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楊雨奇
地處武漢江漢區的華南海鮮市場,因為極可能是「新冠病毒肺炎」的源頭,在短短半個月時間裡成為一個全國知名的標籤。
作為居住在華南海鮮市場周邊的居民,在這場舉國戰「疫」中,他們似乎最早進入戰區,最先進行戰鬥。
距離武漢「封城」已過去整整15天,面對更嚴的封鎖、更密的檢查、更高的風險、甚至更多的罵聲,生活在華南海鮮市場附近會是怎樣的體驗?對於這場從這裡發端的疫情,他們有更多的體會。
資料圖:圖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周邊。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惡臭骯髒、雜亂無序
我記憶裡的華南海鮮市場
2020年1月21日,武漢的高三學生趙楠收到姐姐發來的一張「新型冠狀病毒密切接觸者名單」。其中3人的居住地,都在武漢市江漢區常青垸小區。而趙楠一家四口,已在這裡租住了5年。
疫情很就成了全國輿論的焦點。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披露,華南海鮮市場被檢出大量新型冠狀病毒。趙楠難以置信,自己與「毒源」如此之近。
因為和華南海鮮市場的地理距離,可以理解,趙楠和鄰居們的恐慌。
趙楠所居住的常青一垸,只是偌大的常青垸小區之一。「常青垸小區規模很大,總共有5垸,覆蓋著整個楊汊湖。」趙楠說,從她家到華南海鮮市場,僅有1.5公裡的距離。
華南海鮮市場幾乎是趙楠一家出門的 「必經之地」,但是,因為市場的雜亂和無序,這裡在趙楠眼裡就是「髒亂差」的代名詞。
在她印象中,這個佔據了整條街,售賣各類海鮮和雜貨的海鮮市場,管理無序、衛生髒亂,經常飄著腥臭味。
「我媽去買魚,買完了都要趕緊出來,因為太臭了,不想逗留。」趙楠說,因為海鮮市場總是散發著腥臭味,他們一家平時能繞道都儘量繞道。
資料圖:圖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周邊。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封城前一天
家裡訂好了華南海鮮市場的年夜飯
2019年12月31日,一條「武漢不明原因肺炎」從新聞彈窗裡出現,送達趙楠的手機,這是她第一次獲知有關這場疫情的消息。她開始搜索關於「不明肺炎」的一切,還去藥店買了兩包N95口罩。她不會想到,這種口罩會成為日後奇缺的防護用品。
不過,彼時,武漢市民的生活一切都未有異常變化。「好像路上除了我,沒人會戴口罩。」趙楠回憶說,那時候,家裡經營的小棋牌室,也一直正常營業,來來往往的客人在牌桌上並未議論起新聞中的不明病毒。大家的淡定,甚至讓趙楠疑惑是不是自己多慮。
然而,危險發生在悄無聲息中,自己的城市和那個不明病毒一起,不斷登上網絡熱搜。接觸網絡最多的武漢年輕人們開始聚焦自己身邊的危險:「今天多少例了」、「有沒有人傳人」、「真的是華南海鮮市場嗎」……恐慌漸漸在趙楠的朋友圈裡擴散。
1月20日,趙楠結束了高三上學期課程,在期末班級聚會進行到一半時,班主任突然叫停活動:「咱們武漢有了病毒,形勢嚴重,聚會停止,大家趕緊回家。」那天晚上,趙楠在電視上看到鍾南山出現,並第一次從專家嘴裡獲知,發端於自己附近的那個「不明病毒」確實可以「人傳人」。
1月20日,趙楠家庭群裡討論著病毒情況 受訪者供圖
從1月20日開始,趙楠不斷把一條條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消息扔進家庭微信群裡。
趙楠一家原定於1月22日在華南海鮮市場附近的過年聚餐取消了,不用趙楠勸說,全家人自覺戴上了口罩。
趙楠QQ空間截圖
恐慌著,害怕著
武漢「封城」終於來了
23日,距離2020年除夕夜僅剩1天。這一天,武漢「封城」消息傳來,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也是從這一天起,趙楠家裡的棋牌室才終於沒有客人前來,趙楠一家也再沒有出過家門。
「終於來了。」面對武漢「封城」消息,趙楠顯得格外平靜:「家裡已經設想過很多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做了最壞的準備。」
1月23日一早,趕在10點之前,趙楠全家出動,去商場囤貨:「商場裡人擠人,青菜很快被搶光,大家戴著口罩,儘可能把能買的食物都搬回家。」與此同時,趙楠瘋狂在網上訂購口罩、消毒液等物品。但遺憾的是,只要收貨地在武漢,對方都拒絕發貨。
年三十夜裡,趙楠發了一條QQ動態
趙楠所住的小區變得萬籟俱寂:「樓下再沒有了行人,路上也沒有了車。小區裡的消毒水氣味越來越濃,物業拿著喇叭喊著不要出門的提醒。」
作為鄰近華南海鮮市場的小區,趙楠所居住的常青一垸在戒備上也顯得格外嚴格:「每一道門都封死了,社區人員24小時巡邏,窗外只剩下偶爾傳來的救護車和警車的鳴笛聲。」
待在家裡的趙楠也發動父母,消毒家裡的各個角落,每天都堅持測量體溫。用趙楠的話說:「恨不得把體溫計一直夾著。」
恐慌是自然的,趙楠說,武漢確診人數,從十幾個,到現在每天增長數千個,誰看著不難受?而越來越多的確診數字裡,趙楠也漸漸聽到了一些自己熟悉的名字:自己身邊的朋友、隔壁班同學的家人……
有一天,趙楠在無意中聽到了父母閒聊的話題:「等孩子高考結束,我們就不住這裡了,得換個新家。」
資料圖:武漢的街道上空空如也 中新社記者 鄒浩 攝
堅持著,期待著
疫情會過去,武漢會更好
如今,距離武漢「封城」已過了兩周,專家說的「潛伏期」已經過去了一個,但這個城市的疫情依然嚴峻。
對趙楠一家來說,她們已經逐步適應起現在的「封城」生活:「哪怕是看到一些冷嘲熱諷,我也不會太過在意了。」
趙楠口中的「冷嘲熱諷」,來自網友們對「華南海鮮市場」的責難。微博裡,趙楠時不時會刷到這樣留言:住那片兒的人是不是都吃過野味? 在她看來,外地網友都在怪武漢人,武漢網友還在怪華南海鮮市場。
不過,趙楠收到的正能量的鼓舞也不少。 「外地的親友紛紛打電話問候我們、鼓勵我們,網上武漢加油的聲音越來越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資料圖:武漢市漢秀劇場的外牆打出「武漢加油」字樣。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前不久,趙楠的學校發出通知,新學期的課程改在網上進行,課表一直排到了2月底。隨著網課的開展,趙楠覺得自己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回到了正軌。每天早上7點起床,夜裡11點就寢,作為一名高三學生,趙楠回到了學習狀態。
「我相信一切都會回歸正軌的,爸爸的公司會接到新的項目,家裡的棋牌室還會熱鬧起來,我們會正常參加高考。」趙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