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年,清政府下令停止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頒布統一祖制,命令各地仿鑄。因此,全國共有二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鑄造的「大清銅幣」,均均鑄有幹支年號,無一例外。今存《大清銅鈔》當十卷,共分乙巳、丙午、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己酉(宣統元年,1909年)、辛亥(宣統三年,1911年)六種年號。
大清銅幣鑄造工藝精湛,收藏價值極高,因收藏數量極少,導致當代銅圓收藏愛好者每時每刻都在尋找不同版式的銅圓,偶有新版式銅圓發現,欣喜若狂。清銅圓版式繁多,尤以戶中大清銅幣最為多,在收藏界廣受歡迎。從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來看,預計後期大清銅幣仍將如破竹之勢狂飆。
近來錢幣市場十分活躍,特別是在各地區精品錢幣層出不窮的發展環境下,稀有錢幣天價成交,更是成為各地錢幣領域最常見的現象之一。有識之士可以發現,明清兩代錢幣異軍突起,在今天這個收藏熱潮頻出的市場中,尤其受到高端藏家的青睞,因而也成了錢幣界的焦點。
近幾年來,收藏錢幣一直是各地展銷會的焦點。時至今日,民國時期的錢幣,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仍然保持著其原有的魅力,表現出極高的「身價」。從古代開始,錢幣就是藝術市場上的一大類收藏品,不同版本的錢幣有著不同的古幣的獨特韻味,即使兩枚銅幣非常接近,在藏家的收藏中也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銅幣是錢幣收藏的一大類別,歷來為眾多藏家所追捧,不同版本的其他銅幣具有獨特的韻味,值得藏家深思。錢雖小,卻能窺見當時的社會文化和經濟面貌,更凸顯了當時製作工藝的精湛,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
這枚大清銅幣戶部當錢十文,正面珠圈內直讀「大清銅幣」四個字,幣心凸起處有一個湖北省簡稱「鄂」的字;珠圈外上環滿文,左右有幹支紀年「丙午」兩個字,表明該幣是光緒三十二年所鑄;左右分列「戶部」兩個字,標明該幣的發行部門;下環幣值「當錢十文」字樣。幣面中央刻有蟠龍圖案,神龍威武有力,氣勢雄偉,可見皇族尊貴,上環「光緒年」字樣,左右下環英文,顯示當時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的交融,具有極高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