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教你如何觀自在,自在人生,學會六觀

2020-12-23 幸福的幸運的秋陽嘎瓦

觀自在」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個名號,但事實上,觀自在也不一定是觀世音菩薩,而是我們每個人,我們自己就是觀自在。你觀察自己自在嗎?你能自在,就能像觀世音菩薩;你觀照不自在,雖說每個人都能做觀世音,但總是不自在。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呢?

一、觀事自在。好事、壞事,都能自在;大事、小事,都能自在;難事、易事,都能自在。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尤其人事,無理的、冤屈的、難堪的,當遭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你都能自在嗎?假如你對任何事情都能舉重若輕,迎刃而解,不逃避現實,凡事都能勇敢面對,處理時更能得心應手,那你就會自在了。

二、觀人自在。好人、壞人,君子、小人,能人、愚人,善人、惡人,和一切人相遇,甚至相處的時候,你能自在嗎?所謂自在,也不是要你天天跟壞人打交道,和惡人混在一起;重要的是你能認識善惡,知道好壞。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性不同,千奇百怪,你在芸芸眾生中,都能與人為善,不受傷害,不就可以自在了嗎?

三、觀處自在。吾人住的地方有大小,華屋、鬥室,大廈、陋巷。有的地方是正人君子聚會之所,有一些是雞鳴狗盜之輩雜處之地。你處身其中,都能自在嗎?平時我們看別人住觀光飯店、湖濱小舍,你羨慕人家可以悠遊自在,但是當你住上一兩個月,你還能自在嗎?佛殿、神廟、教堂,你身處其中都能自在嗎?假如你都能隨遇而安,不計何處,都能不露厭惡之情,雖然你可以有另外的選擇,但是一時的處境,你都能忍耐不計較,你就能自在了。

四、觀聲自在。這是個有音聲的世界,大自然裡充滿蟲鳴鳥叫,社會上到處人聲鼎沸。潑婦罵街,高人論道,你遇到這許多境界,聽到這許多聲音,都能自在嗎?隔壁鄰居是機械工廠,對面住戶不時傳來收音機的高分貝,甚至有人在身邊竊竊私語,你都能處之泰然嗎?如果能夠在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談笑謾罵,乃至一些詆毀諷刺、奉承讚美的聲音中,都能不失去自在的心情,那你不就是觀自在了嗎?

五、觀理自在。世間的道理,所謂天理、地理、人理、物理、事理、心理,每一個人都執著自我之理,所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甚至有一些人,明明無理,他要強辯其理。有錢有勢的人,他們都認為自己有理;不管有理無理,你都能心平氣和嗎?有理不在聲大,道理也不在他人口邊,道理在自己的心中。如果你處在紛亂嘈雜的說理當中,一樣能安然自在,你就最有理了。

六、觀心自在。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心,心最喜歡管閒事了。你榮華富貴,我心生羨慕,但又不能擁有,就感到很不自在;你聰明伶俐,總是受人讚美,而我不能,所以心生嫉妒,也非常不自在。我們的心每天跟隨世間不斷地翻滾,起心動念;我們在得失、有無、是非、貧富之中,時而懊喪,時而快意,都非常地不自在。不能中獎,固然內心不自在;就是中了頭獎,你能自在嗎?所以,光是一個「觀自在」,就夠我們一生學習的了。

相關焦點

  • 觀自在菩薩,觀了什麼「自在」?
    觀自在菩薩的智慧功德自在--是破除人我、法我二執而證得二空的般若智慧,於五蘊等一切法上而直見其無性之性,破除一切煩惱、業、苦。觀自在菩薩已經自證一生補處菩薩怎樣觀自在?首先,是觀色法自在行住清淨。其次,是觀名法自在行住清淨。菩薩同樣依據根本智、後得智,在出世的禪定心中,正觀自身以及一切眾生 受、想、行、識四蘊,皆是無形無相、因緣而起的如幻影像,毫無實體可得,從而破除對自身及一切眾生 受、想、行、識四蘊的微細實體執。
  • 心經第四:何為觀自在菩薩——觀口自在,觀身自在,觀心自在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討論《心經》,今天我們主要來聊一聊觀自在菩薩,看看這個「自在」到底是哪裡自在,又如何自在。其實這個觀自在菩薩就是我們都知道的觀世音菩薩,只不過前者是玄奘法師的翻譯,後者是鳩摩羅什法師的翻譯,玄奘習慣直譯,而鳩摩羅什習慣意譯,兩者角度不同,但說的都是一位菩薩。
  • 【星雲大師對你說】-皈依三寶
  • 《心經密意》:觀自在菩薩之密意
    但是,能觀的心卻不是自在的,而是以我們這個能觀的心,去觀照到另有一個本來就自在的心;找到了本來就自在的心,而能夠這樣現前觀行的菩薩,就叫做「觀自在菩薩」。不管你怎麼樣,祂始終就是如如不動,始終都是無所住的;在如如不動當中,祂卻又不斷的在運作--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才叫做自在的心!那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就是告訴你:菩薩現前觀察到有一個本來就自在的這個心,這個本來自在的心,和覺知心的我,和思量心的我,和能觀察的我同時存在。能夠這樣現前觀察的人,就是「觀自在菩薩」。  為什麼玄奘大師不把它翻譯做「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
  • 觀自在
    《心經》開頭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經乃佛經之核心,這第一句乃核心之核心,而第一句的精華乃是「觀自在」這三個字。什麼是觀自在?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名圓通號自在。
  • 房子再大,也別忘擺放一「觀自在」,背後意義非凡,令人靜心
    林清玄曾在作品:《平常心,觀自在》修一顆平常心,觀照每一飯每一花,於平常中見定力,平常人生,真實且柔韌修一顆平常心,觀照內心真實想法,於起伏中的力量,平常人生,何處不自在。而「觀自在」一詞卻知曉其意的卻不多,很多人會聯想到觀自在菩薩,有些人將「觀自在」,理解成觀自心、觀自性,把「自在」當成一種感覺來修行,並加以觀照等等其實「觀自在」一詞內涵豐富,很多人了解這三個字後都會將之時常掛在嘴邊來念叨。
  • 星雲大師智慧:過了50歲,懂得「以舍為得」,則無處不春風
    這個年紀裡,你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你有年邁的父母和剛剛步入社會不久的孩子,此時的你,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一身輕鬆的少年了,你肩膀上的擔子很重。所以說,這個時候,心應該放寬一些,凡事不應該再去斤斤計較,要懂得「捨得」2字的智慧。
  • 星雲大師:人在低谷時,四條出路助你早日迎來人生大反轉
    這一路我們會遇到各色各樣的景象:有的人或許坦然接受命中出現的一切,聽天由命;而有的人,時常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疑惑,感嘆:「我的人生本不該如此」,想要逆天改命活出自己的傳奇色彩。那麼看到這裡,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個問題:命運究竟是什麼,它真的可以改變嗎?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幸在佛家大德高僧星雲法師的開示中得到了答案。
  • 你知道觀自在菩薩是什麼意思嗎?
    >點擊即可收聽01誦讀一遍唐三藏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觀自在菩薩[1] 觀自在菩薩英文釋義Avalokiteshvara, who helps all to awaken
  • 星雲大師:福報少的人,往往是因為「放不下」這些
    古語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這世間諸多煩惱苦厄,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為何有的人卻能消除種種人生中的不如意,獲得自在福報,有的人卻只能沉淪苦海,忍受著生命帶來的萬般不幸?對此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只要放下了,人生就自在了,福報就來了。佛門常說放下,眾生也從各種途徑把這個詞聽了無數遍,但是說到放下什麼,許多人可能就難說清楚了。
  • 星雲大師智慧:人生諸事不順,就要悟懂這2字,越早做到越早轉運
    本來無一物,淨心方自在。當下社會,很多人反映自己過得一塌糊塗,生活忙碌又無趣,工作力不從心,前途一片迷茫,充滿焦慮。其實萬般困擾,皆是以為你心不淨。心中充斥著貪念、欲望、執念、功利等妄念,影響著你的思緒,引導著你的行為,最終推動著命運進行。
  • 星雲大師的點醒:人生不順時,悟透這三個字,未來會順風順水!
    星雲大師的點醒:人生不順時,悟透這三個字,未來會順風順水!大師指的究竟是哪三個字呢?一、忍星雲大師說:忍一句,禍根從此無生處!拾得和尚說:「子但忍受之,依他,讓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裝聾作啞,漠然置他,冷眼觀之,看他如何結局?」這種忍耐裡透著的是智慧和勇氣。有人說,忍耐就是一種妥協。其實,妥協不是簡單地讓步,而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達成了一種共識。
  • 星雲大師:濟公禪師境界很高,外在卻怪異,參禪要表裡一致
    趙州禪師待客之道,看起來是有三等,實際上,趙州禪師從差別裡認識了平等的自性,因此他有調和的人生觀。到了宋朝,有一天蘇東坡在書上看到這則公案,便想試一下佛印,於是蘇東坡便先寫了一封信給佛印禪師,他說:「禪師!我要到金山寺拜訪,請你也用趙州禪師對待趙王的方法來接待我。」
  • 【佛光快訊】星雲大師一筆字展 登上101觀景臺
  • 觀自在,得大定!六根如何與自性整合?
    心自在!二、「若能識得當下是,超佛做祖有何難」,你會嗎?一個坑裡沒有兩樣土。千佛出世的前頭見過。說「三七等於二十八」不會臉紅的人,請問世間何慧能超佛慧?識得真識得,當下也當下,凡夫大德意,文殊曰三三。 這大話我也常說。體悟就是過嘴癮!不思前,不思後,行於當下,成於當下。
  • 觀葉植物怎麼養,學會這5個小妙招,教你養護觀葉植物
    ,觀葉植物相對於觀花植物來說打理更加方便,並且還比較好養,非常適合上班族和加班狗進行養護。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每年花開時節,我邀約朋友來家共賞。賞花只讓識花人。我們有時在露天,有時搬到客廳,有時搬進陽光房,輕鬆音樂,焚香品茗,談天說地;瓜果佐酒,漫論詩書。用一位作家朋友說的話,「醉裡挑燈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澀的美人,在在千呼萬喚中,一點一點地展現它的秀色。
  • 星雲大師:家中懸掛一「吉祥」,福樂安康增好運,很多人已經安排
    名滿世界的禪宗高僧星雲大師曾經說過:「人總希望日子過得吉祥平安,所以就借用很多事物、語言,包括動物、數字等,來美化世間。就拿數字來說,過去的人喜歡用「三」,表示「三陽開泰」,「五」代表「五福臨門」等,但時代變遷,現代人喜歡「六」,有「六六大順」之說,「八」則代表發財、發達,但實際上想要人生吉祥,關鍵在自己。」
  • 慧傳法師:青少年學佛生涯規劃—以星雲大師度化青年為例
    一、 前言現代人所追逐的未來人生,不外乎是學業、愛情、金錢、名利等外相上的獲得,卻忽略生命所要追尋真正的意義,人生若沒有立足點,生命就會茫然無措、醉生夢死過活。因此,青年在生涯認知上,要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不要虛擲了自己的黃金歲月。茲以星雲大師(之後簡稱「大師」)度化青年為例,讓青年學子知道信佛、學佛、行佛就是最好的人生規劃。
  • 「智慧的生活觀」了解般若與心,觀自在提得起、放得下!
    經,就是不會改動,這道理、真理,不是你說理、他說理。這道理不分時空,這道理絕對是對的,在這裡說、在那裡說,都一樣;這時候說、那時候說,都可以,古今不變。比方說因果、生死、無常、緣起這許多道理,不會改變,在你、在他、在哪裡都是一樣的,它有普遍性,它有辨認性,它有平等性,般若能成為真理。《般若心經》,是講人生觀、宇宙觀。
  • 為什麼觀世音又名為觀自在?《心經》是怎麼說的?
    在顯教方面,例如《成具光明定意經》、《維摩詰經》、《放光般若經》、 《光贊般若經《、《大寶積經》第八十二卷及第一百卷、《楞嚴經》卷六、《舊 譯華嚴經》卷五十一、《新譯華嚴經》第六十八卷、《悲華經》、《地藏經》、《阿 彌陀經》卷上、《無量壽經》卷下,以及《觀無量壽經》等;在密教方面則 有《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陀羅尼集經》、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清靜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