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丨微影資本更名惟一資本,瞄準技術與內容雙輪驅動的創新項目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投中網

從早期網際網路行業的創業者,到轉型一級市場股權投資,唐肖明擁有逾20年的股權投資與運營經驗。2017年創辦微影資本,在整個泛文娛投資領域,微影資本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2020年5月末,唐肖明向投中網透露,從現在起,微影資本將成為歷史,新的徵程,將以「惟一資本」之名面世,原英文名稱「We Capital」將繼續延用。

惟一資本創始合伙人唐肖明

唐肖明是惟一資本的創始合伙人,對於這次更名,他對投中網解釋道,「微影資本這個名字,不僅幫助我們邁出了投資行業的第一步,也使我們有了這幾年的沉澱。實際上2017年我們已經從微影時代的CVC角色轉變為專業的VC投資機構。三年來,我們以獨立VC身份投資了包括新技術、新消費、新娛樂等領域的項目,團隊也不斷成長,獲得了很多肯定的回應。但一直以來,由於『微影資本』的名字會讓人產生與原母公司微影時代CVC的混淆,所以我們下定決心以一個全新的名字重新起航,今後將更加專注於技術和內容雙輪驅動的商業創新投資。」

脫離了微影時代的惟一資本,出手依然精準。蜻蜓FM、魔筷科技、i雲保、凱叔講故事、核桃編程等一個又一個耳熟能詳的明星項目盡收囊中,這在唐肖明看來,是惟一資本投資方法論的勝利。

正式更名,LP構成、投向、策略均與早前不同

更名的想法由來已久。自打微影資本從微影時代的CVC獨立成為專業的VC機構伊始,唐肖明便在思量他到底想做一家怎樣的投資機構。三年來,唐肖明帶領他的團隊不斷地探索。而今,在他看來,到了「最佳的時間點」。

早先的微影資本,對於無論是VC/PE行業還是網際網路圈層,都不陌生。這是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早期投資機構,脫胎於曾在在線票務平臺大戰中聲名鵲起的微影時代。

2017年之前,除了在影視、演出、體育、內容等領域的投資之外,微影資本承擔了微影時代的CVC的職能,在微影時代在產業鏈的布局上扮演重要角色。

設立初期,微影資本就曾給自己定義,不止是做微影時代的CVC,而是與之保持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同時,也必須要有自己的專業團隊,有完整VC的組織架構和激勵體系來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並推進機構自身的發展。這也為其後從微影時代CVC到獨立VC的轉型奠定了基礎。

其後,微影時代與貓眼的合併緊鑼密鼓地進行,終於在2017年塵埃落定。微影資本也開始一步步從微影時代的體系中剝離,LP結構、投資方向、投資策略均發生了變化,並完成了由微影時代CVC到獨立VC的轉變。

如果從最顯而易見的LP結構和投資方向上來看,2017年以前,微影資本的LP主要為微影時代的股東以及自然人,2017年之後,則以機構投資人為主,包括前海母基金、中金啟元、長江經濟帶產業母基金、上海報業旗下的眾源母基金、歌斐資產等等;從投資方向上看,微影資本不再僅限於文化傳媒行業,並不再承擔微影時代CVC的職能,媒體生態變革下的技術服務和消費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和新技術對應用場景的改造,都是其狩獵的重要方向。

「如果一個投資機構,在這些方面發生了顯著的變更,並且能投出優質的標的,已經足夠說明,這已經是一個新的機構。現在,惟一資本已經準備好了。」唐肖明說。

聚焦技術和內容雙輪驅動的商業創新投資

2017年成功轉型獨立VC後的惟一資本一直在謀求更全面的發展,5G、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科技領域中風頭正勁的賽道,惟一資本早有布局。「這是基於市場大趨勢的判斷。」唐肖明告訴投中網,文化+科技一直是惟一資本的投資方向,網際網路時代,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技術和新技術對應用場景的改造項目是我們轉變為獨立VC後關注的重點。」

i雲保和魔筷科技便是惟一資本科技領域被投項目中的典型代表。i雲保主打構建數位化中介銷售渠道,上遊賦能中小保險公司,為其提供包括產品設計、智能中臺、智能風控等一系列服務,使其專注於產品承保與投資;下遊對保險代理人實現售前、售中、售後各環節全方位科技賦能,重構保險代理人行業生態。通過大數據智能IT系統降低成本,提高商業效率,成績斐然——近三年業務保持100%增速,疫情期間保費規模及收入規模均實現同比2倍的增長。

移動直播的浪潮興起又落下,然後再次興起,周期更迭之間,唐肖明發現,市面上多數的MCN機構與直播平臺僅能提供內容與平臺,但缺乏一條有效的解決供應鏈的SaaS工具,這使得貨品與主播、平臺之間的關係相對分散,對接效率也不盡如意。順著這條邏輯,惟一資本開始在市面上搜羅能夠給平臺與主播提供供應鏈系統的SaaS工具,從而找到了魔筷科技。

「我們進入的時候,這家初創公司已經在給快手超1萬名主播提供服務了」,唐肖明說。魔筷科技建立了專門的技術團隊分析主播用戶畫像和貨品畫像,同時對網紅進行了分層。帶貨量高的網紅魔筷會提供1V1的服務,針對他個人的特點和過往數據幫助他選品。而對於交易量較小的網紅,魔筷主要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方式來完成人貨匹配。

唐肖明認為,「現在惟一資本的一個重要的投資策略就是看『科技驅動』,或者說是『技術驅動』。我們認為,好的內容消費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撐,科技帶來效率,自然也就能夠催生更好地消費內容和服務。不管是i雲保還是魔筷科技,我們都看到了他們背後科技賦能的巨大潛力。」

優勢基因不變,在變量中找尋定量

改名惟一資本,是取自《尚書》中的「惟精惟一」,意指精純專一。唐肖明告訴投中網,在精純專一的內核裡,惟一資本需要從歷史沿革和時代變化中,找到一直不變的東西,而這個一以貫之的因素,在他看來,是「持之以恆的專業態度,永遠為投資者服務,為社會創造價值。」

唐肖明回顧過去30年,信息技術的迭代引發了媒介的載體、傳播效率、傳遞結果、信息質量的變革,讓90後00後用戶從被動的消費者變成了嚴格意義上的產消者,人人都是傳播者、人人都是消費者、人人都是生產者。

以直播電商為例,實質是視頻傳輸技術進步推動直播內容互動門檻降低,封閉空間持續內容輸出解決信任和價值認同難題,重構了人貨場,用戶既是內容的消費者又是商品購買者。內容的多樣性很容易對人群進行分層,更迅速更便捷更精準的找到自己的商品,並且幫助商品,或者是品牌所針對的細分用戶,去影響用戶進行消費並賣出溢價。

「底層邏輯就是技術感性化,媒介數位化,用戶中心化,產品內容化,是未來商業競爭的核心要素。不懂媒介不懂內容不懂數據,不能使用技術的傳統業態,基本將會被淘汰」,唐肖明說。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之下,惟一資本對於傳媒行業與移動網際網路的融合深入肌理。「惟一資本對新的內容生產、製造、營銷發行等項目上的判斷,有著獨特的優勢,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把這些基因丟掉。」唐肖明告訴投中網。媒體行業數位化,不僅僅代表著媒體行業數位化,可以把它理解成國民經濟的數位化,在基礎設施、5G和傳感器大量布置的情況下,當人類最大的數位化試驗田跑出商業模式時,肯定會產生很多溢出效應。

除卻對原有優勢的保持,唐肖明告訴投中網,惟一資本的底層工作方法論與微影資本並沒有不同,依然堅持對趨勢判斷以及量化分析研究的方法,這在惟一資本延展新的投資領域之時,並沒有跨界的不適感,一邊抓科技(技術),一邊用內容(藝術)的雙術驅動投資方法論也將在未來發揮更大的價值。唐肖明表示,VC要引領市場趨勢,總要比市場的覺知早半步,永遠保持對市場的敏銳度,在變量中尋求定量,是做投資的基本功。

持續迭代投資團隊,已投資30餘個項目

從2017年至今,不管是團隊的認知還是團隊人員配備,惟一資本都在發生著變革。招聘新的投資人才,設立專業的投後團隊,不斷加重在投後管理上的比例,並把優秀的創業者吸納進來,成為惟一資本的投資合伙人及顧問,這些舉措直接加速了惟一資本的認知迭代與能力構建。

談及投資邏輯,唐肖明背過身去,在白板上畫了兩條坐標軸。縱軸的坐標是環境、參與者及工具,橫軸的坐標為人、貨、場,而在兩條坐標軸之間,惟一資本找尋的,便是給每一個上會的科技、消費、內容領域的項目找尋位置,判斷是否真正順應了時局發展的方向。這種對市場趨勢的研究判斷,然後在裂隙中找尋機遇的方法論,也正是惟一資本一以貫之的方法論,「我們不僅要看發生了什麼和為什麼發生,還要看這個趨勢能否持續,會持續多久,有多高的天花板」,唐肖明表示。

一期近10億元的資金已經投資了30餘個項目,其中大部分項目都完成了持續融資,這是其能夠持續獲得LP信任與加碼的底氣。

當前的疫情並沒有影響惟一資本找尋項目的腳步,唐肖明告訴投中網,當前的節點對於中國VC而言,正是最好的投資機會,科技的變革正在發生,市場泡沫在出清,潮水退下,對優質的企業是更好的成長和獲得投資的機會。

「『惟精惟一』,意味著不隨波逐流。惟一資本不做盲目追逐風口的事情,不做跟隨性的判斷,像剛成立時一樣,無論何時都要保留自主性。站在這個新的起跑線,我們看到未來十年由信息科技迭代帶來的媒介、人文變革推動的商業創新領域的巨大機會,相信科技/技術和內容/藝術融合的投資視角是我們未來核心的競爭力,把握科技的脈搏,用好文化的力量,精準捕捉面向新一代的消費及服務創新的機會,做好、做強自身的專業化領域,爭做科技消費投資機構裡創業者們的『惟一』信賴,這是我們在下一個十年裡繼續開拓的使命。」唐肖明說。

相關焦點

  • 深圳國資成中集集團第一大股東 聚焦主業實現產業與資本雙輪驅動
    12月18日晚,中集集團公告稱,已收到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深圳資本集團)及其子公司深圳資本(香港)貨櫃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深圳資本香港」)發來的《股份過戶登記完成的告知函》。股份過戶登記完成後,深圳資本集團及其全資控股公司合計持有中集集團29.74%的股份,成為中集集團第一大股東。
  • 「技術+資本」:百度賦能威馬的雙引擎
    2、「技術+資本」:既是威馬的雙輪驅動引擎,也是百度投資威馬的邏輯威馬成立初期確定了不只是做一家汽車公司的目標,提出「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做智能電動汽車的頭號實力派;第二步是成長為數據驅動的智能硬體公司;第三步是做智慧出行的服務商。
  • 弈茗集團攜旗下UB資本大中華區首發儀式
    12月29日上午,以「新格局、新徵程、新生態」為主題,UB資本大中華區首發儀式在河北石家莊弈茗集團會議廳召開,標誌著2020年「UB資本」全球戰略啟動。媒體記者逾三百人出席活動,共同見證了中國打通歐洲乃至世界的橋梁資本創新型企業代表弈茗集團UB資本從1.0到5.0的蛻變。
  • 中科星圖:ROE「領跑」 科研創新顯效產品「雙輪」驅動
    一、行業基石穩固,助力政府服務項目在資本市場,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首選具備成熟穩定的商業模式的企業。穩定的商業模式,是可持續盈利的基石,也是投資的亮點。數字地球行業處於國家重點支持和鼓勵發展的軟體行業和地理信息產業,市場潛力巨大。
  • 雲岫資本2020上半年半導體投資解讀:產業資本走熱,美元基金入局
    文丨雲岫資本近日,雲岫資本董事總經理兼半導體組負責人趙佔祥發布了《2020上半年中國半導體行業投資解讀》,分享了中國半導體產業近年來的市場變化,以及對2020年半導體產業投資的看法。華為的投資重點在於模擬晶片和光電,對數字晶片關注較少;芯動能由於京東方的背景,關注顯示驅動、製造封裝和物聯網;OPPO關注光電晶片、物聯網、5G射頻;中電海康關注AI晶片、模擬晶片、存儲等符合海康戰略及供應鏈體系的方向;Intel看重材料、物聯網和PC、伺服器產業鏈;小米關注AIoT上下遊生態機會,在整個物聯網領域投了許多項目。
  • 東英金融更名華科資本(01140):擁有新名片的這位老朋友今天來聊聊...
    來源:智通財經網從東英金融到華科資本(01140),更名這一舉動看上去頗為輕巧,其背後,是這一具有中資血液的老牌金融機構的再出發。日前,智通財經APP獲悉,東英金融有限公司(01140)正式更名為「華科資本有限公司(01140)」。
  • 產業創新全要素解析,技術布局、市場開拓、資本生態如何形成合力?
    本次峰會由35鬥主辦,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聯合主辦,中糧基金、BV百度風投、弘暉資本、為來資本等戰略合作。 中國農業文明源遠流長,從"刀耕火種"到"現代農業",已有七八千年歷史,當今的農業,早已不單是一粒種子與土地的故事。古老的傳統農業如何煥發新生?將來我們的餐桌上會出現什麼?創新公司如何選擇未來方向?資本眼中的優秀農業項目的"金標準"是什麼?
  • 張曉晶:制度與技術雙輪驅動推動金融創新|全球經濟危與機
    在此背景下,金融創新應如何順應發展?對此,南方日報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他表示,中國應加快完善數據權屬與監管制度,積極參與全球數據治理,實現技術和制度雙輪驅動創新發展。
  • 高校創新創業熱度不減 項目欲獲資本青睞?技術背景、團隊基因是關鍵
    在6月29日舉行的武漢大學首屆創新創業投資峰會上,信中利資本集團高級合伙人、聯合執行總裁陳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現在創業的成本和難度越來越高,但高校創業熱度不減,部分項目質量和成熟度比以前要好。記者注意到,武漢大學繼續發揮了校友資源豐富的優勢。
  • 軟銀中國資本華平:科技創新春天已到,未來聚焦信息技術和大健康
    回顧軟銀中國資本20年來投資方向的變化,華平表示,過去伴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軟銀中國資本投資了一批模式為主導的網際網路企業。而現在,基本上都是投資由技術驅動的公司,技術公司變成主導了,軟銀中國資本一直在不斷優化投資組合。
  • 果醬直播宣布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微影資本領投
    2016-11-08 醬直播宣布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微影資本領投
  • 微影時代_投資機構_投資界
    微影時代旗下的微影資本管理資本量約為50億元。其中,由微影時代與諾亞財富共同成立的文化產業基金,初始規模近20億元。微影資本同時針對電影、演出展覽、體育三大領域的泛娛樂內容進行項目投資,以及針對原創內容、製作與發行營銷、場館等全產業鏈進行股權投資,在文化產業進行深度布局。
  • 華科資本有限公司(原"東英金融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完成更名
    華科資本有限公司(原"東英金融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完成更名
  • 復星國際聯席CEO、豫園股份(600655)董事長徐曉亮: 用好資本市場...
    在中國資本市場用30年時間走過海外資本市場百年道路之際,《證券日報》記者來到滬市「老八股」中唯一留下原汁原味老字號的「豫園」,與復星國際聯席CEO、豫園股份董事長徐曉亮展開深度對話,試圖一窺從400多年的豫園老城廂出發,歷經三次重要選擇兩次更名的豫園股份,如何走上從0到1的破繭跨越,再到實現32億元利潤的「蝶變」之路。
  • 讓數據要素成為效率「倍增器」 成都推動經濟向創新驅動轉變
    讓數據要素成為效率「倍增器」 成都推動經濟向創新驅動轉變 2020-04-15 0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競爭和不斷湧現的創新趨勢,蘇州工業園區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強化創新策源、拔高產業地標、完善要素保障,驅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提速增效」。  創新策源「再升級」 夯實基礎研究「支撐力」  科技創新全鏈條中,基礎研究是源頭和基石。我國面臨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源在於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研究亟待加強。
  • 擁抱健康中國的光明與新生 林春光董事長的新年資本與實業展望
    2018年以來,新視界眼科集團大開大合,轉型升級,2019年面對新業態實行新營銷,在變中求新, 創新致遠,為市場注入活力, 給予資本強大信心。2019年,新視界眼科集團屈光收入同比增長22.3%,視光同比增長22.8%,高端術式增長32.5%,以較高的利潤增長交出了滿意的市場與資本答卷。婦女兒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尺,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 早報:樂視網要求賈躍亭履行借款承諾;貓眼微影時代合併;螞蟻鮮生獲...
    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於2015年獲得廣東廣播電視臺獨家授權的網際網路電視集成播控和內容服務等牌照。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將依託搜狐視頻節目內容和分發能力與資源,基於「悅廳TV」合作推出 「雲視聽悅廳TV」電視客戶端產品。
  • 家庭服務機器人研發商銀星智能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美的資本領投
    銀星智能公司副總經理眭靈慧表示,本次融資優化了公司股東結構,引進了產業資本,公司將進入資本和產品雙輪驅動的軌道,無疑將使銀星智能在團隊建設、產品技術創新和戰略布局等方面邁上新臺階。他也表示銀星智能已經啟動了B+輪融資,並在規劃明年的Pre-IPO輪融資。他還透露銀星智能目前已啟動B+輪融資,融資額度2.5億,同時在積極地規劃明年Pre-IPO輪融資。
  • 2020年山西資本市場觀察
    上市晉企重組升溫 折射哪些新動向注入資產、引進戰略投資者、定向增發、變更名稱……近期,上市晉企就上述事項頻頻發布公告,帶動我省資本市場併購重組全面升溫。「重組熱」的到來,一方面源自國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監管層出臺重組新規等政策紅利的加速釋放;另一方面則受益於我省國資國企改革全面深化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