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對象——李秋實個展」開幕現場
11月29日下午,「三個對象——李秋實個展」在798第零空間開幕,李裕君擔任此次展覽策展人。此次個展選擇了李秋實最有代表性的2013年、2017年和2019年三個時期創作的12件版畫作品展出。
針對「三個對象」展覽名稱的由來,策展人李裕君在開幕式上講到「從藝術家李秋實展覽三個系列來劃分所對應的三個對象,並且此次展覽中呈現了三個類型的藝術形式——版畫、影像、裝置。版畫是藝術家與生俱來的藝術表達形式;這幾年的經歷,讓李秋實對藝術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不斷突破版畫這個媒介,擴展到影像、裝置」。
第一階段是2012年至2013年,李秋實被美國西俄勒岡大學邀請作為客座教授赴美授課講學和在國外舉辦首個個展,在此期間他完成的一系列如《膠帶》系列、《化石》系列、《流逝》系列、《鬥士》、《捆》等作品大多是從創作的主題到新材料嘗試,以及在觀念上進行的語言探索都更加深入,作品的面貌和視覺感更強烈、更鮮明;
第二階段是2017年前後,李秋實從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獲得了博士學位,這一階段最具代表性的是《時代碎片》系列。作品中材料的應用借鑑了銅版畫中飛塵的效果,以不同的時代碎片構造畫面,在解構與重組的形式中探討文化與歷史、時間與空間、時代與維度的差異性,他試圖以不同的對象關係構建出一種新的秩序感和可能性;
第三階段是2019年至今,秋實依然延續《時代碎片》系列創作,比之前更精進的是在版畫語言中,除了記錄當代社會的人文景觀以綜合版肌理效果呈現出碎片化的時代面貌之外,更是讓技術語言與作品主題充分地銜接在一起。
藝術家李秋實在開幕式致辭
策展人李裕君在開幕式致辭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版畫也好裝置也好,只是一種媒介,是表達藝術家想法和觀念的一種手段。「比如我所想表達的是碎片化、時代文化這種主題,不同的材料對於我來講區別不大。版畫這個學科是個獨立學科,版畫思維一直貫穿著我的作品。比如我裝置作品中的複數性、密集的排列,都是和版畫有關,這種思維並不局限在平面當中。」「版畫思維,在製作層面上對材料比較敏感。比如在版畫製版中,製作和最後呈現的圖像是反的,這就要求藝術家站在對立面去看待事物,是逆向思維的轉換;版畫的複數性,在印製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藝術家無法預計的效果,但是這些無法預計的效果反而會給我一些啟發,我可能會朝著新的方向去發展。在製作當中,逐步完善作品」藝術家李秋實談到。
藝術家李秋實現場創作《再生》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藝術家李秋實現場導覽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此次個展中展出的兩件影像作品和三件裝置作品都是李秋實為此次展覽創作的最新作品,其主題的表達都與人、社會和文化碎片有關。其中,裝置作品《風馬牛不相及》將會在現場完成,另外有兩件現場互動作品:一是影像作品《窺·視》,試圖以兩百多臺密集布局的監控攝像頭給入場觀展的人營造出一種緊張、壓抑、恐懼、荒誕的氛圍和感受,同時將觀眾面部進行強制性畫面採集,並在顯示器中轉換成戲劇化、數位化的顯像構成,這看似是有意味的交互,實質是對權力與個性的反諷,是對當下人與人、人與社會和文明關係的映射;二是裝置《文化碎片》作品,藝術家借用紙媒時代的文化媒介:各類書籍、報刊作為創作材料,先將它們進行撕裂和碎紙機粉碎,觀眾也可在展覽期間參與粉碎,直至展覽結束臨近時,藝術家再將粉碎的紙屑重構,形成新的文化景觀。這一作品既包含了個體對時代文明進步的關照和批判,同時又融入了普通大眾對社會共性的問題的反思,更是對個體面對當下的自然景觀和生存困境中所面臨的文明屬性的特殊映射。
觀眾觀看展覽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