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始鑄於1900年、止於1911年,又名清代機制銅圓的大清銅幣,是光緒到宣統年間主要在市場上流通的錢幣類型。故全國共二十個省局鑄造的「大清銅幣」,盡皆鐫鑄幹支年號,無一例外。現存世的清代「大清銅幣」當十,共發現乙巳、丙午、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統元年,1909年)、辛亥(宣統三年,1911年)六種年號。版面居多,年代已久,市值各異,故能留存到今天,確實是世之罕見。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發行量比較大,但因後期改朝換代、戰亂、遺失等原因導致現在存世量少,收藏價值高。
大清銅幣戶部鄂字當制錢十文,錢幣正面珠圈內書「大清銅幣」,珠圈外上環書滿文字體,左右分書「丙」「午」年及「戶」「部」二字,下環書「當制錢十文」;錢幣背面珠圈內鑄蟠龍紋飾,珠圈外上環書「光緒年造」,下環書「大清銅幣」英文字樣。
此枚錢幣包漿自然古老,設計古樸素雅,簡潔大方,經歷風霜,上面的痕跡見證了其歷史的積澱,具有非常明顯的歷史過渡性特徵,顯得自然細膩,值得收藏。此枚古錢幣形制規整,設計新穎,構思巧妙,用材優良,製作用心,是一枚價值不菲的錢幣收藏精品。縱使歷經無窮歲月的洗禮,此幣仍保存極為完好,包漿老道,幣面磨損痕跡少,有著相當不錯的藝術觀賞價值,值得藏家們傾情收藏。
在過去幾年裡,錢幣的收藏始終是古玩收藏交易的重點。如今,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之一的清代時期機制錢幣,依然保持著自己原有的魅力,表現出極其居高不下的「身價」,吸引了眾多藏家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