樂業,物質基礎殷實了,鬼也開始注重上層建築,好鬼激增,人鬼相戀。這種趨勢到了明清,由於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人們便藉助鬼來體現人間的真善美、假醜惡。

這個時候鬼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惡煞,也被賦予了更多複雜人性,例如《子不語》中就有「骼骸自贊」 的故事, 一個官吏死後聽不到別人對自己的讚美, 於是每天自言自語, 自己給自己拍馬屁。中國的鬼祖先發展到這個時候已經和現代的鬼差不多了。

日本的鬼可不像恐怖片裡那麼高能

日本的鬼片雖然比中國恐怖片驚悚很多,但是日本的鬼本尊特點的形成卻是大大受了由中國流傳去的佛教和道教影響。在中古時代(794-1192)這兩大教傳入日本後,日本的鬼由開始的不欲現行到怪獸化成為「青面獠牙」且性格殘暴的形象。

這種形象一直維持到中世時代(1185-1600),即南宋之後,才出現嘴咧到耳根的典型日本女鬼紅葉,還有通常被描寫成絕世美女的鈴鹿御前等像人樣的鬼。

相比較而言,西方吸血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形象還是「皮膚腫脹,指甲瘋長,口鼻出血根本停不下來」, 不得不說早已修煉成漂亮人形的中國鬼簡直就是鬼中吳彥祖。

但是與大多數中國人都怕鬼的情形不同,不少日本人喜歡鬼,大概是因為在現代日本許多地方的節日中, 鬼都起到賜福於人, 監督督促人們行為的作用,這可與日本恐怖片裡鬼的形象太不相符。

影片《鎌倉無語》中的鬼

比如,在每年12月31日的秋田縣,村裡的年輕人會扮成鬼的樣子, 發出恐怖的聲音, 在全村喊「有沒有不聽話的孩子? 有沒有不勤快的新娘?」, 以此去警告孩子和新娘,頗有點萬聖節的意味。

西方人則對吸血鬼情有獨鍾

與中國成系統的鬼們不一樣,西方的鬼則各自為陣,這其中包括狼人、吸血鬼、喪屍、精靈等等,而吸血鬼又是眾多鬼怪中深深植根於西方文化並且泛濫其中的。

最早的吸血鬼原型記載於《聖經》之中。當亞當和夏娃被上帝詛咒,並驅逐出伊甸園之後,生下亞伯和該隱。由於上帝獨獨垂青亞伯的祭品,該隱嫉妒弟弟亞伯並拿石頭砸死亞伯。上帝於是詛咒該隱:「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上帝將他驅逐到黑暗的荒野,但承諾他永不會死。該隱在荒野遇見他父親的第一任妻子莉莉絲。莉莉絲將自己的血給該隱喝,而該隱學會了利用鮮血而使用魔法和力量,成為了吸血鬼始祖。

在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吸血鬼的形象便如此早地駐紮在人們心中。而關於吸血鬼的迷信真正形成風氣是在14世紀,當時歐洲瘟疫流行,這致死的傳染病讓人們恐懼不已,甚至將病者在尚未確定生死前就倉促掩埋,這些人臨終時痛苦掙扎、肢體流血甚至自我吞食,這些特點正好符合人們對吸血鬼的幻象,並藉助人們的恐慌快速蔓延。

此時教會開始公開承認吸血鬼的存在,而自此之後,不同宗教教派之間的互相攻擊和迫害,使得吸血鬼都曾經作為強加給對手的罪名,也強化了吸血鬼這一恐怖形象。

不過,當代的吸血鬼早已經從18、19世紀的惡魔形象轉化成一個具有人性、情感豐富而又值得同情的形象。現代人對吸血鬼的認識多來源於愛爾蘭作家布萊姆?斯託克1897年的小說《德古拉》,蒼白嗜血、恐懼陽光、長生不死的鮮明特徵開始確立,成為歐洲文化的一個符號並普及到藝術領域。在近年流行的《暮色》系列影片,高富帥的趨勢一發不可收拾,與吸血鬼談戀愛,成了一種很能令少女期待的事情。

東方的鬼和西方的鬼殊途同歸,都走到了跟人情情愛愛扯不清的境界,壹讀君不禁浮想聯翩,不知道萬聖節聶小倩會不會出來玩?

文/張小羈 董蘇豪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張小羈 董蘇豪 責任編輯: 安梁_NN2061

相關焦點

  • 西方萬聖節的來源以及與中國鬼節的不同之處
    萬聖節是11月1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傳說公元前五百年,把這一天定為讚美秋天的節日,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尋找活人再生。這也是人死後能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人懼怕死人的魂魄來寄生,於是熄滅爐火、燭光,讓死人的魂魄無法找到活人,同時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魄嚇走。
  • 萬聖節和中國鬼節有什麼區別,萬聖狂歡之夜的禁忌別傻傻的不知道
    前言雖然萬聖節剛剛過去,但不可否認今年的萬聖節真的和往年一樣,繼續讓人不清楚萬聖節是什麼。而西方關於萬聖節的說法也很多,具體的由來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可畢竟是西方的一個大節,有些關於萬聖節的禁忌不得不說一下,那麼今天的話題是關於萬聖節究竟有什麼禁忌,和中國鬼節的禁忌又有什麼不同之處。按照慣例小編繼續為各位分享一首老歌,願伴隨歌聲的旋律,各位能在閱讀過程中有一個好心情。你對萬聖節了解多少很多人第一反應萬聖節就是西方的鬼節,但是實際上萬聖節最初是祭奠靈魂已經升入天堂的聖人靈魂。
  • 萬聖節搗蛋應有度 扮鬼嚇人恐擔責
    萬聖節搗蛋應有度 扮鬼嚇人恐擔責 2020-10-28 15: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夕已過 中元將至!中國文化下的鬼節為何和西方不同
    七夕之後就是中元了,很多人都把中元節當成了中國的萬聖節,其實這就挺離譜的。中西方節日在其根本性上是不能對標的。哪怕號稱「中國情人節」的七夕,其本身含義也不單單是情人節這麼一說。歸根結底這還是和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有關,對待這種神鬼之說和西方的觀念有著極大的不同。因為中國人的信仰並非無形的基督、耶穌,而是曾經實實在在在這片土地上生存過的祖先。先祖這個概念一直從春秋戰國到如今都是中國文化、中國哲學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環。
  • 西方對中國,萬聖節對___?
    今晚是萬聖節前夜, 不知道現在的你 是準備和朋友狂歡一晚, 還是宅在家過一個普通的周六呢?
  • 你支持讓孩子們過「萬聖節」嗎?
    聖誕節還好,因為比較喜慶,節日內容沒有太多不適感,可萬聖節這樣的節日,在國外是個大節日,可中國傳統文化中,本來就比較顧忌什麼「鬼節」,可萬聖節卻大張旗鼓地宣揚「鬼節」。難免會造成文化衝突!一是,宣揚神鬼,不利於科學教育,二是扮鬼嚇人,對於幼兒來說,不利於身心健康,三是,這些洋節日不利於傳統文化普及,我們的傳統文化節日這麼多,為啥要過這個讓人難以接受的洋節日?
  • 西方兩大節日,萬聖節和聖誕節,有什麼區別
    西方兩大節日,萬聖節和聖誕節,有什麼區別文/@成長新視點萬聖節和聖誕節,為西方兩大傳統節日,主要有節日時間、起源由來、活動習俗和特色美食等四個方面的區別。它們相比,最主要的區別,萬聖節是全民性的娛樂節日,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為了慶祝耶穌誕辰設置的節日。
  • 萬聖節奇葩說:為什麼要吃糖果,戴南瓜頭?這些有什麼寓意?
    萬聖節往往更小的孩子更為青睞,因為在西方萬聖節的「傳統習俗」中,在這一天是要吃糖果,帶南瓜頭,扮鬼怪的,吃糖果是孩子的鐘愛,南瓜頭是孩子的玩具,扮鬼對於孩子來說,是更加有趣的事情。所以在中國,萬聖節也已經成為了大眾都要過的節日之一,從各種短視頻中不難看出,很多學校對於萬聖節更加的期待,在10月31日這天,就開始布置校園和場景,擺上南瓜頭,準備好糖果和各種鬼怪的道具,讓孩子們玩個高興。但是萬聖節為什麼要吃糖果扮鬼呢?這個卻很少人知道。
  • 萬聖節來了,英文「鬼」混我最大!
    萬聖節(HALLOWEEN)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幹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是西方傳統節日。
  • 錦鯉少女楊超越扮「鬼」,驚悚與氣質並存,這萬聖節裝扮太可了
    #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在西方的傳統文化當中,萬聖節可謂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在東方來說,中元節是「鬼節」,而在西方的萬聖節也同樣是作為「鬼節 」。老外似乎對於神鬼傳說並沒有那麼相信,甚至還特別隆重地去過萬聖節,家家戶戶甚至都扮鬼來嚇別人,看來文化教育水平的不一樣會導致一定的這種差異~雖然萬聖節是西方那邊的節日,但是很多小夥伴們似乎對於萬聖節也是秉持著一種過節的態度,在10月31日萬聖節當天,很多人都打扮得各式各樣在街頭搞怪路人~相信愛玩的小夥伴也是十分喜歡這樣的氣氛,就連很多網紅路人也是在萬聖節精心打扮一番
  • 萬聖節,你是個什麼鬼?【文末有彩蛋】
    萬聖節,又到了百鬼夜行的時候~潛伏在嗶哩嗶哩的「妝神」和「搗蛋鬼」已經開始探頭探腦,蠢蠢欲動!快來和創作君一起捉鬼吧~文末有驚喜!一定看到最後哦!逢年過節最開心的是啥?當然是又有一個理由可以美美美,浪浪浪啦~而萬聖節更是美妝高端玩家的showtime!
  • 西方鬼節之萬聖節,由嚇鬼變嚇人,為什麼這麼鬼怪?
    感覺萬聖節就是一個歡樂愉快、慶祝盛大的節日,完全不像中國鬼節那樣陰森、恐怖、嚴肅和死寂一般。在西方,為什麼人們都不怕鬼日子的到來?而是要扮成各種鬼怪還要上街遊行,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地慶祝著這個日子。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西方傳統文化節日萬聖節。
  • 萬聖節「鬼」混指南
    國內各遊樂場紛紛開啟了萬聖節模式 鬼怪活動層出不窮 每家遊樂場的夜遊活動都各有特色 跟隨小編(看看有沒有你家附近的) 衝進野鬼世界!
  • 萬聖節你要做什麼鬼丨愛吃鬼
    話說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就在那條最長最可怕的路上, 突然有個婦人在路旁招手要上車,一路上蠻安靜的,
  • 中國人該怎麼過萬聖節
    11月1日的萬聖節即將閃亮登場,萬聖節即西方鬼節,每年的這一日,西方的小孩都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鬼面具,挨家挨戶向人索要榶果。該節日現流行於世界各地,咱們中國也不例外,接下來請看看本人教你如何過好萬聖節。
  • 過萬聖節就等於崇洋媚外,傳統節日被遺忘了嗎?
    今天是西方大節——聖誕節,前段時間萬聖節當天,一連好多個關於萬聖節的話題登上了熱搜,普遍都是一些小朋友、寵物扮成鬼的搞笑話題,可往下翻,總有一些鍵盤俠在破壞氣氛。過西方節日就是崇洋媚外嗎?首先,我並不覺得過西方節日是崇洋媚外,像萬聖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傳到國內,大家只是為了圖一樂,就拿聖誕節和萬聖節來說吧!
  • 【原創】萬聖節殭屍秀!這個尺度是不是有點過?
    杭州地鐵集團辦公室主任助理吳艇說,這種現象已經出現不止一次,尤其是每年的動漫節期間,都會有一大批cosplay(真人角色扮演)愛好者出現在地鐵車廂,杭州地鐵裡以前還曾經出現過鋼管舞、裸背秀等。(10月31日《都市快報》)  近年來,隨著西方洋節日在我國的盛行,每年萬聖節前夕,各地都有一些青年人為了營造過萬聖節的氣氛,在地鐵等公共場合舉辦一些扮鬼、扮殭屍的活動。從過萬聖節角度說,扮鬼、扮殭屍本是過萬聖節的傳統習俗,青年人玩殭屍秀本身並無不可。
  • 萬聖節要吃的傳統食物,你知道萬聖節吃什麼嗎?
    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10月31日,在這一天裡西方人民會祭祀亡靈祈求平安。隨著西方文化的湧入,一些西方的節日在我們國家也漸漸地流行起來,比如聖誕節和現在萬聖節。雖然咱們不用像他們一樣祭祀亡靈,但是美食是沒有國界的,咱們可以看看西方人,在萬聖節這一天都會吃些什麼?
  • 這些萬聖節料理,都是什麼妖魔鬼怪?
    這幾天,你有沒有被朋友圈的萬聖節活動刷屏?曬派對曬妝容,好像就是沒有人曬吃的?今天就帶各位吃貨來看看,西方的萬聖節都有什麼「恐怖」的黑暗料理了?然而,相比以顏值為主的亞洲地區萬聖節限定,西方的星巴克可沒這麼客氣了,從萌萌的日韓到美國,畫風變成這樣的:這是什麼令人窒息的紫色!配著難以下咽的嘔吐綠……別急,實在不喜歡,要不來吸一口腦子?萌萌的店員小姐姐不見了,讓殭屍南瓜來給你免費品嘗新鮮腦子咖啡吧!
  • 百鬼夜行萬聖節,你是什麼「鬼」呢?
    圖源自網絡 萬能的網友們甚至舉一反三,衍生出了雙十一系列的拼單人、算術人、尾款人等等,不過調侃雖調侃,調侃後,一笑而過,還得拿起鍵盤繼續開始今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