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教養中逐漸成長,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接受著父母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幼兒來說,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父母的行為和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如果父母比較暴躁易怒,很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
王先生和愛人脾氣都比較急,夫妻倆時常會發生一些小矛盾,總是會毫無顧忌地吵起來,並沒有注意是不是在孩子的面前。
上個周末,因為女兒不愛吃蔬菜,所以王先生批評了孩子幾句,沒想到孩子拿起餐桌上的碗就摔在了地上,大喊著:「不想吃就不吃」。
面對孩子的突然發火,王先生非常生氣,想上前揍孩子兩下。孩子媽媽卻上前阻止,而且說出了一個王先生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剛才孩子的摔碗舉動,完全是在模仿王先生的日常行為。
他經常在和老婆發生矛盾的時候做出這種行為,孩子看見之後就默默地學了下來。這件事讓王先生直觀地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不由得有些後悔,平時不應該當著孩子發火。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賴的人。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總是覺得父母的行為是正確的,所以會下意識地模仿。幼兒正處於一個對世界的基本認知和基本觀念不斷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性格秉性對孩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如果父母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放任暴躁易怒的情緒表達出現在孩子面前,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
1、內向的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有些天生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習慣了把情緒都壓抑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發洩出來。在父母暴躁情緒影響下,這些孩子通常會產生恐懼的心理,漸漸變得膽小,最終形成討好型的人格。
所謂討好型的人格,也就是孩子不斷的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和感受,總是認為自己有問題有錯誤,下意識地去盲目附和別人討好別人,希望能夠獲得他人的喜歡。
這種性格上的變化,主要是因為父母的情緒不太穩定,而孩子又缺少邏輯判斷能力,以為父母發火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情,所以為了避免父母生氣就刻意討好,導致性格改變。
2、內心要強的孩子變得暴躁易怒
還有一些孩子自尊心較強,內心有著非常剛強的性情,如果長期生活在父母情緒暴躁的環境下,孩子也會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受到負面情緒的感染,變得也同樣暴躁易怒。
具體表現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和父母產生對立的衝突,甚至會出現叛逆的情緒,故意和父母對著幹,通過暴怒的情緒表達來發洩自己內心受到的傷害。
這兩種性格上的改變,對孩子都具有很多負面影響,將會嚴重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好的教育應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李玫瑾:好的教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1、自我心理暗示
情緒過於暴躁的家長,可以通過自我心理暗示的方式來嘗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不斷地在內心提醒自己不要發火,或者是在其他較為明顯的地方設置一些能夠給自己帶來心理暗示的小物品。每次看到的時候就可以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發怒,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控制情緒。
2、夫妻互相提醒
夫妻之間也可以互相提醒,當有一方情緒正處于波動較大的時期,另一方可以適當地給予提醒,告訴他應該要冷靜。而不是在對方情緒上頭的時候,另一方也隨之出現情緒的劇烈波動,兩個人在孩子面前發生巨大的爭吵。
3、學會暫停冷靜
在家長想要發火的時候,可以試著通過暫停一下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情緒。自我察覺到情緒波動較大,即將發怒的時候,可以暫時停止溝通,離開這個讓人情緒波動的環境。找一間空屋子單獨冷靜一下,情緒恢復之後再進行交流。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波動,儘量減少帶給孩子的傷害。
如果經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放任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的面前,會給孩子帶來許多性格上的變化。也會讓孩子下意識地去模仿父母的行為,變得同樣暴躁易怒。這種處事方式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在社交關係中,很容易會讓孩子和他人發生衝突,導致各種矛盾。
今日互動話題:您是否是一個可以控制情緒的家長呢?您有沒有在孩子面前發過火?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