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注 玉 東 臨 風
農婦自學藝術轟動世界,剪紙比照片還真實
剪紙,也叫刻紙
是我們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
還被世界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信大多數人對我們剪紙的印象
在過年過節貼上
大紅的雙「喜」字,大紅的「福」字
都會給家裡增添不一樣的節日氣氛
但下面看到的這些剪紙作品
會讓你瞬間懷疑起自己眼睛
▼
穿著民族服飾的舞蹈家楊麗萍
背著弟弟的農村小姐姐
滿臉皺紋的老人家
如果小編沒有說這是剪紙作品
相信不少人一定會認為
它們就是一幅幅油畫或素描作品
畫面無論光影處理還是構造
都將寫實的手法運用得淋漓盡致
筆直蒼勁的一棵棵樹
映照著清澈的小溪
滿樹的楓葉,顯得格外耀眼
更有可愛的羊群
在草地上覓食
是不是十分惟妙惟肖呢?
《遠飛的大雁》
它們的創作者
就是來自東北的一位大姐
李寶鳳
現在的她還被譽:
「中華第一剪」、中國剪紙藝術家
但曾經,因為這些剪紙作品太生動
她還受到了不少質疑和誤解
和我們以往看到的剪紙作品不同
把每一種顏色剪出一種模樣
最後再多種顏色套在一起
有了我們看到的栩栩如生的畫面
每一幅作品
大概需要套五六十層剪紙
按照它們不同顏色排列,分層剪出
最後再按照特定的順序
將顏色層層套在一起
《山妹子》
這不僅需要創作者有一雙靈巧手
豐富的想像力,更要有對畫面構圖
對色彩極深的敏感度
但讓人意外的是:
李寶鳳卻是個「沒專業學過美術,
沒機會上大學,爸媽都是農民」普通人...
李寶鳳1966年出生於吉林長春
的一個農民家庭
受到心靈手巧的母親影響
小小的她,就喜歡上了畫畫和剪紙
但因為貧困,剛上初三不久
她便早早的輟學在家務農
儘管這樣,她始終沒放棄過
對畫畫、剪紙的喜愛
以至於還常常被人嘲笑:
「整天瞎畫,瞎剪,這能當飯吃嗎...」
後來,村裡辦了一所學校
讓李寶鳳再次看到了學習的希望
不顧大家異樣的眼光
她抱著自己平日裡畫的幾百張作品
去學校求校長收留她
可能因為真誠和藝術天賦打動了校長
最後,她如願的成為了一名旁聽生
畢業後的李寶鳳
還因為自己的繪畫特長
得到了幸運之神眷顧
她被破例錄取成為了一名社辦美術教師
而真正踏上創新剪紙之路
是在她任教生涯的第二節美術課上
她回憶:
「我發現孩子們連幾角錢的蠟筆,
都買不起時,作為老師
那種心酸我到現在還記得,也就是從那時起,
我萌發了教孩子們剪紙的念頭。」
就這樣,為了簡單的理想
和自己內心的喜愛
李寶鳳拿起了剪刀
「描繪」出了一幅幅生動的作品
這是關東冬季的雪景
勾起無數在外鄉人對家鄉的思念
李寶鳳擅長單色剪紙
而多層套色剪紙也是一絕
這些層層疊疊的套色技術
讓黑白的剪紙也煥發起無限生機
駱駝的隊伍、沙漠、湖水、樹林
這是李寶鳳剪紙系列作品《絲綢之路》
充滿了大氣磅礴又荒涼的意境
李寶鳳的剪紙
在秉承了傳統剪紙手法的同時
又從線條色彩、單色套色、染色貼裱上
突破了傳統的「滿堂紅」
創造出了如國畫、油畫、版畫般強烈的效果
不愧是:「天下第一剪」
李寶鳳設計的3D系列剪紙
充滿了濃濃的民族特色
而李寶鳳的剪紙藝術作品
真正被人熟知的
是在一次北京的展覽上
她創作的這幅
長3米、高1.6米、立體展示55位人物形象
的大型剪紙作品《大觀園》
我們看作品中,雖人物繁多
但他們無論表情還是動作
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
連中國「紅學」的泰鬥周汝昌老先生
見到都連聲讚嘆
隨後,李寶鳳還創作有
《西遊記》、《三國演義》
和《水滸傳》系列,驚豔無數人
現在的李寶鳳
早已經跳出了農婦的身份
憑藉剪紙成為了東北一個文化符號
有時她還在各國舉辦了
剪紙藝術展和現場表演
讓世界領略到了剪紙的魅力
而平日,她依舊是
一名教師,傳承著她的剪紙技術
文章來源網絡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溼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聯繫電話;17732088666
點擊 喜報:趙王酒斬獲「巴拿馬萬國(國際)博覽會金獎」
溫馨提示: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趙忠祥生前90萬畫作,死後698元賤賣,沒人要,坑慘無數投資者
玉東觀察:立普妥,河北人吃的起嗎?
方力鈞先生在隔離期間的創作,中國人強烈的無奈無助
一個警察經歷過抓嫖之後,最終卻成為了藝術家!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c18600848080)
邯鄲文化網www.handanwenhua.net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免費看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