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太著急、太焦慮了,總是抱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不停地讓孩子接受文化課知識,孩子在2、3歲的時候就學數學、拼音、英語。家長看似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實際上真正該管的地方卻忽視了。
作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對兒童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研究頗深。在《圓桌派》這個節目上,李玫瑾教授說到:很多家長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他開始管。
在這裡,李玫瑾教授重點提到了一個年齡段:1-6歲。
心理學上,將孩子的1-6歲判定為依戀期。因為孩子對世界還沒有產生足夠的認知,父母的話對於孩子來說等同於金科玉律。李玫瑾教授也說:「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這時候管孩子效果是最明顯的。
那麼,這段時間家長們最該管孩子什麼?
孩子的性格決定命運
太多家長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忽視了孩子的性格教育,導致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偏差。經過多項研究證實,一個人能不能有長期的發展,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影響發展的是這個人的性格以及人格。
在早期教育階段,如果能對孩子的性格進行正確有效地培養,更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6歲前,孩子這4方面要狠心管
1、克制任性
現在的家長過於重視孩子,總是捨不得對孩子說「不」。不管孩子想要什麼,只要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會滿足。這時大多數家長的想法是:大不了孩子只是在地上打滾。但等到12歲之後,孩子想要的東西沒被滿足,無理取鬧的方式就有很多種了。
所以,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為什麼一定要在三歲左右說?李玫瑾教授提到,等到孩子12歲不答應他,孩子很有可能用自己的生命威脅父母。克制任性,一定要越小說越好。
2、防止壓抑
孩子鬧過之後,有的家長對孩子是不聞不問,認為孩子的情緒一會就過去了。實際上,孩子雖小情緒上卻非常敏感。家長不理會,只會讓孩子認為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了,從而使自己過分壓抑。
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商量,更有利於孩子的性格與親子關係的發展。
3、經歷挫折
過往的新聞中,有太多太多孩子因為承受不了壓力和挫折跳樓自殺的事件,其中不乏來自於清華、北大、師大的高材生。這些孩子經歷了十幾年的精心教育,卻在性格、挫折的教育上出現了偏差,即使再優秀,多年的教育也是毀於一旦。
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在講座中提到,現在的孩子沒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稍微有一點困難和壓力就能將孩子輕易打倒。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面對問題。當孩子勇於面對困難,才會有打敗困難的欲望。
只有孩子的內心強大,擁有良好的性格,才能勇於面對社會上的一切,更不會讓父母多年的教育心血白費。所以,在孩子3-6歲這個階段,性格教育才是家長們最應該重視的。我推薦《歪歪兔全情商彩圖注音讀本》,這套讀本包含了性格、情商、社交能力、抗挫折能力、財商等8個方面。
根據3-6歲孩子的思維特徵和性格特點,選取了孩子能看懂、貼合孩子生活的小故事。故事以歪歪兔這一經典形象為主人公,幾乎是我們每個孩子的縮影,存在孩子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在描述問題的同時,告訴孩子面對問題時應該怎麼解決。
在每個小故事後面還有相應的情商小遊戲,考驗孩子是否真正讀懂了故事,明白正確做法是怎樣,也能用來考驗孩子是否有認真聽故事。在書的末尾還會給家長一些教育建議,科學又實用。如果你家有3-6歲的孩子,不要錯過這套《歪歪兔全情商彩圖注音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