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菠蘿是個硬貓 獾聲
好了,第一波玫瑰要接近尾聲了。買了三隻玻璃小花瓶,從花多來不及插,到現在殘花一朵,掛在瓶裡讓它枯萎。
奢侈過
玫瑰是和人很親近的植物,和櫻花是一個道理。它們長期受到人類的精心照顧,大多數品種的健康及開花狀況和受到的照顧多寡有關。多少年來它已經在我們的印象裡留下深深印記:玫瑰盛開的花園總是經常有人的活動,一手抄剪刀,一手提水壺,鼻尖湊到花心上,非如此用心不會有漂浮滿園的花朵。
早春興興頭頭的時候,完全是這樣想的。但隨著春天臨近尾聲,幾場大風大雨接連烈日之後,想法又變了。玫瑰整體的姿態、不同的葉色越來越重要。月月開花是美好的願望,但它們終歸要融入花園的整體。花朵會變成點綴,只有姿態的俊逸,健康舒展的綠葉,才是長久。
花園整體是日式風格,所以冷靜下來想,早春爆發的玫瑰對這個狹小空間來說,花太多了,有點浮躁。一直要到現在,零星開花的狀態,才會一眼望去不會像糖奶攝入過多,快樂到頭暈。
來感受一下,過滿則溢
枝條竄長橫逸的日本品種「世霸」,比較符合花園的整體氛圍
玫瑰全部盆栽,便於管理和移動,以便花園面貌常常換新,也可以做各種色彩的試驗。還有一點考慮,宿根花園有很多大樹,以後會越來越陰蔽,不適宜大部分玫瑰的生長。而且宿根植物整體線條飄逸柔軟,而玫瑰有刺,灌木型的太挺直,枝條較柔軟的擴張型又佔地太廣,很難融入宿根花園的柔和氛圍。若種在裡面,修剪時還會莫名受傷。
日式花園部分更不合適。玫瑰是比較挑剔的植物,別的園藝風格對它也有諸多限制。
直立型的代表「朱麗葉」和擴張低垂型的「檸檬酒」,均個性鮮明
能想像這裡種著玫瑰嗎?
之前兩篇已經按開花順序講了部分玫瑰品種,今天把剩下的也寫了。大部分玫瑰都是在我這裡的第一個春天,對習性還摸得不是很透。了解多少寫多少。
灌木小伊甸園,微型月季,多頭開花。單花時間非常持久,耐熱,不怕雨淋,這一點在上海要非常感謝。紅色龍沙寶石也抗熱,但不耐雨淋。雨水一多,花苞會從外瓣開始爛,只能用手剝掉,再強行掰開花瓣,才能勉強賞花。
很多包子的品種都有這個問題,比如傳統品種「粉妝樓」,就非常嚴重。如果雨水多,露天種植無法避免雨淋,在選擇品種的時候就要非常注意這個問題。不然漫長等待換來消苞,會沮喪。
奧斯汀切花系列的「才能」(Capability),純正的玫粉色,某些情境中會有點俗氣。
把它和同色系的淺粉玫瑰放在一起會好很多,或者放在磚紅色的牆前,一大片綠色中,古典雅正的味道就出來了。屬於一個花園中要有一兩棵的華麗植物。
微型月季「彗星」,第二張是隔著紗窗拍的,噪點一大倒很襯它。之前得過白粉病,經常用水槍衝洗葉片,噴拜耳的「拿敵穩」和代森錳鋅,儘量摘除染病的葉片和花苞,才長成現在的樣子。
微香,豐花,枝條柔軟,適合放在窗臺讓枝條自然下垂。非常喜歡這個品種,耐熱耐雨。白色半重瓣的小花開到最後會呈現稍許粉紅,有精緻的紐扣心,像古老一季開放的薔薇一樣珍貴。其實多季開放,長久陪伴。
一直拍不好「檸檬酒」的照片。它實在開得太擴張,讓拍照的人在窄小花園裡很難找到合適距離和角度。低維護月季品種,可以放心種在公共空間,不用費心維護就能花開不斷。
葉小、薄、葉脈凹凸有致,花色由初開的鵝黃漸變至後期的白色。夜晚花苞會收攏,白天再次打開。無花、少花和花量驚人時都很美,是小花園裡種一棵,就能夠改變整體空間感受的「大」植物。
微型月季「芳香寶石」,同樣耐熱耐雨淋。因為放在陽臺鐵架上,不是暴曬就是逆光,所以沒拍到一張滿意的照片。老紫色,白條紋,多頭豐花,有淡香,在微月裡少見。
枝條比較柔軟,一頭多花時枝條會向四處下垂。立個不顯眼的架子稍微支撐一下,保持搖曳的身姿就可以了。不要聚攏直立,就讓紫色跳動在晚空中。
赤龍含珠,中國古老月季。和公共空間常見的紅花國月有點相似,但它的花心是白色,花瓣上隨機出現白色條紋,半重瓣,緊湊圓潤,甜香,符合中國藝術寫意的審美。
下次會專門寫一篇中國古老月季。目前有赤龍含珠、粉暈香水、微型月月粉、紫花月月紅四個品種。它們的花姿和我的花園更和諧,而且更適應本土環境。
總的來說玫瑰是冷涼型植物,怕熱不怕冷。但中國古老月季早就適應中國大部分地區炎熱的夏季,不懼潮溼悶熱,生命力比現代雜交品種頑強很多。試了一段時間,果然如此。慢悠悠地花開不斷,不生病,較耐蔭(暴曬也沒問題),在雨水中尤其美麗。
中國古老月季「粉暈香水」
心願列表上還有好幾個喜歡的古月品種,但空間有限,艱難取捨的過程也很有意思。把淘汰的玫瑰都送給了各路鄰居,散步時會特意張望,看到花在綠叢中。有時鄰居會把開花的圖發給我看,告訴我「因為是你送的所以特別珍惜」,哇開心。
原標題:《花信|玫瑰玫瑰(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