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膳食越來越豐富,魚肉也成為每個家庭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其實,魚肉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食物之一,國人吃魚的習慣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魚肉肉質細嫩,不管是清蒸、紅燒,還是做湯,都十分鮮美可口,令人食慾大開。每周吃2~3次魚有益身體健康已成為各國營養專家的共識。那你知道愛吃魚有什麼好處嗎?吃魚需要注意什麼呢?
吃魚的這5個好處,你都知道嗎?
1、預防心血管疾病
相較於畜禽肉類,魚肉的脂肪含量低,並且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omega-3脂肪酸含量尤為突出。研究發現,補充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甘油三酯,亦可降低血管炎症的發生,避免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對於預防中風、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發現,每周吃1~2次魚,可以使心源性猝死的風險降低36%,並減少17%的死亡可能。
2、促進機體發育
大多數魚肉都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而脂肪較少(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少),並且魚肉的肌纖維較疏鬆,肉質細嫩,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經常吃魚不但能幫助我們提高免疫力,還可以促進幼兒、兒童及青少的生長發育。
3、保護大腦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家長們說的一句話:多吃魚變聰明。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做過的一次調查結果也顯示,每周吃魚不少於一次的孩子,在智商測試裡獲得的平均分比那些吃魚次數少或者完全不吃魚的同齡人高4.8分。這是因為魚肉中含有一種重要物質——二十二碳六烯酸,即DHA。DHA又被稱為「腦黃金」,它是神經突觸生長時必需的營養,對於判斷力、搜尋能力及集中力都有重要的影響。人體補充DHA,可以維持腦神經細胞間的訊息傳遞,使腦細胞更有活力。所以,吃魚可以起到健腦、活化大腦功能的作用,能幫助我們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和記憶能力。老人多吃魚,還可以減少痴呆症的發生。
4、降低乳腺癌風險
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小組在對25400名40至70歲女性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每天吃魚與每周吃魚1~2次以下及不怎麼吃魚的相比,乳腺癌的發病低43%。如果在飲食中加入更多的魚,還可以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5、抗抑鬱
國內外多項研究證實,常吃魚肉的人患抑鬱症的風險更低。這可能是因為魚肉中所含的ω-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提升大腦中多巴胺和血清胺水平,這兩種化學物質與抑鬱症的發生存在較大關係,而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胺含量較低。
吃魚肉的好處雖然很多,但是這幾類人卻不適合吃。
1、過敏體質慎吃魚
有些人體內缺少可以分解魚肉中組胺的酶,一旦組胺被人體吸收進入免疫系統,就會引起過敏現象。如果曾經因吃魚、蝦等水產品發生過敏的人群,建議今後要謹慎吃魚。
2、痛風患者不宜吃魚
大多數魚肉中都含有豐富的嘌呤成分,痛風就是因為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因此,建議痛風發作期患者,儘量少吃魚或別吃魚。
3、出血性疾病患者
魚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EPA具有降膽固醇、抗血栓的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有益。但是出血性疾病患者如果攝入過多EPA,會抑制血小板凝集,不利於病情恢復。
小編提醒:食物是人體的營養來源,每一種食物中有各種不同含量的營養素,沒有哪一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體的全部營養需求,沒有十全十美的食物,也沒有一無是處的食物。各種食物營養特點不同,必須合理搭配才能營養全面,營養均衡是健康的基礎,所以我們提倡:科學認識食品,膳食均衡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