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

2020-12-17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新華社記者 成欣、高敬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5日就有關情況接受採訪。

展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

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和「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3點倡議。

習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賈桂德認為,3點倡議是習近平主席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的中國方案,4項新舉措是中國落實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的路線圖。

他認為,「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就是要講團結、促合作,摒棄危機面前「退而自保」的短視行為,倡導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福澤各國人民;「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就是在各國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責任和應對能力不盡相同背景下,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要加大對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就是在疫後復甦過程中,統籌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

賈桂德說,4項新舉措是對我國2015年所確立的2030年目標的全面更新和提高,是中國氣候政策的又一重大宣示,展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和重信守諾的責任擔當。

目標、願景「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

李高表示,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實現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在內的更新後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碳中和願景面臨巨大的挑戰。

他分析指出,很多發達國家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是一個技術、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而我國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自我加壓、主動作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我國是在經濟發展較低的水平上,向儘早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作出努力,在實現2030年前達峰目標時,人均GDP仍將顯著低於很多發達國家達峰時的水平。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費佔比,需要克服多方面的挑戰。此外,與很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要縮短幾十年,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碳中和願景,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李高說。

「十四五」要牽住降碳這個牛鼻子

李高說,「十四五」時期將全面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牽住降碳這個牛鼻子,從源頭倒逼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他表示,我國將提出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實,並強化監督考核。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持續實施。同時,要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和運行。

李高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動能源結構低碳轉型。一方面,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特別是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合理控制煤電發展規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另一方面,以更大力度推動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電和太陽能的發展。此外,要強化節能提高能效,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氣候雄心峰會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注入強大正能量

賈桂德表示,氣候雄心峰會是匯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政治領導力和提高行動力度的一次盛會,中方對峰會成果給予積極評價。峰會切實展現出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注入強大正能量,將引領未來氣候治理方向。

他介紹,本次峰會中共有45個國家作出了提高國家自主貢獻新承諾,24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標,一些大型跨國公司提出了具體減排行動,法國、德國等12個發達國家提出新的資金承諾。預計到明年初,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65%、世界經濟總量70%的國家都將成為「碳中和」的一員。「中方願與各國攜手合作,並肩前行,切實兌現承諾,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談及將於明年在昆明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賈桂德表示,儘管疫情為籌備工作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各項工作仍穩步有序推進,包括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按照防控要求,做好會場配套設施準備及會場健康風險預案等。

「我們願與國際社會攜手,確保將COP15辦成一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締約國大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貢獻中國力量。」賈桂德說。

相關焦點

  • 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新華社記者成欣、高敬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 外交部與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辦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媒體吹風會
    本文轉自【外交部網站】;2020年12月15日,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媒體吹風會。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和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就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答記者問。
  • 外交部與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辦吹風會 就2020氣候雄心峰會答記者問
    峰會展現了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怎樣的雄心,中方如何評價《巴黎協定》,下一步中方還有哪些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15日共同舉行吹風會,相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2020氣候雄心峰會由聯合國及有關國家倡議舉辦,75國元首或政府首腦、28個國際組織、地方政府、公司、非政府組織負責人及青年代表齊聚一堂。
  • 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負責人介紹2020氣候雄心峰會有關情況
    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劉樂)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負責人15日接受採訪,介紹了2020氣候雄心峰會有關情況。2020氣候雄心峰會由聯合國及有關國家倡議舉辦,包括中國在內的70多個國家首腦參加了峰會。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表示,此次峰會展現了全球氣候合作的雄心、行動力度的雄心和落實行動的雄心。
  • 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進入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的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環境狀況得到改善。2019年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也表明,我國藍天越來越多,水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
  • 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貢獻(環球熱點)
    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李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議題上進行了理念創新,如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作用;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等,為解決全球環境治理困境貢獻中國方案,凝聚更多國際共識。
  • 推動全球氣候治理 共建美麗地球家園
    習近平主席的系列講話,提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長期願景,彰顯了中國願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多貢獻的大國擔當,更表明了中國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全力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堅定決心。  長期以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為推進氣候治理進程和《巴黎協定》實施貢獻了中國力量。
  • 十年後中國風電、光能發電量將超火電 專家解讀氣候治理新目標
    12月14日,生態環境部組織座談會,會上專家表示,按照計劃,到2030年,我國的風電、光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超過火電。焦點一:為何堅定低碳轉型?「沒有一個國家通過高碳發展就能支撐現代化」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認為,《巴黎協定》是全球氣候治理的裡程碑,《巴黎協定》確立了2020年後氣候變化治理的框架。據此,中國提出了2030年和2060年為節點的新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和願景。為什麼中國要堅定不移施行低碳轉型?趙英民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理解。
  • 新華國際時評:提振全球氣候治理雄心的中國擔當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提出新倡議,宣布新舉措,作出新承諾,以大國擔當為更具雄心的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動力。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更受關注,亟需多邊主義框架下的共同行動。
  • 生態環境治理任重道遠
    我國將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確保「十四五」期間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今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生態環境治理任務艱巨,特別是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形勢嚴峻。在生態環境汙染防治方面,各省(區)、市不斷加強汙染防治力度,從多方面採取大氣汙染治理措施。
  • 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
    7年來,中國在加強自身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積極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一道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推動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不斷凝聚,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註入新動力。
  • 中紀委網站: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美「退群」行為損害全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裡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從環境保護與治理上來看,《巴黎協定》的貢獻在於明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標」。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含固廢處理、海洋塑料汙染
    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建宇就「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熱點進行了解讀,他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和協作,共同解決本世紀決定人類命運的重大議題,這其中缺少不了全球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希望我們總結經驗和教訓,吸收對全球未來治理結構潛在的影響,改進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結構的設置和運作機制,為共同迎接挑戰和全球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 全面提升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這很好地回答了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其中「引領者」的角色對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面臨重大挑戰  今年以來,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日益複雜嚴峻。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視頻會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
    12月14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京視頻會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雙方就共同關心的生態環境保護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通過視頻出席氣候雄心峰會,進一步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並提供新思路,充分展示了中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信心決心,展現了中國重信守諾的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中方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作出的重要宣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匯聚疫後「綠色復甦」蓬勃力量,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 2019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發布,守護生態環境已成全球共識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包括: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亞奈洛比聯合國環境署總部召開,引領全球經濟走向更可持續的軌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全球化學品展望II》,化學品汙染問題迫在眉睫;歷時5年發布的《全球環境展望6》顯示,地球已受到嚴重破壞;中國舉辦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分享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經驗;地球生態超載日再提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主題為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為全面反映我國2019年生態環境狀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完成了《2019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今天 ,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監測司柏仇勇司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肖建軍副站長,介紹2019年中國環境狀況和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治理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原標題: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治理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近年來,政府日益重視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持續加大對環境治理的力度。
  • 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 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
    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重要裡程碑,奠定了國際社會2020年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與國際合作的制度基礎。我國領導人為《巴黎協定》的達成、籤署、生效和實施做出了歷史性突出貢獻,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和高度讚賞。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2020年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出席發布會,總結回顧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