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潮流藝術?

2021-02-18 藝術壯士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起「潮流藝術」,可「潮流藝術」到底是什麼呢?

潮流玩具,限量版畫,藝術聯名,KAWS,村上隆,ComplexCon,Beyond The Streets… 這些都屬於潮流藝術的範疇嗎?

ComplexCon 2018 展館入口

村上隆,KAWS,奈良美智等藝術家的原作價格已經達到在世藝術家中的頂尖水平,是當之無愧的國際著名當代藝術家(Contemporary Artist)。

而 Banksy,Shepard Fairey,D*Face,OG Slick 等藝術家則是正正經經的塗鴉藝術家(Street Artist),縱使名氣再大,也依舊堅持親自在戶外創作塗鴉。

至於ComplexCon,Beyond The Streets,YOHOOD,STS等越來越多的潮流文化與潮玩嘉年華,在帶來讓人挑花眼的無數潮流單品的同時,也通過聯名、展覽、限定發售等形式在散播著潮流藝術文化。

OG Slick 在 Pow! Wow! Hawaii 2019 上的塗鴉創作

那潮流藝術到底是什麼?

我理解的潮流藝術是:與潮流文化,時尚,媒體傳播,以及當代人生活緊密相關的,可供大眾消費的藝術的統稱。

ART + pop culture + fashion

+ media + life + affordable + ...

潮流藝術的界定不受創作者是誰,創作媒介,作品風格的影響。關鍵在於:

· 藝術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受到更多人的喜歡,而不僅是被藝術圈內認可;

· 藝術家渴望作品能通過網際網路、複製品、聯名等形式被更多人看到,而不是被局限在創作與展覽的傳統框架之內;

· 為了讓作品受到更多人喜歡,作品通常包括大眾喜愛的元素,不限於卡通、明星、時尚、體育、遊戲等元素;

· 無論以何種形式,希望作品能被更多人消費與傳播,而不是變成大眾遙不可及的懸掛在美術館中的藝術品。

· 最關鍵的一點也不能漏掉,藝術家的作品需要足夠優秀,獨特,抓人眼球。

Daniel Arsham 和他的「卡通補丁」系列作品

這就是為什麼除了在世藝術家外,就連安迪·沃霍爾,基思·哈林等已經過世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與衍生品仍然受到眾多潮流藝術愛好者的歡迎與追捧。

早在 40 多年前,他們就像很多當下的年輕藝術家一樣,把米奇,夢露,貓王等時代潮流元素畫進作品中,如果40年前就有潮流藝術的概念,他們的作品絕對也當之無愧。

米奇90周年紐約展上 Keith Haring 作品

潮流藝術還有一個特徵,就是除原作之外,大部分潮流藝術家都會發售版畫、玩具等限量周邊,而且縱使原作再貴,周邊的發售價也是普通大眾能消費得起的價格。

KAWS 2018 年與優衣庫合作的廉價毛絨

很多藝術家通過社交網絡積累足夠粉絲後,就會在社交網絡上發售限量周邊。而消費他們周邊的忠實粉絲除了藝術愛好者,還有很多潮人。

潮人們從以前追求穿著的潮流,到現在對居住環境也有了潮的追求,每月數款限量發售的版畫、潮玩成為他們的追捧對象。如村上隆,Kaws,Daniel Arsham,Ron English,Matt Gondek 等藝術家的限量周邊都登上了潮人必購清單。

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憑藉作品魅力及個人魅力,成為年輕人的偶像,並擁有明星一樣的號召力與帶貨能力。

空山基 x Dior 2019 早秋男裝系列時裝秀

潮流藝術從前也許只是小眾愛好,但隨著2018年Dior男裝與KAWS、空山基,優衣庫與村上隆、KAWS,國家寶藏與Daniel Arsham 等等藝術家聯名事件的發生,以及每個月不止一次的潮流嘉年華、潮玩展、潮流藝術展等的狂轟亂炸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潮流藝術」,這個沒有英文翻譯,中國製造,但又人盡皆知的新概念。

曾是滑板少年的Haroshi(左)vs

曾是DC漫畫封面插畫師的James Jean(右)

潮流藝術家中一部分人從沒接受過正統藝術教育,很多人以前的職業是設計師、音樂人、街頭混混、甚至滑板青年等等,大家都因為熱愛潮流文化與藝術,而開始藝術創作。

另一類的潮流藝術家,則像村上隆一樣,以商業為導向進行創作,作品的創作方向會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喜好,很多藝術家也不像傳統藝術家單打獨鬥,而是工作室性質,除了藝術家本人,工作室中的員工各司其職。他們甚至擅長市場調查與數據分析,像網際網路公司一樣想方設法為藝術家吸引來越來越多的忠實粉絲,創造出更高的點讚與銷量。

村上隆(右1)與工作室及畫廊工作人員合影

雖然我上面說了一堆,貌似人人可以成為潮流藝術家,但真正被市場與藏家認可的潮流藝術家並不多,能經得起市場考驗的不超過50人。

以下我列舉了我心目中的潮流藝術家TOP20,大致按照原作市場價格,限量周邊發售頻率與發售總量排序。列表名單僅代表個人觀點~

我的衡量標準有六點:國內有一定知名度,參與各類藝術或潮流展會,有過品牌聯名,會定期發售限量周邊,周邊發售價在5000元以內,作品短期就有很大升值空間。

村上隆(版畫銷量 NO.1)

KAWS(玩具銷量 NO.1)

Daniel Arsham(雕塑銷量 NO.1)

James Jean(版畫銷量 NO.2)

Ron English(玩具銷量 NO.2)

空山基(Dior 聯名封神)

Invader(周邊價格貴的代表,但依舊瘋搶)

Haroshi(罕有周邊的代表,作品人人想搶)

MADSAKI(跟著村上隆有肉吃,曝光不輸大咖們)

Matt Gondek(版畫,玩具漲幅嚇人)

Gary Baseman(玩具知名度高,總款式多)

Jerkface(周邊發售價漲價最快)

Hebru Brantley(玩具展的焦點)

D*Face(英國街頭藝術家代表)

OG Slick(美國街頭藝術家代表)

Javier Calleja(玩具價格漲幅嚇人)

Steven Harrington(潮流聯名之王)

Nychos(風格獨特,鶴立雞群)

Cote Escriva(潮玩黑馬)

下田光(潮玩與版畫黑馬)

Haroshi 的滑板雕塑小人

一些藝術家沒上榜理由:

1. 奈良美智:偉大的當代藝術大師,不願、不屑也不需要出限量周邊,一直矜矜業業的執著於創作;

2. 草間彌生:婆婆自己都說了,自己不是波普藝術家,是永遠的前衛藝術家;

3. Banksy:神秘街頭藝術家,架上繪畫都很少畫,很少出限量版周邊,就算出限量版畫大眾也消費不起;

4. Shepard Fairey:作品風格相對保守,國內知名度不夠大,所以沒有列入列表,但他在美國塗鴉藝術家中的重要性與地位屹立不倒;

5. Futura:老牌塗鴉藝術家,作品很棒,但國內知名度不高,可能因為抽象風格相對晦澀難懂,不過隨著近幾年的普及宣傳(參加YOHOOD),以及聯名合作(去年與優衣庫合作),未來一定也會被更多潮流藝術愛好者所認可;

6. Mark Ryden:雖然出版畫,出玩具,但是大師的作品沒有潮的屬性,希望他在自己創造的道路上永遠封神;

7. Andy Warhol:大師和他的2位愛徒 Keith Haring 與 Jean-Michel Basquiat,已經去世,作品雖然先鋒,但沒有跟隨當下的潮流。

周邊很少的奈良美智,這對滑板算是他最潮的周邊啦

其他我沒有提到的藝術家,大家也不用糾結,如果列潮流藝術家100人名單,我大概都會寫進去。

畢竟「潮流藝術」與「潮流藝術家」沒有明確概念,更多是要滿足一些公認的屬性,同時通過市場的認可。只要被足夠多的藏家與粉絲認可屬於潮流藝術,那大概就可以歸類到潮流藝術內。誰想把哆啦A夢版權方放進名單,我都不會硬攔著的。

2017年東京哆啦A夢展上,村上隆作品

     補充概念     

Pop Art  

Pop Art 被翻譯為「波普藝術」,20世紀50年代起源於紐約,最著名的代表藝術家包括波普之父 理察·漢密爾頓,讓波普發揚光大的 安迪·沃荷,以及其他代表藝術家,凱斯·哈林、大衛·霍克尼等等。

Andy Warhol 與他的金寶湯罐

Contemporary art 與 Modern art  

Contemporary art 即當代藝術,也就是指1960年代後期開始的藝術作品,還有「現在活著的藝術家的作品」的含義。當代藝術經常會和 Modern art 即現代藝術搞混,現代藝術是指19世紀末到1970年代的大部分藝術作品。

因為這2個概念是按照年代來劃分的,所以波普藝術家也跨越了這2個概念。

Jeff Koons 與他的「氣球狗」雕塑

Avant-Garde Art  

Avant-Garde Art 即前衛藝術,是一種不拘泥於傳統繪畫,更傾向表達創造者情感的概念,前衛藝術大部分以行為藝術、觀念藝術家等形式存在。草間彌生就曾經表達過自己不是波普藝術家,而是前衛藝術家。

草間彌生與她的波點南瓜無限鏡屋

Street Art & Urban art  

都指街頭藝術,包括街頭塗鴉、街頭裝置、張貼海報或貼紙藝術等、與公共藝術不同,街頭藝術大部分是藝術家偷偷在深夜,違法創作在街頭巷尾的,不過隨著公眾接受度的提高,以及很多國家地區政府的開放性提升,很多街頭藝術家由暗轉明,開始在企業甚至政府的邀請下,光明正大的在街頭開始創作。

Banksy 與他的話題作品《Girl With Red Balloon》

Lowbrow Art  

直譯低俗藝術或者地下藝術,風格以超現實為主,藝術家都為自己的作品創造出一個光怪陸離的奇異世界,早期因為一些以怪物、色情、暴力、朋克風格為主題的作品,不被主流所接受,一些地下藝術家就自嘲的把自己的作品稱作 Lowbrow Art。Lowbrow Art 1970 年代末發展與美國加州,代表藝術家包括 Robert Williams,集大成者則是 Mark Ryden,他被稱為是 Lowbrow Art 的黃金教父。

以上概念,除了 Lowbrow Art,都是被記錄入藝術教科書,也就是被藝術行業認可的藝術風格或形態。Lowbrow Art 畢竟也有 50 年的歷史,被很多人所接受。


Mark Ryden 與他標誌性的作品與華麗復古畫框

潮流藝術  


無英文譯名,詢問眾多海外藝術家無果。

國內「潮流藝術」名詞大概出現在2013年前後,來源不明。2017年被認為是中國嘻哈文化、國潮的元年。嘻哈、潮流、街頭等詞語變成 2017 年最熱的詞彙。不知不覺的,潮流藝術也成為潮流文化的關鍵元素之一,並逐漸興起。

長沙IFS樓頂KAWS永久雕塑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如有異議可以在留言中討論

3月18日抽8位留言粉絲,隨機發下方的1種禮品

禮品1:James Jean鋼印賀卡2張(價值100元)

 禮品2:James Jean米奇盲盒一個(價值100元)

最後衷心感謝為我提供觀點的

  藝術家、藏家、經紀人朋友們!

· - ·

 ◎ End ◎ 

· - ·

文:毛壯  圖:網際網路

聯繫微信號:mao-zhuang

! 只發原創文章   歡迎關注 !

▼微信二維碼▼

相關焦點

  • 你們都是如何定義「潮流」二字的,用一件衣服還是一雙鞋?
    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一句話去描述、定義「潮流」二字所以,天天自稱自己是玩潮的資深老炮兒腳踩ow x aj、身披supreme boxlogo短T的潮人你們都如何定義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用衣服或者鞋子來定義潮流
  • 負重前行,中國潮流藝術的崛起
    當下,我們所熟知的潮流藝術都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在不同的作品當中,或多或少都會融入大眾喜聞樂見的元素內容,這也令潮流藝術更易於被大眾所接納和理解,同時它拉近了藝術與人們之間的距離,給予了外界一個熟悉的視角或是較低門檻去看待藝術,讓藝術更加貼近大眾的生活,而這也是潮流藝術在商業市場中有著極大提升空間的原因。近些年,潮流藝術正在以一種極為迅猛的勢頭,搶佔著藝術市場。
  • 次世代定義當下時尚潮流
    誰能定義當下的潮流呢?畢竟在現在的市場上,我們已經看不到那些殿堂級潮牌的橫掃六合,新生潮牌如同雨後春筍,多種風格群雄並起,而更多潮玩圈也讓消費者有了宣洩個性的新選擇。第一波潮,閃耀矚目任我行曾幾何時,大家對於「潮」的定義,還是那個大LOGO滿天飛、滿身印花矚目的FEEL,張揚個性卻有著極強的視覺衝擊力,給當年的消費市場帶來了地震般的影響。
  • 與藝術家們聊聊「何為潮流藝術?」
    帶著這些思考與頗為尖銳的話題,NOWRE 來到了這間「潮流五金店」,我們邀請了四位參展藝術家:歐陽儒、JAMES LEE、ROCK LEE,以及 NYSOMETIMES,一起聊了聊「潮流藝術」的定義、發展和未來。
  • 賈方舟:如何定義裝置藝術?
    而實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西方藝術,也主要是沿著杜尚的思想軌跡進行的。但問題是,為什麼直到近半個世紀以後,裝置藝術才正式粉墨登場?它的起因是:1964年4月,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在紐約曼哈頓的斯特堡畫廊展出了一堆布裡洛牌 (Brillo) 的包裝盒,這個挪用於形成品的作品觸動了阿瑟·丹託對藝術的重新思考,終於在上世紀80年代寫出了《藝術的終結》一文,宣布藝術已經由此「終結」。
  • 潮流是藝術的延伸嗎
    有人說潮流只是藝術「藝術化」後的產物,探尋潮流的同時也在感知藝術。當我們把最新最感興趣的領域風格的服飾都收入櫃中,接下來該何去何從?,不由自主的就要往藝術創作這個領域探索了,而所見的電影、服裝都是「加工」後的藝術。
  • 「潮流藝術」迅猛而來:塗鴉藝術、KAWS聯名,如何理解年輕人喜歡的...
    潮流藝術已成為迅猛而來的風口,並頻頻出現在藝博會、美術館、商業地產、網絡綜藝、明星跨界聯名之中。在富藝斯拍賣行中國區總監張文嘉表示,潮流藝術在西方直接來源於1980年代的塗鴉藝術。當下潮流藝術這個「潮」字,其實直接代表了一種流行趨勢,也代表了一種更前衛、小眾的包括對生活和對美、藝術的一種態度。
  • 深度 | 千禧一代為何狂寵潮流藝術?
    從受到哄搶限定球鞋,到引來萬人空巷的KAWS聯名,潮流藝術的白手套專場和人頭竄動的北京潮玩展這些現象都仿佛隱喻著一種新的收藏趨勢,似乎,那些曾經被美術館喻為不夠學術、往往被藝術市場忽略的潮流文化,正隨著時代的發展,藏家群體的改變,悄悄發生變化。毋庸置疑的是,這批消費能力不容小覷並且手上籌碼逐漸增多的年輕人,正是這股潮流壯大的中堅力量。
  • 在藝·藝術市場沙龍No.3丨潮流藝術,收藏下一代人欣賞的作品
    模糊的定義似乎讓它在藝術理論界難以立腳,但潮流藝術早已在市場實踐中走了很遠。市場的火熱倒逼我們重新審視這股新生的藝術力量,而相較與探討潮流藝術與所謂的傳統嚴肅藝術的學理關係,思考它崛起背後的邏輯似乎更有立竿見影的實際意義。我們也都想知道潮流藝術是否真如它的名字一般只是隨浪而湧、曇花一現;還是能像其他藝術一樣能夠有從長久而持續的發展。
  • 他用人工智慧重新詮釋了藝術的定義
    其次,大眾可以更為廣泛的接觸到藝術品,在提升自身審美的同時,也可以增長對於藝術的認知。最後,一副藝術作品,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它對於人們所身處的空間環境,也有著美感的提升。此次,《SIZE潮流生活》便有幸邀請到,新一代年輕藝術家陳抱陽,聽他講述自己的藝術歷程。
  • RR · 藝術 | KAWS虛擬AR售價1W美元,誰在為潮流藝術買單?
    作為新時代潮流藝術家中最具話題度的人物,此回 KAWS 這一創意作品,幾乎可以說是重新定義了藝術品觀看、擁有和交易的方式。如果說以前潮流文化的影響力更多地停留在大眾層面,僅僅催生出普通消費者對聯名時裝、鞋款的追捧,那麼如今潮流文化早已在藝術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無論身價還是話題度,都屢創新高。
  • 「潮流」和「潮牌」是什麼?supreme是否可以定義它們?
    「潮流」混淆,不知道什麼才是潮流。但是文化和潮流是兩碼事,街頭文化最多是潮流文化中的一種,但是兩者是包含關係,潮流似乎並不可以這樣定義。現在在國內,潮流文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熟知,也冒出了很多所謂的潮流達人,他們對潮流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有自己風格的穿搭,但是現在可以把潮流解釋得很清楚的人並沒有多少。
  • 藝術聯名:一場潮流文化的藝術表達
    整個展覽展示了球鞋背後的聯名藝術家和設計師對球鞋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展覽集合了傑夫·斯泰伯 (Jeff Staple)、尚特爾·馬丁(Shantell Martin)、卡通先生(Mister Cartoon)等17位元老級藝術家和設計師的球鞋聯名作品,也包括球鞋設計原稿、球鞋藝術裝置以及主題版畫作品。
  • 潮流集結號吹響!杜蕾斯帶你大膽突破禁錮,重新定義自我潮屬性!
    進入沉浸式體驗的街道看街頭遊玩體驗遇上塗鴉藝術如何碰撞出關於潮流的奇思妙想走過很多路,但足跡從未被記錄而在杜蕾斯精心打造的潮前街全息地屏每向前一步足跡都會被記錄並且放大形成極具藝術潮流感的幾何圖案徜徉於潮前街你或許會感到有一絲好奇整條街道竟然沒有常規門店和招牌仔細看,散發著獨特氣場的潮人們大膽定義自我風格不正是最具態度的招牌?
  • 從百年藝術沉澱到新式潮流先鋒,Antica做了什麼?
    取自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靈感,攝入Vans「off the wall」的品牌精神,最終誕生出經典與時代碰撞的「藝術之作」。 當小黃杯遇上小黃鞋,一邊是擁有百年文化底蘊的翹楚,一邊是極具張力的時尚先鋒,兩者的碰撞迸發出新潮火花,進而塑造出高端品牌形象,營造年輕人的嚮往感。 在年輕人經常駐留的地方,Antica也留下了「小黃杯」的印記。
  • ArtMarket.com旗下公司Artprice: 如何客觀定義 2020 年的當代藝術?
    但莫瑞吉奧·卡特蘭 (Maurizio Cattelan) 在 Instagram 上發表的帖子比馬塞爾·杜尚 (Marcel Duchamp) 多幾千條,卡伍斯的作品突然之間與皮埃爾·蘇拉熱 (Pierre Soulages) 最好的作品同樣昂貴,這種現象不僅自然而然地引發了許多關於藝術市場驅動潮流和矛盾的問題,也引發了許多有關當代藝術概念的問題。」
  • 「裸體畫」和小黃鴨——從波普藝術到潮流玩具
    被視為第一幅真正意義上的波普藝術作品。畫中男子手握網球拍般巨大的棒棒糖,棒棒糖上還印著的三個大寫字母:POP,亦即「波普」。有人說,POP是Popular(流行)的縮寫,也有人則將其看作Lollipop(棒棒糖)的簡寫。但無論如何,一個新的時代即將隨著畫中男子這根鮮豔的「仙女棒」強勢來襲。
  • 王俊凱打破時尚定義,「凱」啟潮流新篇章
    「凱」啟潮流新篇章新生力量 打破時尚定義獨特個性 體現年輕態度少年獨一無二🔛未來無限可能「凱」啟潮流新篇章新生力量 打破時尚定義獨特個性 體現年輕態度少年獨一無二🔛未來無限可能「凱」啟潮流新篇章新生力量 打破時尚定義獨特個性 體現年輕態度少年獨一無二
  • 傑尼亞 | 以潮流語言重新定義男裝風尚
    尤其是那些一向以頂級工藝和剪裁而聞名的男裝品牌,它們正以潮流語言來重新定義男裝風尚。Ermenegildo Zegna就是這個陣營中的執牛耳者。作為義大利老牌奢侈品男裝,自1910年由Ermenegildo Zegna創立以來,便始終以優質面料和精良剪裁聞名。
  • 一個關於年輕的重新定義 一場趕赴藝術的盛會
    瞬息萬變的新世界,年輕的定義正悄然更迭。全新創刊的《嘉人NOW》聚焦「當下」,邀請有態度的明星全程跟蹤紀實拍攝,產出24P 以上電影感豪華內容。以實際場景拍攝,將時裝、配飾融入現實生活,還原 TA 在時裝、生活方式、文化等方面的態度與想法,真實呈現他們的物質態度與精神世界,重新定義「年輕」。想與年輕新勢力會面嗎?8月21日-23日,我們在上海上生·新所「好!藝術節」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