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核酷睿i9開蓋換上液態金屬散熱 溫度驟降9°C

2020-12-13 環球網

本文轉自【快科技】;

Intel的十代酷睿桌面版發布有段時間了,旗艦酷睿i9-10900K處理器做到10核20線程不說,頻率還提升到了5.3GHz,不過代價就是TDP功耗也飆升到了125W,散熱有點讓人擔心。

每次發布新款CPU,超頻玩家der8auer都會做個詳細的拆解分析,這次酷睿i9-10900K處理器也不例外,他對比了酷睿i7-8700K、酷睿i9-9900K及酷睿i9-10900K這三代處理器的變化。

首先來看看厚度變化,這一點是Intel在發布新聞中重點強調的,CPU核心厚度減少的話有利於提高散熱效率,此前酷睿i7-8700K是0.44mm厚,9900K一下子增加到了0.88mm,而10900K降回到了0.58mm,相比9900K大幅減少,有助於提高散熱。

另外,PCB基板的厚度也一樣了,8700K只有0.87mm,9900K是1.15mm,而10900K是1.12mm厚。

還有就是頂蓋的厚度,8700K是3.11mm,9900K是2.35mm,而10900K是2.59mm。

小哥還計算了這三代處理器的核心面積,8700K是6核,核心面積約為153.6mm2,9900K是8核,核心面積是180.3mm2,而10核的10900K核心面積大約是206.1mm2,基本上線性增長,意味著成本也會增加的。

最後der8auer小哥還給10900K更換了液態金屬導熱,雖然本身的釺焊也不錯了,但液態金屬散熱在高玩們心目中的神話,不折騰是不行的。

散熱效果也確實比原裝好,在1.332V電壓、5.1GHz頻率下,不同核心的溫度下降幅度在6-9°C,平均降低了6.6°C,降溫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相關焦點

  • 0噪音、120W散熱 能壓10核酷睿i9的貓頭鷹被動式風冷今年上市
    與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相比,風冷散熱器,特別是高端風冷還是CPU最佳散熱器,安全可靠。風冷最讓人不爽的大概就是噪音了,如果高端散熱器也完全無聲音呢?貓頭鷹正在研發的被動式風冷快來了。早在去年的臺北電腦展上,貓頭鷹就展示過這款被動散熱器,擁有七根鍍鎳純銅熱管,密集鋁質散熱鰭片,但沒有使用任何風扇,因此可以做到完全零噪音。搭配合適的機箱散熱風道,它的散熱能力最高可以達到120W,平臺兼容Intel LGA115x、AMD AM4。
  • 十代i7+液態金屬散熱,敗家之眼ROG魔霸4 Plus預售:14999元
    而此次這款魔霸4 Plus也同樣如此,不僅有著第十代i7處理器之外,還有散熱性能更好的液態金屬散熱方案。據了解,目前ROG魔霸4 Plus已經在京東等電商平臺中開啟了預售模式,首發價14999元即可,相對於當下同級別的遊戲電競本而言,這樣的價格還是非常實在的。
  • 往裡面倒點液態金屬試試
    「散熱效率提升1700%,CPU溫度降低15℃」,當第一次聽到這組測試數據時,同事以為耳朵出現了問題。沒錯,這便是液態金屬散熱,在遊戲筆記本行業初露鋒芒的它似乎一上來便欲將「老前輩」矽脂狠狠地拍在「沙灘」上。
  • 「裝機幫扶站」14核的i9到底要不要?
    ★ i9-7900X售價1400元,採用10核心20線程設計,默認主頻3.30GHz,睿頻加速最高可至4.50GHz,因為運行頻率總體不如現在的10代i7、i9那麼高,所以綜合性能基本等同於8核16線程的i7-10700。
  • 10核心i9-10900K極限烤機:功耗超235W、溫度達93℃
    Intel桌面級十代酷睿的旗艦型號酷睿i9-10900K在做到10核心20線程的同時,極限加速頻率也高達5.3GHz,代價之一就是功耗設計了,官方標稱熱設計功耗125W,比之前的8核心16線程i9-9900K增加了30W。
  • 種草好物:液態金屬導熱劑
    把機器裝起來,運行 EVEREST 查看各個處理器溫度,開機一段時間大概保持44度,改裝時間是夏天,環境溫度30度左右。這個時候不太能感受到液態金屬的威力,所以咱們需要烤機測試。注意事項大家可能很好奇到底這個液態金屬主要成分是什麼。眾所周知,在常溫下呈現液態的金屬是水銀,但水銀對人體有毒性,不能用於這種這種產品;所以只能另闢蹊徑,而對於CPU的溫度,我們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金屬鎵。
  • 搭載液態金屬散熱!ROG魔霸新銳十代酷睿遊戲本新品首發
    近日,ROG推出新品——魔霸新銳電競筆記本,除了在核心硬體上搭載十代英特爾酷睿i7-10875H處理器與NVIDIA GeForce RTX 2060電競顯卡,其另一最大特點就是採用全新「暴力熊」(Thermal Grizzly)液態金屬散熱,可為CPU降低約12°C,為筆記本性能的發揮提供持續而穩定的動力。
  • iFixit詳細拆解索尼PS5主機 採用豪華液態金屬散熱設計
    總的來說,PS5的用料、做工等得到了iFixit好評,可修復性為7分(滿分10),表現不錯。  PS5內部豪華的散熱設計也讓iFixit印象深刻,包括風扇、風道、散熱孔、熱管、鋁製鰭片等,那顆索尼和AMD定製的8核Zen2+RDN2主晶片,甚至用的是液態金屬散熱介質,而非矽脂。
  • 硬體資訊:牙膏散熱膏庫存不足?Intel 9代i5/i7/i9都將使用釺焊散熱
    新聞1:開蓋確認!
  • 創物者M評測:液態金屬散熱,輕薄與性能的融合
    液態金屬散熱: 高性能發揮的同時,硬體高功耗發出的熱量自然是不可小覷的。散熱方面,【創物者】Machcreator-M採用的是雙風扇四出風口,4+3液冷銅管布局,同時在CPU、GPU部位還配置使用了暴力熊液態金屬進行散熱,導熱率約為傳統矽脂的18倍,使得機器在長時間負荷運作時也能保持穩定的性能輸出,散熱效果非常不錯。
  • 這次要推薦的小個頭竟搭載酷睿i9+RTX2080!?微星絕影2 GS66評測
    8核酷睿i9是真的能打定位是「樣樣能,樣樣行」,但實際真的行嗎?相信很多讀者都有這樣的疑慮——畢竟2.17kg的小身板要扛8核酷睿i9!這真的可行?但正如我們之前介紹的:同樣功率下,核心數量更多的i7 10875H和i9 10980HK,其性能實際表現會明顯強於核心數量少的處理器。讓我們來看看這顆處理器的實際應用威力:Media Encoder CC 2020視頻轉碼,處理器從10秒的100W爆發功率降到72W並穩定2分鐘左右,而後穩定在65W@3.61GHz左右跑完,耗時11分9秒。
  • 筆記本散熱太差勁?這一招讓你徹底擺脫高溫
    或許是因為酷冷鑽石矽脂太稀且熱阻率可能高,這款矽脂的效果並不理想,根據我的實測,這款矽脂剛換上就不如20塊錢1.2ml的信越7783矽脂,而持久性和MX-4一樣弱,又少又貴性價比屬於最差的。而暴力熊矽脂實在有點貴還得海淘所以我並沒有買,但根據網上玩家的一致好評來看應該是相當對得起價格的,大家都說僅次於液態金屬。
  • 兼顧視頻剪輯,i9 10900K+RTX3080裝機配置
    CPU:Core i9-10900K處理器AE和PR等視頻剪輯軟體對CPU及內存要求是極高,越高的CPU頻率越大的內存渲染越快預覽越快,導出越流暢。這裡選用了Core i9-10900K處理器,其擁有10個核心,20個線程,動態加速頻率達到了5.3ghz,所有CPU的睿頻無出其右。
  • 液態矽膠製品的成型溫度是多少?
    你知道液態矽膠製品的成型溫度嗎?在液體矽膠產品成型工藝中,典型的加熱房是電加熱,通常採用電熱絲加熱器,加熱管或者加熱盤。液體矽膠的一次性固化過程中,模具內溫度的均勻分配是非常重要的。液態矽膠製品液態矽膠製品的成型溫度對於液態矽膠製品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戴爾XPS17 9700——10代i9!
    我們之前體驗過戴爾XPS13 9300這款筆記本,這才沒過多久戴爾XPS系列又添加了新成員,時隔十年終於更新了XPS17,命名XPS17 9700強勁的性能配置在處理器方面,最高搭載英特爾第十代酷睿i9
  • 牙膏與番茄醬亂入 5款散熱矽脂趣味橫評
    第一梯隊的MX-4與X1能夠將溫度控制在80℃以內,尤其是MX-4表現最優,CPU滿載僅為73℃;第二梯隊的4款產品在80℃-85℃之間,值得詫異的是,牙膏竟然在第二梯隊表現最優,液態金屬最次;不塗矽脂情況下,溫度飆升到99℃,令人警覺。
  • 走近液態金屬|第一期:大家好,我是31號元素鎵!
    對於鎵來說第一次展現在眾人眼中時受限於當時的冶金技術,所以僅有3.4毫克的鎵也被人視為稀有金屬。固態鎵質地很軟,有著淡藍色的光澤,用小刀便可輕鬆切開,不過鎵並非是為了成為固態金屬而生,它的熔點僅有29.78℃,而人體溫度在36.5℃左右,所以把鎵握在掌心中即可被體溫所融化。
  • 鉛錘哥:真skr大膽的孩子,CPU開蓋換液金全過程
    其實這個金屬殼下面才是cpu的核心,廠商們為了保護好它,給它加了蓋,一是保護,二是散熱,所以這就是cpu上蓋的由來。CPU上蓋其實和晶片之間並沒有接觸,中間是空的,所以CPU晶片工作發熱後,需要用一些傳熱的介質將熱量傳導到上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