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李玫瑾:好的教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2020-12-22 逗兒媽媽

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教養中逐漸成長,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接受著父母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幼兒來說,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父母的行為和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如果父母比較暴躁易怒,很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

王先生和愛人脾氣都比較急,夫妻倆時常會發生一些小矛盾,總是會毫無顧忌地吵起來,並沒有注意是不是在孩子的面前。

上個周末,因為女兒不愛吃蔬菜,所以王先生批評了孩子幾句,沒想到孩子拿起餐桌上的碗就摔在了地上,大喊著:「不想吃就不吃」。

面對孩子的突然發火,王先生非常生氣,想上前揍孩子兩下。孩子媽媽卻上前阻止,而且說出了一個王先生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剛才孩子的摔碗舉動,完全是在模仿王先生的日常行為。

他經常在和老婆發生矛盾的時候做出這種行為,孩子看見之後就默默地學了下來。這件事讓王先生直觀地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不由得有些後悔,平時不應該當著孩子發火。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賴的人。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總是覺得父母的行為是正確的,所以會下意識地模仿。幼兒正處於一個對世界的基本認知和基本觀念不斷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性格秉性對孩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如果父母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放任暴躁易怒的情緒表達出現在孩子面前,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

1、內向的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有些天生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習慣了把情緒都壓抑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發洩出來。在父母暴躁情緒影響下,這些孩子通常會產生恐懼的心理,漸漸變得膽小,最終形成討好型的人格。

所謂討好型的人格,也就是孩子不斷的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和感受,總是認為自己有問題有錯誤,下意識地去盲目附和別人討好別人,希望能夠獲得他人的喜歡。

這種性格上的變化,主要是因為父母的情緒不太穩定,而孩子又缺少邏輯判斷能力,以為父母發火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情,所以為了避免父母生氣就刻意討好,導致性格改變。

2、內心要強的孩子變得暴躁易怒

還有一些孩子自尊心較強,內心有著非常剛強的性情,如果長期生活在父母情緒暴躁的環境下,孩子也會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受到負面情緒的感染,變得也同樣暴躁易怒。

具體表現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和父母產生對立的衝突,甚至會出現叛逆的情緒,故意和父母對著幹,通過暴怒的情緒表達來發洩自己內心受到的傷害。

這兩種性格上的改變,對孩子都具有很多負面影響,將會嚴重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好的教育應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李玫瑾:好的教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1、自我心理暗示

情緒過於暴躁的家長,可以通過自我心理暗示的方式來嘗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不斷地在內心提醒自己不要發火,或者是在其他較為明顯的地方設置一些能夠給自己帶來心理暗示的小物品。每次看到的時候就可以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發怒,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控制情緒。

2、夫妻互相提醒

夫妻之間也可以互相提醒,當有一方情緒正處于波動較大的時期,另一方可以適當地給予提醒,告訴他應該要冷靜。而不是在對方情緒上頭的時候,另一方也隨之出現情緒的劇烈波動,兩個人在孩子面前發生巨大的爭吵。

3、學會暫停冷靜

在家長想要發火的時候,可以試著通過暫停一下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情緒。自我察覺到情緒波動較大,即將發怒的時候,可以暫時停止溝通,離開這個讓人情緒波動的環境。找一間空屋子單獨冷靜一下,情緒恢復之後再進行交流。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波動,儘量減少帶給孩子的傷害。

如果經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放任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的面前,會給孩子帶來許多性格上的變化。也會讓孩子下意識地去模仿父母的行為,變得同樣暴躁易怒。這種處事方式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在社交關係中,很容易會讓孩子和他人發生衝突,導致各種矛盾。

今日互動話題:您是否是一個可以控制情緒的家長呢?您有沒有在孩子面前發過火?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一個好性格的孩子?李玫瑾:要抓住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李玫瑾教授強調孩子在六歲前,要從六個方面出發,克制任性、防止自私、學會控制、防止壓抑、學會忍耐、經歷挫折。學會控制、學會忍耐:可以在孩子喜歡吃的巧克力上,進行訓練,比如要求孩子3天吃一次,但能一次吃三塊。這是訓練孩子性格中的堅毅和自控力兩部分。
  • 孩子性格暴躁與溫柔,與母親的情緒有關,學會情緒控制很重要
    孩子生來並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多數時候都會受外界所影響,特別是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下意識地去模仿媽媽的言行舉止,性格方面也是如此。所以也可以理解為,媽媽的性格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性格和成長。媽媽錯誤的情緒,可能會直接對孩子的哪些方面造成影響?
  • 李玫瑾:孩子將來是暴躁還是沉穩,3歲是「分水嶺」,家長要注意
    相反,獨立性強的孩子,他們不僅在生活上獨立,在思想上也敢自信的發表自己的看法,遇到小事情都能自己解決,對此,他們的性格是很積極向上的,不會被情緒所控制,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家長就需要多多去鼓勵孩子,讓他們的性格變得更獨立勇敢,這樣未來才會受到很多人的賞識。
  • 孩子愛哭不好哄?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而根據「鐘擺效應」,既然孩子的正面負面情緒管理是像鐘擺一樣對應的,我們只需要控制好孩子「笑的問題」,孩子自然就可以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也就不會經常哭個昏天黑地了。
  • 李玫瑾坦言:缺乏「情商」的孩子,家長大多有這些顯著特徵
    愛對孩子發脾氣 有的在自己的負面情緒爆棚的時候,往往控制不住自己,便會向著孩子發脾氣,這個時候的家長說話往往是無所顧忌,也常常出現惡語傷人的情況。 俗話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兒子會打洞」,試問父母便是如此缺乏自控能力的人,培養出來的孩子又怎麼可能會具有高情商呢? 義大利第一名女醫學博士蒙臺梭利就曾說過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 孩子犯錯家長忍不住打孩子,對他們心理危害大,父母反思控制情緒
    孩子經常活在暴力的陰影下,對孩子性格發展至少有以下危害:1、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很多問題兒童的背後都有情緒不穩定的家長,現在屢屢爆出問題兒童犯罪年齡低齡化的趨勢。這跟孩子家庭生活中被責打有很大關係。
  • 李玫瑾:家長懂得「養兒3忌,養女5忌」育兒法,孩子將來少走彎路
    所以家有男孩的家長,從小就教育孩子:男孩子不許哭鬧,要做個堅強勇敢的男子漢。其實,在孩子還不能清楚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哭是一種很好的發洩方式,而我們總是給孩子灌輸哭就是不勇敢、就不是男子漢的思想的話,孩子會變得壓抑、隱藏自己的情緒,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孩子一生。
  • 控制自己的情緒比拿下一座城池更偉大,5種方法教孩子情緒管理
    孩子的情緒總是不穩定的,不管是哄不好的哇哇大哭還是不合時宜的咯咯大笑都是家長頭疼的問題,而想讓孩子的情緒穩定,家長們必做的則是「情緒管理教育」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教孩子做好情緒管理,不僅讓家長能省不少心,也會讓孩子更接近成功
  • 李玫瑾:家有男孩,家長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孩子「5項技能」
    情緒管理的技能 情商的重要性,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這是成功的關鍵。通常那些高情商的人,都不會隨意發洩自己的情緒,他們很懂得如何去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說,我們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一定要抓住0-6歲這個黃金教育時期,讓孩子在這段時間裡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有出息。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家長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的性格決定命運 太多家長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忽視了孩子的性格教育,導致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偏差。經過多項研究證實,一個人能不能有長期的發展,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影響發展的是這個人的性格以及人格。 在早期教育階段,如果能對孩子的性格進行正確有效地培養,更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李玫瑾:6歲以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喜歡哭,這是父母的共識。在許多公共場合,我們也會發現許多熊孩子稍微不如意,就會上演一哭二鬧的戲碼,有的孩子得逞了,有的孩子沒有。家長們在孩子的情緒之中,除了看見其欲望和無理取鬧,還應該看見他情緒好壞的背後,是這些在影響。朋友阿明的孩子今年5歲,上幼兒園的寶寶白天在幼兒園的時候很乖,老師都會誇孩子聽話。然而,到了家裡,面對父母的時候,孩子就是另一副樣子了。
  • 李玫瑾:孩子有這種「性格」,長大後很容易吃虧,家長要及時糾正
    根據研究發現,孩子的性格形成,一部分源自於父母的遺傳,另一部分源於後天的環境因素,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你想讓孩子養成什麼性格,你就怎麼去培養孩子,若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家長就要多多注意,李玫瑾教授提醒:孩子有這種「性格」,長大後很容易吃虧,家長要及時糾正!
  • 陰晴不定的孩子,容易形成3種不良性格,家長要注重「情緒教育」
    童年時期,孩子的陰晴不定或許是自我情緒的表達,但是這些問題卻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性格困擾,讓孩子形成糟糕的情緒表達。03三、當孩子難以控制情緒,家長如何進行「情緒教育」1.父母應當在冷靜的時候進行談話孩子存在情緒的問題不能證明是孩子的性格天生如此,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麻煩,也許是父母給孩子造成了錯誤的表率,只有父母將自己的情緒處理妥當,孩子的情緒才有可能變得平穩。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這樣說,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其實像丁女士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他們都喜歡控制孩子,利用孩子來實現自己當年的夢想,並且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活著,要知道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若是家長不能理解這個概念,那麼說再多也沒用
  • 孩子情緒失控傷人,家長萬不可忽視,控制情緒為「成長必修課」
    後來和姑媽閒聊時,姑媽告訴我,豆豆情緒失控挺的,之前在學校還打人了,賠了點錢給對方父母。"都怪我們當初太寵他了,現在也不知道怎麼辦,只能順著他了。"言語間嘆了口氣,非常為難。小孩子情緒失控其實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因為孩子情緒的產生,使年紀尚小的他無法自控,進而做出過激的事。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 孩子總是耍脾氣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三招,孩子分分鐘平和自身情緒
    如果家長遇到煩心的事,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忍不住耍脾氣的話,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 多半是因為家長的教育不到位,孩子才會經常耍脾氣。 2.以身作則
  • 李玫瑾:易怒暴躁的父母會養出這3種孩子,一生都會受到影響
    教育心理專家李玫瑾就表示:家長易怒暴躁輕則影響孩子的習慣、性格,重則可能會毀掉其一生。生活中容易發怒的家長,大多數都是會培養出這3種孩子的。李玫瑾:父母易怒暴躁,會養出這3種孩子,影響孩子性格毀其一生1.
  • 孩子心態不好,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幫孩子趕走這種情緒?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遭遇失敗和不幸,如果孩子太悲觀的話,當他遭遇失敗和不幸的時候,首先會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所以才會失敗。比如孩子考試考砸了,孩子會覺得是自己不夠聰明,怎麼學都學會不會才導致沒考好的。
  • 孩子調皮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孩子總是調皮喜歡頂嘴,對於家長的說教壓根不聽,甚至還有頂撞的意思。像以上這種場景,其實是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自己降到了和孩子同樣的層次。孩子不成熟,家長也不成熟嗎?孩子需要教育,家長卻沒有正確的進行關鍵,反而是讓孩子學會了頂嘴。家長們不應該反思嗎?孩子為什麼喜歡「頂嘴」呢?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在乎成績的高低。也要注重孩子的情商。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