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語言"藝術家李海旺西班牙個展開幕

2021-02-28 西聞


2月25日19時,中國藝術家李海旺個展「色彩·語言」在馬德裡佩瑞茲·德拉麗瓦文化中心(Centro Cultural Pérez de la Riva)開幕。本次展覽由西班牙知名策展人胡安·卡洛斯·莫亞(Juan Carlos Moya)策展,展出了李海旺在不同時期創作的油畫作品,其中包括《大契約》系列、《印記》系列、《天籟》系列。

藝術家李海旺個展「色彩·語言」25日在馬德裡佩瑞茲·德拉麗瓦文化中心開幕。(圖片來源: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由歐洲時報記者潘至立 攝)

 

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家紛紛前來參加開幕式,其中包括西班牙《ABC》報藝術評論家兼藝術館館長卡洛斯·德爾卡多·梅耶多莫(Carlos Delgado Mayordomo)、中歐國際藝術雙年展顧問柳運寵、西班牙壁畫藝術家卡洛斯·弗蘭克(Carlos Franco)、古巴著名畫家厄爾納斯特·拉恩卡略(Ernesto Rancaño)、西班牙著名藝術家Suso33、西班牙著名藝術家LINLIU Zhiping、西班牙國際著名攝影師歐亨尼奧·雷昆科(Eugenio Recuenco)、西班牙著名電影導演卡洛斯·馬丁(Carlos Martín)、西班牙雕塑家阿瑪多爾·布拉奧霍斯(Amador Braojos)、西班牙著名策展人瑞秋·塞拉諾(Raquel Serrano)、西班牙藝術品修復專家艾斯德爾(Esther)、西班牙著名攝影師及藝術家胡安·巴克洛(Juan Vaquero)、日本藝術家雅蘇斯·伊柯達(Yasushi Ikeda)、藝術家林墨等。

 

李海旺與嘉賓合影。

 

落葉歸根,不離不棄


李海旺表示,歐洲有歐洲的文化,東方有東方的文化,大家在一種互鑑共榮的全球文化中生存、發展。中西兩國的文化藝術,本是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此次來西班牙舉辦畫展,希望能讓「兩條平行線相交」。西方善用油畫,而中國更擅長水墨畫。但本次展出的畫作,李海旺不但運用了地契、黃河邊上的土、木屑等中國特色元素,也採用了油彩等西方繪畫材料,用西方的「技」表現中國歷史文化以及家鄉文化。

 

李海旺接受《歐洲時報》採訪。

 

此次畫展策展人莫亞表示,當他首次接觸到中國藝術文化時,便深深被吸引,於是他便致力於從事中西藝術交流事業。不想,一幹就幹了十幾年,但對這份事業的熱情從未退卻。作為此次畫展的策展人,他希望通過此次畫展,讓更多的馬德裡人乃至西班牙人接觸到中國文化。在談及中國及西班牙文化融合時,他指出,此次畫展的主題是「色彩·語言」(El color como idioma)。在他看來,藝術是全球的,而非每個地區自成一體的,所以,藝術是一種「全球語言」,不分地域,不分國界。藝術給觀賞者們帶來的不同心境及情緒,也正是它獨有的語言。

對於此次畫展,他表示,最令他驚訝的是李海旺的作品將中國傳統藝術和現代繪畫藝術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在他對這些畫作的解讀中,他著重強調了「落葉歸根」這一想法,他解釋,不管藝術家用哪一種藝術手法表達他的想法,最重要的還是要回歸到自己的傳統文化上。

 

莫亞向觀眾介紹展出作品。他表示:「畫家把他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思想都畫在畫裡,每個人對畫的解讀都是自由的。」 

畫出家鄉情結,勾勒歷史印記

「繪畫之初,題材的選擇都是從廣度著眼,是一個不斷嘗試、放棄的過程,而真正有意義的著眼點應該是深度,要把一個平面當作是一個體積的邊線看,當作向著你的一個尖端看,要讓你的作品從深處走來,讓潛藏皮下的筋骨呼之欲出,這種深厚的感覺才能表現出古蹟斑斑的印痕,生命於契約是由內而外的真實,歲月的淬鍊使其煥發出別樣的光彩。」李海旺如是說。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文化特色。李海旺表示:「一個地緣有一個地緣的文化和背景。我是山西人,在創作過程中,將家鄉的土也融入其中,希望用家鄉文化幫助我完成想要表達的東西。這些元素能在第一時間激發起我對家鄉的回憶,對孩童時期的回憶,這是一種文化根基,也是一種文化滲透。」

大契約  綜合材料Great Contract Series  Synthetic Material  120x100cm 2018年 (3)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他表示:「在山西,我們推崇『誠信為本』的理念,重視契約精神。為此,我把自己精心收藏的中國歷代房契、地契也放入畫作中。在19世紀20年代出現的山西票號通過一張張契約實現了「匯通天下」,這些契約是智慧的結晶,是信用的憑據。當今這些印跡斑斑的契約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如何將契約精神傳承下去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而這些偽裝的面具便成為可以違背契約精神的擋箭牌,撕掉那些虛假的,讓自己感覺舒服的面具,把真實赤裸裸的暴露出來,我們需要這種真實作為媒介重新構建人與人之間的信賴。」

 

他還說:「隨著社會的變革和時代的進步,契約在我們生活中變換成各種形式,比如地契、合同、承諾,而契約精神也倍加受到人們的重視。契約精神是什麼?是自由平等,是信守承諾,是互助合作,而今物慾橫流的社會,失信欺詐,諸如此類的事件屢見不鮮,我們又該如何去傳承和發揚這種契約精神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簡單的一句『說到做到』,卻需要長期培養的嚴於律己的堅定信念,如果每個人都能遵守契約精神,社會上就會減少許多的『老賴』,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會逐漸增加。」

 

柳運寵表示:「他(李海旺)的畫與眾不同,飽含地方情結,讓我刮目相看。畫裡有契約、家具等各種家鄉元素,善於運用各種符號形式。他運用自己獨特的形式、自己的藝術修養,把自己的理解運用到現代繪畫中。」他還強調說:「海旺的畫很有突破性,個性突出、題材廣泛,有民間、家鄉的味道,這種味道基於他對家鄉的熱愛,從而產生的藝術很高尚,值得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發掘其表達的藝術思想。」

 

柳運寵接受《歐洲時報》採訪。

 

尋求與西方世界的共鳴,「中國紅」驚豔西藝術家

 

作為藝術家,李海旺希望能引起大家對誠信問題的關注和思考,把這種概念傳達出去,貫穿人們生活的始終。

 

精神世界的共鳴:網際網路時代的契約精神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對《歐洲時報》記者解釋《大契約》系列作品的創作理念時,李海旺表示,契約是一種可以讓人們感到安全的信賴,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才能讓人們透過虛擬世界構建一種有信仰的契約精神,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國家。

 

他解釋:「比如說,很多人在微信等社交軟體上用的不是真名、虛報信息等等。當我們選擇要透過什麼面具呈現在世界舞臺上時,我們正是『個人』。某種形而上的偏見將面具看為一種掩飾工具,用來偽裝現實,會讓我們變得無可救藥,陷入虛假之物。而這些面具在偽裝了自己的同時也帶來了信任危機,在面具的保護下,個人安全感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信賴減少了,而契約精神成為了隨時可以摒棄的承諾。社會是個集體,每個人都是分子,如何把每個分子有機組合成一個整體?」

 

色彩運用的共鳴

在《印記》系列中,李海旺運用大漆塗料展現了一種中國特色「紅」。他表示,漆其實也是「契」的諧音,代表契約精神。這種紅色特別醒目,特別符合西班牙人外放的性格。

印記·系列之六  綜合材料 80x80cm 2013年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他說:「紅色和黑色是中國清朝典型的顏色,當這兩種顏色放在一起,展示出中國特有的沉靜和穩重,那是一個民族的象徵。畫作上那斑駁的筆觸和裂痕,宛如漫長歷史長河中時間划過的痕跡。古老的文明已經支離破碎了,但是契約精神還是倔強地堅持在這個社會當中。」

 

柳運寵說,藝術審美是打破國界的。李海旺這次展出的《印記》系列作品中所繪的家具是紅色的。西班牙是一個熱情奔放的國度,當地的藝術家很敏銳,在中世紀,很多畫也都是紅色的。

 

巴克洛表示,他曾經多次來到中國,被中國繪畫藝術以及中國文化深深吸引。所以當他聽聞在此舉辦畫展時,立馬趕了過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不可思議」的畫作使他想起了他的父親,一名西班牙著名畫家,因其繪畫風格與李海旺的非常類似。他稱,這些畫作的風格以及部分畫作所用到的紅漆讓他感受到了濃濃的「西班牙風」。尤其是繪畫手法以及制畫材料,讓他聯想到了西班牙傳統繪畫藝術。因此,他認為,藝術是不分國界、互相包容的。正如此次畫展,李海旺的畫作與許多西班牙畫作所表達的語言是相通的。

巴克洛接受《歐洲時報》採訪。

 

雷昆科表示:「這種紅色非常特別,有東方風情,我很喜歡,我們西班牙人是畫不出來這種顏色的。我相信,每個人都對這個用色有不同的解讀。」

 

無窮的想像空間激發對生活的思考

 

承辦畫展的藝術館館長兼西班牙《ABC》報藝術評論家德爾卡多說道,這是他們第一次舉辦中國藝術家畫展專場,他想用此次畫展對當地居民宣傳此項國際藝術並接觸到中國文化。

德爾卡多接受《歐洲時報》採訪。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畫展亦是如此

在談及西班牙人是否能夠理解此次畫的中心思想時,他表示完全不擔心。他解釋道,每個人對藝術的理解都不盡相同,關注點也不一樣。畫家可以決定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樣式來制畫,但他並不能決定觀賞者會如何理解這一幅畫,而這也正是藝術的魅力。

 

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拉恩卡略表示,畫作引起了他很多共鳴。他曾與一位中國藝術家在中國進行過藝術交流活動,當他看到畫作上的符號、印章、材料時,他想起了許多中國的景色。

拉恩卡略接受《歐洲時報》採訪。

不僅如此,他驚訝於通過李海旺的創作,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藝術手法完美結合,帶給他非常震撼的視覺體驗。他稱,這些畫作的創作手法在全球範圍內非常前沿,即使傳統文化不一樣,但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家都能夠從不同方面解讀畫作並從中學習。

 

無需語言,作品情緒觸動心靈最深處

雷昆科表示:「這些畫作內容相當豐富,有很多層級的閱讀空間,在觀展過程中仔細品位其中細節,是一種極致的享受。雖然不了解畫作中的漢字含義,但是我更關注的是我能從這些作品中感受到的是什麼。這些畫極富美感,這種深層次的美感、和諧早已打破了文化的障礙,對我的內心衝擊很大,我能在品畫的過程中感受到很多情緒能直達我的心底。」

雷昆科向《歐洲時報》記者表示:「這些畫作內容相當豐富」。

 

「無知」是我的欣賞方式

Suso33看完畫展後表示,此次畫展使他大開眼界。除了做音樂視頻,他也是一位街頭藝術創作者。因此,在欣賞過程中,他會更加在意每一幅畫中的細節,他對畫中所運用到的每個圖案、每一條線、甚至每個符號都感到好奇。

Suso33接受《歐洲時報》採訪。

他表示,雖然他曾去過許多在中國舉辦的藝術展覽,但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來說,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承載著太多內涵,他無法立即吸收所有的東西。所以,他自己打趣道,在了解並接觸中國文化時,他顯然是「無知」的。但也正是這一點「無知」,讓他痴迷於無盡的探索中。他稱,中國與西班牙的繪畫藝術雖然存在差異,但兩者是可以共存的。比如此次畫展上,有許多來自不同地方的人齊聚於此,共同欣賞同一幅畫,並用自己的方式解讀這幅畫,這說明藝術是互通互融的。

 

「當代的藝術是個性化的,而不是共性的」

林墨表達了對本此展出畫作的欣賞,他同時表示:「每個國家都在發展自己當下的文化,也就是當代藝術。當代的藝術是個性化的,而不是共性的,每個人對世界的理解不一樣,表達出來的也就不一樣。這次展覽促進中西藝術交流,讓西班牙社會也能了解到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狀態,促進兩國人民在審美意識、文化交流上的互動。每個民族最後比拼的是意識,你的意識停留在哪,證明這個民族先進的時代文化。國家發展至今,其文化支撐在哪?背後的文化傳統又是什麼?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國家文化如何承載這些東西?這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林墨接受《歐洲時報》採訪。

| 轉載請註明出處:《歐洲時報》西班牙版  西聞:SpainZone |

相關焦點

  • OKEY, THEN 呂延翔個展在798藝術區作者畫廊開幕
    藝美視界網(北京)網訊:2020年12月6日下午,OKEY, THEN 呂延翔個展在798藝術區作者畫廊開幕。開幕式匯聚了來自國內外藝術界、美食界等社會各界人士,廣受好評。另一方面也暗含了藝術家對社會主流文化溫和的逃避,他將那些喧囂陳腐的世俗偏見輕輕拋到一邊,繼續用自己的方式來生活和創作。愛的反面並不是恨而是冷漠,對偏見的反抗並不一定意味著大張旗鼓的討伐,不屑一顧的堅持自我有時候反而是更加有力的回擊。不同於之前個展精緻細膩的筆觸、鮮豔活潑的色彩、荒誕夢幻的場景,OKEY, THEN的作品在繪畫語言和表達深度上擁有著顯而易見、更加深刻的成熟。
  • 藝術家 ▏周圓/Butter
    頭的系列/Head's series1-4陶瓷/Ceramic30-60cmx42017 周圓藝術家選擇做藝術主要原因之一是深受兩個小孩成長中自由隨意塗鴉的影響,熱愛上繪畫 ; 其二是隨著閱歷增長發覺也許只有藝術才能表達語言無法表達的部分,從而一直保持一顆敬畏心不斷努力探索。其作品嘗試很多方向,繪畫、雕塑、裝置、行為等等,形式風格多樣化既具象又抽象,主要表達強烈的生命意識以及探索人與自然的同屬性關係。個人主張直覺性創作,深入思考但不依賴邏輯思維而讓作品隨同客觀條件自然發生。
  • 旅美藝術家吉麟個展「黑水"於韓國首爾開幕
    旅美藝術家吉麟個展「黑水"於韓國首爾開幕 2020-11-12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三位藝術家個展在成都同時開幕 周末別錯過
    12月19日,麓湖·A4美術館主辦的年末三場藝術家個展開幕儀式在麓湖·水上劇場成功舉辦。三場展覽分別是:楊冕個展「二百六十萬個點和西方藝術史」,顧雄個展「顧雄-河流」,以及廖明明個展「Tangpu-入蜀」。
  • 都市水墨裡的"忘我"情懷——專訪美女畫家李祺
    不斷湧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也使水墨這種獨特的傳統藝術語言獲得了新的發展生命力。《飄逸淡泊》『我們有幸採訪到當代年輕的美女畫家——李祺,看看她是怎樣自覺的肩負起了水墨繼承和發展的使命和責任?』畫面我更少的運用留白,更多的用以色彩暈染來飽和和和充實畫面,最後施以宿墨法以及顏彩法,使畫面厚重並顯現出更多的層次。
  • 廣州K11展覽「上新」 西班牙藝術家奧田中國首展演繹色彩幾何之旅
    據了解,華南藝術文化地標廣州K11(開業時間:2018-03-31、已籤約140個品牌)全新展覽「卡奧斯狂想」,即將於7月10日在chi K11藝術空間開幕,且持續至2020年10月11日。   此次帶來的奧田·聖·米格爾個展「卡奧斯狂想」,是繼田名網敬一(Kechii Tanaami)、卡塔琳娜·格羅斯(Katharina Grosse)、約瑟夫·克裡班斯基(Joseph Klibansky)後,又一登陸廣州chi K11藝術空間的國際藝術展。
  • 小徑-- 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計劃2015蘇暢個展開幕
    上海2015年11月13日電 /美通社/ -- 東畫廊榮幸地推出2015年11月7日開幕的蘇暢個展 -- 小徑。此次展覽將展示蘇暢的雕塑新作。作為全球範圍內受邀參加年度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項目的全球八位藝術家中的一位,蘇暢和其他另外七名藝術家一起,於今夏在蘇格蘭達夫鎮的酒廠生活、工作了三個月。
  • 成都海歸女畫家陳藝個展開幕
    原標題:成都海歸女畫家陳藝個展開幕----從《界之邊緣》裡窺見敘利亞戰爭 當地時間4月13日凌晨4點,美英法發動對敘利亞精準空襲。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位從不關心時事政治和國際形勢的藝術家,於2014年冬從瑞士回到成都,在市中心一個大隱於市、生態幽靜的獨院畫室,閉門三年,潛心創作的60多幅繪畫作品,以藝術家的獨特視角和冷靜的思考,反映出對當今拜金浮躁的社會環境下動物與環境、戰爭與和平、國度與難民、情感和欲望、人文與科技、傳統與叛逆、理想與現實等諸多方面「界之邊緣」的叩問。
  • 三十多位藝術家共同參與的玩具創作展?Sank美國個展"Lonely Together"
    前幾天,Sank Toys在美國的MOYO Gallery舉辦了首個個展,展覽主題為「Lonely Together」,社長一直很喜歡
  • 「三個對象——李秋實個展」798第零空間開幕
    「三個對象——李秋實個展」開幕現場11月29日下午,「三個對象——李秋實個展」在798第零空間開幕,李裕君擔任此次展覽策展人。此次個展選擇了李秋實最有代表性的2013年、2017年和2019年三個時期創作的12件版畫作品展出。針對「三個對象」展覽名稱的由來,策展人李裕君在開幕式上講到「從藝術家李秋實展覽三個系列來劃分所對應的三個對象,並且此次展覽中呈現了三個類型的藝術形式——版畫、影像、裝置。
  • (畫家指南)塞西莉·布朗一一摘錄於傅澤南著作《世界(現當代)繪畫·色彩·指南》
    很快塞西莉·布朗的美國夢便得到了證實,1997年她在戴奇項目當代藝術館舉辦的第一次個展引起了廣泛注意,1998年她又一次在該館舉辦個展時已經名滿紐約。塞西莉期望:"我理想中的觀眾會用很長時間來觀看我的一幅作品。我的畫會在每一次觀看中都有所不同,經得起時間的洗禮。觀眾會覺得我的畫總有變化,總會在其中發現新的東西,而這些都不是我故意為之的。"
  • 插畫藝術家空山基個展在京開幕
    新京報訊 12月14日,日本著名插圖畫家空山基中國內地首次個展「色·即是空山基」在北京靠邊走藝術空間(Wrong Gallery Beijing)開幕。展覽展示了珍貴的空山基原作與限量版畫30餘幅,更有特供本次展覽的滑板、潮服、立體雕塑胸針等限量周邊商品,其中滑雪板更是全球首次發布,吸引了粉絲爭相購買收藏。
  • 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墨彩河山個展北京開幕
    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墨彩河山個展北京開幕 圖為江明賢在向觀眾介紹他的作品。中新社發 石龍洪 攝   中新社北京8月28日電 (石龍洪 邢利宇)「歷史 美學——江明賢的墨彩河山個展」2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這次畫展是我藝術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展覽。」江明賢在開幕式上說。
  • 格蘭菲迪攜手東畫廊舉辦2014藝術家駐村計劃鬍子個展
    上海2014年12月15日電 /美通社/ -- 「肉」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計劃 2014鬍子個展展期:2014年12月13日 - 2015年1月7日地址:東畫廊,上海市復興中路1331號26室開幕:2014年12月13日,下午4-6點 今年5月,當鬍子的個展
  • "亂彈"新聞理想:"這麼漂亮的姑娘不拍AV可惜了"
    我回答他說"做小姐的不是非把淫蕩寫在臉上胸相畢露才能做好,改頭換面使自己看起來像良家婦女的反而更受歡迎",真正有理想的小姐從不靠賣弄胸脯吃飯,而是仰仗緊緻的內涵,後來我把這種理想豐滿不走尋常路地接客模式簡稱為改良,也可以叫中間道路。
  • 駐地藝術家 | 梁崴:在光中漫舞的色彩
    2001 臺積電 三廠 / 十二廠 個展2001 合勤科技 個展2003 由鉅畫廊 聯展 臺中 /誠品書店 個展新竹2010 新竹市美術暨開拓館 個展2010 臺中市文化局個展 / 彰化縣文化局 個展2012 基隆市文化局 個展 / 新竹縣文化局 個展2012 太平洋文化藝術基金會 個展2012
  • 我們都在,我們相聚——"2020藝術北京 · 發現"開幕暨2021藝術北京...
    (原標題:我們都在,我們相聚——"2020藝術北京 · 發現"開幕暨2021藝術北京全新發布)
  • 繪事·會心:張洪忠·譚智群油畫風景雙個展開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6日訊 由山東藝術學院、山東美協油畫藝委會、山東油畫學會、浙商銀行濟南分行等機構聯合主辦的「繪事·會心:張洪忠·譚智群油畫風景雙個展」,於2020年12月13日在浙商銀行(山東)美術館開幕。
  • Yellow fever,北美白人男性迷戀亞裔女性,是"情"還是"病"?
    內容自《僑報網》,uschinapress.com|作者:胡念評論已開,大家可發表觀點點擊右下角"寫留言"即可哈佛大學校報《哈佛深紅報》(Harvard Crimson)3日刊登了亞裔學生胡念這裡的yellow fever不是指黃熱病,而是用來形容只對亞裔女孩感興趣的白人。
  • 日本美術館舉辦90後國際藝術家江上越個展
    江上越千葉市美術館個展展覽現場 EGAMI Etsu solo show in Chiba City Museum of Art江上越個展開幕江上越在千葉市美術館的個展11月3日隆重開幕。展覽期間是11月3日到12月13日,與宮島達男在千葉美術館的個展同時期展出。宮島達男是日本著名藝術家,1999年代表日本館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江上越活躍於倫敦、德國、芝加哥、北京等國際舞臺。從自身的海外經驗到以交流為主題的一貫製作活動受到國際上的高度評價,2020年作為最年少藝術家上榜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榜,2019年獲得了亞洲傑出藝術家獎。入圍VOCA展2020,在上野之森美術館展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