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海鮮市場周邊居民:很早就聽說新冠病毒「人傳人」,過年只吃...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宋棟(化名)夫婦所居住的香江花園小區距離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只有約1.5公裡,小區門口就是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是武漢第一批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醫院。由於他們處在「核心」位置,因此很早就知道華南海鮮市場有發熱、咳嗽等類似重型流感的病例,但並不知道那是新型冠狀病毒,更不知道它的危害性。

此前武漢衛健委的通報一直稱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因此即便從很多渠道得來了武漢各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消息,宋棟夫婦也並沒有在意,直到鍾南山在1月20日確認了這種病毒可以人傳人。巨大的心理落差,無處不在的感染威脅,讓宋棟夫婦焦慮不安,尤其是妻子王欣(化名),他們變得敏感、多疑,每天判斷各種信息的真偽。在武漢中心城區交通管制的前一天,宋棟夫婦出了迄今為止的最後一次門,採購了生活必需物資,可即便這樣過年這幾天還是只敢吃方便、速凍食品,因為不知道哪天就「斷了供」。

從確認人傳人至今的10天裡,他們經歷了怎樣的心理煎熬?過著怎樣的生活?1月29日《華夏時報》記者採訪了宋棟夫婦,以下是他們的口述:

最開始以為只是嚴重一點的流感

因為在華南海鮮市場附近住著,我們知道華南海鮮市場有這個病例是很早的,但是當時官方闢謠,而且說沒有人傳人的現象,我們當時就沒有太在意。所以我們在一月初的時候還去了一趟廈門,1月12號去,16號回來。回來以後還制定了1月22日回西安老家過年的計劃。

我們身邊也有一些在醫院工作的朋友,1月中旬的時候,從他們那裡得知,已經有醫護人員出現感染了,但那時武漢衛建委還沒有發布希麼消息。大約1月20號左右,我們通過朋友知道已經有很多人生病,身邊有去醫院的人反饋,醫院的人已經非常多了,看病要排隊很長時間,基本都需要排5、6個小時,長的有10個小時。而且看了病以後也沒有什麼的確診和治療手段。

整個事情我們真的是很感謝鍾南山,如果他沒有出來說,那我們還是會把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理解成嚴重一點的流感。這個事情對我們感觸最深的是,當我們聽說一些消息時,官方就出來闢謠,闢謠後又發現這個消息被證實,這個時候我們是很恐慌的。

朋友父母發病十餘天難收治

我們身邊有個朋友,他父母兩個人都發病了,發熱、咳嗽,症狀特別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父親有時出門,母親幾乎是不出門的,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才知道這個疫情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懷疑這個病毒是人傳人的。

當時他父母的病其實是比較嚴重的,去了醫院以後要排很長時間的隊,但就算排上了隊,也沒有辦法確診、收治。醫生告訴他,確診必須要住院,但當時的情況就是,人已經住滿了,他們住不了醫院。

到1月20號的時候,他們已經奔波快一個星期了,跑了武漢不止十家醫院,但是沒有一家醫院收治,每天的排隊時間都在5、6個小時以上。你想,本來就生著病,還要去排隊,好不容易輪到自己,還不能被收治。醫生當時給出兩個收治的必要條件:第一是呼吸困難,第二是血氧飽和度低於90%。當時醫生給他的信息是,就算收治了,也不會有什麼特效藥,如果收治採取的治療就是插管,因為呼吸出現問題了,就只能插管。你想想,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父母送過去後就直接上呼吸機插管。所以他當時就聽了醫生的建議,每天都去給父母採購免疫球蛋白,當時武漢的價格已經飆到了700塊錢一支,他的父母每天都要用接近8隻,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個開銷是很大的。截止到1月26號,他的父母還沒有被收治。

怕「斷頓」不敢吃蔬菜

我們是在武漢市發出私家車不能出門公告的那天下午4點出門採購的。因為一發這個公告,我們決定給家裡補充一些物資。所以就去了我們家附近的那個菱角湖萬達廣場沃爾瑪超市,裡面新鮮的蔬菜基本沒有,其他的物資還是有的。價格也都是正常的。

圖為宋棟夫婦居住的小區

這個年過的,我們現在吃的最多的是方便食品、速凍食品,家裡有青菜和其他的東西,但我們不敢吃,因為不知道吃到什麼時候就斷供了。現在過年我們吃的最多的是方便麵、榨菜,餅乾,速凍水餃。因為我們每一次出門都很艱難,我們甚至可以不要新鮮蔬菜,選擇在人少的時候去,用最快的速度買完就回來了,最大程度保護自己的安全。但是我們下一步面臨的是,家裡的生活用品用完後,就必須要走出去,在超市買完東西,還要提著一堆的東西再走回來。

不敢乘坐社區安排的車

我們現在不能開車出去,每個社區給我們安排兩到三臺車,但一是不夠用,二是不敢乘坐。有快遞給我們發簡訊說到了一件貨,讓我們自己去取,其實很想去取,因為希望到的是口罩之類的緊缺物資,但後來還是作罷,因為在現在的這種情況下最著急出門的一定是病人,那麼給我們配備的那兩三臺車使用率最高的應該就是發熱的病人,那誰還敢乘坐?

小區既沒有封鎖,也沒有排查

我們小區離華南海鮮市場只有1.5公裡,而且小區門口就是定點收治的紅十字會醫院,被列為武漢幾個比較危險的小區之一。可這個消息並不是從社區、物業那裡知道的,而是從我們朋友那裡知道的。

小區既沒有封鎖,也沒有排查,我們什麼信息都不知道,比如有多少疑似病人,多少確診病人。特別是我們現在自我封閉了以後,已經很多天沒有出門了。有一個感覺很不好的細節,就是在20號左右,我們小區還有一個人去世,當時還沒有封城,我們還在小區裡散步,發現樓下有花圈,但直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病毒而去世的,所有的消息我們都不知道。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會認為處在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因為街道、社區都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判斷我們小區是非常安全的呢?如果社區告訴我們確切的消息,那我們就可以去採取一些措施,保護自己。

已經做好了被感染的心理準備

從20號到24號的這幾天裡,我們的情緒每天都在起伏,誰也不能確認自己是否被傳染上、在潛伏其中,而且我們在這麼危險的地段,當時其實已經做好了被傳染的心理準備。

我們每天都要辨別各種信息的真偽,每一個數據都牽動著我們的心。網上流傳有很多不知真假的視頻,但作為武漢人我們一眼就能看出是真是假,因為視頻裡的醫院是不是武漢我們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當看到視頻中熟悉的醫院擠滿了人,再加上我的朋友說他每天都要排隊5、6個小時看病,我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

有多少像我朋友父母那樣,其實早已認定自己感染了這個病,但是醫院沒有辦法確診、收治。我們就會想,那天去超市採購的時候,會不會接觸到這樣的人?這就是給我們造成非常大心理壓力的地方。

從武漢「逃」出去是為了求生

在得到封城消息的時候,武漢「出逃」了一部分人,其實沒有人故意要去傳播病毒,而是為了得到救治,因為他們在武漢沒有辦法住院,沒有醫療支援他們,醫療資源已經飽和了。

我們知道23號那天他們跑出去了,其實他們出去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求生。他們親身經歷過在武漢醫院排隊,但得不到救治,他們沒有辦法,只能選擇出走。

跑到外地,至少可以得到收治,就算隔離了也沒有關係,不像在武漢排幾天的隊還得不到收治。

如果從12月份就開始封城,我覺得有一件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是武漢的100多名大學生不會出去,不會去感染其他人。

現在很多武漢人、湖北人正在上演「人在囧途」,他們面臨的是回不來,當地人又嫌棄他們,有誰願意花著錢還忍受這樣的待遇?我有一個朋友,他們一月初就去了海南,走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武漢有疫情這麼回事,然後大年三十那天被酒店趕出來了。不因為別的,就因為他們是武漢戶籍。看到有朋友遇到這樣的遭遇,我們也很難受。

看到武漢每天都在復甦

對武漢人來說,這是一次浩劫,我們看到這座城市很悲壯的一面,但也看到了特別溫情的溫情的一面,有民間自發組織的支援,還有各地的支援,還看到醫生們拼搏。

在交通管制之前我們民間自發組織了很多群,用私家車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而且沒有一個人是考慮費用什麼的,就是為了幫助他們。

前幾天有一個護士沒有隱形眼鏡,戴上了防護鏡以後很不方便扎針等工作,她就在群裡發消息,問誰可以幫忙配一副300度的隱形近視眼鏡,我就找到一個做眼鏡的朋友,他和那個護士聯繫後,就把一副300度的隱形近視眼鏡送給了她。

疫情發展到現在,我們看到武漢在一點一點地復活,比如昨天我打開淘寶、餓了嗎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藥店已經可以配送了,比如感冒方面的藥,也可以選擇買菜,讓別人送上門。昨天我收到了順豐的消息,讓我去提貨。看到這些,我就覺得武漢一天一天地在復活。

(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焦點

  • 華南海鮮市場不是起源地!新冠病毒究竟來自哪裡?
    作為一名吃瓜群眾,嚴謹的科學實驗我做不來,也不敢在新冠病毒起源那麼大的事情上發表任何個人意見。我只從被權威證實的公開披露的信息裡去挖掘答案。最近關於新冠病毒的起源有三條新聞,任何一條都足夠讓人心情震動。如果把三條疊加在一起,更會讓人震驚得要失聲高叫。
  • 新冠病毒發源地或不是華南海鮮市場,中國科學家通過構建新冠...
    通過遺傳學分析方法,鬱文彬等發現,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病毒應該是從其他地方輸入的。換句話說,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病毒的發源地。不過,華南海鮮市場應該是新冠肺炎的引爆點。 我們都知道,自從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之後,科學家和醫生紛紛猜測,華南海鮮市場就是新冠肺炎的源頭。在2020年元旦,華南海鮮市場被關閉。 不過,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黃朝林教授及其同事,1月24日在頂級學術期刊《柳葉刀》上披露的首批41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相關信息[2],挑戰了上述假設。
  • 華南海鮮市場非新冠病毒發源地,蘋果環繞屏新專利
    # 華南海鮮市場並非新冠病毒發源地( 中國新聞網 )據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官方網站消息,該園聯合華南農業大學和北京腦科中心,收集了全球共享到 GISAID EpiFluTM 資料庫中覆蓋四大洲 12 個國家的 93 個新冠病毒樣本基因組數據
  • 華南海鮮市場連夜清理凍品怎麼回事?華南海鮮市場將徹底消失嗎
    1月26日,據央視報導,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首次從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並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陽性樣本分布在市場22個攤位和1個垃圾車,其中分布在華南海鮮市場西區的陽性標本31個,佔全部陽性標本的93.9%。
  • 華南海鮮市場曾熱銷冷鏈食品,武漢最初病例或從海外傳入?
    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歐美暴發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而在國內,各地都在嚴防與境外冷鏈輸入相關的感染病例。按照「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全覆蓋」的要求,武漢等城市近日在對一些批次冷鏈倉儲進口食品進行常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有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這很容易讓人想到曾暴露在全世界聚光燈下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一年前,那裡是否同樣存在境外冷鏈食品?
  • 我在華南海鮮市場經歷武漢封城15天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楊雨奇地處武漢江漢區的華南海鮮市場,因為極可能是「新冠病毒肺炎」的源頭,在短短半個月時間裡成為一個全國知名的標籤。作為居住在華南海鮮市場周邊的居民,在這場舉國戰「疫」中,他們似乎最早進入戰區,最先進行戰鬥。
  • 新冠捲土重來?北京新發地是下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多省緊急下架...
    但就在昨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突然在切割三文魚的案板上檢出了新冠肺炎,新發地批發市場是北京很重要的一個場所,同時也是京津冀很重要的一個農產品集散地,人流量密集。根據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所言,檢出新冠病毒的三文魚來自京深海鮮市場,京深海鮮市場也是北京一個很重要的海鮮市場,人流量密集,京深海鮮市場商戶稱所售的三文魚來自於北歐,大部分是來自挪威和法羅群島。
  • 起底華南海鮮市場及幕後老闆:誰在放縱地下野味市場?
    例與海鮮市場無關,美國《科學》雜誌也刊文稱,海鮮市場可能並非病毒的唯一源頭。但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華南海鮮市場仍然是追溯病毒源頭的一個重要地標。 而就是在這個處在黃金地段的海鮮市場,管理上的混亂,恐早為疫情的蔓延埋下了禍根。 「要想吃『尖板眼』的東西,市內只有華南海鮮市場買得到。」一位餐飲行業的業內人士用地道武漢話直觀描述了華南海鮮市場在當地的定位。「尖板眼」在武漢話中指稀奇古怪、與眾不同的東西,在「好吃佬」口中特指各種「野味」。
  • 華南海鮮市場將徹底消失?NO!應在那立碑,警示不能再吃野生動物
    青鋒曾被指為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發源地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自3月2日啟動全面徹底的消毒工作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和議論的熱點。甚至有消息稱,在經過全面消殺後,「華南市場將徹底消失」。儘管有消息已經公開回應稱,華南海鮮市場「場內囤積物將被處理」,「主體建築不會被拆除」。青鋒還是建議,華南海鮮市場應該保留,而且還要在醒目位置立上一個碑,全面記錄這次武漢新冠肺炎發生乃至救治等詳細經過,用沉痛的教訓告誡當下乃至未來的人們,不要再吃野生動物!青鋒提出這個建議,源自17年前。
  • 早財經丨有研究發現稱: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非新冠病毒發源地;浙江...
    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關於對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即日起,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完成醫院治療後,應到指定場所統一實施為期14天免費的康復隔離和醫學觀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院長馮佔春教授表示,新冠病毒對人類而言是全新的病毒,我們對病毒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更新深入。
  • 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發懺悔文爆料內幕?真相來了
    2月20日,這兩天,一篇題為《華南海鮮供貨商懺悔了!坦陳動物是這樣賣入市場的。。。》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文章作者自稱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徐翠芹」,「做了18年的水產生意,只知道損人利己,做了很多對不起大眾的事情,我會在所賣的水產體肉添加毒素」,給黃鱔、螺螄、貝類、黑魚、龍蝦等水產品中添加避孕藥、尿素精等藥物。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如何應對?
    近日「鍾南山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引發網友廣泛關注12月19日,鍾南山院士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鍾南山院士表示,近段時間,國內一些地方出現了零星本土病例,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外部因素影響,即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
  • 泰一海鮮市場爆發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僅一天內516人被確診
    12月19日泰國爆發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事件,起源是因中部沙沒沙空府一海鮮市場發現確診病例而引發大範圍交叉感染事件。僅在12月19日當天泰國新增新冠肺炎病毒病例548例中就有516例與這一海鮮市場有關,從19日開始該海鮮市場進行了暫時關閉,並全全面實施封城措施,學校放假、商場關閉、工廠停工等等。
  • 新發地和武漢華南海鮮...
    北京多家超市連夜下架三文魚6月12日,北京新增6例本土病例,均有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新發地市場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在當日北京市進行的農貿批發市場大排查中,5424份環境樣本,新發地有40份核酸檢測呈陽性;517名從業人員中,45人咽拭子陽性。
  • 「病毒獵手」利普金:華南海鮮市場可能是二次傳播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是人造的 華南海鮮市場可能是二次傳播 Y:如何描述你的任務? L:我的使命是做我們最擅長、且幾十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試圖找到一些線索,獲得「病毒情報」,如病毒從何處來,它是如何引起疾病的等等。
  • 從華南海鮮到新發地,有哪些值得我們深思?
    而本次疫情的矛頭直指新發地批發市場,這不禁讓人回想起一月初武漢爆發疫情時的源頭---華南海鮮市場,那時飛來一隻不懂事的蝙蝠把鍋背走了,如今又遊來一隻呆萌會講流利英文的三文魚接過這隻名為瘟疫之源的接力棒,但相同的是,事件的場所都是海鮮市場,究竟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 華南海鮮市場首個確診患者身份曝光,新冠肺炎源頭究竟在哪?
    近日,華南海鮮市場的首個確診患者身份曝光了華南海鮮市場的首個確診患者情況如下:魏女士,在華南海鮮市場經營活蝦生意,初次的發熱症狀發生在2019年12月11日其長期租住在華南海鮮市場附近的一棟居民樓內,而她租住的居民樓
  • 一家四口藏身華南海鮮市場被意外發現 做檢測後結果驚人
    導讀:3月3日,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內工作人員在清理消毒時,竟意外發現一家四口還在裡面住了43天,把他們帶去檢測後結果更是驚人。自新冠肺炎在武漢初次出現到爆發,有一個地方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也是醫學界討論的重點,那就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科學》等科研雜誌網站,陸續上線多篇相關論文,對病毒來源、疫情發展、臨床特徵等方面進行解析。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至少兩篇論文提出,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已在武漢發生人際傳播。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被視為早期病例的主要感染來源地,但2019年12月1日發病的一名患者並無該市場暴露史,這為病毒來源打上了問號。
  • 疫情集散地的華南海鮮市場背後:至今未露面的餘氏家族和神秘女人趙紅
    1月26日,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在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研究中取得階段性進展,首次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並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截止1月27日晚上22點,全國已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854例,死亡8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