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淨空法師:怎樣念佛才算是不間斷?
問:最後有位同學問,怎樣念佛才算是不間斷?
答:這個問得很好。不間斷不是音聲不間斷,我念佛念累了,不出聲,這個可以;真正不間斷是你心裡頭有佛。我講個例子給諸位聽,有一年過年的時候,我在臺北,那時候館長還在世。過年,有位老居士到圖書館來拜年,跟我說,他說「法師,我什麼都放下了,就是孫子放不下,怎麼辦?」他沒有一天到晚念著孫子、孫子,他沒念。口裡頭沒有,他心上真有,時時刻刻都想到孫子,那叫做念佛,那叫做不間斷。我就跟他講,你把你那個孫子換成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唯一牽掛就是孫子,你如果真的一天到晚,無論什麼時候第一個念頭起來,你就想到阿彌陀佛,這叫不間斷。
學佛答問(答澳洲參學同修之七) (共一集) 2006/3/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245-0001
2.淨空法師:我們為什麼信願持名功夫不得力?
上一回,我記得上一次,自了法師有一份報告,寫得好,我們也學習過了。裡面最主要的,提醒我們一句話,我們為什麼信願持名功夫不得力?不知道死生大事,對這樁事情不知不覺。如果能知道這個事實,你還敢放逸嗎?印光大師一生把死貼在額頭上,你看他的關房,不大,我去參觀過,桌子上只供一尊佛像,阿彌陀佛,一對蠟臺,一個小木魚、引磬,一個香爐,一杯供水,其他的沒有了。佛像後面,老法師自己寫的一個「死」,大字,讓自己時時刻刻看到了,我就要死了,這時候怎麼辦?還有什麼留戀的?真正是萬緣放下,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講的這句話完全兌現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什麼?真相信有淨土、有阿彌陀佛,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說的,一心稱念就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得好。不必功夫成片,不需一心不亂,經上講得很清楚、很白,只要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佛就來接引你。
我們今天功夫不得力,是放不下,雜念太多,妄想太多,欲望太多,煩惱習氣太重。不要說祖師來我們回不了頭,釋迦、彌陀自己來,恐怕我們還是回不了頭。為什麼?如果能回頭,他就真來了,他沒有架子,我們真心哀求,他就跟我們見面,現身給我們看。所以,一切都要放下,至少,我沒有方法幫助別人往生,我自己要往生淨土,這一生這個機會、緣分一定要牢牢的抓住。
所以這是你看,震醒長夜,警覺昏迷,我們總是在昏迷當中,警覺不了。一旦壽命到了,你有沒有想到,馬上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到哪一道去?在我想像當中,地獄道的成分最多。為什麼?我們遇到這樣好的法,沒有認真修行,這個罪就很重。沒有遇到不要緊,他沒有緣分。我們遇到了,遇到了不能依教奉行,不能在這一生解脫,往生成佛,還搞六道,那我們可以想想,我們造作地獄的業肯定有。就在學佛當中就造地獄業,自己不知道。我們有沒有障礙別人學佛?有沒有讓別人在佛法裡面生起疑惑,退轉信心?如果有的話,這就是地獄因。我們沒有認真依教奉行,讓外頭人看到我們這個樣子,「你看學佛,假的,不是真的」,這個罪名就是地獄。所以不要以為學佛一定會生極樂世界,不會墮地獄。慈雲灌頂法師在《大勢至圓通章疏鈔》裡面最後的一頁,列入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個就是地獄。他說得好,說得有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沒有警覺。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七集) 2015/6/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97
3.淨空法師:學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經文雖然不長,意義很深。學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沒有把身放下。修淨宗法門,這身不放下行嗎?我們昨天下午學習自了法師的報告,他完全用的是《印光大師文鈔》,告訴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就是沒有把身放下,念念都為這個身著想。身固然重要,不能擺在第一。擺在第一,它障礙我們往生,我們修一生的淨業,念一生的佛,將來到哪裡去?人天兩道。修得好的,積功累德大的,欲界天去了;一般普通的,這又到人間來了。人間很辛苦,也不過就是幾十年而已,活到一百歲的人不多。我們這一生受這麼多年的苦,希望來生還來受苦嗎?這樁事情是大事,要很認真的去思惟,好好去想想。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究竟樂,能不能去?能去,把身體擺在第二位,把念佛擺在第一位,你就能去了。所以決定不能把自身擺在人生第一位,錯了。
大家都知道,小乘他是怎麼樣證得初果?見惑放下了,這才能證得初果。證得初果向,也就是我們淨土宗所講的功夫成片,決定往生。功夫成片的人一定見佛,阿彌陀佛會現身給你看,來給你做證明,來安慰你。也就是告訴你,極樂世界已經有你的名字,七寶蓮池有一朵蓮花是你的,阿彌陀佛講堂裡頭有一個座位是你的。蓮花標名,經上有;座位上有名字,經上沒提,我想像當中肯定有名字。他的座位,不會亂坐,有秩序的,有秩序就得有名字。現在名字是一個空在那裡的,我們還沒去,如果我們把念佛這樁事情擺在第二,時間慢慢久了,那名字就不見了,就真可惜。
念佛人總要知道生死事大,知道這個事情功夫才得力。不論怎麼樣,都要把身體擺在第二位,佛號不能間斷。口裡頭間斷,心裡頭沒有間斷,一句接著一句,心裡不斷。海賢和尚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永思集》裡頭講了四個人,海賢的母親、他的師弟海慶法師,還有一個老德和尚,跟他們也是同時代的,他們靠什麼成就的?一句佛號;沒有經也沒有咒,一天到晚、一年到頭就是一句佛號不離心。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也就是說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們就決定成功。這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假的,這海賢老和尚的話。
我們今天看《往生論》上這段話,遠離,遠離是放下,放下什麼?放下貪,貪著自身。非常喜歡自己的身體,非常愛惜自己的身體,唯恐身體受了委屈,這是第一個必須得放下的。剛才說了,須陀洹五種見惑都放下了,第一個就是這個,「身見」。第二個「邊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對立,相對的。我跟人對立,我跟事對立,我跟一切物對立,就是有自、有他,這個心障礙,障礙我們往生。那不對立呢?不對立就是有個概念出來了,我跟一切眾生同體,一體,真的是一體。你看《六祖壇經》,能大師最後一句話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什麼?是宇宙,宇宙包括我的身體,你要把這一句真正懂得了,你會開悟。遍法界虛空界跟我什麼關係?一體,一體沒有對立。須陀洹證得一體,他為什麼不成佛?一體的道理明白了,沒有融入一體,所以叫小乘。誰融入?菩薩融入了。阿羅漢還沒融入,阿羅漢跟闢支佛知道,是遠離、放下了,可是沒有融入,菩薩融入了。第三種、第四種,「見取見」、「戒取見」,我們中國人把它合起來叫成見。某人成見很深,這個成見就是今天我們再換句話說,主觀的觀念,自以為是。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講因果,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為什麼要放下?《般若經》上說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經上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要放下。阿彌陀佛是真實的,你看賢公老和尚說得多好,勸人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是大事,其他都是假的。我們的見思煩惱全是假的,假的就應該放下,不要執著,這就對了。末後一個「邪見」,錯誤的見解,這個怎麼放下?這要讀佛經,讀多了、讀久了,自然明白了,自然不會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這就對了。這是對自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五集) 2015/6/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95
4.淨空法師:用這個方法念熟了,沒有一個不往生
信願持名的方法,昨天自了法師做了一個補充說明,說得好,他只說大勢至菩薩兩句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道要;落實在十念,他用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印光大師念到一心不亂就用這方法。它的特點,一個是計數,一個是反聞,就是聽自己念這句佛號,自己聽這個佛號,聽自己念的佛號,字字句句聽得清楚,計得清楚。計,就是從一到十,然後再從一到十,不要十一、十二,二十一、二十二,這樣不好,這樣搞亂了,就計十句,十句這是第幾句,清清楚楚。你一天念一萬聲,也是從一到十、從一到十這樣計法,不要用念珠,心裡頭計。十句計不下來,計五句,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樣計法;再記不住的時候就用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計得很清楚,聽得很清楚,這就對了。而且特別主張默念,不要念出聲音。不要念出聲音有沒有聲音?有,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自己耳朵把這個能量集中向裡面聽,聽我自己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的。意念集中之後,外面聲音聽不見,為什麼?你那沒有注意力。我們常講注意,注意什麼意思?眼見色,注意看,意是意識,意識是分別,第六是分別,第七是執著,注意就是把第六意識注進去分別它,把末那識放進去執著它。執著生煩惱,貪瞋痴慢疑是執著。通過分別,這個我喜歡它,那個我討厭它,喜歡的我想擁有,喜歡擁有就是執著,不喜歡的我把它丟掉,那也叫執著。能不分別、不執著是功夫,用什麼方法修這個功夫?用念佛的方法,就是要計數、要聽。意識心活動範圍非常大,頻率非常高,很不容易控制,這句佛號把它管好,叫它集中起來專門聽自己念佛號的聲音。默念,沒有念出聲,沒有念出聲還是有聲音,外頭人不知道,自己很清楚。聽得清楚,計得清楚,容易得一心不亂,容易得念佛三昧,這叫會念佛。印光大師用這個方法,而且給我們說,用這個方法念熟了,沒有一個不往生。集中念頭聽自己念佛的音聲,這就叫「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世音菩薩修的法門,念佛三昧。這非常重要,真的像《贊阿彌陀佛偈》裡頭所說的,「究暢道要無障礙」。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一集) 2014/1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