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6月16日訊悶熱潮溼的夏天來了,小到蚊子、螞蟻,大到蟑螂、蜈蚣,甲殼蟲,各種昆蟲開始活躍起來。但是,寶爸寶媽們在提防孩子被蚊蟲叮咬的同時,還應注意一件事情,防止一些「調皮」的昆蟲,跑到了不該去的地方——孩子的耳道中。近日,5歲的女孩小麗(化名)就不幸和小昆蟲緊密「接觸」了!
一天早上,小麗起床後沒多久忽然捂著左耳一陣一陣地大聲叫疼,嚴重時甚至在地上打滾。小麗爸媽趕忙帶著孩子到當地醫院就診,當地醫生發現孩子耳道內有黑色的不明物體,但無法處置。在輾轉了4家醫院後,一家人焦急的來到青島婦兒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耳鼻喉科醫生仔細檢查後,初步查明了小麗耳道內躲藏的「禍首」。一隻較硬的甲殼類昆蟲!考慮到昆蟲是活體時進入耳道內的,有倒鉤的腿部或者口器可能已經對耳道及鼓膜造成了損傷。同時,孩子耳道內已經腫脹,因為疼痛恐懼極不配合治療。耳鼻喉科團隊緊急討論決定,利用耳內窺鏡手術取出。
經過緊急術前準備,當天,耳鼻喉科團隊通過耳內窺鏡從小麗耳朵裡取出一隻1.5釐米長完整硬殼昆蟲!
每年夏天前後,耳鼻喉科都會接診處理十餘例這樣的「迷路「的昆蟲,給患兒的身體造成或輕或重的損傷。有的昆蟲會讓孩子感到耳道有嗡嗡或者煽動翅膀的感覺。有的昆蟲,會咬傷或者抓傷寶寶的鼓膜、皮膚等,甚至穿透鼓膜至中耳。
如何預防昆蟲飛入耳道呢?一是夏季家中紗門紗窗蚊帳等防護措施要做好。二是注意家中蟑螂等昆蟲的發現和消殺工作。三是養寵物的家庭較定期給寵物驅蟲檢查。
如果昆蟲進入耳道該如何處理呢?一是不要自行摳取,昆蟲受驚嚇刺激會拼命反抗掙扎,甚至使勁往裡鑽。從而造成更大的創傷。二是昆蟲易損傷耳道、鼓膜,不建議家長自行灌水、灌油、灌酒精,避免進一步疼痛損傷。三是昆蟲有趨光性和避光性兩種,不建議盲目採取燈光引誘法。
耳鼻喉科專家提醒:應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處理。
通訊員 畢乙賀 半島網記者 孫貼靜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