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臨床營養網 臨床營養網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作者介紹
素無塵
《中國臨床營養網》籤約營養師、形象使者
美國綜合排名12名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研究生公共健康專業、醫學博士預科畢業;
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醫學中心博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慢性病預防及控制。通過國際標準認證的公共營養師、食品安全師。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禿頂的人越來越多。的確,男性比女性會更容易禿頂,但是頭髮變稀疏在女性中也是屢見不鮮。脫髮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很簡單的某一兩種的維生素的缺乏,也有可能是複雜的身體健康變化而引起的。在很多情況下,男性和女性脫髮都有治療方法,這取決於脫髮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以下是筆者總結的一系列常見和不太常見的脫髮原因,供參考。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1.男性型脫髮(Male pattern baldness)
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男性在60歲左右會經歷脫髮,大多數情況可歸為男性型脫髮。這種脫髮是由基因和男性性激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通常會遵循一種典型的模式,即從頭頂發亮稀疏開始慢慢外擴趨向於禿頂。
若是有這樣情況,可以在稀疏的毛髮處塗一些藥膏,比如男性型minoxidil (brand name Rogaine) 米諾地爾(品牌為落建),非處方藥;或者口服一些藥物,比如finasteride(非那雄胺)。
2. 女性型脫髮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女性型脫髮,是由於女性激素分泌不平衡引起的。這種類型的脫髮與家族基因或者家庭習慣有很大關係,如果你來自一個女性親屬在某個年齡開始會脫髮的家庭,那麼你可能更容易脫髮。與男性不同的是,女性脫髮一般不會造成禿頂,只是發量會明顯變得稀薄。
與男性一樣,女性也可以塗女性型minoxidil (Rogaine) 在頭髮稀疏的地方。即使不能使頭髮增多,也是可以保持目前的發量。
3. 蛋白質缺乏 (Lack of protein)
飲食中如果沒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機體可能會通過抑制毛髮生長來定量配給蛋白質。這種情況的脫髮可能會發生在蛋白質攝入量下降的兩到三個月後。如果是因為蛋白質缺乏而引起的脫髮,那麼大量補充蛋白質就好。蛋白質的來源很多,比如魚、肉、雞蛋、牛奶、堅果、大豆等。
4. 鋅缺乏 (Zinc deficiency)
頭髮主要是由角蛋白生成。鋅是角蛋白合成不可缺少的礦物質,如果缺鋅,毛髮蛋白不能正常合成,毛髮生長自然受到阻礙,脫髮情況便會加重。
5. 維生素D缺乏 (Vitamin D deficiency)
早在2012年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的研究表明,維生素D可以幫助「喚醒」處於休眠狀態的卵泡(新頭髮可以生長的小毛孔,當卵泡不斷休眠時就會發生禿頂),推測未來可以用來改善頭髮的厚薄程度。因此,如果每天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可能對頭發生長是有幫助。維生素D的來源也很多,比如陽光、魚油、蘑菇、強化牛奶、穀物等。
6. 維生素B缺乏 (Vitamin B deficiency)
體內維生素B族含量低,也有可能是脫髮的一個原因。如果檢查出是維生素B族低,補充B族維生素就可以改變脫髮的問題。維生素B也天然的存在多種魚類、肉類、澱粉類蔬菜、非柑橘類水果中。
7. 維生素A過量 (Too much vitamin A)
據美國皮膚病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稱,過量攝入維生素A或過量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或藥物會導致脫髮。好在這種原因導致的脫髮是可逆的,一旦攝入或者體內蓄積的維生素A不過量了,頭髮就能恢復正常生長。
8. 貧血(Anemia)
在20到49歲的女性中,有十分之一的人因為缺鐵而貧血。缺鐵性貧血的症狀除了脫髮以外,還有疲勞、頭暈、臉色唇色蒼白、手腳冰冷等。如果確認了是缺鐵性貧血,簡簡單單的補鐵就能達到防止脫髮的效果。但是能明顯看到效果一般要幾個月以後,因為毛髮的生長是有周期的。
9. 水質過硬 (Water quality)
「硬水」中因為有碳酸鈣的存在,水越硬,鹼性越強。但是頭髮的生長環境其實是偏弱酸性,所以如果頭髮經常暴露在弱鹼性環境中(比如洗頭),長此以往,頭皮會逐漸受到一定的侵蝕,影響頭髮自然生長。
10. 身體壓力 (Physical stress)
任何形式的身體創傷(比如:手術、嚴重疾病、甚至感冒)都有可能會導致休止期脫髮(telogen effluvium)。這種脫髮是暫時性的。紐約市皮膚科醫生、醫學博士馬克•格拉索弗(Marc Glashofer)解釋說,當你遇到真有壓力的事情時,它會刺激你的頭髮周期,讓更多的頭髮進入脫落階段。在創傷後的3到6個月,脫髮往往變得很明顯。身體復原後的幾個月,頭發生長可以恢復正常。
11. 精神壓力(Emotional stress)
雖然精神上的壓力比身體上的壓力更不容易導致脫髮,但它是可能發生的,例如,在經歷離婚、親人去世、長期照顧年邁的父母、債務纏身、工作升遷等情況,也是會導致大量脫髮。就像身體壓力導致的脫髮一樣,這種脫髮症狀最終會消失。但是需要採取措施來與壓力和焦慮作鬥爭,比如進行更多的鍛鍊,與想要聊天的人談話,尋求支持。
12. 懷孕(Pregnancy)
與懷孕有關的脫髮一般是在產後,因為分娩是極其痛苦的,這個時候身體受到創傷。有可能是這個分娩的過程引起的脫髮,也有可能是孕激素引起的脫髮。這些脫髮都是暫時性的,一般會在脫髮幾個月後重新長好。
13. 雌性激素 (Female hormones)
正如妊娠激素的變化會導致脫髮一樣,停止服用避孕藥也會導致暫時性脫髮。如果你有脫髮的家族史,這種情況發生概率會增大。更年期荷爾蒙水平的改變可能也會導致脫髮,因為激素的變化,會導致頭皮上的雄激素受體開始被激活,毛囊會縮小,脫髮會增多。這種情況可以考慮跟你的婦產科醫生要求換一種避孕的方式,避免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
14. 甲狀腺功能減退(Hypothyroidism)
脖子上的小腺體對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至關重要。當其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時,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也會導致脫髮。補充合成甲狀腺藥物到正常甲狀腺激素水平,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旦甲狀腺水平恢復正常,頭發生長也應該能恢復正常。
15. 自身免疫相關脫髮(Autoimmune related hair loss)
自身免疫系統相關的脫髮一般表現為斑禿(alopecia areata)。自身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會導致斑禿,是因為身體免疫系統會把毛髮視為外來物,瞄準它們進行攻擊。
16. 突然暴瘦 (Dramatic Weight Loss)
突然減重、暴瘦對身體是有衝擊的。同時,這不但對身體帶來壓力,而且可能會由於食物攝入過少而導致蛋白質、維生素或礦物質的缺乏,因此而導致脫髮。不過這種脫髮一般只會持續6個月,待體重下降穩定以後,發量也會慢慢的恢復。
17. 化療(Chemotherapy)
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到化療的人頭髮都會掉光,這是因為化療就像一顆核彈,它破壞快速分裂的細胞,比如癌細胞、毛髮細胞。一旦化療停止,頭髮也是可以重新長出來,但是有可能會是不同的質地或顏色。
18. 多囊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多囊卵巢症候群是男性和女性性激素不平衡導致的。過多的雄性激素會導致卵巢囊腫,體重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月經周期紊亂,不孕,以及頭髮變薄,同時在臉上、耳朵或者身體其他部位長出雜毛。
19. 合成類固醇(Anabolic steroids)
據美國皮膚病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稱,如果服用合成代謝類固醇這種被一些運動員用來增強肌肉的類固醇,可能會掉頭髮。合成代謝類固醇對人體的影響與多囊卵巢疾病(PCOS) 一樣,因為其機制是一樣的。
20. 抗抑鬱藥、血液稀釋劑等等 (Antidepressants, blood thinners, and more)
某些血液稀釋劑、降壓藥-受體阻滯劑、甲氨蝶呤 (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和一些皮膚疾病)、鋰(用於治療雙相情感障礙)、非甾體抗炎藥 (NSAIDs) 等有可能會導致脫髮。如果發現服藥後有脫髮問題,可以跟醫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減量或者換一種藥。
21. 頭髮的過度處理 (Overstyling)
化學鬆弛劑、高溫、人工捲曲、人工拉直、人工上色等做法雖然不直接接觸髮根,但是對頭髮根部會有影響,有可能會使頭髮再也長不出來。美國皮膚學會有建議不要過度染、燙,每次洗髮後要使用護髮素,儘量讓頭髮風乾,儘量少用捲髮器,每周使用加熱產品不要超過一次。
22. 洗髮劑的殘留 (Too much shampoo)
洗髮劑等化學物質用在頭髮上後要衝洗乾淨,不然長期的殘留也是會導致脫髮。
23. 老化(Aging)
女性在進入五六十歲後,脫髮或頭髮稀疏的現象並不少見。這是生理因素導致,沒有過多的治療方式,只能說多運動、健康飲食、保持健康的身體和年輕的心態。
原標題:《【科普營養】23種掉頭髮的原因,全在這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