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中網
從早期網際網路行業的創業者,到轉型一級市場股權投資,唐肖明擁有逾20年的股權投資與運營經驗。2017年創辦微影資本,在整個泛文娛投資領域,微影資本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2020年5月末,唐肖明向投中網透露,從現在起,微影資本將成為歷史,新的徵程,將以「惟一資本」之名面世,原英文名稱「We Capital」將繼續延用。
惟一資本創始合伙人唐肖明
唐肖明是惟一資本的創始合伙人,對於這次更名,他對投中網解釋道,「微影資本這個名字,不僅幫助我們邁出了投資行業的第一步,也使我們有了這幾年的沉澱。實際上2017年我們已經從微影時代的CVC角色轉變為專業的VC投資機構。三年來,我們以獨立VC身份投資了包括新技術、新消費、新娛樂等領域的項目,團隊也不斷成長,獲得了很多肯定的回應。但一直以來,由於『微影資本』的名字會讓人產生與原母公司微影時代CVC的混淆,所以我們下定決心以一個全新的名字重新起航,今後將更加專注於技術和內容雙輪驅動的商業創新投資。」
脫離了微影時代的惟一資本,出手依然精準。蜻蜓FM、魔筷科技、i雲保、凱叔講故事、核桃編程等一個又一個耳熟能詳的明星項目盡收囊中,這在唐肖明看來,是惟一資本投資方法論的勝利。
正式更名,LP構成、投向、策略均與早前不同
更名的想法由來已久。自打微影資本從微影時代的CVC獨立成為專業的VC機構伊始,唐肖明便在思量他到底想做一家怎樣的投資機構。三年來,唐肖明帶領他的團隊不斷地探索。而今,在他看來,到了「最佳的時間點」。
早先的微影資本,對於無論是VC/PE行業還是網際網路圈層,都不陌生。這是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早期投資機構,脫胎於曾在在線票務平臺大戰中聲名鵲起的微影時代。
2017年之前,除了在影視、演出、體育、內容等領域的投資之外,微影資本承擔了微影時代的CVC的職能,在微影時代在產業鏈的布局上扮演重要角色。
設立初期,微影資本就曾給自己定義,不止是做微影時代的CVC,而是與之保持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同時,也必須要有自己的專業團隊,有完整VC的組織架構和激勵體系來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並推進機構自身的發展。這也為其後從微影時代CVC到獨立VC的轉型奠定了基礎。
其後,微影時代與貓眼的合併緊鑼密鼓地進行,終於在2017年塵埃落定。微影資本也開始一步步從微影時代的體系中剝離,LP結構、投資方向、投資策略均發生了變化,並完成了由微影時代CVC到獨立VC的轉變。
如果從最顯而易見的LP結構和投資方向上來看,2017年以前,微影資本的LP主要為微影時代的股東以及自然人,2017年之後,則以機構投資人為主,包括前海母基金、中金啟元、長江經濟帶產業母基金、上海報業旗下的眾源母基金、歌斐資產等等;從投資方向上看,微影資本不再僅限於文化傳媒行業,並不再承擔微影時代CVC的職能,媒體生態變革下的技術服務和消費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和新技術對應用場景的改造,都是其狩獵的重要方向。
「如果一個投資機構,在這些方面發生了顯著的變更,並且能投出優質的標的,已經足夠說明,這已經是一個新的機構。現在,惟一資本已經準備好了。」唐肖明說。
聚焦技術和內容雙輪驅動的商業創新投資
2017年成功轉型獨立VC後的惟一資本一直在謀求更全面的發展,5G、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科技領域中風頭正勁的賽道,惟一資本早有布局。「這是基於市場大趨勢的判斷。」唐肖明告訴投中網,文化+科技一直是惟一資本的投資方向,網際網路時代,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技術和新技術對應用場景的改造項目是我們轉變為獨立VC後關注的重點。」
i雲保和魔筷科技便是惟一資本科技領域被投項目中的典型代表。i雲保主打構建數位化中介銷售渠道,上遊賦能中小保險公司,為其提供包括產品設計、智能中臺、智能風控等一系列服務,使其專注於產品承保與投資;下遊對保險代理人實現售前、售中、售後各環節全方位科技賦能,重構保險代理人行業生態。通過大數據智能IT系統降低成本,提高商業效率,成績斐然——近三年業務保持100%增速,疫情期間保費規模及收入規模均實現同比2倍的增長。
移動直播的浪潮興起又落下,然後再次興起,周期更迭之間,唐肖明發現,市面上多數的MCN機構與直播平臺僅能提供內容與平臺,但缺乏一條有效的解決供應鏈的SaaS工具,這使得貨品與主播、平臺之間的關係相對分散,對接效率也不盡如意。順著這條邏輯,惟一資本開始在市面上搜羅能夠給平臺與主播提供供應鏈系統的SaaS工具,從而找到了魔筷科技。
「我們進入的時候,這家初創公司已經在給快手超1萬名主播提供服務了」,唐肖明說。魔筷科技建立了專門的技術團隊分析主播用戶畫像和貨品畫像,同時對網紅進行了分層。帶貨量高的網紅魔筷會提供1V1的服務,針對他個人的特點和過往數據幫助他選品。而對於交易量較小的網紅,魔筷主要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方式來完成人貨匹配。
唐肖明認為,「現在惟一資本的一個重要的投資策略就是看『科技驅動』,或者說是『技術驅動』。我們認為,好的內容消費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撐,科技帶來效率,自然也就能夠催生更好地消費內容和服務。不管是i雲保還是魔筷科技,我們都看到了他們背後科技賦能的巨大潛力。」
優勢基因不變,在變量中找尋定量
改名惟一資本,是取自《尚書》中的「惟精惟一」,意指精純專一。唐肖明告訴投中網,在精純專一的內核裡,惟一資本需要從歷史沿革和時代變化中,找到一直不變的東西,而這個一以貫之的因素,在他看來,是「持之以恆的專業態度,永遠為投資者服務,為社會創造價值。」
唐肖明回顧過去30年,信息技術的迭代引發了媒介的載體、傳播效率、傳遞結果、信息質量的變革,讓90後00後用戶從被動的消費者變成了嚴格意義上的產消者,人人都是傳播者、人人都是消費者、人人都是生產者。
以直播電商為例,實質是視頻傳輸技術進步推動直播內容互動門檻降低,封閉空間持續內容輸出解決信任和價值認同難題,重構了人貨場,用戶既是內容的消費者又是商品購買者。內容的多樣性很容易對人群進行分層,更迅速更便捷更精準的找到自己的商品,並且幫助商品,或者是品牌所針對的細分用戶,去影響用戶進行消費並賣出溢價。
「底層邏輯就是技術感性化,媒介數位化,用戶中心化,產品內容化,是未來商業競爭的核心要素。不懂媒介不懂內容不懂數據,不能使用技術的傳統業態,基本將會被淘汰」,唐肖明說。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之下,惟一資本對於傳媒行業與移動網際網路的融合深入肌理。「惟一資本對新的內容生產、製造、營銷發行等項目上的判斷,有著獨特的優勢,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把這些基因丟掉。」唐肖明告訴投中網。媒體行業數位化,不僅僅代表著媒體行業數位化,可以把它理解成國民經濟的數位化,在基礎設施、5G和傳感器大量布置的情況下,當人類最大的數位化試驗田跑出商業模式時,肯定會產生很多溢出效應。
除卻對原有優勢的保持,唐肖明告訴投中網,惟一資本的底層工作方法論與微影資本並沒有不同,依然堅持對趨勢判斷以及量化分析研究的方法,這在惟一資本延展新的投資領域之時,並沒有跨界的不適感,一邊抓科技(技術),一邊用內容(藝術)的雙術驅動投資方法論也將在未來發揮更大的價值。唐肖明表示,VC要引領市場趨勢,總要比市場的覺知早半步,永遠保持對市場的敏銳度,在變量中尋求定量,是做投資的基本功。
持續迭代投資團隊,已投資30餘個項目
從2017年至今,不管是團隊的認知還是團隊人員配備,惟一資本都在發生著變革。招聘新的投資人才,設立專業的投後團隊,不斷加重在投後管理上的比例,並把優秀的創業者吸納進來,成為惟一資本的投資合伙人及顧問,這些舉措直接加速了惟一資本的認知迭代與能力構建。
談及投資邏輯,唐肖明背過身去,在白板上畫了兩條坐標軸。縱軸的坐標是環境、參與者及工具,橫軸的坐標為人、貨、場,而在兩條坐標軸之間,惟一資本找尋的,便是給每一個上會的科技、消費、內容領域的項目找尋位置,判斷是否真正順應了時局發展的方向。這種對市場趨勢的研究判斷,然後在裂隙中找尋機遇的方法論,也正是惟一資本一以貫之的方法論,「我們不僅要看發生了什麼和為什麼發生,還要看這個趨勢能否持續,會持續多久,有多高的天花板」,唐肖明表示。
一期近10億元的資金已經投資了30餘個項目,其中大部分項目都完成了持續融資,這是其能夠持續獲得LP信任與加碼的底氣。
當前的疫情並沒有影響惟一資本找尋項目的腳步,唐肖明告訴投中網,當前的節點對於中國VC而言,正是最好的投資機會,科技的變革正在發生,市場泡沫在出清,潮水退下,對優質的企業是更好的成長和獲得投資的機會。
「『惟精惟一』,意味著不隨波逐流。惟一資本不做盲目追逐風口的事情,不做跟隨性的判斷,像剛成立時一樣,無論何時都要保留自主性。站在這個新的起跑線,我們看到未來十年由信息科技迭代帶來的媒介、人文變革推動的商業創新領域的巨大機會,相信科技/技術和內容/藝術融合的投資視角是我們未來核心的競爭力,把握科技的脈搏,用好文化的力量,精準捕捉面向新一代的消費及服務創新的機會,做好、做強自身的專業化領域,爭做科技消費投資機構裡創業者們的『惟一』信賴,這是我們在下一個十年裡繼續開拓的使命。」唐肖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