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萬聖節就等於崇洋媚外,傳統節日被遺忘了嗎?

2021-01-06 Jane許小喵

其實關於過節這個問題,已經被討論了不下一百遍,但是爭議總還是有的。

今天是西方大節——聖誕節,前段時間萬聖節當天,一連好多個關於萬聖節的話題登上了熱搜,普遍都是一些小朋友、寵物扮成鬼的搞笑話題,可往下翻,總有一些鍵盤俠在破壞氣氛。

過西方節日就是崇洋媚外嗎?

首先,我並不覺得過西方節日是崇洋媚外,像萬聖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傳到國內,大家只是為了圖一樂,就拿聖誕節和萬聖節來說吧!

在小孩子的眼裡,聖誕節是一個聖誕老人會來送禮物的節日,而萬聖節是一個可以要糖果的節日,只要去鄰居家門口,就可以抓一大把糖果帶回家,國外的小孩子對糖果沒有抵抗力,國內的小孩子同樣也沒有啊!並且他們還可以裝扮成自己喜歡的角色,這是一個全民版的換裝遊戲啊!

而對於成年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這就是一個大型cosplay的現場,一年有365天,我們的生活壓力已經非常大了,而在這一天裡,我們可以放下自己的工作,放下自己所有的事情,去扮成自己喜歡的鬼,放心大膽的去嚇人、去惡作劇,嚇到人之後兩個人都會開心的大笑,這是一件非常解壓的事情。

當然我們國內也有類似的節日,就是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但是這一天你敢去cosplay嗎?反正我是不敢的,夜路都不敢走,哪裡還敢cosplay,嚇唬鬼嗎?

其次,西方節日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具儀式感,並不是說國內的節日沒有儀式感!

舉個慄子,西方的情人節對情侶們來說,就是個極具儀式感的節日,不論是熱戀期的小情侶,還是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的老夫老妻,情人節都是他們一定會過的節日。

送花、送巧克力都是常態,當然也一定會有燭光晚餐,情人節當天想出去吃個飯,根本都訂不到位子。

現在的情人節更是五花八門的送禮、送驚喜,衣服、包包、大牌化妝品都會搶著出情人節限定,生怕晚了別人看不到,如果哪個男生敢把情人節忘了,那他就真的涼涼了!

其實不只是西方情人節這一天,還有白色情人節,我們的七夕情人節,甚至聖誕節都是一樣的,一樣的儀式感,一樣的驚喜。

更多的時候,女孩子喜歡過這樣那樣的節日,除了這一份儀式感以外,最關鍵的就是收禮物了,哪有收到禮物不開心呢?

不然女孩子為什麼會要男生記住各種各樣的紀念日,最終的目的還不明顯嗎?其實也不僅僅是這樣,她還是要通過這種方式證明,自己是被人在乎的,被人放在心上的,這樣她才會有安全感!

最後,一年有365天,我們的法定節日有十六個,但是有假期的節日只有七個,那為什麼不多過幾個好玩的節日,讓我們在工作之餘放鬆一下呢?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可能看到這裡,有人會提出質疑,我華夏民族怎麼可能只有十幾個節日?

當然不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包括一些紀念日什麼的加起來一共有八十多個,但是這八十多個你都知道嗎?

其實我也不是全部都知道,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導員總是會在我們沒課的時候,將我們班所有同學召集起來組織活動。

當時覺得,好不容易沒課了,幹嘛不讓我們休息,非得組織班級活動啊?但是現在想想,確實有意義,因為畢業後再回想起大學生活,就不再是天天窩在宿舍裡刷劇,偶爾也會想起以宿舍為單位的趣味運動會。

當然印象最深的還是大一那年冬至,導員組織了全班同學一起,在餐廳包手工水餃,儘管大部分同學包的都慘不忍睹,但大家都很開心。

我也是在那時候才知道,原來還有冬至這個節日,這個節日有吃水餃的習俗,如果冬至那天不吃水餃就會凍耳朵,那一年冬天果然沒有凍耳朵。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作為一個北方人,我家居然從來沒有過冬至這一說法。不過從那以後,我每年冬至都會吃水餃,即使在外面也會自己煮速凍水餃,或者訂個水餃外賣。

其實還有很多節日節氣,我們都不知道,只有當天的手機鎖屏壁紙換了,可能才意識到,哦,原來今天立冬了。

那我們的傳統節日真的要被遺忘了嗎?其實是可以拾起來的,最關鍵的人物就是你,每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的成年人!

那些你不知道的節日,沒有印象的節日,完全可以去查一下它們的習俗,比如寒食節吃冷食、七夕節穿針乞巧、中元節放河燈、重陽節登高等等。

當這些習俗重新流傳起來,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習俗、特定的儀式感,一傳十、十傳百,有人帶動,我們才能將這些節日的習俗繼續流傳下去。

現實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人對幼兒園過西方節日有牴觸心理,導致很多幼兒園都很少過節,從而少了很多活動。

其實幼兒園是日常節日都會過的,不僅僅是西方節日,還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幾乎每個月都要過節,而且每個班級的主題牆、環創,也都是會根據不同的主題更換的。

相對來講,幼兒園更注重培養小朋友對節日的印象,所以小朋友一聽到過節就會非常開心。

而家長要做的不僅是配合老師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你要教會自己的孩子區分,什麼是傳統節日,什麼是西方節日,主動權掌握在你手裡,只有這樣祖國未來的花朵才會樹立正確的節日觀念。

當然也許有人會擔心,將來西方節日會不代替我們的傳動節日,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不會!

只要我們都能給祖國將來的棟梁樹立正確的節日觀念,那麼西方節日就絕對不會代替傳統節日。

為什麼要代替?我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它們是完全可以共存的,畢竟不論小孩子還是成年人,我們都希望將來有更多的節日,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儀式感,也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

相關焦點

  • 培訓機構帶孩子慶祝萬聖節,學生家長怒斥:崇洋媚外,敗掉正能量
    每年的11月1日是萬聖節,這是西方的一個傳統節日,萬聖節的前夜則是最熱鬧的時刻,很多小朋友會打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然後逐家逐戶去敲門,向家裡的主人要糖果,不然就會進門搗蛋。這個節日現在也被國人慢慢接受,還會舉辦慶祝活動。
  • 你支持讓孩子們過「萬聖節」嗎?
    現在的義務教育階段,還是很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宣傳的基本上都是傳統節日,孩子們也都知道中國傳統節日的意義。可很多幼兒園、尤其私立的,或者幼兒英語培訓機構,因為都在教英文,或者有外教,所以就很注重西方節日,比如萬聖節、聖誕節、父親節等等。
  • 萬聖節小朋友扮殭屍遭斥「崇洋媚外」,網友:大過節的有必要嗎?
    因為一向對這種節日不太敏感,直到我在麵包店給小小兜買他愛吃的小麵包,卻發現了南瓜形狀的節日限定糕點時,才明白過來:原來,這是到萬聖節啦。萬聖節小朋友扮殭屍遭斥「崇洋媚外」,網友:大過節的有必要嗎?部分人認為:小朋友很可愛,特定情境下這麼打扮無可厚非有一部分人認為,小朋友非常可愛,在萬聖節這天這樣打扮是件無可厚非的事情。眾所周知,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
  • 中國人是否應該過萬聖節、聖誕節?
    眾所周知,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相當於西方的春節。然而,現在這個西方節日卻在中國迅速發展,成為許多商家的牟利的好機會。在我看來,作為一個中國人,沒事瞎湊什麼熱鬧,自己都有那麼多節日,還需要過啥西方的節日。現在,很多的西方節日受到年輕人追捧,什麼萬聖節,聖誕節。
  • 女童被家長扮成「小殭屍」,參加萬聖節引爭議,網友:崇洋媚外!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盛大的傳統節日"萬聖節",這一天西方的小朋友會扮成各種"鬼怪"拎起南瓜燈挨家挨戶去要糖果,"沒有糖果就搗亂"也是相當有意思的風俗習慣,近些年,"萬聖節"也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深入而傳到了中國。
  • 當家長批判培訓機構過萬聖節時,他們在批判什麼
    近年來,這一節日與感恩節、聖誕節等西方傳統節日一同漂洋過海,節日氛圍擴散至亞洲國家,隨之而來的是從未平息的爭議。近日,一則來自四川綿陽市三臺縣的視頻在微博上流傳,畫面中,一位男性家長正怒斥一所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指責機構不應舉辦萬聖節活動。隨後,三臺縣教育局成立調查組,對涉事的愛貝斯英語學校進行批評教育。
  • 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家長怒批: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
    近日,一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其中家長怒批:「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關於這類事件,很多網友其實眾說紛紜。一、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近日,在一培訓機構中老師帶孩子過萬聖節被家長反對。
  • 中國人不應過萬聖節?理性分析如何對待傳統節日和洋節
    萬聖節南瓜燈每個國家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比如中國的「春節」、「端午節」、「國慶節」,緬甸的「潑水節」,還有美國的感恩節、聖誕節、萬聖節。按理說蘊含著自己民族國家文化的傳統節日,應該是深受本國人民喜愛的,每當傳統節日都會有熱烈的慶祝活動,大到國家層面,小到個人家庭都會有一定的儀式或者活動。比如中國的元旦跨年活動、除夕全家歡聚,或者是中秋吃月餅賞月,端午的龍舟比賽。
  • 萬聖節是個什麼東東?過好自己的節日不香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萬聖節是個什麼東東?過好自己的節日不香嗎? 上周打開手機,看看日曆,發現在10月31日標註的是萬聖夜,11月1日是萬聖節。 今上午在家看了一個視頻:家長反對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 家長是這麼說的 你們打著我愛祖國的橫幅,大家都去點讚。
  • 「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遭反對
    而大人們也會在門口放上好多糖果給小朋友,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這是西方國家的傳統,我們也應該對其尊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萬聖節也開始流傳到了中國,很多小朋友也開始過這個節日,但是,有一些家長卻對此覺得並不是很贊同。
  • 這有多不自信,過聖誕就是崇洋媚外,那星期天也應該取消
    又是一年年末時節,各種東西方的節日密集到來,對於過洋節是不是崇洋媚外,討論已有多年,激進者甚至砸場子,痛斥組織者,質問為什麼要過洋節日的事,這種事經常見諸報端和視頻平臺。文化不自信的人,見到啥都怕,過平安夜是崇洋媚外,情人節是崇洋媚外,那怎樣做不是崇洋媚外呢?在他們眼裡,就是過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節日,比如元宵節,重陽節,端午節,臘八,春節等,才不叫崇洋媚外。傳統文化最為明顯的事這幾年漢服熱興起,但是應該看作是傳統文化的一次騷動,而不是復興。
  • 中國人到底應不應該過萬聖節?
    近年來,萬聖節與聖誕節、情人節被人們並稱為「三大洋節」,這些節日在瘋狂「入侵」中國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多兒童以及中青年群體的青睞。一年下來,中國的傳統節日和已「入侵」的一些「洋節」加起來非常之多,具體筆者還沒有做過統計。
  • 中國孩子沉迷的「萬聖節」,追捧的背後,是下一代人的文化迷茫!
    大家對這個外來「鬼節」追捧的程度,要遠遠的超過我們「本土」的傳統的「鬼節」——中元節。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這些外來的節日為什麼能夠在國內大行其道,而相比之下,國內的節日卻被人淡然視之。1.國外節日更有趣確實,國外一些節日的過節方式要更加的有趣一些。就比如人們更願意歡天喜地的過著國外的情人節,但是卻會認為國內的七夕節「過時了」;大家更願意在平安夜人手捧著捧著一個蘋果,對國內的元旦節卻漸漸遺忘。這些別人們逐漸蒙上了「土味」氣息的國內節日,其實本質上是現代人的娛樂追求在作祟。
  • 【原創】萬聖節殭屍秀!這個尺度是不是有點過?
    (10月31日《都市快報》)  近年來,隨著西方洋節日在我國的盛行,每年萬聖節前夕,各地都有一些青年人為了營造過萬聖節的氣氛,在地鐵等公共場合舉辦一些扮鬼、扮殭屍的活動。從過萬聖節角度說,扮鬼、扮殭屍本是過萬聖節的傳統習俗,青年人玩殭屍秀本身並無不可。
  • 為何中國傳統節日氣氛越來越淡?
    然而,許多中國人似乎已經遺忘了代代相傳的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取而代之的是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然被取代的節日不僅僅只有如此,西方的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愚人節等等都相繼如一陣風從大洋彼岸吹來,而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正在一點點被淡忘。
  • 萬聖節要吃的傳統食物,你知道萬聖節吃什麼嗎?
    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10月31日,在這一天裡西方人民會祭祀亡靈祈求平安。隨著西方文化的湧入,一些西方的節日在我們國家也漸漸地流行起來,比如聖誕節和現在萬聖節。雖然咱們不用像他們一樣祭祀亡靈,但是美食是沒有國界的,咱們可以看看西方人,在萬聖節這一天都會吃些什麼?
  •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關於孩子過萬聖節,你怎麼看?
    所謂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孩子們為了慶祝萬聖節的來臨,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
  • 「萬聖節」的傳統習俗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萬聖節」的傳統習俗 2011-10-25 10:19 來源:考試大 作者: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
  • 愛爾蘭大饑荒卻給美國帶來了萬聖節,你了解這個節日的起源嗎?
    萬聖節被視為美國的傳統文化輸出,受到全世界的歡迎,但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慶祝活動實際上起源於愛爾蘭。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愛爾蘭的馬鈴薯大饑荒,萬聖節可能根本不會成為美國一年一度的服裝和糖果節日。 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愛爾蘭各地的人們慶祝薩溫節。 薩溫節是蓋爾人的傳統節日,象徵著豐收季節的結束和伴隨冬天而來的更冷、更黑暗的夜晚的開始。
  • 過聖誕就是崇洋媚外?這是有多不自信,那星期天也應該取消
    又是一年年末之時,各種東西方節日層出不窮,不僅僅是即將到來的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各種西方節日也是應接不暇。對於過洋節之說,人們已經爭論許久,有人認為這是崇洋媚外,畢竟連自己的文化都喜愛,為何瘋狂痴迷於國外的節日,更有甚者還有人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對這些過洋節的人進行猛烈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