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家長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2020-12-17 騰訊網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太著急、太焦慮了,總是抱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不停地讓孩子接受文化課知識,孩子在2、3歲的時候就學數學、拼音、英語。家長看似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實際上真正該管的地方卻忽視了。

作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對兒童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研究頗深。在《圓桌派》這個節目上,李玫瑾教授說到:很多家長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他開始管

在這裡,李玫瑾教授重點提到了一個年齡段:1-6歲

心理學上,將孩子的1-6歲判定為依戀期。因為孩子對世界還沒有產生足夠的認知,父母的話對於孩子來說等同於金科玉律。李玫瑾教授也說:「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這時候管孩子效果是最明顯的。

那麼,這段時間家長們最該管孩子什麼?

孩子的性格決定命運

太多家長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忽視了孩子的性格教育,導致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偏差。經過多項研究證實,一個人能不能有長期的發展,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影響發展的是這個人的性格以及人格。

在早期教育階段,如果能對孩子的性格進行正確有效地培養,更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6歲前,孩子這4方面要狠心管

1、克制任性

現在的家長過於重視孩子,總是捨不得對孩子說「不」。不管孩子想要什麼,只要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會滿足。這時大多數家長的想法是:大不了孩子只是在地上打滾。但等到12歲之後,孩子想要的東西沒被滿足,無理取鬧的方式就有很多種了。

所以,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為什麼一定要在三歲左右說?李玫瑾教授提到,等到孩子12歲不答應他,孩子很有可能用自己的生命威脅父母。克制任性,一定要越小說越好。

2、防止壓抑

孩子鬧過之後,有的家長對孩子是不聞不問,認為孩子的情緒一會就過去了。實際上,孩子雖小情緒上卻非常敏感。家長不理會,只會讓孩子認為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了,從而使自己過分壓抑。

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商量,更有利於孩子的性格與親子關係的發展。

3、經歷挫折

過往的新聞中,有太多太多孩子因為承受不了壓力和挫折跳樓自殺的事件,其中不乏來自於清華、北大、師大的高材生。這些孩子經歷了十幾年的精心教育,卻在性格、挫折的教育上出現了偏差,即使再優秀,多年的教育也是毀於一旦。

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在講座中提到,現在的孩子沒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稍微有一點困難和壓力就能將孩子輕易打倒。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面對問題。當孩子勇於面對困難,才會有打敗困難的欲望。

只有孩子的內心強大,擁有良好的性格,才能勇於面對社會上的一切,更不會讓父母多年的教育心血白費。所以,在孩子3-6歲這個階段,性格教育才是家長們最應該重視的。我推薦《歪歪兔全情商彩圖注音讀本》,這套讀本包含了性格、情商、社交能力、抗挫折能力、財商等8個方面。

根據3-6歲孩子的思維特徵和性格特點,選取了孩子能看懂、貼合孩子生活的小故事。故事以歪歪兔這一經典形象為主人公,幾乎是我們每個孩子的縮影,存在孩子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在描述問題的同時,告訴孩子面對問題時應該怎麼解決。

在每個小故事後面還有相應的情商小遊戲,考驗孩子是否真正讀懂了故事,明白正確做法是怎樣,也能用來考驗孩子是否有認真聽故事。在書的末尾還會給家長一些教育建議,科學又實用。如果你家有3-6歲的孩子,不要錯過這套《歪歪兔全情商彩圖注音讀本》。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現在的家庭大多都一兩個孩子,家長對孩子可以說是百般依賴,吃的穿的都會儘自己最大能力給孩子最好的。可以說很多孩子都是在「蜜罐」裡長大的,不論孩子犯什麼錯誤,家長都捨不得打孩子。有的家長會說以前總說要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下長大難道錯了嗎?其實愛孩子、給孩子自由本沒有錯,不過這不代表「溺愛孩子、放縱孩子」。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不止一次提到過很多長大後的犯罪行為或者心理問題都和孩子的幼年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李玫瑾教授也曾對父母們有過忠告:「6歲之前要對孩子說不!」心理學上將三到六歲,這段期間稱之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品格就像潮溼的水泥一樣,處於一個可塑造的階段。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品格,一定要在6歲之前下手。
  •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孩子的成長都是分階段性地,對孩子的教育自然而然的也就不一樣了,在孩子的不同時期,都要用適合的教育去教育孩子。這個時候,李玫瑾教授就把孩子的一生分為好幾個階段。
  • 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聽起來霸氣,那你是否思考過「我」中有哪些因素最終決定了你的命呢?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人到中年我就在「稟性難移」這四個字面前低了頭,也隱隱約約感覺到性格對於人生的影響,直到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講座,這種觀念越來越強烈。
  • 李玫瑾教授:孩子3-6歲的時候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我國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將一個人的生活分為幾個階段,其中,3至6歲的孩子屬於可塑性非常強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內孩子的自我意識高度發展起來,孩子的認知能力也空前提高。孩子3到6歲你不管,長大後想管都管不了了,後悔都沒用。到底怎麼管教孩子才是對的呢?
  • 李玫瑾:6歲前「嚴抓」這4方面,孩子長大情商高,做事也更省心
    李玫瑾教授在一個節目中提到過關於孩子教養的問題,明確地提出了"3歲之前有恩與他,6歲之前立規矩"的教育理念。為什麼管教孩子要在6歲之前?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是6歲之前?因此,在6歲之前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管教孩子,等孩子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想法後,再想管教就難了。家長需要嚴格管教孩子的這四個方面那麼,家長應該在哪四個方面對孩子"使勁管"呢?
  • 李玫瑾教授: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這幾個信號,家長要做好準備
    你會發現14歲的孩子,開始偷偷的曠課,15、16歲的孩子開始沉迷於網絡世界,總之青春期的問題接踵而至,處理不好,父母與孩子的隔閡也會越來越深。所以這個階段,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並且採用正確的方法和孩子相處。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青春期是有跡可循的,當出現這3個信號,家長心裡要有數,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這三個信號是我以前看過一場李玫瑾教授關於青春期的講座,總結出來的,分享給大家!
  • 李玫瑾:12歲之前不管孩子,長大想管也管不著了!這兩點要狠心管
    教育學家李玫瑾表示,在孩子十二歲之前,一定要教育好孩子,等孩子十二歲以後,就迎來了青春期,這個時候管理孩子就難上加難了。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會變得特別叛逆,甚至會讓你感到琢磨不透。那個聽話的乖寶寶仿佛變了個人,每次想要和孩子好好交流,留給家長的都是鎖緊的房門。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6歲前就能看出來,李玫瑾:這3個特徵明顯
    有些孩子上課經常溜號、要家長盯著才肯寫作業,考試還經常馬虎丟分,一看就不是讀書的料!公安大學研究青少年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選擇學習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好的未來了嗎 ?」
  •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有兒子,四種能力要教會他,最好別晚於6歲
    例如之前曾引發熱議的地鐵某男子偷拍事件、家暴事件……為此,不少網友都呼籲家長們教育孩子,不要只在乎女性的三從四德,更要先教育好自家暴躁的兒子,這才是根源。我想,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紳士儒雅,但教育並不是口空說出來的,必須有具體行動。
  • 李玫瑾: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後想改就難了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她曾在一檔節目上,談到了當代父母在教育上的一個嚴重的弊端: 「有些家長他該管的時候不管,他不該管的時候他開始管
  •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最近《哪吒》電影中有句臺詞可謂是火遍全網,「我命由我不由天」,讓不少人都鼓起勇氣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可要說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我聽到過很多答案。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
  • 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必要報這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沒啥用
    「我最聽不了的話就是,呦!都七歲了,這個應該五歲學!行,現在也不晚。」說實話,「別人的孩子都學了」、「現在不學就晚了」對於咱當媽的人來說就像咒語一樣好使,一聽見我就想報名、花錢!可是,冷靜下來想想,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6歲前,孩子每天東奔西跑連個玩的時間都沒有,多可憐!李玫瑾老師就說過,給孩子報班一個星期不要超過兩個,報什麼班要好好考慮,有三種興趣班就沒必要報,浪費錢還沒啥用!
  • 李玫瑾:3-6歲的孩子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就難改了
    李玫瑾:3-6歲是培養習慣的黃金時期老一輩人常說:3歲看小,6歲看老,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此前,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節目上曾經提到這樣一個觀點:3-6歲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黃金時期,這段黃金時間決定著孩子長大後的思想、語言、習慣等。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上,費時費錢還沒用
    她家女兒從6歲開始學排球,大約一年半的時間,家長和老師想盡辦法都沒能讓孩子感興趣,還讓孩子落下了一身傷。孩子爸爸看不下去了,指責道:「你這麼盲目地給孩子報興趣班,絲毫不了解孩子的優勢和興趣,孩子不想學的你還在堅持,浪費錢還浪費時間。」
  • 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一些家長表示對李教授的育兒觀點不能更贊同,甚至呼籲「先修李玫瑾教授的課,才有資格當老師、做父母」。▲ 李教授粉絲評論曾經,我也是李玫瑾教授的粉絲。經過幾年的學習成長,我卻特別不建議家長朋友跟李教授學育兒了。為什麼?
  • 到底要不要打孩子?聽到李玫瑾教授的解釋,家長不用再糾結了
    而這和以前我們接受的「棍棒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家長不再以暴力手段去「馴服」孩子,而是和孩子講道理,和孩子分析事情。不過,很多家長應該都發現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每當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和他們講道理,不吼不發脾氣真的是太難了,有時候,真的想給孩子拽過來打兩巴掌才解氣。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暗示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一、小話癆有些孩子自從會說話那天起,這小嘴就沒閒下來過,在家裡就像唐僧在念經,出門更是「人來瘋」,見誰跟誰嘮,很多家長總是試圖糾正孩子少說點兒話。
  • 李玫瑾直言:養男孩的家庭,要教會他4種本事,最好不要晚於6歲
    大量研究表明,3-6歲的時候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在幼年時形成的性格習慣,對人的一生有重大影響,因此,每一個父母都應該重視孩子6歲前的性格養成!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一直強調,3-6歲是一個孩子開始有自己想法的重要時期,如果家長正確引導孩子,能夠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孩子總是玻璃心,經不起老師和家長批評,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方法
    在《圓桌派》上,馬未都跟李玫瑾教授說,「我們應該從小養成一種習慣,簡單的說,就是厚臉皮!」李玫瑾教授立馬補充說到:「挫折教育。」馬未都表示認同,「說兩句就說兩句,怕什麼呢。」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就是臉皮薄,經不過批評,說不得!這一點我倒是挺佩服郭德綱的。你看郭麒麟就經常被他爹批評。但是郭麒麟現在就挺優秀的。也許,經得起挫折,才能走向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