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
咱們繼續來討論《心經》,今天我們主要來聊一聊觀自在菩薩,看看這個「自在」到底是哪裡自在,又如何自在。
其實這個觀自在菩薩就是我們都知道的觀世音菩薩,只不過前者是玄奘法師的翻譯,後者是鳩摩羅什法師的翻譯,玄奘習慣直譯,而鳩摩羅什習慣意譯,兩者角度不同,但說的都是一位菩薩。
「觀世音」這三個字大家都太熟悉了,可謂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單論名聲和影響力恐怕諸佛都不能相比,窮極呼父母,困境求觀音,都已經成了很多人的本能。
而觀音菩薩最擅長的也是「耳根通」法門,可以觀世間一切聲音,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不管是誰,身在何地,只要誠心祈求觀音名號,菩薩都必有回應,故名「觀世音」。
觀世音的意思大家應該明白了,那麼這個「觀自在」又作何解釋呢?我們又該如何讓自己真的自在呢?
這一篇咱們就主要來討論這些,其實觀自在就是三業自在——觀口自在,觀身自在,最後觀心自在,也就是真正的得大自在。
這裡我們先看下經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口自在
這第一步自在就是要觀自己的口業,這看似不起眼,只是說話而已,但其實卻是最難避免,影響也最大的一種。
像是我們常說的凡夫最容易造的十種惡業,分別是三意業「貪嗔痴」,三身業「殺盜淫」,以及四口業「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單從數量來說口業就是最多的。
而且言語似乎看不見摸不著,但其實破壞力卻極大,比如您剛買了一雙鞋,燙了一個頭,孩子比賽得了個二等獎,如果朋友會說話的,說你這雙鞋好時尚啊,這個頭髮弄得好漂亮,你孩子真優秀,您聽了嘴上肯定謙虛幾句,但是心裡卻樂開了花。
相反對方要是說這什麼鞋啊,根本不值這麼多錢,你肯定被騙了,這個頭髮燙的真是老土,像老太太似的,這種比賽水平很低的,你孩子就算拿一等獎都沒啥了不起,更何況二等獎?
相信大部分師兄聽到這樣的話肯定心裡不舒服,修養好的敷衍兩句趕快躲對方遠點,但修養不好境界不高的,恐怕早就反唇相譏懟回去了。
但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的話,我們買這雙鞋是因為自己喜歡,燙這個頭髮是自己高興,孩子得二等獎已經不錯了,說到底都是自己的事情,但為何又會因為別人的幾句話就心情完全變化了呢?
由此可見語言的力量有多大,我們大部分人對於言語的免疫力是很低的,也就是極容易受別人語言影響,而導致自己在口業上不得自在。
那麼我們該怎麼避免口業上自在呢?有兩個方面,第一是我們自己不要去犯口業,總是說人家不好,議論別人是非,傳閒話等等,這些口業犯多了,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的。
而第二就是我們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話,嘴長在每個人的身上,人家要說什麼我們是無法控制的,而且有些人是從來不會說別人好話的,哪怕佛陀和菩薩都敢誹謗謾罵,更何況您呢?這些話在意的話您就輸了。
當然了,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說您有問題,那就要好好的反省和懺悔了。
觀身自在
再下來是觀身自在,也就是放空我們的這個身體。
道家的聖人老子在《道德經》中曾經感慨過——吾有大患者,為吾有身,若吾無身,吾有何患?
而佛陀也曾經說過,眾生本來皆有佛性,只是因妄想和偏執而不能看到,比如我們就常把「地水火風」這四大要素看做自己的身體,而把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看做自己的內心。
換句話說,我們因為這個妄想而錯認了自己的身心,然後又緊緊的抓住他們不放,這當然就不得自在了。
這樣說可能還有點抽象,我們就再說的具體一些,並舉幾個例子好了。
大家首先要明白,我們的身體並不是永遠不變的,它其實也只是「地水火風」這四大因素因緣而聚,最後緣分盡了也就分散了。
比如地大代表了堅硬,我們的骨骼肌肉就屬於地,水大代表了液體,我們的血液,唾液,尿液等體液都屬於水,火大代表了溫度,風大則代表了氣息,沒溫度沒呼吸那肯定也就不是活人了。
而這個色身最終都會消亡的,也就是佛法中所說的「四大分離」,所以就算再珍惜這個身體也沒用,您總有一天會失去它。
當然了,這也不是說讓大家放縱慾望,隨意損害這個身體,這雖然只是四大假合,但也非常重要,咱們這一世的修行也還真離不開這個身體,真正的修行者都會修心養性,大大減少這個身體的損耗,並最終達到修心的目的。
所以大部分的高僧大德都是比較長壽的,像是虛雲老和尚世壽120歲,夢參老和尚103歲,而且都是提前預知歸期,這都是因為他們早就看開了這個身體,觀身自在,所以反而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