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出臺,被稱為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該方案規定:到2020年底,成都市全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近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走訪了紅旗連鎖、舞東風、家樂福、伊藤洋華堂、全家等商超,發現部分商超已經開始使用可降解塑膠袋。相比2毛錢、3毛錢的普通塑膠袋,可降解塑膠袋看上去更小,但價格要6毛錢一個。
更薄、有磨砂感
部分商超開始用可降解塑膠袋
記者在伊藤洋華堂春熙店看到,原本用於包散裝食品的透明連卷袋,已被放到貨架下方,商品旁僅保留幾個打開了的袋子供顧客使用。記者在收銀臺看到,大部分顧客使用自己的布袋或塑膠袋,少部分購物較多的顧客選擇購買大號塑膠袋。成都伊藤洋華堂SDGs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12月17日,已有5家店全面更換為生物降解塑膠袋,S號1元,L號1.7元。
家樂福雙橋子店收銀臺和自助結帳處的塑膠袋,寫有「環保『袋』回家」字樣,店內糖果乾雜和生鮮區保留著透明連卷袋。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年底前所有門店會使用新到的可降解塑膠袋。
春熙路地鐵站D出口旁的全家便利店工作人員表示,他們12月初換上了可降解塑膠袋。「之前的塑膠袋小號0.2元、大號0.3元,現在使用的可降解塑膠袋小號0.6元、大號0.9元,價格是之前的3倍。」一位店員說,可降解塑膠袋摸上去感覺更薄,每天可以賣出十幾個到幾十個不等,主要是年輕顧客在用,很多顧客已經有了自帶購物袋的習慣。在銀石廣場上班的常先生經常來便利店購物,他稱,可降解塑膠袋是這個月才出現的,「手感不一樣,有一種磨砂的感覺」。
另外,記者走訪的五六家紅旗及舞東風超市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塑膠袋沒有更換過,是之前使用的款式。
部分快餐店:
使用紙質吸管,杯蓋增加新功能
微博上,已經有不少人在討論肯德基提供的紙質吸管。記者在肯德基春禧店發現,餐廳和甜品站使用的依然是普通塑料吸管。店員告訴記者,將從28日開始使用紙質吸管。在喜茶IFS店,吸管自取區裡有普通塑料吸管和紙質吸管等可降解餐具,但大多數顧客選擇了普通塑料吸管。店員表示,外賣訂單會優先使用可降解紙質吸管。
在歡樂谷的麥當勞,當記者詢問是否有可降解塑料吸管時,店員稱吸管並未更換,但新杯蓋增加了功能——專門設計了一個飲用口,大家飲用時可以不用吸管。在給顧客提供餐食的時候,他們會提醒這個新變化。
餐飲企業:
正積極尋找更適合川菜的打包盒
除了提供紙質吸管,也有餐飲企業試著從源頭上控制塑料製品的使用。成都柴門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品牌部負責人何翠蓮表示,他們會在客人點菜時給出建議,讓大家儘量做到光碟。他們目前使用的打包盒及外賣筷子,都是定製可循環利用的。
成都園裡火鍋總經理覃瑞旻表示,他們正在將吸管更換為可降解材質,外賣已使用可降解材質的飯盒。大龍燚餐飲管理公司董事副總裁雷星告訴記者,上個月他們對庫存進行了清查,打包盒都是可降解以及非一次性可循環利用的,吸管和塑膠袋則需要替換為可降解材質,還會用紙袋、無紡布袋代替塑膠袋。
「現在的紙質打包盒更適合素食和日料,用來裝油湯較多的菜,很容易變軟」;「我們也會調整外賣的菜品,來適應打包盒」……對於可降解打包盒,各位餐飲企業負責人希望能有更多廠家參與開發,尤其是針對川菜油湯較多的特點,讓餐飲企業有更多選擇。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實習記者 王培哲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