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的作用,楞嚴經在佛經中的地位

2022-01-31 古梵音楞嚴咒全文

-

點一下↑↑↑↑↑↑結緣

 

佛教據記載早在秦朝時就摻入中國,那時的秦朝對於佛教的到來還是處於牴觸狀態,到了東漢末年開始盛行。在佛經大全中能保留到現在的經文甚是珍貴。那麼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的是《楞嚴經》在佛經中的地位,希望大家喜歡。

  楞嚴經,眾所周知,是一部極重要的大經,可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為過。因為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則更是充實、圓滿:舉凡發心、解、行、證、悟,皆詳盡剖析開示──從教令正發心起,經循循善誘的破惑、見真(明心見性)、依性起修(設壇結界、於實際上起正修行),並詳細開示一切凡聖境界(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令於聖境起企慕、而於凡外得知解,從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詳述六十位修證(三漸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令行者於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後更廣開示五陰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於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難,所修圓滿成就。

  由於本經有這些稀有的特點,因此歷來皆被修行者奉為必修的無上圭臬,尤其是對習禪者而言,更是如此。
  楞嚴法門三大主旨
  1、悟本體(先行)
  本性即是真如本性,即如來藏性。「悟」有三種:
  (1)、解悟——即是始覺。於此覺中,了妄達真。「了妄」者,如了七處皆妄,一切世間幻化虛妄。「達真」者,如十番顯見,通達本有[真見之性]。此[始覺智]即見道位,於是悟中,行者之觀念(知見)改變、行為轉變,且此等轉變皆是決定,非如突然心血來潮,曇花一現,此即如圓覺經所云:「即已成金,不復為礦」。是故非如一般之文字知解,乍現即逝。即如小乘之見道位,一切邪見、惡知見悉斷。亦如大乘見道位,決定一佛乘,不再履於凡外權小之徑,並於一切法,聞即信受、諦解。

  (2)、行悟——即明心見性。「明心」者,明心相也。心相者,即如大乘五位百法中所示之心王、心所、心不相應行等法,包括心所的善惡(煩惱)等法自相、及相互間的關係,如何生起、如何修滅等。至於「心王」,則了八識之體,諸識各自之體、相、用如何,以及其間互動之條件及本源。如是一一法皆明了者,乃得稱為真「明心」者,故六祖惠能大師說:「明心號菩薩。」「見性」者,即是見自本性,亦是見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此見性,常修道位,亦即「分證覺」,即於六十位修證過程中,分分斷無明,即得分分見。是故大般涅盤經中說:「十住菩薩猶見不了了。」意謂:十住菩薩雖有見性,但仍不能了了全見,是故,於此位中,尚非現量境界,而仍屬比量智。

  (3)、證悟——此即「究竟覺」,亦是證道位,即為現量智。是故當知,所謂「悟」者,絕非「神秘」、籠統的概念,而是有具體之悟境、對象、及內容的。且悟前與悟後,其人之三業,必然轉變,有所不同。其轉變即:越加清淨、壯嚴、不貪染、有智慧。而且當然不會因為悟了,而言行乖異、反常、狂妄、貪愛世間、恣行雜染(若如此者,則決非悟了,而是著魔—然末世眾生愚妄不知,常以著魔為大悟!)

  2、持心戒(初行)
  持心戒者,即是持佛戒。如佛在本經中說:「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一般的戒,都是指身口戒,不是心戒。而[佛戒]是心戒,故說:「攝心為戒」,以攝心、攝念,令噁心、惡念不起,名為心戒,是為如來戒。因為既要修「佛定」,而不能光持凡夫、小乘「身、口」之戒——持此戒者,於其持犯,即不能說要具多少緣,且其事成就——如「前人命斷」(殺生)、(離本處)、(偷盜)、(入胡麻許)、(邪淫)、(前人領解)、(妄語)、(咽咽得罪)、(飲酒)等——方結罪,只要起心動念有惡念,噁心生起,即是有犯,是故名為心戒。故欲修佛定者,須持佛心戒,持心令無殺心、無盜心、無淫心、無妄語心,才有資格修習佛定。

  修大定(正行)
  此即所謂「全體起修」。所言[體]者,真如本體也,以悟得本體故,故得依此本體為「本修因」(即[如來密因]),而進修首楞嚴大定。

  【結束語】由於《楞嚴經》內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人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由此可見《楞嚴經》在修行道路上其重要的地位。

-

點一下↑↑↑↑↑↑結緣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佛教《楞嚴經》釋疑:女人佩戴楞嚴經作用
    --歡迎您楞嚴經是一本非常受歡迎的經書,有些師兄不僅僅會念楞嚴經,也會佩戴楞嚴經,那麼有些師兄就是想要知道女人佩戴楞嚴經作用是什麼
  • 《楞嚴經》:楞嚴經的功效和作用
    -點一下↑↑↑↑↑↑結緣我們認真的去修行楞嚴經,就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功效和作用,不僅有這些
  • 《楞嚴經》常識:楞嚴經的作用和好處是什麼
    楞嚴經的字數是偏多的,如果自己讀誦的話,用的時間會很多,要是聽楞嚴經的話,我們在平時就能播放,然後自己聽就好了。聽楞嚴經的作用:一、聽楞嚴經能消除人的業障,能幫助人們消除冤親債主的糾纏,讓它們不再為我們設置障礙。相信很多人都是在患得患失的,那自己在聽楞嚴經之後,也能回向冤親債主,解除它們的怨恨,幫助自己消除業障。
  • 為什麼同樣是佛經楞嚴經要比金剛經難讀很多?
    這樣一位超牛的譯師翻譯出來的佛經,不僅你愛讀,而且從翻譯出來之後,幾乎接觸到金剛經的人士人人都愛讀,所以,羅什大師的譯本是最流行的。2、《楞嚴經》行文我們再來看看《楞嚴經》的譯師,般剌蜜帝大師。其實《楞嚴經》能夠帶來中土還是相當之有波折的。
  • 楞嚴經賞析:智海長老講楞嚴經
    《楞嚴經》,佛教經典。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此經的譯者為般剌蜜帝大師中印度人,居廣州制止道場,於唐神龍元年(705)從灌頂部中誦出,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房融筆受,懷迪證譯。中國歷代皆視此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本經架構本經的基本架構,可說是[從破魔始,至破魔終]。
  • 《楞嚴經》解釋:在家念楞嚴咒怎麼回向
    《楞嚴經》是佛經中非常經典的經文,同時也是三大經王之一,而且學佛的人們還把楞嚴經譽為開智慧的《楞嚴經》。而《楞嚴咒》作為《楞嚴經》中的咒語,其威能也是不可想像的,我們常念《楞嚴咒》會讓我們獲得不可思議的好處。學佛的人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回向。
  • 《楞嚴經》妙覺位與首楞嚴經名
    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阿難!如是皆以三增進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作他觀,名為邪觀。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當何名是經?我及眾生,云何奉持?佛告文殊師利:是經名大佛頂、悉怛多、般怛羅、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
  • 《楞嚴經》為什麼被讚譽為「戒淫寶典」?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一、殊勝地位 漢傳佛教寺院早課的第一課即是誦持該經的核心「楞嚴咒」,教相上圓攝「顯、密、性、相」,宗派上橫跨「禪、淨、密、律」,說法上破立均等、理事兼容,被譽為「佛教修行大全」、「破魔大全」、濃縮大藏經的「小藏經」、佛教正法住世的標誌和象徵,也是佛法開始隱沒的首部佛經。
  • 永遠不要瞧不起讀《楞嚴經》、《心經》、《金剛經》的人
    1、《楞嚴經》:「自從一見《楞嚴》後,不讀人間糟粕書。」《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早在唐朝房融把《楞嚴經》獻於武則天,但又被武則天將此經存在宮中,未有流通。後來,是國師神秀禪師發現了此經,才將它流通出來。《楞嚴經》在宋朝非常受到士大夫的歡迎。
  • 楞嚴經原文、白話文對照
    · 卷二慧學居士《楞嚴經》各卷小結:卷二:阿難雖然已明有一個真心所在,但不敢確認在自己身心中即能顯示出來。卷七一、建立楞嚴道場的規則二、佛宣說楞嚴咒三、楞嚴咒的功德四、眾生顛倒、世界顛倒的成因楞嚴經原文、白話文對照 · 卷八慧學居士《楞嚴經》各卷小結:卷八:佛繼續開方便之門,講到三種修行漸次,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楞嚴經之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師兄在修行楞嚴經的過程中,是要用心的去體會經文中的內容是什麼,這樣師兄的修行功效才會更加的好,而且師兄也會知道楞嚴經全文講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簡單的了解楞嚴經義貫全文吧!乃至藥師如來因中之十二大願、彌勒之四十八願,亦是其於菩薩位時之萬行。「首楞嚴」:又譯為「首楞伽摩」。佛在《大般涅槃經》中解釋「首楞嚴」為:「一切事究竟堅固」。
  • 《楞嚴經緣起》——識的功能和作用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一切法性,一切狀態還都是在識上作用。眾生迷也是因識而迷,覺也是因識而覺。知道這個道理了以後,我們就不會把這個識當做自己,識它只是個工具。如果你了解識蘊,就是識的蘊法,它實際的功能支配的色受想行識,五蘊裡最後這個識蘊,又和過去的記憶識也即阿賴耶識和合,過去的習性、慣性、業風等,又在左右識蘊功能。所以,識蘊裡都是識的功用和識的作用。
  • 《楞嚴經》講了什麼?為什麼要學這部經典?看完你就明白了
    《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最重要的大乘經典之一,被佛弟子稱為「開悟的楞嚴」。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成經,弘傳於印度,後因年久失傳,唯獨龍宮藏有此經。佛陀涅槃七百年後,印度的大乘論師龍樹菩薩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證悟的殊勝,受到龍王的禮請,他在龍宮中見到《龍藏》,其中有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披閱之後,感到非常稀有難得。
  • 楊維中:論《楞嚴經》佛學思想的特色及其影響
    這一名相,在此經中甚為常見。從上述引文看,「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實際上就是「識精」。然而,《楞嚴經》中並未明確地界定「識精」的所指。歷來的解經者,大多將其解釋為第八識。但是,唯識學中的第八識其性並非全真,因而難於與「元清淨體」等同。仔細推敲經文之義,「識精」應該是指眾生心識之中原本清淨、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
  • 《楞嚴經》: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楞嚴經》:「淫心不除。塵不可出」。人的三寶是精氣神,不管正邪淫,精氣神都會流失,有漏就有煩惱,入佛無漏智,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這裡的大事,就是指為眾生講《法華經》,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教導眾生成佛的大事。入佛知見還會有淫有漏有煩惱嗎?《楞嚴經》講的都是真修!常言道: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可見《楞嚴經》在浩瀚的佛教經藏中的重要性。
  • 佩戴楞嚴咒,抄寫《僧伽吒經》,感應太強烈!
    楞嚴咒讓我與《僧伽吒經》結緣感召邪魔附體蠱惑,佩戴楞嚴咒後親眼看到一個青面獠牙的東西被從胸口吸走救了我。末學深深懺悔玩遊戲和邪淫的惡業,發誓以後再不玩遊戲再不邪淫。苦勸大家千萬別玩那些遊戲邪淫,折福壽斷法身慧命召邪魔,迫使造殺盜淫妄身口意三業,百害無一利,不斷除,命終肯定墮三惡道(佛經裡有講)!之後我上網看楞嚴咒時才遇到一位師兄發的《僧伽吒經》感應。
  • 不讀楞嚴經,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楞嚴法門!
    弘傳殊勝 《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成經,弘傳於印度,竟因年久失傳,唯獨龍宮藏有此經。    後來,有一位龍勝菩薩,到龍宮說法,發現此經,文義俱妙,細讀之下,嘆為稀有,默誦於心;離開龍宮後,錄呈國王,王視為國寶,藏於國庫,不準流傳他國。海關對出境的僧人,特別注意。
  • 誦持《楞嚴經》的好處,值得一看!
    《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
  • 聖空法師:學習《楞嚴經》的好處
    (《楞嚴經》)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呢?《楞嚴經》教我們「因地發心要真」,也就是說,你必須要知道你煩惱的根本從哪裡出來的?如果你不知道,來了煩惱,你就去控制,可能到死,你的思想都不會停止。你知道這個事情的嚴重性嗎?死了之後是「什麼」去投胎?就是我們的「識」,就是我們的思想,它還繼續在工作;只是肉體,它已經不能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