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席勒專欄:疫情和衰退夾擊下的全球股市為什麼沒有崩盤

2020-12-18 和訊股票

自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全球股市並沒有崩盤,很多人為此感到詫異。尤其是美股,面對洶洶來襲的新冠疫情,美股三大股指竟然相繼創下歷史新高。

知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席勒與另外兩名投資專家、The Index Standard創始人勞倫斯·布萊克和巴克萊量化投資策略師法魯克·基弗拉傑認為,結合歷史情況來看,股市能有如此表現或許沒什麼不妥。一個被稱作「超額周期調整市盈率收益率」的指標就預示股市將繼續迎來光明前景。

以下為專欄全文:

毋庸置疑,投資者心理和題材熱點是驅動資產市場的兩個重要因素。今年全球各大股市同樣受到了幾個熟悉的熱點題材的驅動,比如經濟可能V型反轉和害怕踏空就是投資者熟悉的兩個題材。在這兩個題材的推動下,美股三大股指接連創下新高。除此之外,今年影響股市的還有「居家辦公」題材,這一題材極大提振了股市中的科技和通信板塊。

不過,在疫情引發經濟急劇衰退的情況下,真的可以用題材熱點來解釋投資者不撤出股市、沒有將資金投入債券等避險資產的原因嗎?

周期調整市盈率(CAPE)計算的是經通脹調整的真實股價和十年每股收益平均值的比率,能夠更精確地反映股市估值。通過周期調整市盈率,可以預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五大股市:美國、中國、歐洲、日本和英國股市的長期投資回報。一般來說,當周期調整市盈率處於高位時,未來十年的投資回報往往會下降,反過來也是這個道理。

美國為例,截至11月底,美股的周期調整市盈率是33倍,超過了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實際上,這一比率已回升到了2018年1月創下的33倍的歷史高點。美股歷史上,超過這一水平的情況之前只出現過兩次,分別是上世紀20年代末「大蕭條」發生前的那段時間和本世紀初「網際網路泡沫」時期。

中國股市的周期調整市盈率也高過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中、美兩國股市都偏重科技、通訊服務和非必需消費品幾大板塊,自疫情爆發以來,這幾大板塊都因為疫情這一熱點題材而受益,這一特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兩個股市近期表現強於其他股市的原因。

至於歐洲和日本兩個市場,它們的周期調整市盈率已基本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只有英國股市的周期調整市盈率目前還遠低於疫情前及長期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三大股市中,科技、通訊服務和非必需消費品在股指中所佔的權重都不高。

既然五大股市的周期調整市盈率基本都處於高位,是不是預示未來股市的投資回報會降低呢?看過另一個指標,我們再來探討這個問題。

市場觀察人士已經注意到了低利率在推高周期調整市盈率比率方面的作用。在傳統金融理論中,利率是股市估值模型的一個關鍵構成因素。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當利率下降時,估值模型中的貼現率也將隨之降低,而股票資產則會升值。基於這方面原因,央行降息就可以被視為對近來股價和周期調整市盈率上升的合理解釋

由此可見,在考慮股市估值時,利率水平高低已成為一個越發重要的參考因素。要了解利率在股市估值中的作用,並對股市和債券投資進行對比,我們開發了「周期調整市盈率超額收益率」(EGY)這個既考慮到股市估值、又估計了利率水平的指標。

要計算EGY,只要簡單地將周期調整市盈率的分子和分母調換位置,用十年平均每股收益除以股價,就會得出一個收益率,之後用這個收益率減去經通脹調整的、過去十年的真實利率,得出的就是EGY超額收益率。

這種算法是考察股市長期估值和利率間相互關係的一個有效辦法。EGY越高,意味著股市估值的吸引力越大。以美國為例,周期調整市盈率分子和分母顛倒後得出的收益率為3%,用3%減去過去十年的真實利率-1.0%(基於過去十年平均2%的通脹率調整得出),就能計算出美股現在的EGY是4%。

用這個方法,我們回顧了五大股市過去40年來的表現,結果讓我們頗感震驚:上述五大股市的EGY目前都接近歷史高位,英國和日本股市甚至創下歷史最高水平。目前英國的EGY接近10%,日本和歐洲均為約6%。雖然中國的相關數據沒有追溯那麼久,但中國約5%的EGY同樣不低。這種情況說明,在世界範圍內,與債券投資相比,目前的股市估值相當有吸引力。

歷史上唯一一次ECY達到這樣的高點是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大環境是股市估值低、通脹率高、利率也高;現在則正好相反,如今是股價高而利率超低。當年,主要股市的周期調整市盈率只有11-14倍,如今則高達20、30幾倍。

沒有誰能斷言新冠疫情何時結束,經濟面臨的衝擊何時緩解,有效疫苗一旦上市,離這一天就不會太遠。但無論疫情結束與否,通過ECY指標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就是,它證明了股市估值的相對吸引力,尤其在利率長期處於低位的時期。這一指標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投資者「害怕踏空」的合理性,也解釋了3月份以來股市受到熱烈追捧的原因。

債券收益率終會有上升的一天,而隨著利率水平的上升,股市估值也可能出現調整。但是在當前這個時刻,雖然股票價格和周期調整市盈率雙雙居高不下,宏觀經濟也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股市估值可能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麼荒謬。

本文源自:財經外研社

免責聲明:

本文版權歸第三方作者所有,相關授權事宜請聯繫原作者。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金十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朱寧對話諾獎得主席勒:美股像極了1929年股災前,大量散戶正衝進股市
    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全球化遭遇嚴重打擊,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價值和族群空前撕裂。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由鳳凰網、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經濟參考報戰略支持的「2020鳳凰網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峰會以「破局與新生」為主題,盛邀政商學界頂級嘉賓,圍繞全球和中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 朱寧對話諾獎得主席勒:美股像極了1929年股災之前
    來源:經濟參考報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全球化遭遇嚴重打擊,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價值和族群空前撕裂。在「2020鳳凰網財經峰會」閉幕對話上,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副院長朱寧就股市、房地產和國際關係等話題展開討論。值得注意的是,羅伯特·席勒正是朱寧在耶魯大學攻讀金融學博士學位時的導師,這場難得的師徒對話也為觀眾獻上了一場思想的盛宴。
  • 諾獎得主菲爾普斯專欄:為什麼一定要支持拜登當選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與社會中心主任埃德蒙·菲爾普斯發表專欄稱,在川普執政期間,投資環境充滿變數,貿易關係日趨緊張,政府財政赤字飆升,普通民眾的生活每況愈下。而拜登則恰恰與川普相反,對於美國經濟的真正需求,拜登心裡再清楚不過。
  • 漲了1200倍,諾獎得主擔心房價,樓市專家:只有房地產能救國
    即使沒有接觸到這兩個圈層的核心部分,鳳姐和董藩也能在各自的「泛」領域大鳴大放,可見,娛樂圈和房地產圈到底有多大的輿論生產力以及捧人的影響力。所以,這兩圈子又叫「貴圈」。高房價之下,開發商腰包豐盈了,開始到娛樂圈尋找另一半。在開發商看來,這叫郎財女貌,在女方看來,這叫天上掉下個灰姑娘……穿過的水晶鞋。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支付寶直播 市民問炒股中怎麼防止不被割韭菜?
    8月20日,據媒體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在支付寶直播,在連線解答市民理財疑惑中時,被一位上海大媽問道如何炒股致富。  據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和螞蟻集團數字金融總裁黃浩昨晚一起登上支付寶直播,談及智能投顧的發展前景。
  • 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做了什麼偽科學?
    呂克相信水有記憶,並且在2009年報導了他的「突破性進展」,即細菌和愛滋病毒DNA都可以產生電磁信號。2010年,《科學》期刊發表了關於呂克·蒙塔尼的新聞採訪,題為《法國諾獎得主逃離「智力恐怖」來到中國追求激進的構想》,開篇就講了他來中國打算做啥:高度稀釋的病原DNA放射的電磁波。文中呂克·蒙塔尼痛斥歐洲是「智力恐怖」(Intellectual terror),認為中國對於此類研究更為開放。
  • 想一睹「文青」氣質的諾獎得主?來這裡就對了
    一場科學盛宴即將拉開帷幕,前來赴約的是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科學天團」將至,有你要追的「星」嗎? 【兩位2020年諾獎得主是「文青」?】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為什麼窮人逃不出「貧窮陷阱」?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 諾獎得主:美國經濟不會V型恢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
    諾獎得主:美國經濟不會V型恢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今天舉行的「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連線發言時稱,美國目前面臨的不確定性非常多,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國經濟不會有一個V型恢復。現在已進入8月份,而美國上一周新的失業人數又超過100萬,疫情時間越長,對美國經濟破壞就越嚴重。
  • 諾獎得主有話說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科技之城」上海舉行——4大洲,25國及地區,超過100城,近14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其中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將參加這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盛會。 其中,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 專訪|生理時鐘揭秘者、諾獎得主羅斯巴什最好奇:人為什麼要睡覺
    人為什麼要睡覺?包括海爾兄弟在內,這個問題困擾過不少小朋友;這個問題也困擾著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儘管他本人就是晝夜節律,即生理時鐘的揭秘者,神經科學領域的權威(更多關於羅斯巴什的有趣故事詳見專訪|揭秘生物鐘的諾獎得主羅斯巴什:夏令時損害人類健康,應該取消!)。
  • 疫情時代公共品供給如何優化 諾獎拿出半服藥方
    在新冠疫情百年量級的衝擊之下,全球經濟亦深染沉痾。傳統的全球經貿體系碎裂,傳統的經濟治理工具失效,現實世界亟須理論燈塔指引新航道。值此大疫之世,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拿出了半服藥方。10月12日,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和Robert B. Wilson憑藉對拍賣理論的貢獻摘得諾獎桂冠。
  • 羅漢堂對話諾獎得主麥可·斯賓塞:對抗疫情需雙線作戰,保證企業...
    來源:羅漢堂作者:陳龍北京時間3月22日晚9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麥可·斯賓塞(Michael Spence)與羅漢堂秘書長陳龍,就新冠疫情對未來經濟和社會格局的影響展開對話。談話進行之際,斯賓塞正身處義大利的「湖北」——倫巴第大區,而陳龍位於疫情剛剛掠過的城市杭州。
  • 關於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看看這些院士專家和諾獎得主怎麼說
    論壇上,結合新冠疫情,國內外多位院士專家及諾貝爾獎得主就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和方法談到了各自看法。公眾科學素養是戰勝疫情的重要力量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隔離等科學的社會性措施需要廣泛社會支持,而這有賴於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即公眾科學素養。
  • 果蠅的自白:我與諾獎得主們的那些事兒
    今天就來給你們介紹介紹我那些得諾獎的小弟們~說起我們果蠅與諾獎的淵源,那必須從人稱果蠅之王的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開始。摩爾根與上帝之手達爾文、豌豆射手孟德爾合稱「生物三傑」。1865年孟德爾發表了遺傳學兩大定律,這一年也是摩爾根(1866年生)出生之年,第三定律即被孕育。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偽科學
    蒙塔尼曾在 2008 年獲得諾貝爾獎,在病毒學研究領域已經是全球頂尖的學者,但這一背景也並沒有讓他的爭議言論在學界獲得廣泛的支持。中國知名生物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發表文章《對某校引進諾貝爾獎得主的意見》批駁了 「病毒來源實驗室」 的說法,稱以蒙塔尼的身份,他的這番言論有很強的欺騙性。蒙塔尼錯在了哪裡?
  • 日本諾獎得主:用LED技術治療皮膚病
    點擊查看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物理學獎於當地時間7日揭曉,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獲獎。
  • 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原標題: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 這個打破冷熱二元定論的新物種,獲諾獎得主高度認可
    疫情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和關注如何保證生命與健康質量。從SARS到新冠,從塵蟎花粉到霧霾,人類想要呼吸一口純粹新鮮的空氣,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但人們也知道,空氣與人類的生活,究竟是如何的息息相關。時代在發展,我們不禁要問,到底該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讓健康有所依託?如何憑藉健康科技,讓生命更有質量?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02 始於尋找質子衰變 最近,在我組織的一個演講和對話中,諾獎得主溫伯格說:「繼續安靜模式的實驗物理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尋找質子衰變那樣的稀有事例,因為我認為質子衰變甚至有可能在我的有生之年發現,我希望,人們在深層地下耐心等待一大箱液體中發現稀有事例的實驗能夠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